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面的门上挂着“参谋部”的字样。
    “部”虽然有很多解释,但人们首先想到的还是三省六部制。
    正是这样的联想,这些人齐齐的看向李靖。
    李靖推开房门,将众人引进屋内。
    前面进去的人立刻就发出了惊讶声,后面的人急切的想知道前面的人看到了什么。
    屋内除了桌椅板凳之外,只有两样东西:桌子上的长安城的沙盘和墙上一副长安城的舆图。
    舆图是古代地图的称呼。
    舆的意思是车的底座,用来承载物体的,因为地图上载有山川、城镇、四方地物,所以古人就把地图叫作舆图,把地理学叫作舆地学,甚至把看风水叫作勘舆学。
    现代的中国,大致有三个地方有着详尽的地图。
    第一是部队。分散在海陆空航天导弹等各部队手里第二是地质局。没有地图还搞个毛线的地质勘探和测绘啊第三是人防办。各地人防办的地图不但标注了有可能遭到来自何方的海陆空的打击,还有向何方疏散居民的地图。
    但古代中国的地图只能是皇家来掌握。如果私人绘制和收藏地图,结果只有一个:以谋反罪处理掉。
    虽然地图只能是皇家来掌握,但有权利观看过地图的人肯定不少。
    在场的人不是没看过地图,而是没看过这种形式和详尽的地图。
    墙上的地图同样是长安城的地图。
    这幅长安城地图,除了宫城的部分是空白外,城内所有的内容都被标注了出来。
    城墙多宽多高、每个坊区有多少住户和人口、每个坊区水井的位置、各个显贵住在哪个坊区、坊区与坊区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总之,任谁看了都会得出一目了然的评语。
    古代地图的通病是,注意大的方向而忽略局部的细节。这种情况,直到宋朝时期才得到改善。
    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南宋时期的禹迹图显示,该图无论是艺术性还是科学性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比如对黄河、长江的表示,与今天相似度很高。
    华夷图与禹贡图是正反面,成图的时间略晚,风格明显不一,科学性跟美学性略低。它最大的亮点就在于新疆方向,楼兰、鄯善、莎车、碎叶、葱岭、疏勒河还有一个证明主权的大唐安西都护府,都刻画得非常情楚。
    除了细节之外,现代人熟悉的公路线、代表不同人口规模的城市的那种圈圈、不同行政区的界限等等,在古代地图都很少或得不到体现。
    蛰伏地图除了标志出长安城内的细节,在几个城门外还有几条线,上面分别标注去陈仓、兰州多少里、去灵州、潼关、襄阳、益州有多远等等。
    当然,这些里程数都是李靖等人提供的,与实际里程数会有一定差别,但殷清风只想通过这个来表达某种意图而已。
    李靖介绍道:“淮阳侯借着修建城内水渠的机会,测量后与吕博士和阎立德尚衣奉御绘制了这幅城区图。
    这幅城区图以战争的角度来说,意义并不大除非有敌人攻进长安城,然后守军依靠每个坊区进行抵抗。
    但淮阳侯向太子显示的是,以后大唐的作战地图要以这样的形式来绘制,然后大唐的将军们可以根据这样详尽的地图来制定各种作战计划。”
    李靖虽然表达清楚了,但有些人还是不理解这与参谋部有什么关系。
    李靖继续说道:“现在,这墙壁上只有长安城的舆图,未来,这里不但有大唐境内各州县的舆图,还要有外邦外族的舆图。
    假如这里有一副吐谷浑的舆图,殿下和诸位就可以通过观看舆图来了解哪里是关隘、哪里是河流、哪坐城池有多少敌军、哪片区域是产粮区哪里是游牧区,甚至还知道哪里有什么矿藏等等。
    一旦殿下知道这样的信息,就可以以此来选派出征的将军和统帅多少兵卒出征,又分几路出击等等”
    修文馆里也有外邦外族的地图,但都没有李靖说的那样详尽。可是真的能绘制出这样的吗?
