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页
太皇太后听到这个消息乐得合不拢嘴,拉着他的小手说道:“你这橘子我都盼了多少年了,又酸又涩你也好歹给我尝尝。”
“不行!”小家伙十分坚持,“一定要很大很甜的时候才能给你吃。”
“好好好,听你的,乌库玛嬷都听你的。”
小家伙现在长大了,可有主意了,说一不二。
旁边的稻田,四阿哥又开始播种,胤祐照例要去帮忙的。
四阿哥就怕他来帮忙,本来几个三个时辰能干完的活儿,他一来,那得花上一整天,剩下的时间都是在给他善后,陪他抓黄鳝,捡田螺。
好在太阳落山之前,稻子和麦子总算都种上了。
这次,四阿哥准备通过改良品种来提高粮食产量。他和胤祐一起去集凤轩的时候,兄弟俩还在讨论这件事情。
几年来,这方面的书籍四阿哥看许多,也有了系统和深入了解。弟弟问起来,他当然愿意回答。
“小七,你说种地包括哪些步骤?”
“播种,浇水,把米粒打出来,晒干之后就可以吃啦!”
他每年只参与这几个环节,所以也只知道这些。
四阿哥细心的给他解释:“其实,要种出粮食来并没有那么简单,需要经过许多工序,从选种开始,然后是育秧、耕地、播种、施肥、除草、防虫、灌溉、收割、脱粒、晒干、储存以及漕运,每一个缓解都很重要,并且都会决定粮食的产量。”
皇贵妃坐在一旁,听着两个孩子聊起农耕,也觉得有意思,便放下手里的医术,参与进来。
“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应该是选中、施肥、除草、防虫和灌溉这几个方面,小四你说对不对?”
四阿哥点了点头:“额娘说得没错,但是这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很复杂,比如选择更加优良的品种进行培育,基肥和追肥的关系,烤田的重要性。”
这边母子俩正在深入探讨农业技术,皇贵妃虽然不懂,但是凭着常事也能给儿子提出一些启发性的意见。
另一边,胤祐一直默不作声的听着。一边听一边思考。过了很久,他才开口说了一句:“有个问题我不懂。”
皇贵妃和四阿哥转过头来看他,后者笑道:“小七哪里没听懂,我再细细解释给你听。”
胤祐摇了摇头:“我的意思是,我不懂我们为什么要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种地上面。如果种地不能让老百姓生活富足,那么,咱们应该鼓励他们从事其他生产,比如去卖糖葫芦,卖春卷,卖包子,卖别的什么。”
四阿哥皱眉:“农业是立国之本,如果老百姓都因为一时的利益去经商,那谁来种田?没有人种田大家吃什么?”
胤祐说道:“他们可以去别的地方买粮食呀。”
“去哪里买?”
“总有人种田的吧,鼓励经商,又不是让所有人都去经商。”胤祐想了想,又说道,“咱们还可以去别的地方买,东洋、南洋,或者别的地方。咱们生产价值更高的东西卖给他们,再把他们的粮食买回来不就好了吗?”
这个想法着实大胆,把四阿哥听得一愣一愣的:“可是……可是咱们得祖先从狩猎到农耕,已经是一种很大的进步。”
“祖先狩猎,咱们种田就满足了吗?蒙古人也不想放羊了,也想来种田,所以咱们能保住种田的机会就应该满足了。”
一直没说话的皇贵妃看一眼小儿子:“你好好讨论,不要带情绪。”
四阿哥就是论事:“就算是汉人,历朝历代也是重农抑商,百姓不种粮食,发生大规模饥荒或者战争,你知道将会意味着什么吗?”
“哎呀!”小家伙急了,“你怎么就不明白,开放市场交易和种田并不冲突,不鼓励种田也不等于没饭吃。”
“你也应该明白,农业是国之根本,没有哪个君王会鼓励自己的子民不种地。”
兄弟俩谁也说服不了谁,眼看就要吵起来了,皇贵妃坐在旁边听得饶有兴味,一点要劝架的意思也没有。
两个人争论半晌也争论不出个结果,于是双双回过头来看着皇贵妃,胤祐率先开口问道:“额娘,你说,我和哥哥谁说的更有道理?”
皇贵妃不紧不慢的给自己倒了杯茶,放在唇边轻啜一口,又用拇指指腹缓缓擦去杯口的胭脂:“我觉得,你们俩说得都对。”
“……”
这种和稀泥的劝架方式让兄弟俩都不太满意,胤祐是个没什么城府的小家伙,总是直白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小嘴一嘟,就扭过了头去。
四阿哥则笑着摇了摇头,感觉自己作为兄长,不应该和弟弟争论这样的话题,应该耐心的引导他才是。
于是,四阿哥端起茶壶,将三人跟前的茶杯斟满:“小七刚才说咱们可以从洋人那里购买粮食。可是你要知道,阿玛开放海禁也不允许粮食出海卖给洋人,那些洋人精得很,总想着怎么从咱们这儿赚取更多,怎么可能卖给咱们粮食?”
