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页
但他还是那么没出息地喜极而泣,因为他知道自己成了曾经他仰望的阶层里的一员,他不用再回家去过吃不饱饭的苦日子,他可以每日光鲜亮丽地出入翰林院,和被人歆羡的杜若别无二致。
那时他以为他的人生会就此改变,他满怀希望地一步步小心走着,在混乱的朝局里明哲保身,在大虞亡国前结识孙秉德得以北上,在新都踌躇满志,要一展抱负。
可是他直到最近才想明白,他的人生注定和杜若那样的天之骄子是南辕北辙的,杜若曾有孙秉德庇护,后又有皇帝处处维护,而他却总是离自己想要的东西差一步,只是那一步,这么多年的努力与希望就那么轻易地化为了泡影。
有时候他觉得自己的人生还真是像一场笑话,无人问津,冷暖自知,无论怎么做也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别人却能随随便便拿到。
难道他就活该从出生起就被人踩一脚,一直一直与自己想要的东西失之交臂,永远地活在灰暗而无人问津的角落吗?
在乐州,他第一次接到大昭兵部尚书的信时,他紧张地想烧掉,最后却意外地冷静下来,仿佛上天在那一刻预示了什么,是和从前全然不同的预示。
他知道,信中所说的就是他想要的东西,而这一次,他可以为自己争取——用不光彩的阴谋诡计。
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局棋总该有他的一席之地,若不能由他定乾坤,便由他翻覆棋局。
青史留名,无人不晓,这将会是他梦寐以求,从未体验过的新的人生。
作者有话要说: 注:前面有两个地方曾经出现过小小的bug,一个是华扬舲第一次考中时间,当时写的是禧宁十三年,是我算错了,应该再往前推一年。第二个是杜若被孙秉德和陈章陷害那里,杜若为了自证清白,说可以让大理寺来查他,是我把法制史知识忘了,明朝大理寺已经不怎么查案了,一般是复核案件,审理还是在刑部,所以他应该让刑部查他。这两个bug前面都已更改,以后会再严谨一点。
好了,主角可以回归了。
本章的宋青来:cue我就cue我,倒也不必拉踩吧。
第72章 前生憾事
乐州朝堂已因沧州退战之事笼罩了数日的阴霾, 谢如琢拒绝与裴元恺谈判,直言若是裴元恺不想守沧州, 就由他们朝廷自己派兵去守,总不至于让沧州真的落入北狄人手里。
但孙秉德以及他身后许许多多的文官却不这般想,其实从一开始谢如琢想动裴元恺时,他们就是存着别样的心思。
皇帝想拔除的势力不就是他们应该拉拢的人?
在他们心里,各方势力没有善恶忠奸之分,每一件事都用利益度量好了分寸, 奸臣能是盟友,忠臣也能是敌人。
因而谢如琢清楚,他们这次是想借这事与裴元恺搭上线,如果可以的话,由他们前去谈判,日后裴元恺不管怎么说都不会是他们的敌人, 也许很有可能还会与他们互利互惠。
上次卫所改制之事孙秉德就有这样的谋划, 但被他和杜若搅黄了, 文官们现在最缺的还是军方势力,他们太需要了,会抓住一切可乘之机收拢属于他们自己的军方势力。
沧州裴家确实是个很让人眼红的香饽饽, 要不是大多数人没那个胆子, 谁敢说自己没想过吞了裴家这块大饼,甚至谢如琢也是这么想的。
皇帝已经有了三大营和宛阳宋家,吴显荣和齐峻茂又已是井水不犯河水, 文官们能下手的军方势力已经不多, 而裴元恺显然是最合适的选择。
但正因如此,谢如琢更不会让孙秉德得逞,若裴元恺与文官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再要动他就难于登天,文官们会不遗余力地保下他,而他也会给文官提供背后的支持,到时局势就太过不可控了。
谢如琢这般思虑了半个多时辰,回过神来时已是日影渐西斜,他的心口不知为何有点发闷,皱着眉撂下看完的奏本,抬头看见何小满急匆匆走进来,心跳仿佛因某种奇异的下坠感而停了一瞬,他突然想起了什么,霍然站起身,问道:“伴伴,沈辞在哪里?”
“陛下,沈辞突然回南谷了。”何小满正是为此事而来,“谁问他都不说到底发生什么事了,岳亭川找到奴婢的时候,沈辞早就出城了,现在恐怕追都追不上了。”
“是我疏忽了。”谢如琢这两天被这些杂乱的事塞了满脑袋,其他事无暇顾及,一不留神竟忘了最重要的事,“让他去吧,希望他没去晚。”
此时沿着乐州往南谷的近道快马加鞭的沈辞也什么都顾不得了,在裴元恺退战时,他就写了信回南谷,但这些天了也没收到回信,等了几日,裴元恺那边依然没有迎战的意思,他就知道前世那件事终究还是要来了,他再也等不下去,在三大营翻身上了马就冲出了城。
他现在和谢如琢想的一样,希望他没去晚。
到南谷时早已入夜,他向城门的守卫亮了京城三大营的腰牌,他们以为是京城有什么要事,放他进去了,他骑着马到了师父家门口,看到没有灯火,心就沉了下来,颤抖着手打开落锁的大门,唤了声师父师娘,果然没有人应。
他翻检了一下屋中的物件,和他想的没有出入,懊恼地一拳砸在了墙上,指骨砸出了青红,他咬了咬牙,没有再停留,冲出门重新翻身上马,一刻没停留,重新回乐州去。
--
那时他以为他的人生会就此改变,他满怀希望地一步步小心走着,在混乱的朝局里明哲保身,在大虞亡国前结识孙秉德得以北上,在新都踌躇满志,要一展抱负。
可是他直到最近才想明白,他的人生注定和杜若那样的天之骄子是南辕北辙的,杜若曾有孙秉德庇护,后又有皇帝处处维护,而他却总是离自己想要的东西差一步,只是那一步,这么多年的努力与希望就那么轻易地化为了泡影。
有时候他觉得自己的人生还真是像一场笑话,无人问津,冷暖自知,无论怎么做也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别人却能随随便便拿到。
难道他就活该从出生起就被人踩一脚,一直一直与自己想要的东西失之交臂,永远地活在灰暗而无人问津的角落吗?
