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清风从东宫离开时,并没有回山庄,而是去了龙首原。因为,他接了个大活儿给李渊造个窝儿。
    殷清风要建的宫殿依然要在龙首原上选址,其实选址这活儿最适合吕才来干了。
    隋初,以周易建设新都,认为龙首山川原秀丽,宜建都邑。大明宫恰处于龙首原的“龙头”处。
    但殷清风就没弄明白,大明宫的位置明明是最好的,为嘛当初不直接在那个位置上建皇宫,而要在全龙首原最低洼的地方建一个太极宫。
    大明宫的位置建太极宫,然后整体长安城向东移不久完了吗?
    他这个想法,是源于现代他去过西安时的感受。可等他设身处地的站在长安城了,才发现当初挺傻的。
    就像故宫要对应天上的紫微星一样,大兴城也是如此。
    根据天上星宿的位置,最为尊贵的紫微宫也就是北极星宫居于北天中央,长安城的宫城就对应着紫微星以皇城百官衙署象征环绕北辰的紫微垣外郭城象征向北环拱的群星。
    除了要对应天上的星辰外,大兴城的街数、坊数的设计也都有所依凭。皇城之南四坊,以象四时南北九坊,取则周礼九逵之制皇城两侧外城南北一十三坊,象一年有闰等。
    从空中俯视长安城,就能看出城内东西走向的六条土岗很像易经上乾卦的六爻。乾卦属阳,称九,自上而下也就是从北向南,依次称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
    九,是极数也是吉数。
    周易认为:初九是潜龙,勿用。九二高坡是“见龙在田”,因此只能“置宫室,以当帝王之居”。九三之坡,“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如果把百官衙署放在这里,正可以体现文武百官健强不息、忠君勤政的理念。于是宫城与皇城分别被布置在九二和九三坡地上。
    九五却最尊贵,所谓“九五至尊”,属“飞龙”之位,不欲常人居之,便在这条高岗的中轴线部位,东西对称地建筑了两座规模宏伟的寺观,西面是道教的玄都观,东面是佛教的兴善寺,希望能借用神佛的力量镇压住这个地方的帝王之气。
    中唐宰相裴度曾因宅建在这条“九五”高坡上,被人借机诬陷为“宅据冈原,不召自来,其心可见”。
    其实唐代住在这条高岗上的名臣也很不少,比如张说、韩愈、李宗闵、杨国忠、李晟、柳公权。
    他在现代去西安的时候,西安好多地方因为城市建设,很多地势高的地方已经被削平,已经不能完全的体现唐时长安城所处的地形地貌。
    以狗脊岭为例,狗脊岭在唐之后被称为古迹岭。长五百五十米、宽两百四十米、高四百一十五米与大明宫的高度相差无几。可是它从明清开始,就被陆续的铲低、铲平,完全没有“岭”的影子了。
    去掉风水学的说法,大兴城至所以要选在现在这个位置,主要是受地形的约束。
    发源于秦岭山地的灞河、浐河和潏河等河流,将龙首原南面的平原,切割成为东南、西北向的长条形,其中,灞、浐、潏河之间的这块平原最为开阔,也最适合建城。
    即使是这样,像四百一十五米高的狗脊岭、四百六十七米高的乐游原也不得不被囊括在城墙内。
    而且选在这个位置建城,不但可以便利的从东西两面引水入城、解决城市用水问题,同时也可以依靠龙首原将都城与渭河远远隔开,免受洪水淹没都城的危险。
    或许是因为现代的高楼大厦的原因,原本站在龙首山的最高端府含元殿向南眺望,可以整个长安城尽收眼底。但他去观看含元殿遗址的时候,真的是非常的失望,完全没有想象中的那种帝王之相。
    大明宫中轴线上正南门的丹凤门是李治时期才修建的。其他如:兴安门、福建门、望仙门和延政门,也是这个时期修建的,所以,殷清风现在要去龙首原,必须要绕行。
    历史上的大明宫可以看做是一座四进的大院子。
    第一进:从丹凤门进去后,御道首先要跨越四米宽两米深的龙首渠,渠上有四个下马桥。过了下马桥,是左右金吾仗院,里面住着金吾卫。他们的职责是每天在宫城和京城内巡视、宵禁后有权扣押坊间之形迹可疑者、随侍帝驾、可凭鱼符出入大明宫各处行警卫职,包括内庭。
    左右金吾仗院再往北,就是第二进的城墙。
    城墙的左右是光苑门和昭训门。在这两个门中间不是城门,而是两个门阙:东观和西观。
