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圣人问责叔叔教导一事,侄儿若是一日也没教总是不好的。所以,侄儿准备入秋后动身。”
    李世民很满意殷清风的虑事周全。
    “侄儿倡议阿弟们躬耕陇亩,总得见到成效才能安心远行。”
    殷清风面不改色的说着瞎话。
    历史已经证明,能弯得下腰的人,道德底线和个人修养总会比别人高一些;能弯得下腰的人,不会问出“何不食肉糜”那样的话;能弯得下腰的人,更懂得珍惜二字;能弯得下腰的人,当他们抬起头时目光会将看得更远
    古代文人以为摆弄些琴棋书画就能培养出个人修养,但那只是艺术修养而非品性素养;他们以为熟读、便是一个有德之人,但他们永远不知道,只要亲自种地一年养猪一年,什么“德”都能修得到。
    李承乾他们通过种地能得到什么,他根本不用去担心。他要多停留半年,是想实现对妮子和鱼娘的诺言。这不但是他许下的承诺,也是他身体的荷尔蒙需要发泄。
    若不是他重生一回,他这几年一定会偷偷的撸¥管,或者是扑倒一个小妞儿。他这几年拼命的积攒阳气,便是想多活几年,亲眼看看他创造的大唐将是什么样的。但是,他觉得他积攒的那些阳气再不释放的,他会被烧死的。
    “不错!”李世民赞许道“做事就要善始善终。你愈是重视农耕,我越是感兴趣,到时记得来通知我,我带着你婶婶们和乾儿一起躬耕。”
    殷清风心说,这李世民还是读书少啊~~~。他躬身说道“不是侄儿重视农耕,只是遵守古代圣贤的教诲而已。”
    李世民只是顺着殷清风的话去说,没想到被殷清风驳了一句。“是哪位圣贤的什么教诲?”
    “中记载黄帝‘治五气,蓺五种’
    黄帝亲自播种百谷、发明杵臼、开辟园、圃、种植果木蔬菜、种桑养蚕、饲养兽禽以及进行放牧等;还发明机杼并亲自纺织制作衣裳、教人制造碗、碟、釜、甑、盘、盂、灶、铜鼎、刀、钱币等等;炎帝尝百草、制耒耜、立市廛、治麻为布、作五弦琴、削木为弓
    先贤之能非后人可比,但先贤也明示后人只有亲自劳作,才能成为圣贤。”
    “成为圣贤?”李世民一震。
    “这自古来的史书是谁来写的?是那些读书人!读书人一边鄙视劳作者,一边又想成为圣贤,此,叶公好龙也。
    当然,先贤需要亲自劳作,是因为那时的圣贤统治的是真正的“万民”。而今,大唐治下有三千个“万民”,帝王若是事事躬亲,最多也只能做一个两个的“万民”的圣贤,而非三千万、六千万子民的圣贤。
    所以,退而求其次之下,大唐的皇帝最少要懂得农耕和商贾之事,才能治理好这天下!”
    李世民坐在那里沉思。
    以前,做皇帝是他的梦想,现今,他追求的是如何治理好天下做一个千古留名的皇帝。这些年来,身边的人说,贤明的帝王应该以孝治国、以仁爱民、应该轻税赋、宽讼狱、多纳谏、任贤臣
    但殷清风从来不说这些,对乾儿的教导也不是这些。到底谁对谁错?到底听谁的信谁的?这治国之路到底该怎么走?
    殷清风枯等了好久,李世民说道“你先回去吧。”
    等殷清风走后,李世民呆坐在那里,脑海里反复想着刚才那些问题,直到黄内侍进来问他是否需要进膳。
    李世民有些恼怒。换做是李晋安,他绝不会进来惊扰他的。
    “年岁几何、入宫几年?”
    黄内侍不知这两问是福是祸,他镇定的回道“奴婢二十有五,于武德二年冬入秦王府,至今已六年。”
    “二十有五年轻了些”李世民说道“明日你去顶替李总管。”
    李世民本来算好了日子,今天要和他心爱的女人亲热一番的,被殷清风那些话一搅和,他只想一个人安静安静。后来想了想,他还是决定去一趟她那里。
    到了她的寝宫,被告知她在沐浴,李世民听了禁不住又心猿意了。他吩咐给他备膳后,转身直奔她的所在。
    自从修了这浴室后,他和她没少在那里做些爱做的事。尤其是她的娇声在贴满瓷砖的室内回响的时候,他的腰身摆动得更加有力更加欢快。那时,他觉得他征服了全天下!