在乐州,他第一次接到大昭兵部尚书的信时,他紧张地想烧掉,最后却意外地冷静下来,仿佛上天在那一刻预示了什么,是和从前全然不同的预示。
他知道,信中所说的就是他想要的东西,而这一次,他可以为自己争取——用不光彩的阴谋诡计。
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局棋总该有他的一席之地,若不能由他定乾坤,便由他翻覆棋局。
青史留名,无人不晓,这将会是他梦寐以求,从未体验过的新的人生。
作者有话要说: 注:前面有两个地方曾经出现过小小的bug,一个是华扬舲第一次考中时间,当时写的是禧宁十三年,是我算错了,应该再往前推一年。第二个是杜若被孙秉德和陈章陷害那里,杜若为了自证清白,说可以让大理寺来查他,是我把法制史知识忘了,明朝大理寺已经不怎么查案了,一般是复核案件,审理还是在刑部,所以他应该让刑部查他。这两个bug前面都已更改,以后会再严谨一点。
好了,主角可以回归了。
本章的宋青来:cue我就cue我,倒也不必拉踩吧。
第72章 前生憾事
乐州朝堂已因沧州退战之事笼罩了数日的阴霾, 谢如琢拒绝与裴元恺谈判,直言若是裴元恺不想守沧州, 就由他们朝廷自己派兵去守,总不至于让沧州真的落入北狄人手里。
但孙秉德以及他身后许许多多的文官却不这般想,其实从一开始谢如琢想动裴元恺时,他们就是存着别样的心思。
皇帝想拔除的势力不就是他们应该拉拢的人?
在他们心里,各方势力没有善恶忠奸之分,每一件事都用利益度量好了分寸, 奸臣能是盟友,忠臣也能是敌人。
因而谢如琢清楚,他们这次是想借这事与裴元恺搭上线,如果可以的话,由他们前去谈判,日后裴元恺不管怎么说都不会是他们的敌人, 也许很有可能还会与他们互利互惠。
上次卫所改制之事孙秉德就有这样的谋划, 但被他和杜若搅黄了, 文官们现在最缺的还是军方势力,他们太需要了,会抓住一切可乘之机收拢属于他们自己的军方势力。
沧州裴家确实是个很让人眼红的香饽饽, 要不是大多数人没那个胆子, 谁敢说自己没想过吞了裴家这块大饼,甚至谢如琢也是这么想的。
皇帝已经有了三大营和宛阳宋家,吴显荣和齐峻茂又已是井水不犯河水, 文官们能下手的军方势力已经不多, 而裴元恺显然是最合适的选择。
但正因如此,谢如琢更不会让孙秉德得逞,若裴元恺与文官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再要动他就难于登天,文官们会不遗余力地保下他,而他也会给文官提供背后的支持,到时局势就太过不可控了。
谢如琢这般思虑了半个多时辰,回过神来时已是日影渐西斜,他的心口不知为何有点发闷,皱着眉撂下看完的奏本,抬头看见何小满急匆匆走进来,心跳仿佛因某种奇异的下坠感而停了一瞬,他突然想起了什么,霍然站起身,问道:“伴伴,沈辞在哪里?”
“陛下,沈辞突然回南谷了。”何小满正是为此事而来,“谁问他都不说到底发生什么事了,岳亭川找到奴婢的时候,沈辞早就出城了,现在恐怕追都追不上了。”
“是我疏忽了。”谢如琢这两天被这些杂乱的事塞了满脑袋,其他事无暇顾及,一不留神竟忘了最重要的事,“让他去吧,希望他没去晚。”
此时沿着乐州往南谷的近道快马加鞭的沈辞也什么都顾不得了,在裴元恺退战时,他就写了信回南谷,但这些天了也没收到回信,等了几日,裴元恺那边依然没有迎战的意思,他就知道前世那件事终究还是要来了,他再也等不下去,在三大营翻身上了马就冲出了城。
他现在和谢如琢想的一样,希望他没去晚。
到南谷时早已入夜,他向城门的守卫亮了京城三大营的腰牌,他们以为是京城有什么要事,放他进去了,他骑着马到了师父家门口,看到没有灯火,心就沉了下来,颤抖着手打开落锁的大门,唤了声师父师娘,果然没有人应。
他翻检了一下屋中的物件,和他想的没有出入,懊恼地一拳砸在了墙上,指骨砸出了青红,他咬了咬牙,没有再停留,冲出门重新翻身上马,一刻没停留,重新回乐州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