    大唐内各州县的舆图绘制再详细也只是有利于治理,难道大唐境内还会有战事不成?那外邦的舆图怎么绘制?除了派人派很多懂得测绘的人出去才能得到哪些信息并绘制出来。
    李世民代表所有人问出了这个问题。
    李靖道:“臣自幼学习兵法,这些年又征战不断。这次殿下委任臣为学院祭酒,臣在苦思如何办好这座学院的时候,将过去的种种经历加以总结。今日,臣欲向殿下奏请关于兵部改制的谏议。”
    “兵部改制?”
    其他人差点儿没炸锅了。
    李靖在军中在朝中虽然德高望重,但他谏言要改制兵部,在他们看来好像也太大胆了吧?
    李世民微微一怔,立刻就想到了殷清风。想到了殷清风,再联想到李靖他们这段时间与殷清风的交往,他百分百确定所谓的李靖有什么谏议,不过是殷清风的想法,最多也就是在殷清风的想法基础上加以改进罢了。
    他忍住去看殷清风的冲动,对李靖说道:“某的确没看错李卿!李卿有何想法只管说来!”
    其实他现在还真不想听李靖说什么。殷清风之前谏议他将兵部提升到与三省并列的位置,他现在还没敢动手操作呢。
    李靖道:“殿下与诸位都经历了隋末的动乱。我们今日回首总结隋朝灭亡的原因,大部分要归罪于隋炀帝的错政乱政。但是,像隋朝这样因一个皇帝而灭亡的事情,以后出现的机会不会很多,更多是像后汉那样的情形。
    后汉末期,割据天下的诸侯中有很多是原属于后汉的地方长官,如荆州的刘表和益州的刘璋。
    现在大唐立国不久,一切都在蒸蒸日上。但谁敢断言李唐皇室的皇权没有衰落的那一天?
    殇帝刘隆即位时刚满月在位八个月、婴帝刘懿即位二百余日后因病去世、冲帝刘炳在位不足一年、质帝刘缵九岁被梁翼毒死在位,不足一年、少帝刘辩在位五个月
    臣祈祷大唐诸位圣人不会像后汉皇帝那样凄惨,但后世之事今日有再好的祝福与祈愿都没有用。作为后人的前人,我们只能为后世立下没有隐患的制度。”
    如果李靖单独叙说那些皇帝的历史,在场的人,尤其是文官还没觉得如何,毕竟他们通过史书都了解过。但李靖把这些人和最后一句作为后人的前人,我们只能为后世立下没有隐患的制度。,杀伤力就太大了。
    在场的人,他们出身的家族也有从前后汉延续到今天的,但他们当中很多家族是从南北朝才开始兴旺起来的。
    以弘农杨氏为例。
    从追杀项羽有功的杨喜开始,到前汉中期的丞相杨敞,再到号称关西孔子的杨震,到官至太尉的杨赐可是从黄巾军起义直到魏晋以来,弘农杨氏又如何?没有杨坚这个假借弘农杨氏子弟的人当了皇帝,杨氏能有今天的地位?
    “作为后人的前人,我们只能为后世立下没有隐患的制度”
    李世民虽然听出了这是殷清风说话的风格,但他还是忍不住重复了一遍李靖的话。“某甫为大唐太子,有太多不明之事。代国公作为长辈,可要时刻提醒才是啊”
    说完,他又向其他人拱手道:“万望诸卿鼎助啊”
    “誓死效忠殿下!”“为殿下鞠躬尽瘁!”“臣定尽心尽力!”
