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衣丫鬟正是小翠,她正幸灾乐祸地指着身着红衣的梅香。
在她身后,站着沈莹的二嫂,带着挑衅似的微笑,看着旁边的沈莹。
沈莹刚才也在看张溥的宣讲,她认识张溥,可也是第一次见他宣讲,听到他那些话,甚至也感到国家面临大难,每个人都该做些什么。
可是听到最后,她就皱起眉头,她已经在价格上面对于李亭所说深信不疑,“米价涨跌主要取决于供需关系。有奸臣也许会涨,有忠臣也许一样会涨,这个相关性不是特别的大。”
通过梅香,她也知道李亭说过这些,因此听到最后,倒是有些感觉乏味。
她正打算离开,没想到,她二嫂带着丫鬟小翠,不知何时,已经跑到前面来。
她怎么也没想到,她二嫂竟要这时给梅香难堪,这简直是当众打自己的脸。
她二嫂如此,她还不想如此大庭广众跟她闹翻,毕竟要丢人,都是沈家丢人而已。
“梅香!我们走!”沈莹厉声喝道。
“是!”梅香听的小姐喊她,气鼓鼓的俏脸上已经少了愤怒,正要转身离去。
“且慢!”这时,沈莹的二嫂终于发言道,
“你们私下说张公子说的不对,如今就要说个明白。有道理,就当场说个明白。张公子说的那一句不是至正之大道理。
偏偏什么都不懂的李公子,竟然胡乱去教小丫鬟,说什么米价涨跌跟忠臣奸臣无关,岂不是笑话吗?”
张溥站在台上,看的清楚,沈家的二奶奶他是认识的,经常听自己的宣讲,算是自己的铁杆支持者之一。
如今看她为了自己,竟教训起家人来,甚至有点感动。
“张公子,道理是不是越辩越清楚?”
这是二嫂竟直接问张溥。
张溥一拱手道“自然,张溥愿意跟天下所有人共同探讨至正之道。”
“可有一个李公子说你说的不对,这个梅香,正是他教出来的学生。”
二嫂说道,张溥听了有些哭笑不得。他若见到李公子教训一番也就是了。若教训一个小丫头,实在是……胜之不武。
这时,周边有人议论起来。不少男宾也走过来看出什么事,钱谦益,郑元勋等全部从那边过来。
不过看清楚是家务事,都不好说什么,只有默默地看着。
可是也有些女的开始帮起二嫂来。
“那个李公子胡扯八道,骗傻子而已。”
“什么李公子,真是荒唐,还敢跟张先生这样的大家比?”
“哪里是什么李公子,一个卖米的而已。有点钱,都敢自称公子”
“他有什么功名?”
话语说的越发难听,这里很多都是米行中人。柳如是坐在一旁看的清清楚楚。这李公子她也是第一次听说,可是卖米的有什么奇怪的,无锡城北那一带不都是卖米的吗?难道还有什么特殊本领不成?
柳如是想帮这个小丫鬟梅香解围,想到叫回梅香,此事就算结束。便开口道“梅香,你回来吧,那个李公子能懂什么?他不过是说着玩的而已。”
看这个漂亮的柳姐姐也在冤枉自己,梅香越发气愤,小肩膀有些晃动着,眼里已经噙满泪道“李公子懂很多的,你们不知道!”
二嫂厉声道“那你说出来!不然就是在胡扯!什么李公子,狗屁不懂,胡言乱语!”
梅香这时,竟觉得李亭公子蒙受不白之冤一般,有千种万种委屈,需要她去辩白。此刻,她猛然感觉一阵骄傲,眼前众人,已经不算什么。
只有让她们知道李公子的厉害,她们才会闭嘴,不再说李公子的坏话。
她挺直小身板,竟迈步走上高台,先冲张溥一施礼,然后直接开口面向众人朗声道
“李公子说……李公子说,他说米价涨跌跟奸臣忠臣没什么相关。”
众人大惊,这个小姑娘,还真敢上来,直接挑战张溥,这是疯了吗?所有人都错愕的看着眼前的一幕。
刚一开始,梅香还有些紧张,说话结结巴巴,很快淡定下来,话说的流畅起来。
说到这里,她扭头问张溥道
“张公子,那个严嵩是不是奸臣?”
“当然是大奸臣,大明朝少见的大奸臣。”
“那好,你知道严嵩那些年的米价吗?”
