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勒少校就算想破脑袋也想不通身后怎么会突然出现苏军,他们就像从地下钻出来的一样,而德军的那么多坦克和步兵刚刚才经过那片地方却什么也没发现。
其实穆勒少校说得对,这些苏军就是从地下钻出来的。
碉堡作战忌讳只在内部一亩三分地里死守,这么做的话,很容易被敌人找到破绽然后一一攻破……众所周知,世上没有攻不破的防线,再严密的防御也有漏洞。
有漏洞就会造成敌我双方实力无法对称应用的情况碉堡是不会动的,所以当某个碉堡被围攻时其它碉堡除了火力支援外只能干瞪眼,若这些碉堡的火力被压制,他们甚至连火力支援都做不到。
于是,碉堡就会被分割成一小块、一小块被敌人慢慢吃掉。
如果是较严密的防线还好,比如法国的马其诺防线,其各个碉堡内部相通而且火力还可以互相支援,这样的工事就很难攻破。
问题是舒尔卡守的这道防线是苏军原打算废弃的“斯大林防线”,通讯设备落后,碉堡的火力配置不当,互相间联系较少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在碉堡内死守,无疑十分被动只能等着德军工兵找到某个地方进行爆破或是将炸药从射孔中塞进来。
所以,舒尔卡认为应该运动的作战,也就是有攻有守地面与碉堡相互配合着打。
地面除了在碉堡外构筑一道防御工事外,舒尔卡认为分布在周围的木屋是个可以利用的地方。
“我发现这些木屋大多都有地下室。”舒尔卡对加夫里洛夫少校说。
“是的!”加夫里洛夫少校点了点头“他们习惯将粮食、作物这些东西储存在地下室里!”
“我们可以在那布置一些兵力!”舒尔卡说。
“不,这起不了什么作用,舒尔卡!”加夫里洛夫少校说“德国人的大炮会把木屋炸碎,坦克会把它辗成一堆烂木头,他们甚至都无法从地下室里出来!”
“他们会被困死在地下室里!”福明政委也表示赞同。
“那就让他们事先打通另一个出口!”舒尔卡说“这并不困难,不是吗?”
加夫里洛夫少校愣愣的抬起头,与福明政委对望一眼,然后两人都笑了起来。
“舒尔卡,你总是会想到别人想不到的办法!”加夫里洛夫少校说。
“这是个好办法!”福明政委说“德国人总以为他们炸毁了木屋,不会想到木屋下还藏有人!”
这对舒尔卡来说并不算什么创新,因为在他的脑海里有太多坑道战、地道战的信息。除此之外,越鬼子也常用这种方法对我军形成侧射火力和倒打火力。
同时这也不困难,因为地下室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藏兵洞,另外开一个出口也只需要一个多小时的土木作业,然后再为这个出口造一个盖子并在上头铺上土层做好伪装,于是一个坑道就完成了。
碉堡外的木屋有十几个,每个地下室里藏着十名士兵就有百余人,几根不同方向的电话线一直牵到加夫里洛夫少校的指挥部便于指挥。
然后,在烟雾弹打上阵地的时候加夫里洛夫少校就在电话里下令“进攻!”
指挥这支部队的是三营营长乌里扬大尉,他拿起另一部电话下令……这电话是用于联系各个坑道的。
各坑道的苏军士兵当即从坑道中摸了出来。
他们想要找到德国人的位置并不困难,因为即便在烟雾中高大的坦克还是十分明显,而德军步兵肯定躲在坦克后,于是机枪、步枪一古脑儿的就往坦克后打,还有苏军的铁锹式迫击炮……这迫击炮在正面战场上虽然比不上德军迫击炮,此时却发挥了大作用,一发发37炮弹打出去,只炸得德军一片惨叫。
“撤退!”穆勒少校赶忙下令“撤出这个鬼地方!”
