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靖安:“……”
这一刻,他觉得严同很亲切,像是一位师长。
严同也意识到他忽然这么长篇大论有说教的嫌疑,便委婉了一下,说道:“这些文探花自会想到,老夫多言了。”
文靖安:“不,得严相指点靖安豁然开朗。”
严同也不说那些谦词,直言道:“不过你要记住,世事就像人心,人心不会一成不变,世事也就跟着更替,朝堂没有永恒的定势,今日立命根本来日反而会变成杀身之祸,事在人为,想要在庙堂长久立足,目光长远,手段灵活缺一不可,说句诛心之论,有朝一日皇位更易、太子继位,你便不能再以此时侍太子之心待彼时之太子,那时的太子已是君王。”
文靖安可以理解他的意思,只是不好理解严同为什么忽然跟他说这些,仔细算来,他和严同私底下见面不过三次,第一次在皇宫保和殿外,第二次在淮河河边,第三次就是现在在相府,严同跟他说的这些话,换做严素光来听才合适。
正疑惑着,严同便问:“底下人说你过来是要找素光?”
文靖安:“正是。”
严同:“那是收到她的喜帖了。”
文靖安:“严相家事我作为外人本不应多言,只是和素光兄相交一场,她忽然说要成亲,且从农事处离任,于公于私,我都得过来找她问清楚。”
严同:“这偌大的帝京,肯说和素光相交一场的,恐怕也只有你了,你觉得她为人如何?”
文靖安:“无论人品还是才干,素光兄在我辈之中当属翘楚。”
严同欣慰道:“嗯,也不枉她为了你做了这些事。”
文靖安满脸疑惑:“丞相此言何意?素光兄为我做了什么事?”
严同抬手,右手大拇指和食指弯曲,中指、无名指和小指伸直,比划成一个“三”的手势跟文靖安说道:“她至少为你做了三件事。”
文靖安:“……”
第200章 密信 一举两得世事难料
这三件事才是严同特意和文靖安见面的主要原因。
“第一。”
严同自己也喝了一口桌上的茶水,说了这么久,他是得润润嗓子了,说实话,作为当朝丞相,一般都是别人在他面前多说多言,或汇报、或述职、或自荐,他已经很久没有说这么多话了,这次跟文靖安说这些,他是掺杂了对严素光的亲情,否则堂堂一朝丞相,断然不会,也没有必要跟文靖安这种六品“小官”说这么多。
“去年素光离开丞相府到你家里住了大半年,可有此事?”
文靖安答道:“对,也是在那段时间,我越发了解素光兄的为人。”
严同:“你却不知她为何离开相府。”
文靖安:“原先不知,后来她跟我提过,她不满意严相安排的婚事。”
严同:“当时我已谋划辞相事,想趁着我还是丞相给她办了这门婚事,帮她把严家家主的名分坐实,她坚决不肯,干脆离开了相府以示抗拒,不过在你们去剑州之前她又主动回来找我,她和我做了一桩交易,她答应成婚,条件是我出面以中书省的名义帮你们农事处促成和西海人谈判事宜。”
文靖安又惊讶又羞愧,当时他也奇怪为什么严同会帮他,照理说他们农事处成立才不久,拥有的权限仅限于“粮食增产”,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轮到他们去跟西海人谈什么合资,朝廷也不会如此轻浮,但后来跟西海人的谈判偏偏就落到了他们的头上,想来想去他认为严同是在帮严素光,没想到是严素光跟严同做了妥协,原来一切的促成是严素光在背后做了牺牲。
“严相,这件事我事前属实不知,否则不可能让素光兄如此为难。”
严同抬手打住:“无妨,且跟你说第二件事,第二件事你应该知道了,这次她成婚之前主动从农事处离职,为的便是我辞相之后,她不会牵连你等。”
文靖安:“素光兄对我们实在有情有义,我这次来便是给农事处诸位同僚带口信,我们一致决定支持素光兄留在农事处,不管后面庙堂的形势如何,我们一起保她就是。”
严同摇头道:“不,你们想要在庙堂成事,情义是最不能依仗的东西,利益才是。”
文靖安据理力争:“恕靖安不敢苟同,若我们农事处稍微有些风吹草动便舍弃了素光兄,往后谁还跟跟我们共事?”
严同不做争论只说事实:“调离农事处是她答应成婚的条件之一,她要求我帮她办妥,以后我不敢说,至少短时间内她不可能回去。”
文靖安:“……”
严同看他不再言语,继续说道:“还有第三件事,这件事比较特殊,她自己也还不知道。”
说罢,他从桌底下抽出一沓书信,这是他早就准备好的东西,他将书信分成左右两半,跟文靖安郑重交代:“我去相之后,右丞相温仪良一定会上位,此人隐忍多年,实际与温良相差甚远,一旦得势,短则三五月,多则一两年,必然展开对旧党官员的清洗……”
他把右边一沓书信交给文靖安:“这是我最重要的‘罪证’,到时候你以素光的名义交给温仪良。”
文靖安:“???”
严同这是要严素光指证他!
文靖安不去接那一沓书信,激动道:“且不说这会让素光兄背上不仁不孝的骂名,以我对素光兄的了解,她断然不肯做这种事!”
