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江嬷嬷照应他们,他们都是乡下人,不懂这府里的规矩,若是有什么行差踏错的,还请嬷嬷多多包涵,这是六奶奶之前赏给我的珠花,不值什么钱,嬷嬷回去拿给孙女们戴吧。”银玲说着拿出一枝珠花来,确实不是什么十分值钱的物件,难得的是样式做得精致新颖。
江嬷嬷也是识货的,接过这珠花乐得嘴都合不上了,“前阵子我家大孙女就闹着要买珠花,外面货郎买的珠花珠子又小样子又难看,还要买三钱银子,姑娘这珠花拿在手上一看啊,这就是好东西,便宜了那丫头了。”
“这珠花不值什么的,江嬷嬷的孙女要是喜欢,我屋里还有六奶奶赏的绒花啊、荷包啊什么的,下次来了都给你捎来。”
“那赶情好,还是你们这些在主子身边服侍的有福啊,主子们平日里拨根汗毛,都比我们腰粗……”
“江嬷嬷,您的大孙女多大了?也快进府了吧?”
“十岁了,被她娘惯得够呛,说舍不得送进府,昨个儿被我骂了,眼皮子浅的东西,光顾着自己恋着女儿,拦着女儿的前程,这要是我那大孙女在府里哪个主子面前混出了头,大了嫁个管事啥的,不比在家窝着强?”
“还是嬷嬷有见识,嬷嬷啊,我们家奶奶新来乍到的,正是缺人的时候,您孙女若是要进府,您提前跟我说一声,我在我们奶奶面前提个一句半句的,进我们院子还是成的。”
“那可赶情好了。”江嬷嬷喜不自胜地说道,“瞧我,光顾着拉着你聊天了,你哥哥嫂子可在等着呢。”
“那嬷嬷回见了。”银玲福了一福,推开了那扇简陋的门,门里面的条凳上,坐着一男一女。
男的也是皮肤粗黑得很,长得又高又壮,身上的衣服倒是没补丁,就是洗得涮白的看不出本色了,女的是个穿着蓝布衫子的高佻妇人,脸上也是面有菜色,头上包着蓝布,插着木钗,衣服上补丁摞着补丁的,只有耳朵上的铜鎏金的耳圈,看着值点银子。
“哥哥,嫂子,你们可来了……”银玲大声的喊了一声,在外面远远的就听不见什么动静了。
只见屋里的银玲跪了下来,“拜见上人。”
那位面有菜色的妇人站了起来,“起来吧。”说话的声音竟是涤尘!那个男子向后退了一步,站到涤尘身边,显然是贴身的护卫。
“上人怎么亲自来了?”
“不放心你们,过来看看。”涤尘说道,“在府里一切可安好?”
“好。”银玲说道,“只是我们奶奶还是经常手脚冰凉……”
“我来就是为了此事。”涤尘说着拿出一个盖着红绸包了的盖子的青瓷瓶出来,“此药名叫十丈红尘,也有人叫十红丸的,拿去给你们家奶奶,叫她每天吃一粒,病症自然就好了。”
“是。”银玲恭恭敬敬的接过药。
“你转告你们家奶奶,遇事不要太燥进了,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雪梅的事——她下手就是太早了。”
“是。”
“你讨好江嬷嬷这一招很聪明,这条路通路若是在我们手里,你们奶奶就如虎添翼了。”
“多谢上人夸奖。”
“行了,遇事多长几个心眼,你出来的时候也不短了,回去吧。”涤尘从提着的竹篮子里拿出两个纸包来,“上面的一包是绿豆糕,你拿去分给下人们吃,上面的一包是百合糕,方子就抄在那纸包上,你交给你们奶奶就是了。”
“是。”银玲跪地磕了个头,接过两包东西之后站了起来,“哥哥、嫂子,你们回家告诉爹娘,奶奶是个好主子,我没挨打也没受骂,一日三餐都有肉,衣裳也尽够穿了,这些银子是我的月钱,你们回去把家里的房子修一修吧,以后好日子在后面呢。”银玲又大声地说道。
她推开了门出去,见江嬷嬷远远的坐在凳子上磕着瓜子,地上是一大堆的瓜子皮,知道她从一开始就没动窝。
“江嬷嬷,这个是我哥嫂给我捎的绿豆糕,自己家做的,就是料足好吃。”银玲分了两块绿豆糕给她,“您别嫌少。”
“不嫌少不嫌少,银玲姑娘,你跟我说的事你可一定要记着,我家大孙女的前程,就指望你了。”
“那是一定的,咱们谁跟谁啊。”
闵四娘接过银玲转交的十红丸,轻轻搁在一旁,“他们这些人,最会炼这些药丸子了。”
银玲笑了,“还有这百合糕。”
闵四娘掂了一块百合糕,在银玲惊讶的眼神中张嘴咬了一口,“果然有咬劲又不粘牙,甜而不腻,真正的好点心。”
作者有话要说:过年期间果然不适合开新文,各种远道而来的亲戚,各种吃饭聚会……
☆、活菩萨
十丈红尘——闵四娘含了一颗药入口,用温水冲下,果然觉得一股热气从原本冰凉的内腹一直升腾起来。
没过多久手脚就不在冰凉了,她躺在贵妃榻上枕着自己的胳膊望着手里的药瓶,眼睛却不由自主的看向那盘盛在琉璃盘子里的百合糕。
“她”父亲祖藉是安徽,祖母在世时最会做百合糕,“她”父亲最爱吃百合糕,“她”小的时候父亲教她写字,每写对一个字就会奖“她”一块百合糕。
“她”有两个嫡亲的哥哥,父亲最疼的却是“她”这个女儿,经常跟人说自己是重女轻男,陈家百合糕的方子是不传之秘,只有祖母和母亲知道做法,平时都是两位亲自下厨来做,“她”小的时候也跟着打过下手。
--
江嬷嬷也是识货的,接过这珠花乐得嘴都合不上了,“前阵子我家大孙女就闹着要买珠花,外面货郎买的珠花珠子又小样子又难看,还要买三钱银子,姑娘这珠花拿在手上一看啊,这就是好东西,便宜了那丫头了。”
“这珠花不值什么的,江嬷嬷的孙女要是喜欢,我屋里还有六奶奶赏的绒花啊、荷包啊什么的,下次来了都给你捎来。”
“那赶情好,还是你们这些在主子身边服侍的有福啊,主子们平日里拨根汗毛,都比我们腰粗……”
“江嬷嬷,您的大孙女多大了?也快进府了吧?”