    李世民搂着依然慵懒的长孙氏,“那小子说要去游学。”
    “游学?”长孙氏一惊,从李世民的怀里坐了起来,“他是怎么和二郎说的?”
    李世民一字不漏的将殷清风话重复了一遍。“观音婢怎么看?”
    “圣贤之道在农耕在商贾?”长孙氏沉吟了一会儿,“以他目前的作为,也不是没道理的”
    李世民怅然道“是啊~~~这一两年我也在想,诗句歌赋既不能遮寒也不能果腹,圣贤典籍满是仁义道德又却不能增加一粒粟米,更不能让国库充盈这明君到底该如何做呢”
    长孙氏也有些迷茫。
    殷清风没出现以前,明君之道就在典籍里,按照那些贤者的话去做就是了。可大唐现在的变化,与圣贤的典籍根本没有任何关联。到底该信谁的呢?
    她安慰道“乾儿还年幼,他说的到底对不对暂时还不得知不管先贤们是对的,还是他是对的,最少眼下他已经提了很多良策,姑且按照他的策言去做吧”
    李世民失神的说道“也只好如此了~~~”
    长孙氏想了想,“城北的宫殿何时能完工?”
    李世民振作起来,伸手将她搂住,“那小子的画稿你也见了。阎立德说,只要有足够的工匠,一年内就能完成前殿的建造,再用两年,后面的宫殿和各处景致也能造好。”
    “也就是说,他三年内是不打算回来了?”
    李世民抚摸着她的后背,“我当时也是这么想的。”
    长孙氏像是饱食的小猫一般伏在李世民的怀里,“他这般用心,二郎不再疑心他了吧”
    李世民有些羞恼的拍了一下她的翘臀,“我何时疑心他了?”
    长孙氏痴痴的笑着,也不回嘴。
    李世民无奈的说道“好了,好了,我承认,但那不是以前嘛。上次听了你说了之后,我便没再对他又疑心了。”
    长孙氏的手指头在他身上画圈圈,“三年或四年的时间,足够二郎安抚住那些臣子,尤其是那些武勋了,省得他回来之后他们再误判形势。到那时,就不是你们君臣之间伤情义那么简单了。”
    李世民胸有成竹的说道“后来我我细品了一下那小子的行为,的确没什么可挑剔的。至于那帮军汉,就算跟了那小子又能得到什么?还不是国公的爵位和上柱国的勋号?还能指望那小子封他们为王不成?
    所以,关键不是他是否有图谋,而是这三年或四年内,能不能把按照他说的那样把兵权控制在手中。”
    “嘁~~~”长孙氏鄙视了一声,“现在知道他无私心了吧”
    被揭短的李世民又想去拍翘臀,但长孙氏仿佛未卜先知一样,捻起两根玉指在李世民的腰间狠狠的拧了两圈。
    李世民登时没脾气了,讨好的说道“爱妻英明、爱妻睿智、爱妻洞察天下万事。”
    长孙氏得意的轻笑了两声,严肃的说道“你想如何安抚他们?以前还能荫封些他们的子嗣,军事学院建成后,恐怕荫封这一条也用不上了。”
    李世民道“是啊~~~那也只好高爵厚禄了~~~”
    长孙氏道“高爵可以,但世袭不可轻易封赏。”
    “这我晓得。换做两年前,想厚禄也厚不成。”李世民顿了顿,“我本就想从正月开始将各级官员的俸禄增加一倍,现在看来,那些武勋边军的可再加三成至于拱卫京畿的也加三成,各地都督府的多加两成吧。”
    长孙氏问道“学院那里呢?”
    “学院学院加五成如何?”李世民有些不确定。
    长孙氏想了想,“是否不妥?学院建立后,地位本就高其他将领一等,若俸禄也高两成京畿各卫、府的还好说,那些边军恐怕”
    “那就也是五成!那小子说了,以后大唐将用兵不断,若是不拿出让他们心动的俸禄来,他们又如何肯效命!”
    长孙氏又问道“若是按照他说的,成立十个军区,那之前的都督府需不需要裁撤又如何安置,二郎可是想好了?”