张溥有些傻,楞在那里不知道怎么回答。
在场众人也全部楞在那里。
严嵩差不多是一百年前的人,谁知道那些年米价多少?
梅香朗声说道“我知道一些。嘉靖四十年,米价5钱一石。嘉靖四十一年,那一年米价8钱一石。”
“而严嵩是嘉靖四十一年下台吗?”
“是!”张溥点头答道。
“嘉靖四十三年,严嵩赶走两年,米价最高到5两银子一石,最便宜的时候也有一两多一石。”
“嘉靖四十年、嘉靖四十一年比严嵩下台后嘉靖四十三年的米价便宜很多,那是严嵩的功劳吗?”
沉默,死一般的沉默。
没有人能承认严嵩这个少见的大奸臣竟然下台之后,米价暴涨。
张溥也没想到,这个小丫鬟说起话来,倒也是伶牙俐齿,一句‘那是严嵩的功劳吗?’,竟堵的之哑口无言。
他的脑袋一阵嗡嗡回响,就是那句‘那是严嵩的功劳吗?’,额头的汗珠顿时滚落下来。
李公子是谁他不知道,不过这个丫鬟梅香是他教的,此刻已经逼的自己哑口无言。
二嫂脸色已经呈现猪肝一般,眼珠子瞪的溜圆,恨不得上去将梅香撕成碎片。
她也不认识那个李公子,也只是大嫂家的丫鬟回去说起。
一个米行的人,能有什么了不起?这是她原来的想法。
她就是要让张溥说出话来,教训梅香,顺便教训一下她的小姑子。
看着周围静寂的贵公子,一个个哑口无言,低下头去,就连张溥也是不住的搽汗。她知道,恐怕梅香说对了。
她失算了。
这一刻,她感觉伸出去打人的手,直接打在自己的脸上,生疼生疼的。
她心中有个想法那个李公子,到底是何方神圣?
这一刻,只有沈莹看着二嫂的脸色,心里感觉到一丝丝安慰。心下还是想道幸亏李亭公子教的够厉害。这下你们知道厉害了吧?
她还在想,梅香樱桃小嘴接着朝下说道
“还有一个大奸臣魏忠贤。”
魏忠贤这个名字,简直是为东林还有复社之人准备的。
一提到他,这些人不由自主地再次看向梅香,看他说魏忠贤什么事?
“魏忠贤在位时,从天启元年,一直到天启七年米价分别是7钱一石,8钱一石,7钱一石……总体相差不大,基本在七八钱一石。”
“而魏忠贤死后,米店粮价在崇祯四年就涨到一两银子以上,后面是越来越高,现在已经到一两五钱一石。
魏忠贤死后,米价一直都是在涨的。
那魏忠贤活着的时候,米价也不算很高,那魏忠贤就不是奸臣了吗?”
高台之下最多的就是赶考的秀才们,差不多都是三四十岁,有些甚至胡须都白了,五六十岁年纪。
刚才嘉靖年间事,他们都不知道,不敢肯定,也不敢否定,都默默无语。
说起天启年间的米价,议论声终于起来了,有老者率先在下面说道“这个姑娘说的对,当年天启爷在位,米价就是比现在低啊。”
“正是!”旁边有人附和道,“那些年要吃饱,可不是大问题啊。”
“可不是吗?现在跟当年比,实在差远了。”
“那些年都什么价格,现在什么价格,哎……”
……
议论声终于大起,高台西面女眷这边不少米行的同行也在说着
“梅香说的对,那些年就是比现在便宜好多。她说的是米店的价格,米行价格更低呢。米行的进价一石5钱都不到。10万两银子,买20多万石米。现在呢,10万两银子,买10万石米都买不到了。”
“是啊,那时候生意多好做啊。”
“可不是吗?”
