沈静做回座位:“殿下请讲。”
赵衡道:“以后只有你我二人的时候,不必殿下殿下的称呼。同在河南时一样,叫我仲安就是了。”
沈静犹豫了下:“礼不可废——”
他担心倘若自己叫顺了口, 万一哪天有人的时候喊出来了,岂不是麻烦?
谁知赵衡听了却点点头:“既然如此, 也好。礼尚往来,那以后我就称呼你沈翰林吧。”
“……”
赵衡无事人一样端起茶,慢悠悠喝一口:“这茶不错。沈翰林尝尝看。”
“……”
“怎么, 沈翰林这副神情,是对孤有何不满?”
沈静无奈叹一声:“……仲安。”
“嗯。”赵衡放下茶碗, 笑着点点头:“妙安这么叫我,孤听了甚悦。”
说完了话, 赵衡又拉着沈静下了盘棋, 一直消磨到天黑,才放了沈静离开。
休沐日之后,翰林院也稍微清闲了些。
因为将要入伏, 城中天气太热的缘故, 圣驾搬到了城外的园子里避暑, 一应公务也送到园子里处理。
翰林院里几位学士, 在园子里也有专门的院子办理公务, 几位学士一走,其他人都松懈了些,沈静等这些新近的翰林们也轻松了不少。
这日沈静正在与吕蒙一起抄写整理文书,就被詹事府少詹事洪择明叫了出去:“明日一早,在城门等我,随我一起去西山。”
沈静问道:“不知所为何事?”
洪择明笑道:“是西北粮运之事。听说豫王殿下所提盐引换粮之事,是出自你手。圣上说叫你一起过去参详参详。”
沈静点了点头:“谨遵吩咐。”
因此次日一早,便随洪择明一起去了山上行在。
原来眼看秋冬将至,又到了为西北调运粮食的时候。因为去年盐引换粮之事效果很是显著,因此圣上想今年继续用这个法子,并想着将此事拟出章程,形成定例,因此叫了兵部、户部尚书和几位翰林学士一道来议论此事。
又想着此事最早是沈静提出,去年也是他一手操办起来,因此才叫了沈静来一起听听。
沈静自知人微言轻,因此一直安静听着,偶尔有人问起去年何时何处如何,他才恭恭敬敬的回答一两句。
等到议事结束,众人告退,沈静跟着洪择明也出了书房,却被大太监郑满喊住:“沈编修请留步。”
沈静有些意外的停住脚步。
洪择明跟着顿了顿脚步,回头看了沈静一眼,低声说道:“我到外头等你。”便先行离去了。
沈静只好跟着郑满,又一路回到了书房。
这园子里的书房,与其说是书房,不如说更像一个前后通透的敞轩,这处园子建在半山处,时而有凉风习习穿堂而过,拂去夏日的燥热。
圣上此时已经换下刚才议事时规整的袍衫,换了轻便的常服,正坐在竹椅上喝茶。见沈静进来行礼,抬了抬手,微微笑了笑,与刚才的不苟言笑有所不同:“坐吧。”
郑满立刻便搬来了凳子,沈静让了一回,又谢过恩才小心坐下,却也不敢多说什么,只默默等着对面看起来有些疲乏的君王开口。
“刚才应对的不错。”皇上说话的声音,与赵衡有五分相仿,缓而平和的语调与赵衡竟也有三分相似,只是更加威严,隐隐带给人上位者居高临下的压迫感,“不卑不亢,条理清楚,言之有物。可见平日里对此事早就下过功夫,是个做事的样子。”
沈静忙又起身行礼:“圣上过誉。”
“坐吧。”皇帝说着,又抬了抬手,“你们先下去吧。”
郑满立即冲打扇子的小太监招了招手,两人悄无声息出去。
沈静心里的弦却缓缓绷紧了。
这是……要同他说什么?
正在紧张,圣上却又缓声温和道:“朕不算太怕热,因此不曾用冰。沈卿若觉得热,尽管自取扇子来用吧。”
沈静忙又起身道谢,却也不敢真的拿出扇子来扇,只心里暗暗紧张着,不知这是要说些什么。
就听对方又缓缓说道:“听说豫王前两天痼疾犯了,又是你为他治好了?你做得很好,该重重有赏。阿衡受了这些年的苦,如今有你照顾有加,朕心中也甚为安慰。”
沈静心中“咯噔”一下,只觉得心跳有片刻的停顿。
可是仍要忍着满心的惶恐,轻声谢恩:“陛下言过了……殿下对我恩重有加,这些都是微臣该做的。”
圣上点了点头,又娓娓而道:“阿衡小了朕十来岁,可以说是朕看着他长大的。好处是,自幼聪明果断,宅心仁厚,重情重义。可是也有些短处的,偶尔任性起来,也是叫人头疼。”
顿了顿,微笑着看向沈静:“听说前阵子从甘肃回来,带着侍卫赶了一夜的路,提前回了府中。依着他的性子,此事大概是真的吧?”
沈静听着,只觉得冷汗顺着后颈,一道一道淌到了后背上:“……是。”
圣上又笑了笑:“朕只有这么一个同胞幼弟,偶尔任性,朕是愿意惯着他的。毕竟还年轻气盛。不过这般的跳脱行事,你们这些在他身边的,只怕是很不容易。因此该劝说的,也及时劝着他些,高兴归高兴,万不可太失了分寸。”
沈静听得,额头背上冷汗涔涔:“……谨遵陛下旨意。”
--
赵衡道:“以后只有你我二人的时候,不必殿下殿下的称呼。同在河南时一样,叫我仲安就是了。”
沈静犹豫了下:“礼不可废——”
他担心倘若自己叫顺了口, 万一哪天有人的时候喊出来了,岂不是麻烦?
