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覆盖着地球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土地,世界上九成以上的商业贸易运输源自海洋。
从公元前四百多年前的一天,航海家汉诺率领着船队冲破了海格里斯神柱开始,地中海沿岸的人民便兴起了气势恢宏的、探索未知海洋的大规模探险!
历史证明,最早到达美洲——也就是新大陆的,是勇往直前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维京人,他们开创了北欧的海盗时代,也通过新航路启蒙、开辟了推动世界加快发展的大航海时代。
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原本彼此割裂的地球板块开始被连接在一起,而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大竞争,也拉开了不同的文明间相互联系、相互注视、互相对抗、互相促进的历史大幕。
在地球上的五大洲、七大洋当中,欧洲的发展史与海洋文化、海权文化的发展结合最为紧密。甚至可以说,欧洲的古代文明就是在大海中孕育出来的。在过去的五百多年中,一个又一个欧洲强国先后登上了世界历史舞台,成为叱咤风云的主角。
十六世纪的欧洲焦点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十七世纪则有闻名遐迩的“海上马车夫”荷兰,到了十九世纪,更是涌现出具有“日不落帝国”之称的英国,它的影响力直到今天仍然存在着。
我们纵观欧洲历史可以发现,这些兴起的国家是世界大国的同时,一定是海洋强国;而一旦它们丧失了在海洋上的主导权,其大国地位也就一定会随之衰落了。
所以,现在我所在的这个年代,正是最热闹、最耀眼的年代。欧洲——也就是西洋的各强国的海上激战不断,刺刀见红的争夺着属于自的海上霸权,在西洋人的眼中,七大洋就是权力角逐的牧场!
而在此后,伴随着西洋各殖民国家海域控制面积的不断扩张,海权意识的不断明确,各强国开始不断制定完善法律来解决海上争端,随之而来打的便是海权的概念诞生、海权时代到来。
直到今天,当我们喊出“走向蓝海”的口号,实际上就是对这个时代海权意识的发展和延续。
今天,当我带着船队来到这片竞技场,参加到这场角逐中,在未知的未来里,我到底是猎物还是猎人,到底是站着生还是跪着死,都唯有依靠自己的实际力量。
大海没有怜悯,也不相信眼泪。每一朵浪花的背后,都有着凄美而感人的故事。而每一片海潮的下面,又埋葬着多少青春和魂骨!
今天是出海第五天,我们已经离开东瀛本土,在那霸进行简单休整之后,再次起航南下。
我们航行的额路线,其实便是今天所说的“海上丝绸之路”。这个提法虽然直到一九一三年才被法国的东方学家沙畹首次提及,但出现与发展却要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
据考证,我国的海上丝绸之路萌芽于商周、发展于春秋战国、形成于秦汉、兴起于唐宋、转折于明清,是世界上已知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也是古代华夏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因为华夏闻名于世的特产,也被称“海上陶瓷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
根据一般理解,海上丝绸之路可分为东海航线和南海航线两条线路。
所谓东海航线,也叫“东方海上丝路”。自春秋战国时——临海的齐国在胶东半岛开辟了“循海岸水行”直通辽东半岛、高丽半岛、东瀛列岛乃至后期东南亚的黄金通道,直到唐代时,经由山东半岛和江浙沿海的东亚三国海上贸易兴起,东海航线成为华夏近海的主要贸易航线。宋代时,宁波等港口成为东亚三国海上贸易的主要港口。
而我们今天所走的航线被称为南海航线,又称南海丝绸之路——主要是广州和泉州。先秦时期,岭南的先民在南海—南太平洋沿岸及其岛屿,冒着生命危险开辟了以陶瓷为纽带的交易圈,就是南海航线的前身。
到了唐代时,所谓的“广州通海夷道”就是华夏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叫法,也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时代发展到几十年前,大明朝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更标志着海上丝路发展到了极盛时期。
鼎盛时期的南海丝绸之路从华夏出发,经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途经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华夏与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动脉!
我们甚至可以臆想——如果不是明、清两代愚昧的闭关锁国政策,以华夏当时的航海水平,一定能够成为中世纪海权世界中的一股怒涛激流!成为调整世界、最起码是东方文明进程的准星!
然而,大明朝因为受到倭寇袭扰,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在后期开始了闭关锁国,造成了航海事业的不断萎缩。明朝中期千帆竞渡的场景一去不复返。到了清朝时,满清鞑子的心目中,坐拥天朝上国的骄傲就足够了,骑着马多潇洒,干嘛在水上飘来飘去的,不体面
其实我今天出海,并没有想到太多国家啊、民族啊之类的大节大义,我更多的是想要完成对二叔祖的承诺,同时,能够亲身投入到这段辉煌凄美的历史中去!让自己始终充满活力的面对明天!