    李渊称帝后,沿用隋朝一整套的制度。这就是后世形容的“唐承隋制”。
    军事方面,李渊在关中地区十二道设置军府,三个儿子也各开府领兵。中央以尚书省的兵部处理军务。军队领导权由李渊亲掌,但征战事宜则多交给三个儿子。
    武德七年,李渊认为全国基本统一,为结束军事统治,他废除总管制,改行都督制。统十州以上的设大都督府,其次分设中都督府、下都督府。其时设大都督府的有洛、荆、并、幽、交五个州。
    到贞观十三年,都督府增至四十一个。全国三百五十八个州,除京畿九个州外,全部分属这四十一个都督府。都督府设都督一人,长史一人及录事、参军等员属。都督主要负责地方军的统御,但与当地军府没有隶属关系。
    等李世民即位后,他进一步整顿和充实府兵制度,使之更加完备。
    贞观元年,李世民将全国划为十个道,置军府六百三十四个,其中关中地区占二百六十一个,占全部军府的百分之四十一,形成“举关中之众以临四方”的格局。
    除此以外,还将骠骑府、车骑府改称折冲府,以折冲都尉、果毅都尉分任正、副统将。所有军府均隶属于十二卫府及东宫六率。
    折冲府分为三等,上府一千二百人,中府一千人,下府八百人。府兵的编制是十人为火,火设火长;五十人为队,队设队正;一百人为旅,旅设旅帅;两百人为团,团设校尉。
    至此,府兵制趋于定型和成熟。
    现在还是武德八年,大唐的军改只完成了都督制。
    若是按照殷清风的军分区制实行,将会在各级都督府上面增加一个军区总都督府,或者直接取消那些都督府。
    前者不会引起那些都督的不满,并且还给了他们增加了一个加官进爵的途径。至于后者谁甘心丢掉从二品的大都督、正三品的中都督和从三品的下都督?更何况,那些都督府内的长史也将丢掉官职。
    李世民揉了揉眉心,“从那小子提出军分区制后,我就在痛疼这事儿。”
    他忽然想到了什么,“观音婢你说,会不会是因为那个军分区制得罪了那些武勋,他们才没表现出与他结交之意?”
    长孙氏道“不好说。一边是巨量的钱财,一边是官职。换做妾身来选,妾身也不好选择。”
    李世民道“怎么不好选?换做是我,我就选官职。”
    长孙氏仰过身来,“可别忘了还有军事学院。
    出外征战辛苦不说,一旦吃了败仗,再高的官职又如何?但有了军事学院又不同。只要进了学院,天下各统军要看那些博士的眼色不说,没有出外征战的辛苦,更不虞丢官的风险。”
    李世民回道“可学院才能安置多少人?”
    “各地的都督和长史也不过六十余人嘛。不说全部安置在学院里,那新成立的军区不需要各级属官吗?”
    李世民想了一下,“原先是三十三个都督府,现在变成十个军区,哪个更不用担心那些将领作乱?”
    长孙氏像是看白痴一样白了李世民一眼,“那你告诉妾身,参谋部、装备部、辎重部和作战部是做什么用的?”
    “是”
    李世民刚说出口,长孙氏抢先道“以水泥路连接天下四方,不管是十个军区还是三十三个都督府,有什么区别?四个官署一旦确立,一个军区官长就算辖兵百万,他还真有可能作乱不成?
    当然,除非子孙后代不孝,自作孽丢了皇室威严。否则,皇室威严日盛一日,那些武勋就得效忠一日!”
    李世民的眉头这才舒展开,有些得意的说道“某有贤妻,万事可定!”
    长孙氏又白了李世民一眼,重新仰在李世民的怀里。
    心情大好的李世民,伸出禄山之爪探近长孙氏的胸衣里。为了分散长孙氏的注意力,他问道“你说,那小子若是真心结交那些武勋,为何加盟到酒水里还有一些我并不重用之人?”
    长孙氏没好气的说道“那是你现在不重用了,之前呢?在他们投靠你之前,你手下才有几个可用之人?”
    李世民嘿嘿一笑,“这么说,他在替我收买人心不成?”
    见长孙氏一副懒得理他的表情,他接着说道“那你说,这几个人我是否继续重用呢?”
    听李世民问出这么白痴的话,长孙氏一把把李世民的手拽了出来,“熄烛、安寝!”
    李世民顿时眉飞色舞,“正合吾意~~~”

章节目录


永世帝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清风逸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清风逸之并收藏永世帝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