    说的人是不是真心、听的人是不是真信了,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李世民感慨过后,对李靖说道:“李卿,快快说出你的谏言吧,某等不及了。”
    李靖道:“若以后汉的结局来看,将地方州县的军政之权分散才是避免出现悲剧的可能。”
    闻者都点头称是。
    地方的权利过大,而皇权衰落,地方必要要暗中生出不臣之心。
    “臣谏言第一条,兵部现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之政。其属有四:一曰兵部,二曰职方,三曰驾部,四曰库部。
    臣的谏议是:兵部只保留职方、驾部和库部,新成立四个官署,分别为参谋部、装备部、辎重部、作战部。
    装备部负责生产武器盔甲军械、然后交给辎重部分配给各个卫军、边军和地方折冲府、参谋部制定作战计划,圣人与兵部尚书署名后交由作战部执行。
    具体到各个卫军、边军和折冲府,同样设立四部。以后各军的统帅出自作战部,不得插手武器铠甲等分配,也不再插手兵饷的发放,以及粮草等具体涉及到钱财的事情。
    成立四部的目的,不但要分散各军统帅的权力,还能让各统帅专心的作战。
    四部由圣人直接统辖,但选用武官、兵籍和各地折冲府依然由兵部管辖。是否作战也必须由兵部同意方可。也就是说,四部的武官由圣人和兵部任命,但兵部不插手四部的具体事务。”
    李靖说的就是现代的四总制的翻版,只是将作战部从参谋部提起来代替总政而已,其他的区别不大。
    殷清风对四总制的了解也就这么多了,但他相信这已经是最好的制度了,否则我党也不会实行它。
    李世民的震撼没有其他人那么大,毕竟这些都脱胎与殷清风的说辞。但其他人就不同了。
    兵部至所以叫兵部主要就是为了管兵将的,尤其是作战的兵将。现在经李靖这么一改,那还能叫兵部吗?
    “第二,改制折冲府。”
    很多人想骂娘。你连折冲府也要改啊
    “现在折冲府负责招募和训练府兵。臣这条谏言与其说是改制折冲府不如说是改制府兵制。”
    李靖继续说道。
    李世民吓一跳,其他人也好不到哪儿去。府兵可是国本,李靖是疯了还是怎么地?
    “府兵制的基础是均田制。府兵参军后都会得到相应的土地。但是,殿下和诸位想过没有,随着大唐人丁的增加,大唐空闲的土地还能分配多少年?如果继续实行府兵制,一旦无田可分会怎么样?”
    “呃”
    刚才骂李靖失心疯的人不言语了。
    李世民终于忍不住看了殷清风一眼。
    “不用多,臣敢预言,再过五十年,随着土地兼并和均田令的实行,到时候参军的人就无土地可分了。”
    李靖这话杀伤力太大了。
    他不但说出土地兼并的危害、更是点明了大唐将没有兵卒可用的可怕事实。而这时间,竟然只有五十年!五十年内就算他们死了,他们儿子那一辈还活着呢!到时候真的又会天下大乱?
    这话当然是殷清风和李靖说起的,他这么说也不是胡编乱造的。毕竟李隆基就是因为府兵制实行不下去才搞出一个节度使制的。而节度使制被野心家安禄山给利用了,才有了唐朝的衰败。
    随着大唐立国日久,均田制渐趋破坏,流民、逃户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李隆基曾采用很多种办法试图解决。
    一是重申均田法令,严禁流徙二是检括户,允许他们到所在落籍三是招募流民户充军。
    在这几种办法中,前两种都失败了,而募流民户为兵的办法虽能诱得“通逃者”“争出应募”,暂时解决了社会问题,却使这批人渐渐成为雇佣兵而不可卒去。