……
议论声中,高台东面,复社一众人面面相觑,他们贵公子居多,不买米,也不卖米,根本不知道米价多少。
他们只是听过百姓的抱怨,并不知道前因后果。
听着那些议论,他们都知道,这个丫头说的是真的。
有奸臣时,米价可能会跌,有忠臣时,米价也许会涨。
只是这一路宣讲过来,他们都是这么说的,因为有奸臣,所以米价大涨。只要驱赶奸臣,米价就能好转。
讲其他的老百姓听不懂,只有讲这些,他们才明白,才会强烈的回应。
可是,如今他们才知道,他们讲的恐怕大错特错,而要想改正,只怕已然难了。
在她身后,站着沈莹的二嫂,带着挑衅似的微笑,看着旁边的沈莹。
沈莹刚才也在看张溥的宣讲,她认识张溥,可也是第一次见他宣讲,听到他那些话,甚至也感到国家面临大难,每个人都该做些什么。
可是听到最后,她就皱起眉头,她已经在价格上面对于李亭所说深信不疑,“米价涨跌主要取决于供需关系。有奸臣也许会涨,有忠臣也许一样会涨,这个相关性不是特别的大。”
通过梅香,她也知道李亭说过这些,因此听到最后,倒是有些感觉乏味。
她正打算离开,没想到,她二嫂带着丫鬟小翠,不知何时,已经跑到前面来。
她怎么也没想到,她二嫂竟要这时给梅香难堪,这简直是当众打自己的脸。
她二嫂如此,她还不想如此大庭广众跟她闹翻,毕竟要丢人,都是沈家丢人而已。
“梅香!我们走!”沈莹厉声喝道。
“是!”梅香听的小姐喊她,气鼓鼓的俏脸上已经少了愤怒,正要转身离去。
“且慢!”这时,沈莹的二嫂终于发言道,
“你们私下说张公子说的不对,如今就要说个明白。有道理,就当场说个明白。张公子说的那一句不是至正之大道理。
偏偏什么都不懂的李公子,竟然胡乱去教小丫鬟,说什么米价涨跌跟忠臣奸臣无关,岂不是笑话吗?”
张溥站在台上,看的清楚,沈家的二奶奶他是认识的,经常听自己的宣讲,算是自己的铁杆支持者之一。
如今看她为了自己,竟教训起家人来,甚至有点感动。
“张公子,道理是不是越辩越清楚?”
这是二嫂竟直接问张溥。
张溥一拱手道“自然,张溥愿意跟天下所有人共同探讨至正之道。”
“可有一个李公子说你说的不对,这个梅香,正是他教出来的学生。”
二嫂说道,张溥听了有些哭笑不得。他若见到李公子教训一番也就是了。若教训一个小丫头,实在是……胜之不武。
这时,周边有人议论起来。不少男宾也走过来看出什么事,钱谦益,郑元勋等全部从那边过来。
不过看清楚是家务事,都不好说什么,只有默默地看着。
可是也有些女的开始帮起二嫂来。
“那个李公子胡扯八道,骗傻子而已。”
“什么李公子,真是荒唐,还敢跟张先生这样的大家比?”
“哪里是什么李公子,一个卖米的而已。有点钱,都敢自称公子”
“他有什么功名?”
话语说的越发难听,这里很多都是米行中人。柳如是坐在一旁看的清清楚楚。这李公子她也是第一次听说,可是卖米的有什么奇怪的,无锡城北那一带不都是卖米的吗?难道还有什么特殊本领不成?
柳如是想帮这个小丫鬟梅香解围,想到叫回梅香,此事就算结束。便开口道“梅香,你回来吧,那个李公子能懂什么?他不过是说着玩的而已。”
看这个漂亮的柳姐姐也在冤枉自己,梅香越发气愤,小肩膀有些晃动着,眼里已经噙满泪道“李公子懂很多的,你们不知道!”
二嫂厉声道“那你说出来!不然就是在胡扯!什么李公子,狗屁不懂,胡言乱语!”
梅香这时,竟觉得李亭公子蒙受不白之冤一般,有千种万种委屈,需要她去辩白。此刻,她猛然感觉一阵骄傲,眼前众人,已经不算什么。
只有让她们知道李公子的厉害,她们才会闭嘴,不再说李公子的坏话。
她挺直小身板,竟迈步走上高台,先冲张溥一施礼,然后直接开口面向众人朗声道
“李公子说……李公子说,他说米价涨跌跟奸臣忠臣没什么相关。”
众人大惊,这个小姑娘,还真敢上来,直接挑战张溥,这是疯了吗?所有人都错愕的看着眼前的一幕。
刚一开始,梅香还有些紧张,说话结结巴巴,很快淡定下来,话说的流畅起来。
说到这里,她扭头问张溥道
“张公子,那个严嵩是不是奸臣?”
“当然是大奸臣,大明朝少见的大奸臣。”
“那好,你知道严嵩那些年的米价吗?”
