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页
草原上似乎随时都有风,但近日都没有风沙,风拂面而来是舒适清爽的感觉,轻柔地吹起谢如琢的长发,凌乱飞舞的头发却也自有一番美感,他随意拨了拨沾到眼睛上的头发,就任由清风徐来,一双桃花眼甚至还慵懒地眯了一下。
扎布苏的神色也是松快舒怀的,默了少顷,道:“北狄人入主中原时,燕朝的很多东西都在学你们汉人,但学得很别扭,一边看不起一边又被迫无奈地学,最后自然是学成了四不像。我平时也会偷偷溜到北边胡和鲁的地盘去看看他们的朝廷,确实不怎么样,朝廷的形制照搬的你们汉人,官职都差不多,但大家的做派还是草原上的做派。我看了很多年汉人的经史子集,也曾向父汗和重臣们推崇儒家和法家,但是他们显然不感兴趣。”
谢如琢也沉默了一会,而后问道:“那你觉得能在中原繁衍绵延千年之久,是因为什么?其实你要是这个问题的答案,所有问题的答案都解决了。”
“我今天来找陛下,就是想听陛下说的。”扎布苏笑了笑,“这个问题我心里有答案,但想听陛下怎么说。”
谢如琢给他一个“好吧”的眼神,呼出一口舒畅的气,也不吝深谈这个话题,道:“中原沃土千里,城池上万,汉人能在大多数时候做这里的主人,不是因为我们会种粮食,年年五谷丰登,稻米满仓,会做生意,商贾云集,赚得盆满钵满,也不是因为我们有一个运作井然有序的朝廷,有科考有各种各样完备的官职,拥有最有能力的一批人在治理这个国家,更不是因为我们会打仗,有能征善战的将军。”
他似是边在思索边慢慢将自己所思所想说出来,抱着手臂,手指无意识地敲着自己的胳膊,顿了顿才又说道:“那是因为我们有很多除去这些东西以外更珍贵的东西,是的,很多。这些东西有些相似却又不太一样,但都不可缺少。是我们的经史子集,诗书礼仪,是文人墨客钟爱的琴棋书画,也是每一个汉人对于血缘和家族的重视。”
“我昨天问牧仁,你们北狄人有墓地吗?他说没有,北狄人有明葬荒野的习俗,人死是凶兆,要由牛车拉去荒无人烟的旷野就地长眠,而你们对于逝者的忌日、冥诞也不太重视,没有繁复的祭祀礼俗,就连汗王贵族也是如此。因而,你们也就更不会有祠堂有族谱,数代以后,也许你们就会有人不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先祖都有谁。正因为汉人有家族的观念,也就对家族乃至于家族赖以生存的国家有更深的感情,谁进犯了我们的家我们就会把他们赶出去。”
“同样的,跳脱家族之外,我们的经史子集,诗书礼仪,琴棋书画又教会我们要去背负更多的责任,我们以自己的先祖为荣,也以写出流芳百世的诗词的文人和孔孟老庄孙武韩非等先贤们为傲,我们循着他们的足迹上下求索,繁衍绵延,让每一个汉人在家族之外也可以有一种非常广泛的归属,在被人欺压时可以不断反击,有人说那是汉人的气节,但我觉得,或许那是一种归属才最恰当。”
“归属……”扎布苏咀嚼着这个词,像是又想明白了一些事,眼里闪烁着惊喜的微光,“我们北狄人从小认为自己的归属是天地,因而我们的名字往往是江河湖海,日月山川,我们似乎没有姓氏的概念。但你们汉人每个人都有姓氏,最下层的平民也是如此,父母给他们取名也往往寄予很深的寓意,或是振兴家族,光宗耀祖,或是经世济民,造福百姓,如此一来,汉人的归属从出生起就是家族乃至于整个国家,也无怪乎会有更多的责任想去承担,会有你们说的气节。”
“嗯。”谢如琢倒是十分享受和扎布苏的对谈,扎布苏悟性很高,懂得也很多,没有任何交流上的障碍,“再回到你说向伊勒德推崇儒家和法家,你是认为现在的大虞是在沿用儒家和法家的东西?”