    于是,由于均田制度的崩溃,导致了唐兵制从府兵的征兵制向募兵制演化。
    与其等到无路可走才改变府兵制,不如及早进行。
    春秋时代,征兵工作主要面向城市户口,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只好也从农村征兵。但征来的人没钱拿,还得自己解决武器和粮食。有时候打仗打到半道,天转冷了,还得自己写信给老家,让老娘给做冬衣,让老爹给送过来。
    打完仗,征来的兵员摸摸脑袋如果还在的话,就各回各家继续从事乡间劳动。好像之前从没上过战场一样。
    吴起在楚国混的时候简,以招募而不是传统征发形式组建了列国的第一只特种精锐部队武卒。这,是募兵制的发端。
    他以苛刻的筛选标准招募士兵,一旦入伍吴起就发给他们兵饷,成为职业军人,而不是临时征发打完仗就回家。这些人放下手中的农活出来扛戟,相当于找到一份长期工作,不但拿薪水,还“一人入伍,全家光荣”:全家免去徭役赋税,还赐给土地房屋。
    后世人对宋朝的部队评价都不高,但宋朝初立的时候,可不这样儿。
    赵匡胤最早将强壮的军士选充“兵样”分送各地,用作招募的标兵。后又改置“等长杖”,按身长尺寸招兵。应募为兵者,必须在脸、臂或手部刺字,以防逃亡,士兵由一支军队转换另一支军队,也须改刺番号。刺字完毕,则发放衣鞋、钱币等,称“招刺利物”。
    唐朝在府兵制施行不下去了之后,才想到了吴起的募兵制。
    唐朝募兵制的选拔同样苛刻:要求全副三层衣甲即“上身甲”、“股甲”、“胫甲”,然后操二石之弩,挎箭五十枚,带剑,裹三日之粮,负重奔跑,由拂晓至日中,能奔跑一百里者,才能应征人伍。
    虽然当时的一百里相当现在的八十三里,但以那时的饮食条件来看,当选者真的可以算作是万里挑一了。
    东汉募兵制的盛行,最严重的弊病是为地方军阀的武装割据提供了方便。东汉前期,中央集权有所加强,地方官吏拥兵不多,募兵须由中央下令。
    中期以后,随着皇权的衰落、募兵制的发展,各地军政长官纷纷自行召募士兵,组建军队。到东汉末,这些军队均成为他们自己的私家武装,使之得以割据称雄。
    这么说来,好像募兵制也不是一个好制度。但不要忘了,所有的制度要看谁来执行。皇权衰落才是募兵制变为东汉的掘墓者,若东汉的皇权一直强大下去,募兵制一样乖乖的为皇权效命。
    李靖也知道这个话题太沉重,可他已经答应了殷清风,现在也只好继续往下说:“府兵制与土地息息相关,迟早要实行不下去的。与其等到那时变革,不如现在就慢慢摸索着找出一条更好的征兵制。臣能想到的就是吴起的募兵制。
    但臣的募兵制与吴起的不同。
    臣的募兵制要求是,从年满十八岁又未婚者的男子中招募。入伍后,前半年在其所属折冲府训练、之后三年在边军服役,最后一年在卫军或羽林军服役。剩余半年则是行军的时间。
    服役满五年后可选择退伍或继续留在军中服役期间每月享受六品官员的月俸、退役后可得到三品官员五年的俸禄,作为不再分配土地的补偿。
    若留在军中,可从他们当中选拔一些有才能者到皇家军事学院学习,学业结束后另行分派到其他卫军或折冲府任职。”
    “哗”
    这待遇也太好了吧?寒窗苦读十年的仕子们初入仕途也没这待遇吧这一下子,折冲府的人要捞多少油水啊
    众人很想反驳,但看到李世民听得很认真,他们也只好忍了。
    “以后,折冲府将一分为二,一部分负责剿匪安民,不再承担卫军和边军的后备军职责,兵卒年龄为三十五岁以下,可不限制是否成亲另一部分负责招募和训练新兵。”
    “呃”
    经李靖这么一改,这折冲府与那些衙役有什么区别?
