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迟燕信心满满,暗自得意。
他将太上皇禁足在寝殿,每日都要用许多的时间去劝说太上皇说出那笔巨款的下落。太上皇的嘴却像紧闭的蚌壳,不肯吐露半分。见了他只有两种表情:要么闭眼假寐,要么嘲讽的笑。
尉迟燕深知自己父亲是个什么性子,他这般不配合,便是打定主意要将那笔钱留下私用了。是以他一面与太上皇打感情牌,一面焦急的暗中想对策。
绞尽脑汁了几天,他唯一想到的法子便是加印宝钞!
虽然他知道这法子并不是长久之计,很可能让大燕的宝钞变的一文不值,但眼下能解燃眉之急,也顾不上许多了,就是再聪明的人,恐怕也不会有更好的法子 。
谁知道,尉迟燕的话说完,却没在秦槐远和秦宜宁的脸上看到预想之中的惊叹之色。
“秦爱卿?你觉得朕这法子可行否?”
秦槐远沉吟片刻,道:“皇上圣明,此法倒不失为一个办法。”
秦宜宁垂眸,有些惊讶父亲的说法,不过转念一想却也明白了。
看来父亲深谙为臣之道,与皇帝对话时,首先要做的是让皇上顺心,只有皇上的心顺了,接下来的进言才能顺利的进行下去。
不必要一下子将办法抛出来,让皇上感觉到他们智慧的差距。
让皇上感觉比不上臣子,那并不是一件好事。
秦槐远要做的,是一步步的引导皇上往正确的方向走,而不是一下子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皇上。
秦宜宁心里暗暗的佩服父亲,在父亲身上当真是永远有学不完的经验。
尉迟燕听出秦槐远话中的委婉之意,有些窘然的低头:“朕也是绞尽脑汁。如今国事太过烦乱,宁王的伤势那般严重,朕的心思都乱了。秦爱卿足智多谋,必定有良策?”
秦槐远闻言微笑,在皇帝抬眸看来之前,飞快的看了一眼秦宜宁,便立即垂下眼去,眉头轻皱竭力思考。
皇帝看到的,只是秦槐远正在绞尽脑汁。
秦宜宁却在一愣之后,立即明白了父亲的意思。
父亲这是要她来开口。
他们虽未曾商议过,但是以父亲的智慧,她想得到的,父亲必定也想得到,他们是父女俩,都是秦家人,在皇上面前回话得论个先后,也不至于一个人将良策说出,让另一个人因珠玉在前而直接被堵住口。
父亲这是将她当做儿子一般的培养。
不论她说的好不好,都有父亲给她兜着!
秦宜宁心下动容,面上却也是沉思状,随即赧然一笑,轻声道:“皇上,臣女倒是想到一个法子,不知当说不当说。”
尉迟燕一听秦宜宁那柔婉的声音,心就已经酥了一半,连忙看向她,笑眯了眼倾身问:“玄素可是有什么妙策?”
还没出口就是妙策了。
秦宜宁忍着别扭,低眉顺目的道:“回皇上,臣女觉得,加印宝钞,的确不失为一个快速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若为大燕经济安稳长久计,倒不如想法子让粮商自己将粮食送出来。”
秦槐远听女儿这么说,低垂的眼眸之中精芒一闪,唇边绽出个赞许的微笑。
尉迟燕已被秦宜宁引起了兴趣,“哦?你且说说,怎么让粮商自己将银子送出来?”
秦宜宁笑道,“皇上,士、农、工、商,商排最末。商人虽有银子,但是地位却连贫穷的农民都不如,更不需说家财满贯的富商在面对穷酸秀才时地位比之还不如时心中的不甘了。您说,这一点,可否利用起来呢?”
秦宜宁是在学习秦槐远循序渐进的方法,并不直接将法子抛出来,免得做了出头鸟,而是引导尉迟燕自己去想。
秦槐远见如此聪慧,唇边的笑更加深了许多。
尉迟燕却是蹙眉,喃喃道:“利用商人的地位?商人自然是希望提升地位的,谁有大把银子在手,还愿意在外面伏低做小呢……你说,他们会为了提高自身地位,而将粮食送出来?”
秦宜宁见尉迟燕并未开窍,就只能继续引导:“是,您想,若是皇上言明,给他们一个提升地位的机会,他们会不会削尖了脑袋参与进来?”