张溥有些傻,楞在那里不知道怎么回答。
在场众人也全部楞在那里。
严嵩差不多是一百年前的人,谁知道那些年米价多少?
梅香朗声说道“我知道一些。嘉靖四十年,米价5钱一石。嘉靖四十一年,那一年米价8钱一石。”
“而严嵩是嘉靖四十一年下台吗?”
“是!”张溥点头答道。
“嘉靖四十三年,严嵩赶走两年,米价最高到5两银子一石,最便宜的时候也有一两多一石。”
“嘉靖四十年、嘉靖四十一年比严嵩下台后嘉靖四十三年的米价便宜很多,那是严嵩的功劳吗?”
沉默,死一般的沉默。
没有人能承认严嵩这个少见的大奸臣竟然下台之后,米价暴涨。
张溥也没想到,这个小丫鬟说起话来,倒也是伶牙俐齿,一句‘那是严嵩的功劳吗?’,竟堵的之哑口无言。
他的脑袋一阵嗡嗡回响,就是那句‘那是严嵩的功劳吗?’,额头的汗珠顿时滚落下来。
李公子是谁他不知道,不过这个丫鬟梅香是他教的,此刻已经逼的自己哑口无言。
二嫂脸色已经呈现猪肝一般,眼珠子瞪的溜圆,恨不得上去将梅香撕成碎片。
她也不认识那个李公子,也只是大嫂家的丫鬟回去说起。
一个米行的人,能有什么了不起?这是她原来的想法。
她就是要让张溥说出话来,教训梅香,顺便教训一下她的小姑子。
看着周围静寂的贵公子,一个个哑口无言,低下头去,就连张溥也是不住的搽汗。她知道,恐怕梅香说对了。
她失算了。
这一刻,她感觉伸出去打人的手,直接打在自己的脸上,生疼生疼的。
她心中有个想法那个李公子,到底是何方神圣?
这一刻,只有沈莹看着二嫂的脸色,心里感觉到一丝丝安慰。心下还是想道幸亏李亭公子教的够厉害。这下你们知道厉害了吧?
她还在想,梅香樱桃小嘴接着朝下说道
“还有一个大奸臣魏忠贤。”
魏忠贤这个名字,简直是为东林还有复社之人准备的。
一提到他,这些人不由自主地再次看向梅香,看他说魏忠贤什么事?
“魏忠贤在位时,从天启元年,一直到天启七年米价分别是7钱一石,8钱一石,7钱一石……总体相差不大,基本在七八钱一石。”
“而魏忠贤死后,米店粮价在崇祯四年就涨到一两银子以上,后面是越来越高,现在已经到一两五钱一石。
魏忠贤死后,米价一直都是在涨的。
那魏忠贤活着的时候,米价也不算很高,那魏忠贤就不是奸臣了吗?”
高台之下最多的就是赶考的秀才们,差不多都是三四十岁,有些甚至胡须都白了,五六十岁年纪。
刚才嘉靖年间事,他们都不知道,不敢肯定,也不敢否定,都默默无语。
说起天启年间的米价,议论声终于起来了,有老者率先在下面说道“这个姑娘说的对,当年天启爷在位,米价就是比现在低啊。”
“正是!”旁边有人附和道,“那些年要吃饱,可不是大问题啊。”
“可不是吗?现在跟当年比,实在差远了。”
“那些年都什么价格,现在什么价格,哎……”
……
议论声终于大起,高台西面女眷这边不少米行的同行也在说着
“梅香说的对,那些年就是比现在便宜好多。她说的是米店的价格,米行价格更低呢。米行的进价一石5钱都不到。10万两银子,买20多万石米。现在呢,10万两银子,买10万石米都买不到了。”
“是啊,那时候生意多好做啊。”
“可不是吗?”
……
议论声中,高台东面,复社一众人面面相觑,他们贵公子居多,不买米,也不卖米,根本不知道米价多少。
他们只是听过百姓的抱怨,并不知道前因后果。
听着那些议论,他们都知道,这个丫头说的是真的。
有奸臣时,米价可能会跌,有忠臣时,米价也许会涨。
只是这一路宣讲过来,他们都是这么说的,因为有奸臣,所以米价大涨。只要驱赶奸臣,米价就能好转。
讲其他的老百姓听不懂,只有讲这些,他们才明白,才会强烈的回应。
可是,如今他们才知道,他们讲的恐怕大错特错,而要想改正,只怕已然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