“也不全是,但诚然你们用来维系整个国家的运作最根本的东西离不开儒家和法家,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法家的法度。”扎布苏道,“如陛下所说,儒家让你们人人知道自己该在怎么样的位置上做什么样的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不能越界,从而在内在上让国家安定有序。而法家的法度从外力上稳固这样的安定有序,越界者会受到惩罚,是震慑也是警示。”
谢如琢歪了下头,笑道:“四王子确实走过很多地方,读过很多书,也思考过很多事情。不过有个问题不知道四王子是否有所意会,现在的儒家已经不是孔孟的儒家,法家也不是韩非荀子的法家。后世常怀念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但其实我觉得现在也并非是真正的独尊儒术,只有一家之言。”
“相反,每一位皇帝,大多数臣子在他们的一生中,会读韩非荀子,会读老庄,也会读鬼谷子孙子,其中不乏对这些先贤大加赞赏的人,民间百姓会拜孔夫子,会拜释迦牟尼,还会拜老子。作为皇帝,我不想承认自己只允许儒家存在,只愿意推崇儒家。我曾经还想过,也许汉人可以繁衍绵延至今,包容也是一个原因,我们尊重各种古老和新奇的事物留存。”
“而事实上儒家和法家在后世已经逐渐融合,你现在看到的儒家有法家的东西,我们的儒生都会修习律法,并且推崇律法,法家也包含了儒家的东西,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很多都用律法的方式确立下来,一起成为治国平天下的利器。我们已经背离了孔孟韩非荀子的初衷,但似乎也不是坏事,至少我们汉人确实就这样绵延传承下来了,还能有条有理地治理好疆域广阔的国家。”
--
扎布苏的神色也是松快舒怀的,默了少顷,道:“北狄人入主中原时,燕朝的很多东西都在学你们汉人,但学得很别扭,一边看不起一边又被迫无奈地学,最后自然是学成了四不像。我平时也会偷偷溜到北边胡和鲁的地盘去看看他们的朝廷,确实不怎么样,朝廷的形制照搬的你们汉人,官职都差不多,但大家的做派还是草原上的做派。我看了很多年汉人的经史子集,也曾向父汗和重臣们推崇儒家和法家,但是他们显然不感兴趣。”
谢如琢也沉默了一会,而后问道:“那你觉得能在中原繁衍绵延千年之久,是因为什么?其实你要是这个问题的答案,所有问题的答案都解决了。”
“我今天来找陛下,就是想听陛下说的。”扎布苏笑了笑,“这个问题我心里有答案,但想听陛下怎么说。”
谢如琢给他一个“好吧”的眼神,呼出一口舒畅的气,也不吝深谈这个话题,道:“中原沃土千里,城池上万,汉人能在大多数时候做这里的主人,不是因为我们会种粮食,年年五谷丰登,稻米满仓,会做生意,商贾云集,赚得盆满钵满,也不是因为我们有一个运作井然有序的朝廷,有科考有各种各样完备的官职,拥有最有能力的一批人在治理这个国家,更不是因为我们会打仗,有能征善战的将军。”
他似是边在思索边慢慢将自己所思所想说出来,抱着手臂,手指无意识地敲着自己的胳膊,顿了顿才又说道:“那是因为我们有很多除去这些东西以外更珍贵的东西,是的,很多。这些东西有些相似却又不太一样,但都不可缺少。是我们的经史子集,诗书礼仪,是文人墨客钟爱的琴棋书画,也是每一个汉人对于血缘和家族的重视。”
“我昨天问牧仁,你们北狄人有墓地吗?他说没有,北狄人有明葬荒野的习俗,人死是凶兆,要由牛车拉去荒无人烟的旷野就地长眠,而你们对于逝者的忌日、冥诞也不太重视,没有繁复的祭祀礼俗,就连汗王贵族也是如此。因而,你们也就更不会有祠堂有族谱,数代以后,也许你们就会有人不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先祖都有谁。正因为汉人有家族的观念,也就对家族乃至于家族赖以生存的国家有更深的感情,谁进犯了我们的家我们就会把他们赶出去。”
“同样的,跳脱家族之外,我们的经史子集,诗书礼仪,琴棋书画又教会我们要去背负更多的责任,我们以自己的先祖为荣,也以写出流芳百世的诗词的文人和孔孟老庄孙武韩非等先贤们为傲,我们循着他们的足迹上下求索,繁衍绵延,让每一个汉人在家族之外也可以有一种非常广泛的归属,在被人欺压时可以不断反击,有人说那是汉人的气节,但我觉得,或许那是一种归属才最恰当。”
“归属……”扎布苏咀嚼着这个词,像是又想明白了一些事,眼里闪烁着惊喜的微光,“我们北狄人从小认为自己的归属是天地,因而我们的名字往往是江河湖海,日月山川,我们似乎没有姓氏的概念。但你们汉人每个人都有姓氏,最下层的平民也是如此,父母给他们取名也往往寄予很深的寓意,或是振兴家族,光宗耀祖,或是经世济民,造福百姓,如此一来,汉人的归属从出生起就是家族乃至于整个国家,也无怪乎会有更多的责任想去承担,会有你们说的气节。”
“嗯。”谢如琢倒是十分享受和扎布苏的对谈,扎布苏悟性很高,懂得也很多,没有任何交流上的障碍,“再回到你说向伊勒德推崇儒家和法家,你是认为现在的大虞是在沿用儒家和法家的东西?”
“也不全是,但诚然你们用来维系整个国家的运作最根本的东西离不开儒家和法家,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法家的法度。”扎布苏道,“如陛下所说,儒家让你们人人知道自己该在怎么样的位置上做什么样的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不能越界,从而在内在上让国家安定有序。而法家的法度从外力上稳固这样的安定有序,越界者会受到惩罚,是震慑也是警示。”
谢如琢歪了下头,笑道:“四王子确实走过很多地方,读过很多书,也思考过很多事情。不过有个问题不知道四王子是否有所意会,现在的儒家已经不是孔孟的儒家,法家也不是韩非荀子的法家。后世常怀念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但其实我觉得现在也并非是真正的独尊儒术,只有一家之言。”
“相反,每一位皇帝,大多数臣子在他们的一生中,会读韩非荀子,会读老庄,也会读鬼谷子孙子,其中不乏对这些先贤大加赞赏的人,民间百姓会拜孔夫子,会拜释迦牟尼,还会拜老子。作为皇帝,我不想承认自己只允许儒家存在,只愿意推崇儒家。我曾经还想过,也许汉人可以繁衍绵延至今,包容也是一个原因,我们尊重各种古老和新奇的事物留存。”
“而事实上儒家和法家在后世已经逐渐融合,你现在看到的儒家有法家的东西,我们的儒生都会修习律法,并且推崇律法,法家也包含了儒家的东西,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很多都用律法的方式确立下来,一起成为治国平天下的利器。我们已经背离了孔孟韩非荀子的初衷,但似乎也不是坏事,至少我们汉人确实就这样绵延传承下来了,还能有条有理地治理好疆域广阔的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