我深深的相信,如果没有这样的强大力量支撑我,没有始终新鲜的生活刺激我,作为一名现代穿越来人,我会被这种没有网络、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汽车、没有东京热、的平淡日子逼疯的!
你们同意吗?啊!同意吗?同意的举个爪!
但是当我真正开始了远海航行,我才知道现实中的航海——我是指中世纪的远海航行,是一件多么严酷的差事。这里没有电影中杰克斯派洛的幽默滑稽,也没有海盗王路飞的恶魔果实、奇异能力,有的只是无边无际的危险、磨难和孤寂。
谈到危险,有一个最直观的问题——这个时代没有测量经度的仪器!现代生活中,gs、北斗等导航为我们了便利,去再陌生的地方都不怕!然而中世纪,航海家们有四分仪、六分仪来测量维度,却没有能力和条件测量经度!
在传奇的年份一四九二年,哥伦布从西班牙出发,航行到达了巴哈马群岛、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他行驶的航线很简单——就是始终沿着北纬二十八度这一条直直的航线!就是因为当时可以测量纬度,却难以准确定位经度,船只要么沿着海岸线行驶,要么到达固定纬度之后,再沿着纬度圈行驶,否则很有可能迷航,直至灭顶之灾。
当然,当时也有一些所谓的航海家提出——运用天文学的方法测量精度,或者沙漏计算法测量经度,但是客观的说,这些算法只能算是玄学,不能算是科学。相信这些算法的人都是拿青春赌明天,走到哪里算哪里的主儿
所以客观的讲,不能定位经度,就不能安全的自由地航海,陌生水域的探索更是无从提起。一代代航海家、科学家们前赴后继,想要找到测量经度的有效做法。比如,一五一四年,德国天文学家约翰尼斯·沃纳则提出月距法,利用月亮的移动来测量经度,因为只有天体的移动是完全守时的,太阳、月亮和星星可以为人类预报时间。
一五三零年,荷兰数学家伽玛·弗里西斯提出钟表法的设想,他认为——只要制作出一台极为准确的钟表,按照出发地时间开始,然后来到新地点,再利用太阳高度测量当地新时间,这个新时间和钟表时间的差就可以换算为经度差。
要我说啊,这月距法因为过于复杂且难以操作,因而没能破解难题。另外,时钟或者沙漏测算法虽然道理很简单,但是却需要一个精确的时钟,这在当时根本就是个幻想好吗?现代来的我都没有这个技术好吗?根本就受限于原材料、基础学科、工具精度等多种限制、完全不可能实现好吗?
所以,他的良好设想直到整整二百年以后,一七三零时,才被一名三十七岁的钟表匠约翰·哈里森解决了!
哈里森这哥们儿是一名乡村木匠的儿子,先天任督二脉通着,不知道怎么的一来二去,就无师自通地研究会了制造钟表的技能经过六年的研制,哈里森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航海钟,那是个重达四十二公斤,长宽高均为一米三的铜壳大家伙。他的发明引起了航海界的高度重视,航海家们都把视线投向这名天选之子。
然而在发明了初号机之后,哈里森之后h1、h2都不算太顺利,直到航海钟h3——也就是四号试做机型诞生时——怀表终于问世了,而哈里森最终攻克难关的灵感正是来自怀表。
这位住在伦敦近郊的老兄发现,怀表不用传统的钟摆技术,而是用了高频振子。于是他请好友钟表匠约翰·杰弗里斯为自己订做了一块怀表。靠着这块怀表的技术,他的经度钟终于彻底摆脱了地球引力,又经过热胀冷缩和润滑等一系列技术改进,终于造出了比怀表略大一些的第四代经度钟h4。
到此时,距离他的第一块航海中问世,已经过去了将近四十年!这位伦敦老爷们儿用了大半辈子的时间,才研制出人们自由航信的真正准星!
而在二百年前的今天,我根本没有办法做到复制他的成功,我让海员们定位精度的办法,就是在我绘制的“航海图”——其实就是粗略版世界地图的基础上,运用沙漏计算结合的粗略方法。
我的优势在于我清楚世界地图的格局,相当于一定程度上开了外挂!但是技术问题我解决不了,相当于鼠标不太好。所以和真正的航海家比起来,应该基本上是持平的
试想一下,如果精度不确定,只知道纬度,那么船队航行在太平洋上,可能在任何一个海域里迷路,毕竟从杭州和新奥尔良的纬度相同,经度嘛却跨越着整个地球。
至于没有冰箱、吃不到新鲜食物会引发败血病,没有音响只能听着水手们吹拉弹唱,没有现代影音设备只能yy场景,这些不是问题的问题,都深深的困扰着每一名航海人!
好吧,就在这样孤寂的生活中,在一望无际、始终重复的单调蓝色中航行了二十天后,我们终于再次见到了一块土地——马尼拉!
