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壮行,也没有誓师大会,甚至连道别都没有……事实上,舒尔卡从头到尾都没露面,游击队员知道的只有他们自己的教官,也就是工兵和教导团成员。
这是为了保密。
要知道这些游击队员都是深入敌后进行游击作战的,这就意味着他们很有可能被敌人俘虏,接着就是严刑拷打,再接着……就是供出了关于训练的所有内容。
然后德国人就有可能派出间谍、勃兰芬堡部队,或者叛乱份子等等。
毕竟这是乌克兰,存在着天然造反派,所以还是谨慎些也就是尽量让游击队少知道些信息为妙。
如果说有什么福利的话,那就是当天晚上给这些游击队加了块牛肉……从德国人手里缴获的牛肉。
然后指导员告诉他们:“同志们,这是我们从敌人手里缴获的战利品,记着这个味道,我们走上战场后要从敌人手里缴获更多这样的东西!”
(注:游击队每小队都配一名队长和指导员,队长主要负责对外,也就是炸桥炸铁路之类的,指导员则负责对内,也就是建立根据地后进行宣传、动员、通讯等工作)
这在此之后就成了一种惯例,也就是每批游击队被送出去前都会分上一块牛肉,然后说上同样的一番话。
据说这个惯例即便到后来基辅物资紧缺时也没有改变,实在不行就找一头牛来杀了,然后:“同志们,这是我们从敌人手里缴获的……”
完了后,他们就分时段被送往开向敖德萨的火车,然后他们会被空运或是海运至克里米亚,接着再从克里米亚搭乘火车绕一大圈从适合的位置渗透进自己的目标村镇。
基辅这边的游击队总部就进入了一种循环状态:
对于已经派上战场的游击队进行持续跟踪、建议或指挥……之所以把指挥排在最后,是因为游击作战是一种需要因地制宜的灵活运用,远在基辅的总部不适合干涉太多。
所以,舒尔卡更多的是接收从游击队那发来的侦察情报,比如德军在某桥梁、铁路的防御情况,然后给出建议或是下达进攻指念。
之所以说进入循环状态,则是因为在进行这种联系的同时总部又再次展开了更多的游击队训练甚至是更多的教导团训练。
如果说游击作战与特种作战有什么区别,那就是特种作战更强调少而精,然后针对目标进行手术式的作战快打快撤。
而游击作战,更多的是走量,大批量的分布下去甚至发动人民群众。
所以舒尔卡更多的是求快、求多……时间和空间方面都也不允许舒尔卡的这种训练求精。
时间方面就不用说了,基尔波诺斯上将每天都会来过问一回,眼巴巴的指望着游击队能早出战果这样就可以结束基辅毫无意义的人员和物资的消耗。
空间上,此时苏联被德军占领的土地几乎囊括了整个乌克兰、白俄罗斯甚至都逼近了莫斯科,这时候如果再强调“兵贵精不贵多”,那明显是不合适的,就应该大面积的布下火种然后让他们燎起整片草原。
“情况怎么样?”这天基尔波诺斯上将又一次走进了游击队总部。
“一切顺利!”舒尔卡回答:“八个小队已经成功的混进了相应的村镇并展开侦察行动,一个小队在途中延误,一个小队失踪!”
在战场上“失踪”是常有的事,主要是因为这时代通讯设备过于落后,远程只能用电台联系,一旦发生什么突发情况比如电台故障、被敌人发现之类的,就基本没法通知总部。
于是就没人知道这个小队发生了什么,也就是“失踪”。
后来舒尔卡知道,他们是在经过德军检查站时暴露了,一名游击队员在被德军搜查时没能沉住气,掏出手枪将德军击哨兵击毙。
结果就引来了德军的围剿,三十人或者被击毙或者被逮捕,只有两人逃了出去过了一个月后才辗转把情报向总部汇报。
这也是舒尔卡训练游击队“走量”的原因之一。
战场总会发生这样那样无法预估的状况,如果只是一、两支精兵,万一出状况所有希望就破灭了。
但如果走量……这壶不开那壶开嘛。
基尔波诺斯上将拿起文件看了看,然后就疑惑的问:“你的意思是说,我们已经做好偷袭仓库和列姆桥的准备?”
“是的!”舒尔卡回答:“德国人没有防备,我是说对我们的游击战没有防备。同时他们还需要大量的人力修桥或搬运补给……我们两个小队就利用这一点混了进去!”
“那么,为什么不行动?”基尔波诺斯上将问。
“其它小队还没有做好准备,上将同志!”加夫里洛夫少校解释道:“如果我们行动了……不管成功还是不成功都会给德国人警示,我们其它小队要行动就困难了!”
基尔波诺斯上将点了点头:“所以,你们是希望一鼓作气取得更大的战果?”
“是的!”舒尔卡给基尔波诺斯上将递来了两份文件:“这是季坎卡大桥的,这是卡尔利夫中转站的,还有别尔哥罗德火车站……”
“别尔哥罗德火车站?”基尔波诺斯上将疑惑的问:“你们在那也有行动?”
“是的,上将同志!”舒尔卡回答:“我们发现德国人将缴获的补给从各地集中到别尔哥罗德,他们或许是想为进攻莫斯科做准备!”
基尔波诺斯上将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别尔哥罗德位于莫斯科的南翼,那里已经成为德南方集团军群进攻莫斯科集结地。
“他们在火车站附近的仓库里集中了大量的弹药和补给!”舒尔卡说:“如果能炸毁仓库和火车站,就会给他们的补给及后勤造成很大的麻烦!”
基尔波诺斯上将看了看文件,说道:“他们的防御很严密,这并不容易!”