“十岁了,被她娘惯得够呛,说舍不得送进府,昨个儿被我骂了,眼皮子浅的东西,光顾着自己恋着女儿,拦着女儿的前程,这要是我那大孙女在府里哪个主子面前混出了头,大了嫁个管事啥的,不比在家窝着强?”
“还是嬷嬷有见识,嬷嬷啊,我们家奶奶新来乍到的,正是缺人的时候,您孙女若是要进府,您提前跟我说一声,我在我们奶奶面前提个一句半句的,进我们院子还是成的。”
“那可赶情好了。”江嬷嬷喜不自胜地说道,“瞧我,光顾着拉着你聊天了,你哥哥嫂子可在等着呢。”
“那嬷嬷回见了。”银玲福了一福,推开了那扇简陋的门,门里面的条凳上,坐着一男一女。
男的也是皮肤粗黑得很,长得又高又壮,身上的衣服倒是没补丁,就是洗得涮白的看不出本色了,女的是个穿着蓝布衫子的高佻妇人,脸上也是面有菜色,头上包着蓝布,插着木钗,衣服上补丁摞着补丁的,只有耳朵上的铜鎏金的耳圈,看着值点银子。
“哥哥,嫂子,你们可来了……”银玲大声的喊了一声,在外面远远的就听不见什么动静了。
只见屋里的银玲跪了下来,“拜见上人。”
那位面有菜色的妇人站了起来,“起来吧。”说话的声音竟是涤尘!那个男子向后退了一步,站到涤尘身边,显然是贴身的护卫。
“上人怎么亲自来了?”
“不放心你们,过来看看。”涤尘说道,“在府里一切可安好?”
“好。”银玲说道,“只是我们奶奶还是经常手脚冰凉……”
“我来就是为了此事。”涤尘说着拿出一个盖着红绸包了的盖子的青瓷瓶出来,“此药名叫十丈红尘,也有人叫十红丸的,拿去给你们家奶奶,叫她每天吃一粒,病症自然就好了。”
“是。”银玲恭恭敬敬的接过药。
“你转告你们家奶奶,遇事不要太燥进了,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雪梅的事——她下手就是太早了。”
“是。”
“你讨好江嬷嬷这一招很聪明,这条路通路若是在我们手里,你们奶奶就如虎添翼了。”
“多谢上人夸奖。”
“行了,遇事多长几个心眼,你出来的时候也不短了,回去吧。”涤尘从提着的竹篮子里拿出两个纸包来,“上面的一包是绿豆糕,你拿去分给下人们吃,上面的一包是百合糕,方子就抄在那纸包上,你交给你们奶奶就是了。”
“是。”银玲跪地磕了个头,接过两包东西之后站了起来,“哥哥、嫂子,你们回家告诉爹娘,奶奶是个好主子,我没挨打也没受骂,一日三餐都有肉,衣裳也尽够穿了,这些银子是我的月钱,你们回去把家里的房子修一修吧,以后好日子在后面呢。”银玲又大声地说道。
她推开了门出去,见江嬷嬷远远的坐在凳子上磕着瓜子,地上是一大堆的瓜子皮,知道她从一开始就没动窝。
“江嬷嬷,这个是我哥嫂给我捎的绿豆糕,自己家做的,就是料足好吃。”银玲分了两块绿豆糕给她,“您别嫌少。”
“不嫌少不嫌少,银玲姑娘,你跟我说的事你可一定要记着,我家大孙女的前程,就指望你了。”
“那是一定的,咱们谁跟谁啊。”
闵四娘接过银玲转交的十红丸,轻轻搁在一旁,“他们这些人,最会炼这些药丸子了。”
银玲笑了,“还有这百合糕。”
闵四娘掂了一块百合糕,在银玲惊讶的眼神中张嘴咬了一口,“果然有咬劲又不粘牙,甜而不腻,真正的好点心。”
作者有话要说:过年期间果然不适合开新文,各种远道而来的亲戚,各种吃饭聚会……
☆、活菩萨
十丈红尘——闵四娘含了一颗药入口,用温水冲下,果然觉得一股热气从原本冰凉的内腹一直升腾起来。
没过多久手脚就不在冰凉了,她躺在贵妃榻上枕着自己的胳膊望着手里的药瓶,眼睛却不由自主的看向那盘盛在琉璃盘子里的百合糕。
“她”父亲祖藉是安徽,祖母在世时最会做百合糕,“她”父亲最爱吃百合糕,“她”小的时候父亲教她写字,每写对一个字就会奖“她”一块百合糕。
“她”有两个嫡亲的哥哥,父亲最疼的却是“她”这个女儿,经常跟人说自己是重女轻男,陈家百合糕的方子是不传之秘,只有祖母和母亲知道做法,平时都是两位亲自下厨来做,“她”小的时候也跟着打过下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