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光斗、周朝瑞等东林新晋去通州迎接进京的杨涟时,郑贵妃在钓鱼台那寻着了丈夫。
太液池里长年养着鱼,因为没人敢捕劳,那鱼儿都叫养的痴了,万历把个钩往水中一放,数息功夫浮子就能动。甩钩一拎,定是大鱼。
万历其实不喜欢吃鱼,嫌鱼剌多,容易剌着。但他爱钓鱼,这个兴趣早年间倒是没有,还是当年三王并封未过时,一时气闷,叫太监找来钓杆去钓鱼,结果从中发现乐趣,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了。
郑贵妃找到丈夫时,万历已钓了满满一篓筐鱼,有草鱼,也有鲤鱼,还有几条有长长胡须的怪鱼,说不上名字来。
“拿去司礼监,说朕赏的。”
万历心情大好,叫内监将鱼提去赐给诸位大珰,放下鱼杆,拿着宫人递上的湿手帕净手。
湖面微波荡漾,一目看去,视野开阔,叫人心旷神怡。
郑贵妃过来时,万历仍沉浸在眼前风景之中。
“陛下,今日可有收获?咦,一条也没啊。”郑贵妃过来时,没见着鱼,不知丈夫已叫人将鱼拿去赏了,还以为丈夫没钓到呢。
“你怎现在才过来?朕钓着不少呢,叫人拿去司礼监了。”万历呵呵一笑,发现郑贵妃似乎心情不大好,便问是不是太后那里又说了什么难听的话。
“太后对臣妾好的很。”郑贵妃当然不会说婆婆什么,犹豫了下,将她见了王恭妃的事说了。
“你去见她做什么!”
万历有些不快,这么多年,要说他最后悔的事情,莫过于年少无知,在母亲的宫殿一时性起,将那王宫人按在地上,以致自己几十年都不开心。
不过太子这桩事,也算是天意吧。
当年万历曾写下封皇三子为太子的手谕赐给郑贵妃,郑贵妃当宝似的装在锦匣里,放在自己宫中的大梁上,以作为日后凭据。
后来国本争得激烈,太后也出面干涉,眼见不能再拖,万历便要郑贵妃将手谕取出,妄图最后一搏。岂料打开锦匣时,夫妇二人大吃一惊:一纸手谕让蠹虫咬得残破不堪
万历颇是迷信,以为此乃天意,遂不顾郑贵妃的泪眼,将长子常洛封为太子,常洵则封为福王。
只是尽管已封长子为太子,但对长子生母王恭妃,万历却始终充满恨意,将其软禁在冷宫中,近十年都不曾去看过。现在贵妃却去看了,他当然感到不高兴。
“没什么,只是路过,见见而矣。”郑贵妃见丈夫不高兴,笑了笑,跟从前一样抱住他,然后摸摸丈夫的脑袋,嗔声道:“你就跟个老嬷嬷似的,至于么。她怎么也是你的女人,有再大的恨意,都这么多年了,还放不下么。”
老嬷嬷是老妇人的意思,宫中除了郑贵妃敢这样说万历,别的嫔妃可不敢。但也奇怪,万历每回被郑贵妃说成是老妇,都不觉愤怒,反而十分开心。
“朕就是放不下,”万历停了下来,轻叹一声后又问郑贵妃:“她怎么样?”
郑贵妃摇摇头:“还是那样。”
“那就这样吧。”
万历不想再提王妃的事,郑贵妃几次启齿想说什么,但终是没有告诉丈夫王恭妃想见自己的儿子。她心里有些许愧疚,但不知为何,她就是不愿意将这事说给丈夫听。
“走吧,朕累了,回宫吧。”
万历吩咐内监收拾东西,准备和郑贵妃一起回翊坤宫。这时内监来报,说是司礼掌印太监陈矩来了。
陈矩最近身体不太好,已有些日子不在宫中了。万历对他的病情蛮牵挂的,特意叫人去看过他。
“老陈公不在家歇着,进宫做什么?”陈矩的到来让万历有些意外,“老陈公”是他对陈矩的特称,以示敬重之意,
陈矩身材不魁梧,比较瘦弱,声音嘶哑,因为有病的缘故,精神也是不济,欲向皇帝行礼被阻后,他道:“皇爷,老奴是为内阁缺员的事来的。”
内阁现在就大学士叶向高一人主持,既是首辅又是独辅。叶向高又没有三头六臂,哪里支撑得开。外朝关于推补阁臣的奏疏上了不少,但万历却一律留中,并不曾给出批复。
之所以如此,却是万历暂时还没找到能合自己心意的阁臣。前番王锡爵被阻之事,也一直叫他恼火着。
皇帝不批,外朝却不能答应。叶向高亲自到陈矩府上去了一趟,陈矩这才拖着病体入宫。增补阁臣是大事,哪怕他身子再不行,也得撑下来。
见陈矩都这样了还为阁臣的事来,万历心软了下,便问他有何意见。
“外朝建议,新阁臣应从历练的外省督抚中挑选,改一改以往阁臣必须出身于翰林的旧规。并且历年来阁臣多出于南方,今再补阁臣,宜从北地之人择选。老奴觉得这建议不错。”陈矩道出了自己的意见,他是支持外朝的。
万历眉头皱了皱:“噢。那老陈公以为何人可入阁?”