尉迟燕当即点头:“他们自然是愿意的。”
秦宜宁便道:“所以,臣女是觉得,皇上不妨将一些并无实权的闲职在外明码标价,且交易不准用金银,只收粮食,相信如此一来,莫说京城的粮商,就是各地的其他商人,也会想尽办法将金银换成粮食来买官的——这可是个翻身的大机会。如此一来,不必担心加印宝钞之后的混乱,只好生管理这些空有闲职并无实权的官老爷就行了。”
“妙!妙啊!”尉迟燕抚掌,激动的道,“玄素这法子甚好!如此一来,加印宝钞的后患就不存在了,朕只需用心管理这些人就是!” 又看向秦槐远,“秦爱卿,你觉得呢?”
“臣觉得这法子极好,臣还有一点补充,若是将闲职在外明码标价,倒不如皇上将官阶高低不同的闲职,定上贵贱不同的底价,让商人们竞拍,价高者得。这样各取所需,商人捐粮食捐的心甘情愿,朝廷也能得到更多的粮食。”
尉迟燕连连点头,“甚好,甚好!秦爱卿当真不愧‘智潘安’美名啊!”
秦宜宁看着父亲时,双眼亮晶晶的满是崇拜,还是父亲厉害,原来父亲早就想到解决的办法了。
秦槐远对爱女微笑,随即又补充道:“且如此做法,还有另外一个附加的好处。”
“什么好处?”尉迟燕兴奋的站起身来。
秦槐远笑道:“从前商人为民,说白了,他们担忧的只是自家的利益,只关心自己的财产会不会被抢走,国家的利益他们倒是不会考虑太多,说白了,谁坐江山,于他们来说都不重要。可这些商人一旦做了官,便不再是民了,朝廷是否安稳,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是否能继续坐馆,他们的地位是否能保障,所以,一旦此法推行,就会有大批非常富有的人,站在与朝廷共同利益的一面。”
尉迟燕闻言,一下子就呆住了,想了半晌,恍然道:“这样一来,他们自然会关心京城是否守得住,大燕是否保得住?若是打起仗来,缺银子,他们也会主动捐钱,不必朕再晓以大义了?”
秦槐远笑着行礼,道:“皇上圣明。”
ps:忙碌的一天,今晚还有两更(n_n)
他将太上皇禁足在寝殿,每日都要用许多的时间去劝说太上皇说出那笔巨款的下落。太上皇的嘴却像紧闭的蚌壳,不肯吐露半分。见了他只有两种表情:要么闭眼假寐,要么嘲讽的笑。
尉迟燕深知自己父亲是个什么性子,他这般不配合,便是打定主意要将那笔钱留下私用了。是以他一面与太上皇打感情牌,一面焦急的暗中想对策。
绞尽脑汁了几天,他唯一想到的法子便是加印宝钞!
虽然他知道这法子并不是长久之计,很可能让大燕的宝钞变的一文不值,但眼下能解燃眉之急,也顾不上许多了,就是再聪明的人,恐怕也不会有更好的法子 。
谁知道,尉迟燕的话说完,却没在秦槐远和秦宜宁的脸上看到预想之中的惊叹之色。
“秦爱卿?你觉得朕这法子可行否?”
秦槐远沉吟片刻,道:“皇上圣明,此法倒不失为一个办法。”
秦宜宁垂眸,有些惊讶父亲的说法,不过转念一想却也明白了。
看来父亲深谙为臣之道,与皇帝对话时,首先要做的是让皇上顺心,只有皇上的心顺了,接下来的进言才能顺利的进行下去。
不必要一下子将办法抛出来,让皇上感觉到他们智慧的差距。
让皇上感觉比不上臣子,那并不是一件好事。
秦槐远要做的,是一步步的引导皇上往正确的方向走,而不是一下子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皇上。
秦宜宁心里暗暗的佩服父亲,在父亲身上当真是永远有学不完的经验。
尉迟燕听出秦槐远话中的委婉之意,有些窘然的低头:“朕也是绞尽脑汁。如今国事太过烦乱,宁王的伤势那般严重,朕的心思都乱了。秦爱卿足智多谋,必定有良策?”