“哪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既然是贸易,大家各取所需罢了。”
“好了好了,你俩也别争了,听我说两句。”
皇贵妃看够了热闹,也听明白了两个儿子的观点,这才出来说道,“小四,有机会你应该到江南去看看,那里以丝绸为主的手工业已经颇具规模。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这样的合作生产方式也是老百姓养家糊口的一条出力。咱们的确没有必要把所有人都束缚在土地上,他们过上好日子,也能为国家创造更多价值。”
--
“不行!”小家伙十分坚持,“一定要很大很甜的时候才能给你吃。”
“好好好,听你的,乌库玛嬷都听你的。”
小家伙现在长大了,可有主意了,说一不二。
旁边的稻田,四阿哥又开始播种,胤祐照例要去帮忙的。
四阿哥就怕他来帮忙,本来几个三个时辰能干完的活儿,他一来,那得花上一整天,剩下的时间都是在给他善后,陪他抓黄鳝,捡田螺。
好在太阳落山之前,稻子和麦子总算都种上了。
这次,四阿哥准备通过改良品种来提高粮食产量。他和胤祐一起去集凤轩的时候,兄弟俩还在讨论这件事情。
几年来,这方面的书籍四阿哥看许多,也有了系统和深入了解。弟弟问起来,他当然愿意回答。
“小七,你说种地包括哪些步骤?”
“播种,浇水,把米粒打出来,晒干之后就可以吃啦!”
他每年只参与这几个环节,所以也只知道这些。
四阿哥细心的给他解释:“其实,要种出粮食来并没有那么简单,需要经过许多工序,从选种开始,然后是育秧、耕地、播种、施肥、除草、防虫、灌溉、收割、脱粒、晒干、储存以及漕运,每一个缓解都很重要,并且都会决定粮食的产量。”
皇贵妃坐在一旁,听着两个孩子聊起农耕,也觉得有意思,便放下手里的医术,参与进来。
“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应该是选中、施肥、除草、防虫和灌溉这几个方面,小四你说对不对?”
四阿哥点了点头:“额娘说得没错,但是这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很复杂,比如选择更加优良的品种进行培育,基肥和追肥的关系,烤田的重要性。”
这边母子俩正在深入探讨农业技术,皇贵妃虽然不懂,但是凭着常事也能给儿子提出一些启发性的意见。
另一边,胤祐一直默不作声的听着。一边听一边思考。过了很久,他才开口说了一句:“有个问题我不懂。”
皇贵妃和四阿哥转过头来看他,后者笑道:“小七哪里没听懂,我再细细解释给你听。”
胤祐摇了摇头:“我的意思是,我不懂我们为什么要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种地上面。如果种地不能让老百姓生活富足,那么,咱们应该鼓励他们从事其他生产,比如去卖糖葫芦,卖春卷,卖包子,卖别的什么。”
四阿哥皱眉:“农业是立国之本,如果老百姓都因为一时的利益去经商,那谁来种田?没有人种田大家吃什么?”
胤祐说道:“他们可以去别的地方买粮食呀。”
“去哪里买?”
“总有人种田的吧,鼓励经商,又不是让所有人都去经商。”胤祐想了想,又说道,“咱们还可以去别的地方买,东洋、南洋,或者别的地方。咱们生产价值更高的东西卖给他们,再把他们的粮食买回来不就好了吗?”
这个想法着实大胆,把四阿哥听得一愣一愣的:“可是……可是咱们得祖先从狩猎到农耕,已经是一种很大的进步。”
“祖先狩猎,咱们种田就满足了吗?蒙古人也不想放羊了,也想来种田,所以咱们能保住种田的机会就应该满足了。”
一直没说话的皇贵妃看一眼小儿子:“你好好讨论,不要带情绪。”
四阿哥就是论事:“就算是汉人,历朝历代也是重农抑商,百姓不种粮食,发生大规模饥荒或者战争,你知道将会意味着什么吗?”
“哎呀!”小家伙急了,“你怎么就不明白,开放市场交易和种田并不冲突,不鼓励种田也不等于没饭吃。”
“你也应该明白,农业是国之根本,没有哪个君王会鼓励自己的子民不种地。”
兄弟俩谁也说服不了谁,眼看就要吵起来了,皇贵妃坐在旁边听得饶有兴味,一点要劝架的意思也没有。
两个人争论半晌也争论不出个结果,于是双双回过头来看着皇贵妃,胤祐率先开口问道:“额娘,你说,我和哥哥谁说的更有道理?”
皇贵妃不紧不慢的给自己倒了杯茶,放在唇边轻啜一口,又用拇指指腹缓缓擦去杯口的胭脂:“我觉得,你们俩说得都对。”
“……”
这种和稀泥的劝架方式让兄弟俩都不太满意,胤祐是个没什么城府的小家伙,总是直白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小嘴一嘟,就扭过了头去。
四阿哥则笑着摇了摇头,感觉自己作为兄长,不应该和弟弟争论这样的话题,应该耐心的引导他才是。
于是,四阿哥端起茶壶,将三人跟前的茶杯斟满:“小七刚才说咱们可以从洋人那里购买粮食。可是你要知道,阿玛开放海禁也不允许粮食出海卖给洋人,那些洋人精得很,总想着怎么从咱们这儿赚取更多,怎么可能卖给咱们粮食?”
“哪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既然是贸易,大家各取所需罢了。”
“好了好了,你俩也别争了,听我说两句。”
皇贵妃看够了热闹,也听明白了两个儿子的观点,这才出来说道,“小四,有机会你应该到江南去看看,那里以丝绸为主的手工业已经颇具规模。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这样的合作生产方式也是老百姓养家糊口的一条出力。咱们的确没有必要把所有人都束缚在土地上,他们过上好日子,也能为国家创造更多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