但这时撤退似乎已经太迟了,正面苏军士兵大喊一声就朝德军发起反冲锋……
关于这一点,舒尔卡是不赞成的。
因为舒尔卡认为在这时候反冲锋会造成误伤……苏军在烟雾中朝德军发起两面夹击,于是谁也不知道对面的是敌人还是自己人。
但加夫里洛夫却认为这并不是问题。
“想想那些坦克,舒尔卡!”加夫里洛夫少校说“如果我们让它们就这样开回去的话,下一次他们还会用它们再次发起进攻,同样还是这些坦克……而我们现在却有机会炸毁他们!”
“那么误伤怎么解决呢?”舒尔卡问。
“必要的伤亡是可以接受的!”福明政委说“这是战争!”
这话或许是正确的,而且这也是苏军的风格……如果可以用伤亡去换取敌人的损失的话,他们会毫不犹豫做出这样的选择,只是舒尔卡还没习惯而已。
不过战场的情况要比想像的好得多,苏军最终以伤亡三十五人的代价打退了德军这次进攻。
这证明苏军之间的误伤并不大。
事后舒尔卡认为,这很有可能是因为苏军早就习惯了在混乱中作战,所以他们在混战中的表现反而比德军好得多……德军是严格按队形、位置,甚至机枪位及步枪手怎么散开都有讲究,但越是这样一旦陷入混乱之后就彻底手足无措了。
这场战斗舒尔卡没有冲出去,他和演员两人负责留守碉堡。
每个碉堡必须有人留守,否则它就有可能被流窜的德军占领造成大麻烦。
舒尔卡透过潜望镜观察着战场,烟雾中的德军乱成一团,尤其是坦克,互相撞在一起的,辗压自己士兵的,用机枪胡乱扫射的……就像一次严重的交通事故,只不过发生事故的不是汽车而是坦克。
接着,情况继续恶化,苏军士兵将反坦克手榴弹、炸药包近身投掷到坦克上,只听一阵阵“轰轰”的爆炸声,那些坦克就横七竖八的瘫在阵地上不动了。
偶尔还有几个燃烧瓶被甩了出去,于是又燃起了几处熊熊大火,一声声凄历的惨叫不绝于耳。
其实穆勒少校说得对,这些苏军就是从地下钻出来的。
碉堡作战忌讳只在内部一亩三分地里死守,这么做的话,很容易被敌人找到破绽然后一一攻破……众所周知,世上没有攻不破的防线,再严密的防御也有漏洞。
有漏洞就会造成敌我双方实力无法对称应用的情况碉堡是不会动的,所以当某个碉堡被围攻时其它碉堡除了火力支援外只能干瞪眼,若这些碉堡的火力被压制,他们甚至连火力支援都做不到。
于是,碉堡就会被分割成一小块、一小块被敌人慢慢吃掉。
如果是较严密的防线还好,比如法国的马其诺防线,其各个碉堡内部相通而且火力还可以互相支援,这样的工事就很难攻破。
问题是舒尔卡守的这道防线是苏军原打算废弃的“斯大林防线”,通讯设备落后,碉堡的火力配置不当,互相间联系较少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在碉堡内死守,无疑十分被动只能等着德军工兵找到某个地方进行爆破或是将炸药从射孔中塞进来。
所以,舒尔卡认为应该运动的作战,也就是有攻有守地面与碉堡相互配合着打。
地面除了在碉堡外构筑一道防御工事外,舒尔卡认为分布在周围的木屋是个可以利用的地方。
“我发现这些木屋大多都有地下室。”舒尔卡对加夫里洛夫少校说。
“是的!”加夫里洛夫少校点了点头“他们习惯将粮食、作物这些东西储存在地下室里!”
“我们可以在那布置一些兵力!”舒尔卡说。
“不,这起不了什么作用,舒尔卡!”加夫里洛夫少校说“德国人的大炮会把木屋炸碎,坦克会把它辗成一堆烂木头,他们甚至都无法从地下室里出来!”
“他们会被困死在地下室里!”福明政委也表示赞同。
“那就让他们事先打通另一个出口!”舒尔卡说“这并不困难,不是吗?”
