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页
林妍听别金海讲姥娘这个奖评得还有点小插曲呢。
评选的时候评委们对两个第二名有点拿不定主意,一个是市报社选送的夏女士作品,一个是县文化局选送的高夏氏作品,他们觉得这俩作品都非常成熟而且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当选前三。
后来他们游移不定的时候,别金海看见了忙说那是一个人。市报送的夏女士地址和高夏氏地址一样,都是他们县高家村呢。
于是毫无疑问就把姥娘定位了第二名,然后崔昭芸才顺势排了第三名。
颁奖以后还有市报记者以及市电视台的记者采访获奖者们,这种采访一般找有话题度比较抢眼的。
第一名因为有任务,自然要重点采访宣传,其他的他们瞅瞅那个八十岁的老太太最有意思,于是他们都采访了姥娘和林妍,三宝害羞紧张,吓得赶紧躲开了。
采访的时候姥娘听不太懂的就得让林妍翻译,姥娘说的人家听不懂的也得林妍翻译。
散会以后文化局还管参赛者们吃顿饭,都去文化局会议室,食堂炖的白菜粉条,还有四喜丸子,配着白面大馒头,菜式不多却管饱。
姥娘家来了好几个家属,别金海也做主管饭,让大姨林母跟着去吃饭。
姥娘吃饭的时候就把奖金都塞给林妍了,让她拿着租房子,大姨有心想要一直没得着机会。
吃过饭参赛者们可以留下交流切磋,也可以回家。
李玉凤几个来找姥娘,坐在会议室里交流一下。
所谓交流自然不是闲聊,而是拿出剪刀和红纸来咔嚓咔嚓开始剪。
姥娘就来了劲头,她特意戴了老花镜的。
李玉凤看她老花镜款式很老,镜片很厚,戴着累,便把他们几个人的拿给姥娘试试,“来,老姐姐您试试哪副合适就戴哪副。”
他们这些都是薄镜片,戴着不累。
姥娘忙拒绝,“我孙女给我买呢。”
林妍说这一次来县里就给姥娘买新的老花镜。
李玉凤却说他们的是市里特意买的,质量比县里这些好,让她戴着,他们回头从市里买很方便。
看他们那么热情,林妍就让姥娘收了,也该给姥娘交几个朋友。
姥娘戴了人家的眼镜,是比自己的戴着舒服,她指点人家剪纸就更上心了。
李玉凤:“老姐姐,那个第一名剪得不如你好。是内定的。”
姥娘:“诶,不能这么说,人家剪得好。”
李玉凤撇嘴:“她就是开公司了,我瞧着咱们也能开公司。也弄个文化公司,把我们县里的这些民俗艺术给推广出去。”
这个姥娘就不懂了,只听他们说。
林妍还惦记着去找韩慕阳,就让大姨和林母陪着姥娘,等二哥来了他们一起回去就行,她和三宝去找韩慕阳办点事,可能要很晚才回家。
林母:“你这个孩子,整天忙忙叨叨的,不回家又去干啥?”
林妍:“我爹没和你说吗?”
林母想起来,她就悄悄跟林妍道:“那什么时候使钱?我给你们取了回头送过去。”
林妍:“越快越好吧。韩慕阳舅舅在省里开大铺子呢,跟着他干指定不亏,家里要是有闲钱你最好多投点。”
林母不太懂这个,还得需要时间消化,她答应回去就取钱给韩慕阳送。
林妍就和三宝骑车去找韩慕阳了。
韩卫红给找到铺子了,一共四处,韩慕阳先从地图上看了一下,选中了县政府那边的。
县政府是前两年新盖的楼,十年内不至于再拆盖。如今县城也不算大,县政府、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重要机关部门几乎都在那一片。铺子就开在东西大街上,闭着眼睛都不会亏的。
韩慕阳看中了两处,一处三间铺面带着三间的小后院,一处五间铺面没有后院。因为是韩卫红出面打听的,别人租金也没要贵,都很公道,小院一年租金三千三,五间铺面租金原本三千便宜了两百。
前些年县里商业也不发达,到95年的时候也没多少铺子呢,顶多就是理发烫发、小卖部之类的。这两年陆续开了一些小面馆、饭馆、肉店,都租用小铺面,那种大铺面不好租,只能拆分出租,如果有人愿意整租那人家总体愿意便宜两百块租金。
按照林妍的记忆,怎么也得到99年或者2000年,县城的铺子租金才会大涨一波。
韩卫红:“略远点买个小院子两千也够。”要是租的话一年顶多一千。
三宝暗自咋舌,他有点不懂为什么位置没差多少,可价格差那么多呢?