    从门阙进去,右边是东朝堂,左边是西朝堂。顾名思义,就是百官与宰相们议政的地方。
    西朝堂北面是三重子母阙的栖凤阁,东朝堂北面同样是三重子母阙形式的翔鸾阁。左翔鸾而右栖凤再加上东西两观,共同构成了天子三出阙。
    再往北,是一道低墙,左边是昭庆门右边是光耀门,两门中间是一道长长的台阶。上了台阶,便是含元殿。
    含元殿属于大明宫的前朝第一正殿,也是唐长安城的标志建筑,建成于龙朔三年,毁于僖宗光启二年。
    含元殿主要的功用是举行国家仪式、大朝仪、皇帝上尊号、改元大赦等。除了用做礼仪,含元殿使用很少。
    所谓“千官望长安,万国拜含元”、“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就是描写含元殿大朝会的盛况。
    在这一进里,集中着百官的办公地点:京兆尹院、门下省、弘文馆、待制院、集贤院、中书省、御史北台、枢密院、宣徽院、殿内中省、命妇院,以及常朝的宣政殿。
    在往里走,便是后妃们住的地方了。
    七巧楼、思政殿、延英殿、望仙台、温室殿、宣徽殿、浴堂殿、绫绮殿、蓬莱殿、含凉殿、长安殿、太和殿、玄元皇帝庙、三清殿、昭德寺
    对于大明宫里的建筑,前半部分他只想改动含元殿,其他的还是由阎立德去做吧。宣政殿以北的部分,也就是帝、后、妃、嫔住的地方才是他的重点改动部分。
    含元殿的殿基保留很完整。
    从含元殿的遗址来看,殿基高于坡下十五米,主殿面阔十一间,进深四间,有副阶,坐落于三层大台之上殿前方左右分峙翔鸾、栖凤二阁,殿两侧为钟鼓二楼。
    殿、阁、楼之间有飞廊相连,成“凹”字形。这体现了周、汉以来“阙”制的发展。这种“阙”制影响了历代宫阙直至明紫禁城的午门。
    含元殿两侧翔鸾、栖凤二阁之下有倚靠台壁盘旋而上的的龙尾道。含元殿在“凹”形平面上组合大殿高阁。人眼观之,有种“如日之升”、“如在霄汉”的感觉。
    但殷清风觉得气势还不够。
    经过两天的堪舆后,他拿出了新的方案。
    首先,先将含元殿的位置垫高四十米,要超过最南端乐游原的高度,再将含元殿的两侧垫高九十米。
    经过垫高之后,要形成两山夹一殿的外观。要给人一种:一殿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
    除了营造气势外,这两座山的背面还要安装上水塔。有了这两座水塔之后,整个宫殿群就可以使用上“自来水”了。
    因为垫高,他打算把颐和园里万寿山商佛香阁的基座挪过来,再配上故宫里的太和殿。
    不管是百官还是外邦使臣,在走进丹凤门后,他们就要一直仰望着含元殿,就要立刻升起敬畏之心。
    太和殿的形制与唐朝宫殿最大的区别在于殿顶。太和殿是重檐庑殿顶,唐朝宫殿是单檐庑殿式,这多了一层檐,威严气息就更加浓重了。
    除了单檐和重檐,殿顶上的脊兽也是区别。
    脊兽是由吻兽或鸱吻发展而来的,位于殿宇屋顶上的正脊和垂脊上。
    宋朝的三礼图说吻兽起源于西周,同样是宋朝时期编撰的唐会要中说,汉代的柏梁殿上“鱼虬尾似鸱”一类的东西,其作用有“避火”之意。
    最初的吻兽并非龙型,就像复原的大明宫的殿顶一样,只是两个由瓦当头堆砌而成的简单翘起。
    至唐朝中叶和末期,吻兽下部是张口衔脊的兽头,上部则仍与鸱尾相似。
    金国出现龙形吻,龙头吞脊,龙尾向内卷曲,称“龙吻”。元朝时,尾部逐渐改为向外卷曲,背部出现剑柄。
    明朝以后,龙吻逐渐盛行,改叫大吻,尾部完全向后卷起,身上有小龙。
    明清官式建筑中将吻都作成龙头形,上部内弯后又向外卷曲,身上塑龙鳞,身内塑龙爪,并塑有一条小龙,吻背上插着剑把,吻侧突出一个小兽头,这样的正脊被称做吻兽。
    在吻兽不停变化的时候,脊兽也相应的出现了。
    脊兽又叫蹲兽或走兽。
    在最高等级的建筑中,走兽的排列次序是:最前为仙人,然后是龙、凤、狮子、麒麟、天马、海马、鱼、獬、猴。房屋主人的级别越低,走兽的数目也相应减少。
    增加一层殿檐,李世民应该能接受,毕竟他见过滋味楼的门楼,但脊兽的内容就不确定了。他打算先做一个模型出来看他是否认可。认可了就加上去,不认可就撤下。