秦槐远闻言微笑,在皇帝抬眸看来之前,飞快的看了一眼秦宜宁,便立即垂下眼去,眉头轻皱竭力思考。
皇帝看到的,只是秦槐远正在绞尽脑汁。
秦宜宁却在一愣之后,立即明白了父亲的意思。
父亲这是要她来开口。
他们虽未曾商议过,但是以父亲的智慧,她想得到的,父亲必定也想得到,他们是父女俩,都是秦家人,在皇上面前回话得论个先后,也不至于一个人将良策说出,让另一个人因珠玉在前而直接被堵住口。
父亲这是将她当做儿子一般的培养。
不论她说的好不好,都有父亲给她兜着!
秦宜宁心下动容,面上却也是沉思状,随即赧然一笑,轻声道:“皇上,臣女倒是想到一个法子,不知当说不当说。”
尉迟燕一听秦宜宁那柔婉的声音,心就已经酥了一半,连忙看向她,笑眯了眼倾身问:“玄素可是有什么妙策?”
还没出口就是妙策了。
秦宜宁忍着别扭,低眉顺目的道:“回皇上,臣女觉得,加印宝钞,的确不失为一个快速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若为大燕经济安稳长久计,倒不如想法子让粮商自己将粮食送出来。”
秦槐远听女儿这么说,低垂的眼眸之中精芒一闪,唇边绽出个赞许的微笑。
尉迟燕已被秦宜宁引起了兴趣,“哦?你且说说,怎么让粮商自己将银子送出来?”
秦宜宁笑道,“皇上,士、农、工、商,商排最末。商人虽有银子,但是地位却连贫穷的农民都不如,更不需说家财满贯的富商在面对穷酸秀才时地位比之还不如时心中的不甘了。您说,这一点,可否利用起来呢?”
秦宜宁是在学习秦槐远循序渐进的方法,并不直接将法子抛出来,免得做了出头鸟,而是引导尉迟燕自己去想。
秦槐远见如此聪慧,唇边的笑更加深了许多。
尉迟燕却是蹙眉,喃喃道:“利用商人的地位?商人自然是希望提升地位的,谁有大把银子在手,还愿意在外面伏低做小呢……你说,他们会为了提高自身地位,而将粮食送出来?”
秦宜宁见尉迟燕并未开窍,就只能继续引导:“是,您想,若是皇上言明,给他们一个提升地位的机会,他们会不会削尖了脑袋参与进来?”
尉迟燕当即点头:“他们自然是愿意的。”
秦宜宁便道:“所以,臣女是觉得,皇上不妨将一些并无实权的闲职在外明码标价,且交易不准用金银,只收粮食,相信如此一来,莫说京城的粮商,就是各地的其他商人,也会想尽办法将金银换成粮食来买官的——这可是个翻身的大机会。如此一来,不必担心加印宝钞之后的混乱,只好生管理这些空有闲职并无实权的官老爷就行了。”
“妙!妙啊!”尉迟燕抚掌,激动的道,“玄素这法子甚好!如此一来,加印宝钞的后患就不存在了,朕只需用心管理这些人就是!” 又看向秦槐远,“秦爱卿,你觉得呢?”
“臣觉得这法子极好,臣还有一点补充,若是将闲职在外明码标价,倒不如皇上将官阶高低不同的闲职,定上贵贱不同的底价,让商人们竞拍,价高者得。这样各取所需,商人捐粮食捐的心甘情愿,朝廷也能得到更多的粮食。”
尉迟燕连连点头,“甚好,甚好!秦爱卿当真不愧‘智潘安’美名啊!”
秦宜宁看着父亲时,双眼亮晶晶的满是崇拜,还是父亲厉害,原来父亲早就想到解决的办法了。
秦槐远对爱女微笑,随即又补充道:“且如此做法,还有另外一个附加的好处。”
“什么好处?”尉迟燕兴奋的站起身来。
秦槐远笑道:“从前商人为民,说白了,他们担忧的只是自家的利益,只关心自己的财产会不会被抢走,国家的利益他们倒是不会考虑太多,说白了,谁坐江山,于他们来说都不重要。可这些商人一旦做了官,便不再是民了,朝廷是否安稳,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是否能继续坐馆,他们的地位是否能保障,所以,一旦此法推行,就会有大批非常富有的人,站在与朝廷共同利益的一面。”
尉迟燕闻言,一下子就呆住了,想了半晌,恍然道:“这样一来,他们自然会关心京城是否守得住,大燕是否保得住?若是打起仗来,缺银子,他们也会主动捐钱,不必朕再晓以大义了?”
秦槐远笑着行礼,道:“皇上圣明。”
ps:忙碌的一天,今晚还有两更(n_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