陈矩道:“原淮抚李三才廷推可为户部尚书,老奴以为此人不在其才而在其大节,不在其有功地方而在其有功于世道。故可入阁视事。”
“李三才么…”
万历最不想入阁的人选,陈矩却偏要提出来,这让他心里很不舒服。郑贵妃察觉丈夫心绪波动,轻轻捏了他一下,提醒他不要意气用事。万历看了郑贵妃一眼,微一点头。
“老奴以为,李三才久为督抚大员,才能卓越,若为户部尚书,国库可完备;如做本兵,兵事可强化;如做都察院总宪,是非可明断;如做吏部天官,人材可登用;如入阁为大学士,则皇上与外朝六部九卿之间,可调停如一家。”陈矩对东林党亲近,自是对李三才不吝赞美,在他看来,他也是公心。既然外朝都说李三才可用,那他身为司礼掌印,自是要向皇帝推荐。
万历听后,点头道:“老陈公说的不错,福清相公也说李三才勤学力行,廉直淡泊,有古代醇儒之风。”
闻言,陈矩一喜,以为皇帝准了,不想皇帝接下来却说了句:“只是,阁臣既补,须多补几人,这件事再看吧。”
陈矩有些失望,但也知此事急不得,便从袖中摸出东厂刚送来的一封密递,呈给了皇帝。
万历好奇,打开看后,不禁失声笑了起来:“这小家伙净瞎嚷,什么溜鹰斗狗,搞的朕倒是像个纨绔子弟。”
太液池里长年养着鱼,因为没人敢捕劳,那鱼儿都叫养的痴了,万历把个钩往水中一放,数息功夫浮子就能动。甩钩一拎,定是大鱼。
万历其实不喜欢吃鱼,嫌鱼剌多,容易剌着。但他爱钓鱼,这个兴趣早年间倒是没有,还是当年三王并封未过时,一时气闷,叫太监找来钓杆去钓鱼,结果从中发现乐趣,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了。
郑贵妃找到丈夫时,万历已钓了满满一篓筐鱼,有草鱼,也有鲤鱼,还有几条有长长胡须的怪鱼,说不上名字来。
“拿去司礼监,说朕赏的。”
万历心情大好,叫内监将鱼提去赐给诸位大珰,放下鱼杆,拿着宫人递上的湿手帕净手。
湖面微波荡漾,一目看去,视野开阔,叫人心旷神怡。
郑贵妃过来时,万历仍沉浸在眼前风景之中。
“陛下,今日可有收获?咦,一条也没啊。”郑贵妃过来时,没见着鱼,不知丈夫已叫人将鱼拿去赏了,还以为丈夫没钓到呢。
“你怎现在才过来?朕钓着不少呢,叫人拿去司礼监了。”万历呵呵一笑,发现郑贵妃似乎心情不大好,便问是不是太后那里又说了什么难听的话。
“太后对臣妾好的很。”郑贵妃当然不会说婆婆什么,犹豫了下,将她见了王恭妃的事说了。
“你去见她做什么!”
