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页
见到皇帝就坐在自己床前,太后微微一笑,“怎么这些不省心的把你也叫过来了?你前朝政务繁忙,我的身体我自己知道,不碍事的。”
不知道太后说的哪句话触动了皇上,几乎是一瞬间,皇帝语带哽咽,“母后,儿子以前真是不孝极了。”
太后的眼眶也红了,笑中带泪地轻斥道,“胡说!我的皇儿最孝顺不过了。”
过去二十年的芥蒂,仿佛在这一瞬间消散了。庄妃在一边看着这母子二人感人至深的画面,不由得低下头,轻轻一笑,“太后不想让臣妾们把消息报给皇上,打扰皇上处理政务,是太后的慈心;皇上放下繁忙的政务也要过来,正是皇上的孝心啊。”
一句话说得太后喜笑颜开,皇帝也很有些触动的样子,见屋里人实在多,挥手赶人道,“庄妃留下,其他人都回去吧。”
贵妃在一边站到现在,见皇上一个眼神都没在她身上停过,不由得暗暗生气。只是再怎么生气,在慈宁宫里当着太后和皇帝的面,她也只能憋回去,于是愤愤地走了。
这边一家三口(儿子儿媳和老妈)其乐融融,又说笑了一刻钟,皇帝才带着庄妃告退出来。云苓跟着庄妃往长春宫走,不由得暗想庄妃可真会抓住机会,后宫之中贵妃因为出身的原因天生就不讨太后喜欢,惠妃一副有子万事足的模样也不会往前冲,淑妃圣宠和资历都不如另外三个。如今太后和皇上关系隐有破冰的意思,庄妃这个时候顺杆爬上去,没准以后的后宫就是她领头了。
不过这都是以后的事了。太后这一病,对庄妃来讲是得到了一个上前一步的机会,但对另一个人来讲,随之而来的就是完完全全的晴天霹雳了。
“娘娘节哀,三哥儿没能留住。”五皇子妃刚回到皇子府,就听见自己留下看家的奴婢过来禀报道。
“怎么回事?”五皇子妃一边大步往三哥儿平时住的屋子走去,一边问她的大丫鬟。早上她虽然是一副焦急样子进的宫,但其中有不少成分是做给李嫔瞧的,实际那时候三哥儿的病远没到要不好了的程度。
“今早请安回去,三哥儿就有些受风,不过当时他硬撑着谁都没说。后来娘娘您进宫之后三哥儿还念了一个时辰的书,谁想到午歇时就开始说胡话,他的奶妈觉得不对,伸手摸了才发现人早就浑身发烫。奴婢们不敢耽搁,马上就进宫请太医,可是太医院说最擅长风寒的御医都不在……”
第13章
太后病了一场,到底伤了元气,接连三五天都没下来床。皇帝好像时隔多年终于想起来自己还有个亲妈,每天下了朝就往慈宁宫报道,亲尝汤药什么的都是常事,光看行动来讲,是誓要向二十四孝看齐了。
太后也配合,皇帝给的孝顺她就受着,皇帝不给她也不会要求什么。这样一来,反倒激起了皇帝更多的愧疚,珍宝补品像流水一样地搬往慈宁宫。虽然以往宫人们也没人敢慢待太后,但嫔妃们就未必了,尤其主管宫务的甄贵妃领头不搭理太后,嫔妃们惯会看人脸色的,自然对太后也热络不到哪里去。
现在皇帝不知道抽了哪门子风,对太后的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可不把这些紧跟甄贵妃脚步的嫔妃们闪到空里去了么?这几天宫里的瓷器折损得都比以前快了。
庄妃倒是不慌不忙。之前甄贵妃对太后不敬,去慈宁宫请安也是马马虎虎,称病不去是常事。那时庄妃就觉得她太张扬了,不过两人平时井水不犯河水,后来出了三公主的事,她就更没有必要把这些话和敌人说了。细数皇帝后宫这些嫔妃,能从头到尾对太后保持恭敬的高位嫔妃,还真是没人能和她打上两回合。
当然,即便论以往的表现没人能和她比,庄妃也依旧是谨慎的。太后病着的这些天,她每日礼佛的时间已经由原先的一刻钟升级成两刻钟。
想起前两天陪五皇子妃烧经书时跪得久了,那来自地底的凉意顺着膝盖爬上来的感觉,云苓决定捣鼓一个发热型蒲团。
不要小瞧古人的智慧,后世的过冬神器电暖宝、小太阳听起来是功能齐全,可庄妃作为统治阶级,冬天拥有的“神器”绝对不少。晚上睡觉时的汤婆子就不说了,单说白天,长春宫库房里精致小巧的手炉脚炉都够堆满一个多宝阁的。
前面说了,长春宫的小佛堂是今年新建的,以往的冬天庄妃没有礼佛的习惯,长春宫里自然就没准备厚些的蒲团。这发热的蒲团,要是她不能抓紧做好,保证不超过一周就会有人跳出来为庄妃分忧了。
云苓的做法很简单,她先是找内务府的人订制了一批龙眼大小的铜球,内务府当然不可能给她几个光溜溜的实心小球,而是按照传统,上刻诸如八宝花、如意等各种吉祥花纹。等内务府铸小球的这几天里,云苓重新做好了几个蒲团,在距离蒲团中心四分之三半径处开了两个直径不超过五厘米的小口,两个小口分别开在两边,隔着圆心相对。
这样,等到庄妃礼佛的时候,她只要提前把铜球提前烧热,用钳子装到小号荷包里后塞进蒲团,然后把蒲团调好角度,庄妃就既能享受热热的蒲团又不会硌到啦。
云苓的针线活在这个时代来讲真的很一般,好在做蒲团这种事,好手艺有好手艺的做法,针线活一般又有一般的做法。即使是只追求针脚平整,这个蒲团还是让云苓忙了三天。