从公元前四百多年前的一天,航海家汉诺率领着船队冲破了海格里斯神柱开始,地中海沿岸的人民便兴起了气势恢宏的、探索未知海洋的大规模探险!
历史证明,最早到达美洲——也就是新大陆的,是勇往直前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维京人,他们开创了北欧的海盗时代,也通过新航路启蒙、开辟了推动世界加快发展的大航海时代。
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原本彼此割裂的地球板块开始被连接在一起,而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大竞争,也拉开了不同的文明间相互联系、相互注视、互相对抗、互相促进的历史大幕。
在地球上的五大洲、七大洋当中,欧洲的发展史与海洋文化、海权文化的发展结合最为紧密。甚至可以说,欧洲的古代文明就是在大海中孕育出来的。在过去的五百多年中,一个又一个欧洲强国先后登上了世界历史舞台,成为叱咤风云的主角。
十六世纪的欧洲焦点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十七世纪则有闻名遐迩的“海上马车夫”荷兰,到了十九世纪,更是涌现出具有“日不落帝国”之称的英国,它的影响力直到今天仍然存在着。
我们纵观欧洲历史可以发现,这些兴起的国家是世界大国的同时,一定是海洋强国;而一旦它们丧失了在海洋上的主导权,其大国地位也就一定会随之衰落了。
所以,现在我所在的这个年代,正是最热闹、最耀眼的年代。欧洲——也就是西洋的各强国的海上激战不断,刺刀见红的争夺着属于自的海上霸权,在西洋人的眼中,七大洋就是权力角逐的牧场!
而在此后,伴随着西洋各殖民国家海域控制面积的不断扩张,海权意识的不断明确,各强国开始不断制定完善法律来解决海上争端,随之而来打的便是海权的概念诞生、海权时代到来。
直到今天,当我们喊出“走向蓝海”的口号,实际上就是对这个时代海权意识的发展和延续。
今天,当我带着船队来到这片竞技场,参加到这场角逐中,在未知的未来里,我到底是猎物还是猎人,到底是站着生还是跪着死,都唯有依靠自己的实际力量。
大海没有怜悯,也不相信眼泪。每一朵浪花的背后,都有着凄美而感人的故事。而每一片海潮的下面,又埋葬着多少青春和魂骨!
今天是出海第五天,我们已经离开东瀛本土,在那霸进行简单休整之后,再次起航南下。
我们航行的额路线,其实便是今天所说的“海上丝绸之路”。这个提法虽然直到一九一三年才被法国的东方学家沙畹首次提及,但出现与发展却要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
据考证,我国的海上丝绸之路萌芽于商周、发展于春秋战国、形成于秦汉、兴起于唐宋、转折于明清,是世界上已知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也是古代华夏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因为华夏闻名于世的特产,也被称“海上陶瓷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
根据一般理解,海上丝绸之路可分为东海航线和南海航线两条线路。
所谓东海航线,也叫“东方海上丝路”。自春秋战国时——临海的齐国在胶东半岛开辟了“循海岸水行”直通辽东半岛、高丽半岛、东瀛列岛乃至后期东南亚的黄金通道,直到唐代时,经由山东半岛和江浙沿海的东亚三国海上贸易兴起,东海航线成为华夏近海的主要贸易航线。宋代时,宁波等港口成为东亚三国海上贸易的主要港口。
而我们今天所走的航线被称为南海航线,又称南海丝绸之路——主要是广州和泉州。先秦时期,岭南的先民在南海—南太平洋沿岸及其岛屿,冒着生命危险开辟了以陶瓷为纽带的交易圈,就是南海航线的前身。
到了唐代时,所谓的“广州通海夷道”就是华夏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叫法,也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时代发展到几十年前,大明朝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更标志着海上丝路发展到了极盛时期。
鼎盛时期的南海丝绸之路从华夏出发,经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途经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华夏与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动脉!
我们甚至可以臆想——如果不是明、清两代愚昧的闭关锁国政策,以华夏当时的航海水平,一定能够成为中世纪海权世界中的一股怒涛激流!成为调整世界、最起码是东方文明进程的准星!
然而,大明朝因为受到倭寇袭扰,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在后期开始了闭关锁国,造成了航海事业的不断萎缩。明朝中期千帆竞渡的场景一去不复返。到了清朝时,满清鞑子的心目中,坐拥天朝上国的骄傲就足够了,骑着马多潇洒,干嘛在水上飘来飘去的,不体面
其实我今天出海,并没有想到太多国家啊、民族啊之类的大节大义,我更多的是想要完成对二叔祖的承诺,同时,能够亲身投入到这段辉煌凄美的历史中去!让自己始终充满活力的面对明天!