    改动完含元殿,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部分了。
    圆明园一直是中国人的痛。
    他想花心思把它在大唐重现。
    “圆明园”,这一名称是由玄烨命名的。对这个“圆明”胤禛解释“圆明”二字的含义是: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圆”是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完美明智。
    这可以说是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标榜明君贤相的理想标准。
    他觉得这个名字不错,就算他再讨厌满清鞑子,也打算借用一下。
    圆明园面积有三百五十多公顷,宣政殿北面的面积比这还大。
    圆明园的建筑面积有二十万平方米和一百五十余景,他可以做得比它还大还多。
    绮春园和长春园的景致他不可能一一重现,他只要根据他对圆明园和苏州园林的了解,因地制宜的标识出可以在这里建造某些建筑就可以了,具体该建什么又是什么样的建筑风格,还得阎立德去做。
    他的重点是西洋楼景区。
    谐奇趣、线法桥、万花阵、养雀笼、方外观、海晏堂、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线法山和线法墙等,与中国古代元素相悖很大的建筑风格才是他熟知的。
    再现圆明园时,他不需要耗时很久。因为,他不需开采、运输和雕琢汉白玉等石材,建筑物中需要使用石材的地方他用水泥加瓷砖来代替就可以了。瓷器总是中国的吧。
    的时候,他去过几次圆明园。除了激愤和感慨国人遭受的屈辱外,他没有其他想法,直到他偶然观看了一部叫做圆明园的电影。
    再之后,他看了很多关于圆明园的资料,又去过圆明园两回。他有时就在想,那个没有毁于战乱的它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生活在里面的人,又是如何的对它痴迷。
    在大明宫里重现圆明园,不但可以实现他的梦想,还有另两个含义。
    史书上记载某个昏君,都说他如何大兴土木,不是建离宫就是建园林。他把地球史上最美的园林呈献出来,以后这里的主人,想要再超越它的可能性就极低了。
    既然不用花心思在这上面,就花些心思在治理国家上面吧。
    第二个含义是,为工匠正名。
    “工”字早在殷墟甲骨卜辞中就已经出现,指当时管理工匠的官吏。周官与春秋左传记载周王朝与诸侯都设有掌管营造的机构一司空。
    后来,历代沿行并发展了这个制度,在中央机构内设有将作大匠、少府监或工部,管理宫室、坛庙、陵墓、城防及水利等工程的设计施工。
    至于承应具体工作的专职官吏,周官考工记中称作“匠人”,唐朝称为“将作大匠”,古建筑以木构为主,木工掌作则称为“都料匠”。而实际上从事设计绘图,主持工程施工的正是这些名工巧匠。
    “庶人在官”,没有政治地位,所以他们很少被列人史籍,扬名于后世。
    如果不是年代更近,与紫禁城息息相关的雷氏家族又如何被人熟知?史书上更多记载的是治世的文臣和力挽狂澜开疆拓土的武将,谁记得那些工匠,哪怕是将作大匠?
    将作监不同于工部。将作监就是一帮工匠的集中地,而工部是政治机构的一种。负责的内容也不同。
    他未来是帝婿,现在已经因永业集团而备受瞩目,再加上他要发展商业,必须要让世人知道、了解和尊敬工匠这一个职业。
    若干年后,史书上会如何记载他?最少大明宫的设计人员的名单里得有他吧。一代帝婿是工匠?那谁还敢瞧不起工匠?毕竟,建筑工匠也是工匠的一个分类嘛。

章节目录


永世帝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清风逸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清风逸之并收藏永世帝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