加夫里洛夫少校愣愣的抬起头,与福明政委对望一眼,然后两人都笑了起来。
“舒尔卡,你总是会想到别人想不到的办法!”加夫里洛夫少校说。
“这是个好办法!”福明政委说“德国人总以为他们炸毁了木屋,不会想到木屋下还藏有人!”
这对舒尔卡来说并不算什么创新,因为在他的脑海里有太多坑道战、地道战的信息。除此之外,越鬼子也常用这种方法对我军形成侧射火力和倒打火力。
同时这也不困难,因为地下室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藏兵洞,另外开一个出口也只需要一个多小时的土木作业,然后再为这个出口造一个盖子并在上头铺上土层做好伪装,于是一个坑道就完成了。
碉堡外的木屋有十几个,每个地下室里藏着十名士兵就有百余人,几根不同方向的电话线一直牵到加夫里洛夫少校的指挥部便于指挥。
然后,在烟雾弹打上阵地的时候加夫里洛夫少校就在电话里下令“进攻!”
指挥这支部队的是三营营长乌里扬大尉,他拿起另一部电话下令……这电话是用于联系各个坑道的。
各坑道的苏军士兵当即从坑道中摸了出来。
他们想要找到德国人的位置并不困难,因为即便在烟雾中高大的坦克还是十分明显,而德军步兵肯定躲在坦克后,于是机枪、步枪一古脑儿的就往坦克后打,还有苏军的铁锹式迫击炮……这迫击炮在正面战场上虽然比不上德军迫击炮,此时却发挥了大作用,一发发37炮弹打出去,只炸得德军一片惨叫。
“撤退!”穆勒少校赶忙下令“撤出这个鬼地方!”
但这时撤退似乎已经太迟了,正面苏军士兵大喊一声就朝德军发起反冲锋……
关于这一点,舒尔卡是不赞成的。
因为舒尔卡认为在这时候反冲锋会造成误伤……苏军在烟雾中朝德军发起两面夹击,于是谁也不知道对面的是敌人还是自己人。
但加夫里洛夫却认为这并不是问题。
“想想那些坦克,舒尔卡!”加夫里洛夫少校说“如果我们让它们就这样开回去的话,下一次他们还会用它们再次发起进攻,同样还是这些坦克……而我们现在却有机会炸毁他们!”
“那么误伤怎么解决呢?”舒尔卡问。
“必要的伤亡是可以接受的!”福明政委说“这是战争!”
这话或许是正确的,而且这也是苏军的风格……如果可以用伤亡去换取敌人的损失的话,他们会毫不犹豫做出这样的选择,只是舒尔卡还没习惯而已。
不过战场的情况要比想像的好得多,苏军最终以伤亡三十五人的代价打退了德军这次进攻。
这证明苏军之间的误伤并不大。
事后舒尔卡认为,这很有可能是因为苏军早就习惯了在混乱中作战,所以他们在混战中的表现反而比德军好得多……德军是严格按队形、位置,甚至机枪位及步枪手怎么散开都有讲究,但越是这样一旦陷入混乱之后就彻底手足无措了。
这场战斗舒尔卡没有冲出去,他和演员两人负责留守碉堡。
每个碉堡必须有人留守,否则它就有可能被流窜的德军占领造成大麻烦。
舒尔卡透过潜望镜观察着战场,烟雾中的德军乱成一团,尤其是坦克,互相撞在一起的,辗压自己士兵的,用机枪胡乱扫射的……就像一次严重的交通事故,只不过发生事故的不是汽车而是坦克。
接着,情况继续恶化,苏军士兵将反坦克手榴弹、炸药包近身投掷到坦克上,只听一阵阵“轰轰”的爆炸声,那些坦克就横七竖八的瘫在阵地上不动了。
偶尔还有几个燃烧瓶被甩了出去,于是又燃起了几处熊熊大火,一声声凄历的惨叫不绝于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