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说的没错,尤其是荆王之事,两年之内不能袭爵,在外面惹得乱糟糟的,大家都认为,陛下要虐待旧皇室。”程贤说道。
    荆王一脉来源自明仁宗朱高炽,明正统十年从江西建昌迁都蕲州。朱慈烺一直兼着朱家族长的担子,经常通过宗人府得到一大堆信息,比如再不让荆王世子袭爵,世子就要因为没有俸禄吃饭饿死了。
    气的朱慈烺数次想请求皇帝关闭宗人府,现在皇帝姓朱了,就该换新的玉蝶,重新造册,别放朱家子孙的姓名了。
    “这其实是朕的家事。”徐梁不想跟程贤多谈这些。
    “陛下的家事,也是天下事。陛下,如今天下逐渐太平了,您想让臣子们守规矩,您也要习惯守规矩的日子。您若是对现有的规矩不满,可以改变规矩,但是不能没有规矩,不讲规矩,那是桀纣等君主做的事情。你若是对荆王一脉不满,可以找出他越矩之处,而不该拖着。”
    徐梁略微沉吟,见程贤将事情说的那么严重,可见这件事情确实上升到了国家高度。
    徐梁觉得如今程贤已经不是内阁首辅,似乎可以更好的成为自己和群臣之间的桥梁,当下说道:“藩国之事,耗费太大,大明二百七六十年间,简直被藩王腐蚀的千疮百孔,我确实有意改变旧制度,以后只允许贤德的人禁爵,与国无用着,不与封赏。”
    其实程贤心里很清楚,藩王对朝廷的财政和土地消耗非常大,虽然陛下借助动荡之机,对这种环境做出了一些改变,但这种问题,如果不得到根本上的改变,不出三百年,同样的矛盾依然会激化。
    但陛下的问题,依然存在矛盾。
    因为明朝的分封制,最早的时候,是用贤王去摄政,控制地方,但是后来的根本目的是养猪。因为藩王过于优秀,很容易引起与中枢的关系不睦,甚至动荡。
    最为关键的一点事,这贤与不贤的评判标准是什么?
    “朕并非先皇一脉,也不怕背不孝的黑锅,朕愿意分封给他们爵位,已经是天大的恩惠,谁喊朕不仁,朕就让谁的名字从玉蝶中除名。除非朱家子孙,有考中公务员,做出巨大的贡献,亦或者渠道帝国学府较高学历,并有重大科研、文教突破的人,由宗人府评定后,再行册封,同时爵位只作为荣誉头衔,保持俸禄,却不允许袭爵。”徐梁说道。
    宗室在政绩、经济、文化领域其实都有很多资源,如果他们能打破樊笼,走入社会,其实一个很好的选择。而且徐梁会选择他们走向软实力的领域,这样既不会影响到政权的安危,又可以为皇室提升声势,提高皇室的整体软实力。
    当然最重要的是,要皇室靠自己的本事吃饭,而不是成为朝廷的负担。
    程贤作为前内阁首辅,对于国家整体的运行情况,甚至比徐梁还要熟悉,他自然清楚藩王占据国家财富的比例,这些人在国家动荡之时,除了被动的承受,鲜有真心为国付出之人。不仅仅是藩王,一切勋贵都想着守护自己的财富,却没有人愿意为国家付出什么。
    “陛下。”程贤再次说出了他的担忧,“皇族乃是天下的表率,若是陛下难以做到家族和睦,那如何让天下百姓家庭和睦?这是否会打破我们大明以孝治国的伦理观念?”