    但他们看到李世民还是没发话,他们也只好继续往下听。
    “第三条:成立军区制。
    根据大唐的行政区域、地理位置和战略战役方向、作战任务等设置不同的军区。
    臣初步设想是成立十个军区,分别为:关内军区、河南军区、河东军区、河北军区、山南军区、陇右军区、淮南军区、江南军区、剑南军区、岭南军区。
    关内军区负责关中地区的防护,治所在长安城河东军区负责太行山以西大河以东地区的防护,治所在晋阳城河北军区负责大河以北、太行山以东的防护、治所在范阳城。
    河南军区负责大河以南、淮水以北、潼关和汉水以西地区的防护,治所许州城山南军区负责秦岭以南、大江以北,汉水以西、梁州以东地区防护、治所襄州城。陇右军区负责兰州以西的防护,治所兰州城。
    淮南军区负责淮水以南、汉水以西、大江以北地区的防护江南军区负责大江以南、五岭以北、洞庭湖以东地区的防护、治所升州城、剑南军区负责洞庭湖和梁州城以东、秦岭以南地区的防护,治所益州城岭南军区负责五岭以南地区防护,治所广州城。
    其中,关内军区为京畿防护区河东军区、河北军区、陇右军区、剑南军区、岭南军区为对外作战战区河南军区、山南军区、淮南军区和江南军区为对内守卫战区。
    但也不是一成不变。
    比如,大唐若是消灭了高句丽,河北军区则可变为守卫战区,而在高句丽故地成立新的作战战区。
    京畿防护区等级最高、作战战区其次、守卫战区末等。依据等级不同,战区统帅等级不同、布置的兵力不同。
    每个作战战区保证最少两个军的编制、每个守卫战区为一个军的编制固定不变一旦有战事,可由京畿防护区的卫军临时调派到各作战战区。
    为了防止战区统帅权利过大,实行五年轮换制。
    不管是作战战区还是守卫战区的统帅,每五年调任其他战区任职作战战区统帅不调任为守卫战区统帅,但守卫战区统帅可升任作战战区统帅。
    战区统帅对下属七品以上武官没有任免权。”
    “哗”
    军区?轮换制?任免权?再加上前面的限制干涉钱财以后武人只有乖乖作战了,什么歪心思也不能有了!连提携自家子弟的机会都没了
    不管代国公这些话算不算是捅破了天,最少殿下会更信任他了!这一切都是站在皇室的角度着想啊如果这些制度真能实行下去,哪怕接连两三任的皇帝昏庸无能,这江山依然牢固!
    代国公的功劳可太大了吧!
    李靖心里也忐忑着呢。
    他出生于北周时期,经历了周、隋以及唐三朝。不但出身陇西分支,还有一个名震天下的舅父。在军略上他虽不敢说可比肩过往历朝历代的名将,但最少在大唐的军伍当中,他不认为会逊于任何人。
    但殷清风让他明白了,他只是一个战役级别的帅才,而不是战略级别的帅才。
    他之前一直以为武人的使命就是在疆场上为帝王杀敌,是殷清风让他明白了,武人到了一定的高度,只有脱离武人的角度去看待军事的问题,才算是真正的名臣。
    成立军事学院让他惊艳、被暂时称为学院城的建造让他惊艳、但殷清风关于军事的设想则让他惊骇。
    殷清风当时说道:“习武之人上战场、读孔孟圣书的人出仕,他们既为自己也为家族获得声望。个人不足百年便身殒,但家族要延存。
    有些家族在乱世崛起,更多家族却消散败落。
    普通的文臣武将可帮助帝王治理一代的江山,但名臣却要帮帝王规划长久的未来。
    后汉以来,每朝每代都是掌握兵权的人推翻了前一朝代。大唐若想安稳、家族若不想在乱世中消亡,这大唐就不能乱!不能乱的基础是限制武人的权利。
    想要限制武人的权利,就要有相对应的政策。”
    殷清风说出了他从未想到的内容。
    他心悦诚服!他愿意配合!
    但太子究竟会不会采纳,他决定不了。
    李世民听得很认真。
    刚才那些话是李靖说的没错,但只要是常人想不到的想法,都可以往殷清风身上推。除了他这个经过仙人传授的人,别人是想不到这些想法的。
    以李靖的家世和经历,都甘愿配合殷清风,可见这些想法真的真的有利于皇室的统治。
    他本以为殷清风上次和他说过文武各负其职等内容已经让他很震撼的,现在看来,那只不过是蜻蜓点水而已。
    他闭目思索了许久,睁眼说道:“李卿似乎还有话要说吧。”
    7

章节目录


永世帝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清风逸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清风逸之并收藏永世帝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