我深深的相信,如果没有这样的强大力量支撑我,没有始终新鲜的生活刺激我,作为一名现代穿越来人,我会被这种没有网络、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汽车、没有东京热、的平淡日子逼疯的!
你们同意吗?啊!同意吗?同意的举个爪!
但是当我真正开始了远海航行,我才知道现实中的航海——我是指中世纪的远海航行,是一件多么严酷的差事。这里没有电影中杰克斯派洛的幽默滑稽,也没有海盗王路飞的恶魔果实、奇异能力,有的只是无边无际的危险、磨难和孤寂。
谈到危险,有一个最直观的问题——这个时代没有测量经度的仪器!现代生活中,gs、北斗等导航为我们了便利,去再陌生的地方都不怕!然而中世纪,航海家们有四分仪、六分仪来测量维度,却没有能力和条件测量经度!
在传奇的年份一四九二年,哥伦布从西班牙出发,航行到达了巴哈马群岛、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他行驶的航线很简单——就是始终沿着北纬二十八度这一条直直的航线!就是因为当时可以测量纬度,却难以准确定位经度,船只要么沿着海岸线行驶,要么到达固定纬度之后,再沿着纬度圈行驶,否则很有可能迷航,直至灭顶之灾。
当然,当时也有一些所谓的航海家提出——运用天文学的方法测量精度,或者沙漏计算法测量经度,但是客观的说,这些算法只能算是玄学,不能算是科学。相信这些算法的人都是拿青春赌明天,走到哪里算哪里的主儿
所以客观的讲,不能定位经度,就不能安全的自由地航海,陌生水域的探索更是无从提起。一代代航海家、科学家们前赴后继,想要找到测量经度的有效做法。比如,一五一四年,德国天文学家约翰尼斯·沃纳则提出月距法,利用月亮的移动来测量经度,因为只有天体的移动是完全守时的,太阳、月亮和星星可以为人类预报时间。
一五三零年,荷兰数学家伽玛·弗里西斯提出钟表法的设想,他认为——只要制作出一台极为准确的钟表,按照出发地时间开始,然后来到新地点,再利用太阳高度测量当地新时间,这个新时间和钟表时间的差就可以换算为经度差。
要我说啊,这月距法因为过于复杂且难以操作,因而没能破解难题。另外,时钟或者沙漏测算法虽然道理很简单,但是却需要一个精确的时钟,这在当时根本就是个幻想好吗?现代来的我都没有这个技术好吗?根本就受限于原材料、基础学科、工具精度等多种限制、完全不可能实现好吗?
所以,他的良好设想直到整整二百年以后,一七三零时,才被一名三十七岁的钟表匠约翰·哈里森解决了!
哈里森这哥们儿是一名乡村木匠的儿子,先天任督二脉通着,不知道怎么的一来二去,就无师自通地研究会了制造钟表的技能经过六年的研制,哈里森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航海钟,那是个重达四十二公斤,长宽高均为一米三的铜壳大家伙。他的发明引起了航海界的高度重视,航海家们都把视线投向这名天选之子。
然而在发明了初号机之后,哈里森之后h1、h2都不算太顺利,直到航海钟h3——也就是四号试做机型诞生时——怀表终于问世了,而哈里森最终攻克难关的灵感正是来自怀表。
这位住在伦敦近郊的老兄发现,怀表不用传统的钟摆技术,而是用了高频振子。于是他请好友钟表匠约翰·杰弗里斯为自己订做了一块怀表。靠着这块怀表的技术,他的经度钟终于彻底摆脱了地球引力,又经过热胀冷缩和润滑等一系列技术改进,终于造出了比怀表略大一些的第四代经度钟h4。
到此时,距离他的第一块航海中问世,已经过去了将近四十年!这位伦敦老爷们儿用了大半辈子的时间,才研制出人们自由航信的真正准星!
而在二百年前的今天,我根本没有办法做到复制他的成功,我让海员们定位精度的办法,就是在我绘制的“航海图”——其实就是粗略版世界地图的基础上,运用沙漏计算结合的粗略方法。
我的优势在于我清楚世界地图的格局,相当于一定程度上开了外挂!但是技术问题我解决不了,相当于鼠标不太好。所以和真正的航海家比起来,应该基本上是持平的
试想一下,如果精度不确定,只知道纬度,那么船队航行在太平洋上,可能在任何一个海域里迷路,毕竟从杭州和新奥尔良的纬度相同,经度嘛却跨越着整个地球。
至于没有冰箱、吃不到新鲜食物会引发败血病,没有音响只能听着水手们吹拉弹唱,没有现代影音设备只能yy场景,这些不是问题的问题,都深深的困扰着每一名航海人!
好吧,就在这样孤寂的生活中,在一望无际、始终重复的单调蓝色中航行了二十天后,我们终于再次见到了一块土地——马尼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