    “不必担忧。”徐梁道:“朕以为能否袭爵,与遵从孝道与否没有关系。他不能袭爵,是他的德行达不到我大明要求的标准,是他本身不孝,是他本身不遵从祖宗订立的规矩,他就不配做大明皇族的子孙。朕本来准备过一段时间,有个完整的提案,再将其公布于众,今日倒是先跟先生谈了。”
    程贤心里清楚,陛下对于此事已经有腹案了,他只是在考虑。
    只是荆王之事,很有可能是陛下在推波助澜,然后引起社会讨论,然后朝廷不得不出手解决此事。
    看似皇帝处于被动,实际上皇帝处处处于主动。
    程贤甚至怀疑,荆王还被蒙在鼓里,偷着笑呢。
    “荆王世子,年纪不过二十出头,暂且不论他心性如何,只说国难之时,他为大明做出过什么贡献吗?单凭血脉论英雄吗?”徐梁道:“若是以血脉论英雄,也轮不到太祖建立大明吧。”
    程贤顺着皇帝的思路思索,皇帝是想让优秀的人才,拥有爵位。
    而优秀的人,势必会越来越优秀,他们也会越发的依仗皇帝给他们的尊崇,踏踏实实的为皇帝做事。
    这样一来,皇室也会分为两个层次,优秀者和不优秀者,这样就会直接分裂皇室,让一部分真正有能力的人,站在皇帝身边儿。
    如此一来,朱家给皇帝带来的威胁也就小了。
    同时也会形成一种良性的局面,就是那些想继续过好日子的藩王后代,必须通过努力,才可以拿回属于自己的命运。
    这对于朝廷也是正循环的。
    “若是宗族之中,资质平庸之辈,却生性贤德,陛下又该如何处置呢?”程贤问道。
    徐梁顿时想到了朱慈烺的弟弟定王,这个方面其实之前他也有预案了,当下说道:“若是真的资质平庸,在各行各业难以有气色,但是性格纯良,可以在教育机构、军队、飞地为国家服务,满二十年,可以将三等袭爵,为国服务三十年,可以重新恢复一等,满五十年,恢复元爵,依然不可袭爵。”
    若是亲王世子,郡王世子,学习学习不行,搞科研搞科研不行,搞教育搞教育也没本事,就老老实实的为国尽忠,每年核定一次,只要合格,就可以在履历上留下一笔,待二十年满,起码有个爵位,可以让他拥有一定的社会资源,不至于子嗣的培养出现问题。
    虽然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这不公平,但是相对来说,在封建社会,已经算是可以了。
    因为徐梁身为君主,不可能过分的虐待宗室,去寻求一味的公平,因为有些时候,徐梁和宗室的利益是一致的,况且这些年徐梁的子嗣也在逐渐变多。
    他的后代,也会成为新的皇族。
    “若是在军中立下战功,可以由宗人府决定是否袭原有爵位,甚至可以加封。”徐梁又说道。
    程贤越发的钦佩皇帝陛下,想想陛下能够从山东闯出来,成就今天的荣耀,真的跟他的高瞻远瞩密不可分。
    想想陛下如今实施的各种政策,制度,跟当年的秦始皇、明太祖又有什么区别?他们都是在订立制度,寻找让帝国绵延下去的办法。
    而纵观史书,程贤不得不承认,如果陛下的期许全都实现,帝国的未来势必会繁盛无比。
    其实程贤猜测的没错,徐梁对于自己一手打下来的江山,无比的热爱,甚至于为此他可以限制自己子孙后代的权益。
    因为他不想这锦绣河山被一群蠹虫腐蚀。
    而且这种事情一旦想做,就必须趁早,尤其是现在是宗室势力最弱的时候,而自己一旦驾崩,这天下就真的不是后继者可以轻易决断的事情了。
    不过这种事情终究是好做不好听,徐梁也不想这么简单背上苛待宗室的恶名,所以他说道:“此事还需要民间好好的讨论讨论,道理越辩越清晰,到时候再由朕出手也不迟。”
    旁边儿一直安静倾听的朱慈烺却出人意料的说道:“陛下何其糊涂,这种事情如何拖得?就譬如那荆王世子,现在尚且年轻,做什么都来得及,陛下若是想让他大有作为,就该提前把规矩树立起来。陛下若是觉得着办事情,得罪天下总是,大可以交给我来做,毕竟我现在还是宗正。”
    徐梁一向知道朱慈烺有担当,但是没想到对于自己家里人,这小家伙可以决绝到这种地步,当下继续说道:“莫急。莫急。皇室的事情都好说,这里面还有百姓的事情了,光指着宗室,他们能为国家做多大的贡献?大明百姓亿兆,若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拿到爵位,享受国家的俸禄,他们会不会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呢?”
    程贤闻言,颇为慎重道:“陛下须考虑秦朝军功制度的优劣。”
    “老先生不必担心,朕的义务兵役制推进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是效果并没有那么好,所以朕准备给他加加码。义务兵种服役三年,为自上造,享有优先进入国家政务、军队机关的权利,参加科举可以加一定的分数。当然这只是基础,他们真正融入社会,也要看为社会做出的贡献多少,做一个评判。届时,宗正府要专门成立一个机构,进行公平公正的评选,比如为社会改进医药水平、提高粮食产量、科技提升都可以评选爵位。”
    有人的社会就会有阶级,要想让帝国长远,就要做到两件事情。
    第一,笼络这个社会真正的精英和财富阶级。第二,给普通百姓以适当的福利,以及良好的上升渠道和空间。这里的上升渠道,并非是为官,为民,为商都可以。前提是要让这个社会有更多的机会。
    这应该算是一种大明梦。
    每个人只要努力,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就可以改变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章节目录


晚明霸业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渤海郡公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渤海郡公并收藏晚明霸业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