--
这一刻,他觉得严同很亲切,像是一位师长。
严同也意识到他忽然这么长篇大论有说教的嫌疑,便委婉了一下,说道:“这些文探花自会想到,老夫多言了。”
文靖安:“不,得严相指点靖安豁然开朗。”
严同也不说那些谦词,直言道:“不过你要记住,世事就像人心,人心不会一成不变,世事也就跟着更替,朝堂没有永恒的定势,今日立命根本来日反而会变成杀身之祸,事在人为,想要在庙堂长久立足,目光长远,手段灵活缺一不可,说句诛心之论,有朝一日皇位更易、太子继位,你便不能再以此时侍太子之心待彼时之太子,那时的太子已是君王。”
文靖安可以理解他的意思,只是不好理解严同为什么忽然跟他说这些,仔细算来,他和严同私底下见面不过三次,第一次在皇宫保和殿外,第二次在淮河河边,第三次就是现在在相府,严同跟他说的这些话,换做严素光来听才合适。
正疑惑着,严同便问:“底下人说你过来是要找素光?”
文靖安:“正是。”
严同:“那是收到她的喜帖了。”
文靖安:“严相家事我作为外人本不应多言,只是和素光兄相交一场,她忽然说要成亲,且从农事处离任,于公于私,我都得过来找她问清楚。”
严同:“这偌大的帝京,肯说和素光相交一场的,恐怕也只有你了,你觉得她为人如何?”
文靖安:“无论人品还是才干,素光兄在我辈之中当属翘楚。”
严同欣慰道:“嗯,也不枉她为了你做了这些事。”
文靖安满脸疑惑:“丞相此言何意?素光兄为我做了什么事?”
严同抬手,右手大拇指和食指弯曲,中指、无名指和小指伸直,比划成一个“三”的手势跟文靖安说道:“她至少为你做了三件事。”
文靖安:“……”
第200章 密信 一举两得世事难料
这三件事才是严同特意和文靖安见面的主要原因。
“第一。”
严同自己也喝了一口桌上的茶水,说了这么久,他是得润润嗓子了,说实话,作为当朝丞相,一般都是别人在他面前多说多言,或汇报、或述职、或自荐,他已经很久没有说这么多话了,这次跟文靖安说这些,他是掺杂了对严素光的亲情,否则堂堂一朝丞相,断然不会,也没有必要跟文靖安这种六品“小官”说这么多。
“去年素光离开丞相府到你家里住了大半年,可有此事?”
文靖安答道:“对,也是在那段时间,我越发了解素光兄的为人。”
严同:“你却不知她为何离开相府。”
文靖安:“原先不知,后来她跟我提过,她不满意严相安排的婚事。”
严同:“当时我已谋划辞相事,想趁着我还是丞相给她办了这门婚事,帮她把严家家主的名分坐实,她坚决不肯,干脆离开了相府以示抗拒,不过在你们去剑州之前她又主动回来找我,她和我做了一桩交易,她答应成婚,条件是我出面以中书省的名义帮你们农事处促成和西海人谈判事宜。”
文靖安又惊讶又羞愧,当时他也奇怪为什么严同会帮他,照理说他们农事处成立才不久,拥有的权限仅限于“粮食增产”,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轮到他们去跟西海人谈什么合资,朝廷也不会如此轻浮,但后来跟西海人的谈判偏偏就落到了他们的头上,想来想去他认为严同是在帮严素光,没想到是严素光跟严同做了妥协,原来一切的促成是严素光在背后做了牺牲。
“严相,这件事我事前属实不知,否则不可能让素光兄如此为难。”
严同抬手打住:“无妨,且跟你说第二件事,第二件事你应该知道了,这次她成婚之前主动从农事处离职,为的便是我辞相之后,她不会牵连你等。”
文靖安:“素光兄对我们实在有情有义,我这次来便是给农事处诸位同僚带口信,我们一致决定支持素光兄留在农事处,不管后面庙堂的形势如何,我们一起保她就是。”
严同摇头道:“不,你们想要在庙堂成事,情义是最不能依仗的东西,利益才是。”
文靖安据理力争:“恕靖安不敢苟同,若我们农事处稍微有些风吹草动便舍弃了素光兄,往后谁还跟跟我们共事?”
严同不做争论只说事实:“调离农事处是她答应成婚的条件之一,她要求我帮她办妥,以后我不敢说,至少短时间内她不可能回去。”
文靖安:“……”
严同看他不再言语,继续说道:“还有第三件事,这件事比较特殊,她自己也还不知道。”
说罢,他从桌底下抽出一沓书信,这是他早就准备好的东西,他将书信分成左右两半,跟文靖安郑重交代:“我去相之后,右丞相温仪良一定会上位,此人隐忍多年,实际与温良相差甚远,一旦得势,短则三五月,多则一两年,必然展开对旧党官员的清洗……”
他把右边一沓书信交给文靖安:“这是我最重要的‘罪证’,到时候你以素光的名义交给温仪良。”
文靖安:“???”
严同这是要严素光指证他!
文靖安不去接那一沓书信,激动道:“且不说这会让素光兄背上不仁不孝的骂名,以我对素光兄的了解,她断然不肯做这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