万历有些不快,这么多年,要说他最后悔的事情,莫过于年少无知,在母亲的宫殿一时性起,将那王宫人按在地上,以致自己几十年都不开心。
不过太子这桩事,也算是天意吧。
当年万历曾写下封皇三子为太子的手谕赐给郑贵妃,郑贵妃当宝似的装在锦匣里,放在自己宫中的大梁上,以作为日后凭据。
后来国本争得激烈,太后也出面干涉,眼见不能再拖,万历便要郑贵妃将手谕取出,妄图最后一搏。岂料打开锦匣时,夫妇二人大吃一惊:一纸手谕让蠹虫咬得残破不堪
万历颇是迷信,以为此乃天意,遂不顾郑贵妃的泪眼,将长子常洛封为太子,常洵则封为福王。
只是尽管已封长子为太子,但对长子生母王恭妃,万历却始终充满恨意,将其软禁在冷宫中,近十年都不曾去看过。现在贵妃却去看了,他当然感到不高兴。
“没什么,只是路过,见见而矣。”郑贵妃见丈夫不高兴,笑了笑,跟从前一样抱住他,然后摸摸丈夫的脑袋,嗔声道:“你就跟个老嬷嬷似的,至于么。她怎么也是你的女人,有再大的恨意,都这么多年了,还放不下么。”
老嬷嬷是老妇人的意思,宫中除了郑贵妃敢这样说万历,别的嫔妃可不敢。但也奇怪,万历每回被郑贵妃说成是老妇,都不觉愤怒,反而十分开心。
“朕就是放不下,”万历停了下来,轻叹一声后又问郑贵妃:“她怎么样?”
郑贵妃摇摇头:“还是那样。”
“那就这样吧。”
万历不想再提王妃的事,郑贵妃几次启齿想说什么,但终是没有告诉丈夫王恭妃想见自己的儿子。她心里有些许愧疚,但不知为何,她就是不愿意将这事说给丈夫听。
“走吧,朕累了,回宫吧。”
万历吩咐内监收拾东西,准备和郑贵妃一起回翊坤宫。这时内监来报,说是司礼掌印太监陈矩来了。
陈矩最近身体不太好,已有些日子不在宫中了。万历对他的病情蛮牵挂的,特意叫人去看过他。
“老陈公不在家歇着,进宫做什么?”陈矩的到来让万历有些意外,“老陈公”是他对陈矩的特称,以示敬重之意,
陈矩身材不魁梧,比较瘦弱,声音嘶哑,因为有病的缘故,精神也是不济,欲向皇帝行礼被阻后,他道:“皇爷,老奴是为内阁缺员的事来的。”
内阁现在就大学士叶向高一人主持,既是首辅又是独辅。叶向高又没有三头六臂,哪里支撑得开。外朝关于推补阁臣的奏疏上了不少,但万历却一律留中,并不曾给出批复。
之所以如此,却是万历暂时还没找到能合自己心意的阁臣。前番王锡爵被阻之事,也一直叫他恼火着。
皇帝不批,外朝却不能答应。叶向高亲自到陈矩府上去了一趟,陈矩这才拖着病体入宫。增补阁臣是大事,哪怕他身子再不行,也得撑下来。
见陈矩都这样了还为阁臣的事来,万历心软了下,便问他有何意见。
“外朝建议,新阁臣应从历练的外省督抚中挑选,改一改以往阁臣必须出身于翰林的旧规。并且历年来阁臣多出于南方,今再补阁臣,宜从北地之人择选。老奴觉得这建议不错。”陈矩道出了自己的意见,他是支持外朝的。
万历眉头皱了皱:“噢。那老陈公以为何人可入阁?”
陈矩道:“原淮抚李三才廷推可为户部尚书,老奴以为此人不在其才而在其大节,不在其有功地方而在其有功于世道。故可入阁视事。”
“李三才么…”
万历最不想入阁的人选,陈矩却偏要提出来,这让他心里很不舒服。郑贵妃察觉丈夫心绪波动,轻轻捏了他一下,提醒他不要意气用事。万历看了郑贵妃一眼,微一点头。
“老奴以为,李三才久为督抚大员,才能卓越,若为户部尚书,国库可完备;如做本兵,兵事可强化;如做都察院总宪,是非可明断;如做吏部天官,人材可登用;如入阁为大学士,则皇上与外朝六部九卿之间,可调停如一家。”陈矩对东林党亲近,自是对李三才不吝赞美,在他看来,他也是公心。既然外朝都说李三才可用,那他身为司礼掌印,自是要向皇帝推荐。
万历听后,点头道:“老陈公说的不错,福清相公也说李三才勤学力行,廉直淡泊,有古代醇儒之风。”
闻言,陈矩一喜,以为皇帝准了,不想皇帝接下来却说了句:“只是,阁臣既补,须多补几人,这件事再看吧。”
陈矩有些失望,但也知此事急不得,便从袖中摸出东厂刚送来的一封密递,呈给了皇帝。
万历好奇,打开看后,不禁失声笑了起来:“这小家伙净瞎嚷,什么溜鹰斗狗,搞的朕倒是像个纨绔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