谁知赵衡听了却点点头:“既然如此, 也好。礼尚往来,那以后我就称呼你沈翰林吧。”
“……”
赵衡无事人一样端起茶,慢悠悠喝一口:“这茶不错。沈翰林尝尝看。”
“……”
“怎么, 沈翰林这副神情,是对孤有何不满?”
沈静无奈叹一声:“……仲安。”
“嗯。”赵衡放下茶碗, 笑着点点头:“妙安这么叫我,孤听了甚悦。”
说完了话, 赵衡又拉着沈静下了盘棋, 一直消磨到天黑,才放了沈静离开。
休沐日之后,翰林院也稍微清闲了些。
因为将要入伏, 城中天气太热的缘故, 圣驾搬到了城外的园子里避暑, 一应公务也送到园子里处理。
翰林院里几位学士, 在园子里也有专门的院子办理公务, 几位学士一走,其他人都松懈了些,沈静等这些新近的翰林们也轻松了不少。
这日沈静正在与吕蒙一起抄写整理文书,就被詹事府少詹事洪择明叫了出去:“明日一早,在城门等我,随我一起去西山。”
沈静问道:“不知所为何事?”
洪择明笑道:“是西北粮运之事。听说豫王殿下所提盐引换粮之事,是出自你手。圣上说叫你一起过去参详参详。”
沈静点了点头:“谨遵吩咐。”
因此次日一早,便随洪择明一起去了山上行在。
原来眼看秋冬将至,又到了为西北调运粮食的时候。因为去年盐引换粮之事效果很是显著,因此圣上想今年继续用这个法子,并想着将此事拟出章程,形成定例,因此叫了兵部、户部尚书和几位翰林学士一道来议论此事。
又想着此事最早是沈静提出,去年也是他一手操办起来,因此才叫了沈静来一起听听。
沈静自知人微言轻,因此一直安静听着,偶尔有人问起去年何时何处如何,他才恭恭敬敬的回答一两句。
等到议事结束,众人告退,沈静跟着洪择明也出了书房,却被大太监郑满喊住:“沈编修请留步。”
沈静有些意外的停住脚步。
洪择明跟着顿了顿脚步,回头看了沈静一眼,低声说道:“我到外头等你。”便先行离去了。
沈静只好跟着郑满,又一路回到了书房。
这园子里的书房,与其说是书房,不如说更像一个前后通透的敞轩,这处园子建在半山处,时而有凉风习习穿堂而过,拂去夏日的燥热。
圣上此时已经换下刚才议事时规整的袍衫,换了轻便的常服,正坐在竹椅上喝茶。见沈静进来行礼,抬了抬手,微微笑了笑,与刚才的不苟言笑有所不同:“坐吧。”
郑满立刻便搬来了凳子,沈静让了一回,又谢过恩才小心坐下,却也不敢多说什么,只默默等着对面看起来有些疲乏的君王开口。
“刚才应对的不错。”皇上说话的声音,与赵衡有五分相仿,缓而平和的语调与赵衡竟也有三分相似,只是更加威严,隐隐带给人上位者居高临下的压迫感,“不卑不亢,条理清楚,言之有物。可见平日里对此事早就下过功夫,是个做事的样子。”
沈静忙又起身行礼:“圣上过誉。”
“坐吧。”皇帝说着,又抬了抬手,“你们先下去吧。”
郑满立即冲打扇子的小太监招了招手,两人悄无声息出去。
沈静心里的弦却缓缓绷紧了。
这是……要同他说什么?
正在紧张,圣上却又缓声温和道:“朕不算太怕热,因此不曾用冰。沈卿若觉得热,尽管自取扇子来用吧。”
沈静忙又起身道谢,却也不敢真的拿出扇子来扇,只心里暗暗紧张着,不知这是要说些什么。
就听对方又缓缓说道:“听说豫王前两天痼疾犯了,又是你为他治好了?你做得很好,该重重有赏。阿衡受了这些年的苦,如今有你照顾有加,朕心中也甚为安慰。”
沈静心中“咯噔”一下,只觉得心跳有片刻的停顿。
可是仍要忍着满心的惶恐,轻声谢恩:“陛下言过了……殿下对我恩重有加,这些都是微臣该做的。”
圣上点了点头,又娓娓而道:“阿衡小了朕十来岁,可以说是朕看着他长大的。好处是,自幼聪明果断,宅心仁厚,重情重义。可是也有些短处的,偶尔任性起来,也是叫人头疼。”
顿了顿,微笑着看向沈静:“听说前阵子从甘肃回来,带着侍卫赶了一夜的路,提前回了府中。依着他的性子,此事大概是真的吧?”
沈静听着,只觉得冷汗顺着后颈,一道一道淌到了后背上:“……是。”
圣上又笑了笑:“朕只有这么一个同胞幼弟,偶尔任性,朕是愿意惯着他的。毕竟还年轻气盛。不过这般的跳脱行事,你们这些在他身边的,只怕是很不容易。因此该劝说的,也及时劝着他些,高兴归高兴,万不可太失了分寸。”
沈静听得,额头背上冷汗涔涔:“……谨遵陛下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