“是的!”舒尔卡说:“不过我们已经有一大完整的计划了!”
这是为了保密。
要知道这些游击队员都是深入敌后进行游击作战的,这就意味着他们很有可能被敌人俘虏,接着就是严刑拷打,再接着……就是供出了关于训练的所有内容。
然后德国人就有可能派出间谍、勃兰芬堡部队,或者叛乱份子等等。
毕竟这是乌克兰,存在着天然造反派,所以还是谨慎些也就是尽量让游击队少知道些信息为妙。
如果说有什么福利的话,那就是当天晚上给这些游击队加了块牛肉……从德国人手里缴获的牛肉。
然后指导员告诉他们:“同志们,这是我们从敌人手里缴获的战利品,记着这个味道,我们走上战场后要从敌人手里缴获更多这样的东西!”
(注:游击队每小队都配一名队长和指导员,队长主要负责对外,也就是炸桥炸铁路之类的,指导员则负责对内,也就是建立根据地后进行宣传、动员、通讯等工作)
这在此之后就成了一种惯例,也就是每批游击队被送出去前都会分上一块牛肉,然后说上同样的一番话。
据说这个惯例即便到后来基辅物资紧缺时也没有改变,实在不行就找一头牛来杀了,然后:“同志们,这是我们从敌人手里缴获的……”
完了后,他们就分时段被送往开向敖德萨的火车,然后他们会被空运或是海运至克里米亚,接着再从克里米亚搭乘火车绕一大圈从适合的位置渗透进自己的目标村镇。
基辅这边的游击队总部就进入了一种循环状态:
对于已经派上战场的游击队进行持续跟踪、建议或指挥……之所以把指挥排在最后,是因为游击作战是一种需要因地制宜的灵活运用,远在基辅的总部不适合干涉太多。
所以,舒尔卡更多的是接收从游击队那发来的侦察情报,比如德军在某桥梁、铁路的防御情况,然后给出建议或是下达进攻指念。
之所以说进入循环状态,则是因为在进行这种联系的同时总部又再次展开了更多的游击队训练甚至是更多的教导团训练。
如果说游击作战与特种作战有什么区别,那就是特种作战更强调少而精,然后针对目标进行手术式的作战快打快撤。
而游击作战,更多的是走量,大批量的分布下去甚至发动人民群众。
所以舒尔卡更多的是求快、求多……时间和空间方面都也不允许舒尔卡的这种训练求精。
时间方面就不用说了,基尔波诺斯上将每天都会来过问一回,眼巴巴的指望着游击队能早出战果这样就可以结束基辅毫无意义的人员和物资的消耗。
空间上,此时苏联被德军占领的土地几乎囊括了整个乌克兰、白俄罗斯甚至都逼近了莫斯科,这时候如果再强调“兵贵精不贵多”,那明显是不合适的,就应该大面积的布下火种然后让他们燎起整片草原。
“情况怎么样?”这天基尔波诺斯上将又一次走进了游击队总部。
“一切顺利!”舒尔卡回答:“八个小队已经成功的混进了相应的村镇并展开侦察行动,一个小队在途中延误,一个小队失踪!”
在战场上“失踪”是常有的事,主要是因为这时代通讯设备过于落后,远程只能用电台联系,一旦发生什么突发情况比如电台故障、被敌人发现之类的,就基本没法通知总部。
于是就没人知道这个小队发生了什么,也就是“失踪”。
后来舒尔卡知道,他们是在经过德军检查站时暴露了,一名游击队员在被德军搜查时没能沉住气,掏出手枪将德军击哨兵击毙。
结果就引来了德军的围剿,三十人或者被击毙或者被逮捕,只有两人逃了出去过了一个月后才辗转把情报向总部汇报。
这也是舒尔卡训练游击队“走量”的原因之一。
战场总会发生这样那样无法预估的状况,如果只是一、两支精兵,万一出状况所有希望就破灭了。
但如果走量……这壶不开那壶开嘛。
基尔波诺斯上将拿起文件看了看,然后就疑惑的问:“你的意思是说,我们已经做好偷袭仓库和列姆桥的准备?”
“是的!”舒尔卡回答:“德国人没有防备,我是说对我们的游击战没有防备。同时他们还需要大量的人力修桥或搬运补给……我们两个小队就利用这一点混了进去!”
“那么,为什么不行动?”基尔波诺斯上将问。
“其它小队还没有做好准备,上将同志!”加夫里洛夫少校解释道:“如果我们行动了……不管成功还是不成功都会给德国人警示,我们其它小队要行动就困难了!”
基尔波诺斯上将点了点头:“所以,你们是希望一鼓作气取得更大的战果?”
“是的!”舒尔卡给基尔波诺斯上将递来了两份文件:“这是季坎卡大桥的,这是卡尔利夫中转站的,还有别尔哥罗德火车站……”
“别尔哥罗德火车站?”基尔波诺斯上将疑惑的问:“你们在那也有行动?”
“是的,上将同志!”舒尔卡回答:“我们发现德国人将缴获的补给从各地集中到别尔哥罗德,他们或许是想为进攻莫斯科做准备!”
基尔波诺斯上将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别尔哥罗德位于莫斯科的南翼,那里已经成为德南方集团军群进攻莫斯科集结地。
“他们在火车站附近的仓库里集中了大量的弹药和补给!”舒尔卡说:“如果能炸毁仓库和火车站,就会给他们的补给及后勤造成很大的麻烦!”
基尔波诺斯上将看了看文件,说道:“他们的防御很严密,这并不容易!”
“是的!”舒尔卡说:“不过我们已经有一大完整的计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