林妍小声道:“做生意位置很重要,位置代表着客流量,人多生意才多。”
三宝想了想,还真是这样的,“咱村里的房子不值钱,我们后屋有人住了一年,总共给了才五百块。”
他们去实地看了一下,那两处铺子离着不远,都在一条街上。
原本他以为五间铺子没有院子那就没住的地方,如果雇人来就不能提供宿舍,只能雇当地人或者另外租地方睡觉,结果看了一下人家后面带着一间挺宽敞的杂物间。
杂物间收拾一下可以当临时宿舍,这就很好了。
韩慕阳跟林妍商量一下,就租这一处。
有韩卫红在前面给张罗,他们也避免了很多可能遇到的陷阱,比如产权问题等。
--
评选的时候评委们对两个第二名有点拿不定主意,一个是市报社选送的夏女士作品,一个是县文化局选送的高夏氏作品,他们觉得这俩作品都非常成熟而且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当选前三。
后来他们游移不定的时候,别金海看见了忙说那是一个人。市报送的夏女士地址和高夏氏地址一样,都是他们县高家村呢。
于是毫无疑问就把姥娘定位了第二名,然后崔昭芸才顺势排了第三名。
颁奖以后还有市报记者以及市电视台的记者采访获奖者们,这种采访一般找有话题度比较抢眼的。
第一名因为有任务,自然要重点采访宣传,其他的他们瞅瞅那个八十岁的老太太最有意思,于是他们都采访了姥娘和林妍,三宝害羞紧张,吓得赶紧躲开了。
采访的时候姥娘听不太懂的就得让林妍翻译,姥娘说的人家听不懂的也得林妍翻译。
散会以后文化局还管参赛者们吃顿饭,都去文化局会议室,食堂炖的白菜粉条,还有四喜丸子,配着白面大馒头,菜式不多却管饱。
姥娘家来了好几个家属,别金海也做主管饭,让大姨林母跟着去吃饭。
姥娘吃饭的时候就把奖金都塞给林妍了,让她拿着租房子,大姨有心想要一直没得着机会。
吃过饭参赛者们可以留下交流切磋,也可以回家。
李玉凤几个来找姥娘,坐在会议室里交流一下。
所谓交流自然不是闲聊,而是拿出剪刀和红纸来咔嚓咔嚓开始剪。
姥娘就来了劲头,她特意戴了老花镜的。
李玉凤看她老花镜款式很老,镜片很厚,戴着累,便把他们几个人的拿给姥娘试试,“来,老姐姐您试试哪副合适就戴哪副。”
他们这些都是薄镜片,戴着不累。
姥娘忙拒绝,“我孙女给我买呢。”
林妍说这一次来县里就给姥娘买新的老花镜。
李玉凤却说他们的是市里特意买的,质量比县里这些好,让她戴着,他们回头从市里买很方便。
看他们那么热情,林妍就让姥娘收了,也该给姥娘交几个朋友。
姥娘戴了人家的眼镜,是比自己的戴着舒服,她指点人家剪纸就更上心了。
李玉凤:“老姐姐,那个第一名剪得不如你好。是内定的。”
姥娘:“诶,不能这么说,人家剪得好。”
李玉凤撇嘴:“她就是开公司了,我瞧着咱们也能开公司。也弄个文化公司,把我们县里的这些民俗艺术给推广出去。”
这个姥娘就不懂了,只听他们说。
林妍还惦记着去找韩慕阳,就让大姨和林母陪着姥娘,等二哥来了他们一起回去就行,她和三宝去找韩慕阳办点事,可能要很晚才回家。
林母:“你这个孩子,整天忙忙叨叨的,不回家又去干啥?”
林妍:“我爹没和你说吗?”
林母想起来,她就悄悄跟林妍道:“那什么时候使钱?我给你们取了回头送过去。”
林妍:“越快越好吧。韩慕阳舅舅在省里开大铺子呢,跟着他干指定不亏,家里要是有闲钱你最好多投点。”
林母不太懂这个,还得需要时间消化,她答应回去就取钱给韩慕阳送。
林妍就和三宝骑车去找韩慕阳了。
韩卫红给找到铺子了,一共四处,韩慕阳先从地图上看了一下,选中了县政府那边的。
县政府是前两年新盖的楼,十年内不至于再拆盖。如今县城也不算大,县政府、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重要机关部门几乎都在那一片。铺子就开在东西大街上,闭着眼睛都不会亏的。
韩慕阳看中了两处,一处三间铺面带着三间的小后院,一处五间铺面没有后院。因为是韩卫红出面打听的,别人租金也没要贵,都很公道,小院一年租金三千三,五间铺面租金原本三千便宜了两百。
前些年县里商业也不发达,到95年的时候也没多少铺子呢,顶多就是理发烫发、小卖部之类的。这两年陆续开了一些小面馆、饭馆、肉店,都租用小铺面,那种大铺面不好租,只能拆分出租,如果有人愿意整租那人家总体愿意便宜两百块租金。
按照林妍的记忆,怎么也得到99年或者2000年,县城的铺子租金才会大涨一波。
韩卫红:“略远点买个小院子两千也够。”要是租的话一年顶多一千。
三宝暗自咋舌,他有点不懂为什么位置没差多少,可价格差那么多呢?
林妍小声道:“做生意位置很重要,位置代表着客流量,人多生意才多。”
三宝想了想,还真是这样的,“咱村里的房子不值钱,我们后屋有人住了一年,总共给了才五百块。”
他们去实地看了一下,那两处铺子离着不远,都在一条街上。
原本他以为五间铺子没有院子那就没住的地方,如果雇人来就不能提供宿舍,只能雇当地人或者另外租地方睡觉,结果看了一下人家后面带着一间挺宽敞的杂物间。
杂物间收拾一下可以当临时宿舍,这就很好了。
韩慕阳跟林妍商量一下,就租这一处。
有韩卫红在前面给张罗,他们也避免了很多可能遇到的陷阱,比如产权问题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