--
不知道太后说的哪句话触动了皇上,几乎是一瞬间,皇帝语带哽咽,“母后,儿子以前真是不孝极了。”
太后的眼眶也红了,笑中带泪地轻斥道,“胡说!我的皇儿最孝顺不过了。”
过去二十年的芥蒂,仿佛在这一瞬间消散了。庄妃在一边看着这母子二人感人至深的画面,不由得低下头,轻轻一笑,“太后不想让臣妾们把消息报给皇上,打扰皇上处理政务,是太后的慈心;皇上放下繁忙的政务也要过来,正是皇上的孝心啊。”
一句话说得太后喜笑颜开,皇帝也很有些触动的样子,见屋里人实在多,挥手赶人道,“庄妃留下,其他人都回去吧。”
贵妃在一边站到现在,见皇上一个眼神都没在她身上停过,不由得暗暗生气。只是再怎么生气,在慈宁宫里当着太后和皇帝的面,她也只能憋回去,于是愤愤地走了。
这边一家三口(儿子儿媳和老妈)其乐融融,又说笑了一刻钟,皇帝才带着庄妃告退出来。云苓跟着庄妃往长春宫走,不由得暗想庄妃可真会抓住机会,后宫之中贵妃因为出身的原因天生就不讨太后喜欢,惠妃一副有子万事足的模样也不会往前冲,淑妃圣宠和资历都不如另外三个。如今太后和皇上关系隐有破冰的意思,庄妃这个时候顺杆爬上去,没准以后的后宫就是她领头了。
不过这都是以后的事了。太后这一病,对庄妃来讲是得到了一个上前一步的机会,但对另一个人来讲,随之而来的就是完完全全的晴天霹雳了。
“娘娘节哀,三哥儿没能留住。”五皇子妃刚回到皇子府,就听见自己留下看家的奴婢过来禀报道。
“怎么回事?”五皇子妃一边大步往三哥儿平时住的屋子走去,一边问她的大丫鬟。早上她虽然是一副焦急样子进的宫,但其中有不少成分是做给李嫔瞧的,实际那时候三哥儿的病远没到要不好了的程度。
“今早请安回去,三哥儿就有些受风,不过当时他硬撑着谁都没说。后来娘娘您进宫之后三哥儿还念了一个时辰的书,谁想到午歇时就开始说胡话,他的奶妈觉得不对,伸手摸了才发现人早就浑身发烫。奴婢们不敢耽搁,马上就进宫请太医,可是太医院说最擅长风寒的御医都不在……”
第13章
太后病了一场,到底伤了元气,接连三五天都没下来床。皇帝好像时隔多年终于想起来自己还有个亲妈,每天下了朝就往慈宁宫报道,亲尝汤药什么的都是常事,光看行动来讲,是誓要向二十四孝看齐了。
太后也配合,皇帝给的孝顺她就受着,皇帝不给她也不会要求什么。这样一来,反倒激起了皇帝更多的愧疚,珍宝补品像流水一样地搬往慈宁宫。虽然以往宫人们也没人敢慢待太后,但嫔妃们就未必了,尤其主管宫务的甄贵妃领头不搭理太后,嫔妃们惯会看人脸色的,自然对太后也热络不到哪里去。
现在皇帝不知道抽了哪门子风,对太后的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可不把这些紧跟甄贵妃脚步的嫔妃们闪到空里去了么?这几天宫里的瓷器折损得都比以前快了。
庄妃倒是不慌不忙。之前甄贵妃对太后不敬,去慈宁宫请安也是马马虎虎,称病不去是常事。那时庄妃就觉得她太张扬了,不过两人平时井水不犯河水,后来出了三公主的事,她就更没有必要把这些话和敌人说了。细数皇帝后宫这些嫔妃,能从头到尾对太后保持恭敬的高位嫔妃,还真是没人能和她打上两回合。
当然,即便论以往的表现没人能和她比,庄妃也依旧是谨慎的。太后病着的这些天,她每日礼佛的时间已经由原先的一刻钟升级成两刻钟。
想起前两天陪五皇子妃烧经书时跪得久了,那来自地底的凉意顺着膝盖爬上来的感觉,云苓决定捣鼓一个发热型蒲团。
不要小瞧古人的智慧,后世的过冬神器电暖宝、小太阳听起来是功能齐全,可庄妃作为统治阶级,冬天拥有的“神器”绝对不少。晚上睡觉时的汤婆子就不说了,单说白天,长春宫库房里精致小巧的手炉脚炉都够堆满一个多宝阁的。
前面说了,长春宫的小佛堂是今年新建的,以往的冬天庄妃没有礼佛的习惯,长春宫里自然就没准备厚些的蒲团。这发热的蒲团,要是她不能抓紧做好,保证不超过一周就会有人跳出来为庄妃分忧了。
云苓的做法很简单,她先是找内务府的人订制了一批龙眼大小的铜球,内务府当然不可能给她几个光溜溜的实心小球,而是按照传统,上刻诸如八宝花、如意等各种吉祥花纹。等内务府铸小球的这几天里,云苓重新做好了几个蒲团,在距离蒲团中心四分之三半径处开了两个直径不超过五厘米的小口,两个小口分别开在两边,隔着圆心相对。
这样,等到庄妃礼佛的时候,她只要提前把铜球提前烧热,用钳子装到小号荷包里后塞进蒲团,然后把蒲团调好角度,庄妃就既能享受热热的蒲团又不会硌到啦。
云苓的针线活在这个时代来讲真的很一般,好在做蒲团这种事,好手艺有好手艺的做法,针线活一般又有一般的做法。即使是只追求针脚平整,这个蒲团还是让云苓忙了三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