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问这位兄弟,可知道近来有无江南的粮商来县里?rdquo;
咦?rdquo;温传睁大眼睛瞧他,你怎么知道有粮商?不对,你怎么知道我知道?rdquo;
魏铭简直要笑了,看来兄弟是知道有江南的粮商来了。rdquo;
温传眨巴眨巴眼,我说了吗?rdquo;
原来十二岁的温传还有这样一面,委实让人想不到他后来的人生际遇,和现在南辕北辙。
上一世温传同他一起中了秀才,他十八岁,温传二十岁,都到了要成亲的年纪。他家中贫寒,年岁也不太急。倒是温传家中父兄得力,经营颇善,看中他的人家不少。
他父母为他看中一家,相看过那家姑娘,谁知温传知道了,在家中大闹,阻止定亲。他爹将他打了一顿,这事也传到了女方家中。
本来闹得不愉快,亲事也就作罢了。正当时,温传的长兄得了急症,没多久人便没了,确实不适合议亲。只是过了一年,那女家又去温传家中提及结亲一事,温家犹豫,那女家便两次三番找上门去,温传出面表态坚决,谁知那家说他不允亲,实则是与寡嫂不明不白!扭头就直接告到了教谕处,必要教谕革除温传功名!
桂教谕最是惜才,不能就凭着一家之言断定此事,便去到温家问明情况,然而他只是提了一句,还没上门,温传的寡嫂便吞了耗子药,自尽了。
温传大受打击,葬了寡嫂,便离家出走,再没回来。
魏铭记得,还是后来他收复兴朝失地,打仗途中见到了出走温传。温传没再读书,也不肯再做学问,隐姓埋名在一山脚务了一辈子农hellip;hellip;
魏铭想起前世之事,兀自感慨,不知何时崔稚已经走上前来,仰着头问他,我仿佛听见江南的粮商?rdquo;
她耳朵真尖,魏铭颔首,正是。rdquo;
崔稚立时跟打了鸡血似得,问温传,小兄弟,江南的粮商在哪呀?rdquo;
说完才想起来自己这个小孩样,叫人家小兄弟好像不对。
额,大兄嘚hellip;hellip;?rdquo;
第13章 奇怪的木子
敢问阁下,江南的粮商在哪呀?rdquo;
崔稚又换了个问话方式,魏铭已经忍不住笑了,她能叫对人吗?
果然温传起了疑,你们两个是什么人啊?rdquo;
hellip;hellip;好人。rdquo;崔稚赶忙解释,我们家三叔被江南的粮商带走了,我两个是来寻人的!小哥哥,你要是知道,快点说说!rdquo;
魏铭不置可否,温传倒是信了,哦!我就知道一个粮商,隔壁陶老爷请来的,好像是扬州来的!rdquo;
住哪呀?rdquo;
温传伸手一指,那条巷子走到底是陶老爷的旧居,就住那!好像说是要走了,走没走,我不知道!你俩快去看看!rdquo;
魏铭和崔稚听了这话,赶忙给温传道了谢,转身往那粮商的下处去了。
到了门口,正见着一个管事打扮的人,揪着小厮的耳朵,俚个小子办事不妥贴,下次不要来了呀!rdquo;
魏铭见崔稚脸上立时露出了有戏的表情,刚要问她如何打算,就被她拉了手腕。
咱们坐到那管事和小厮后边的树下,先听他二人都说什么,你可别乱说话。rdquo;
魏铭当然不会乱说话,问她,你听得懂那两人说的扬州话?rdquo;
半听半猜呀!rdquo;崔稚这边应了一句,脚步一顿,你怎么知道他们两个说得扬州话?rdquo;
魏铭见自己不经意露了馅,也不急,方才不说是扬州的粮商吗?rdquo;
是哦。rdquo;崔稚摇摇头,不再理会。
两人过路人一样走了过去,往树下一坐。崔稚还从怀里掏出半张煎饼,一片片揪了吃。
不揪着吃不行,这煎饼韧性太强,她嚼得两腮生疼才勉强咽下去。
她可算是明白,为啥山东人脸盘大了!
她慢慢吃吃,时不时揪点给魏铭,那管事果然没理会两人,只揪着小厮耳朵,骂了半盏茶的工夫,最后骂回到院子里,崔稚也听了个大差不离十。
原来那管事嫌弃这小厮办事不妥,是因为小厮量米的时候弄错了。
这扬州来的粮商姓盛,来的是兄弟两人,确实是陶老爷请来交易粮食的。不过只陶家要米,不够人家千里迢迢的路费,便邀了县里几家相好的富户一起买。
县里一户姓郝的书商要了六斗新米,三石五斗隔年米。结果这小厮称量新米的时候,记错了数,多量了两斗隔年米给人家送去。
幸而这郝家实在不欺诈,特特打发人退了回来。要知道两斗隔年米在安丘,是什么价钱!
东家登门亲自感谢,小厮自然要挨管事的骂。
这盛家,在扬州算不得什么大户,本不是做粮食生意的,家里开酒楼、酱坊,因为同县里富户陶氏有些交情,才应了陶氏邀约北上。
听管事那意思,盛家兄弟此番带的粮食,并无料想一般出手顺利,若不能顺利出手,再带粮食折返扬州,这一趟就白折腾了。
盛家管事替主家忧虑,是以打骂小厮,只是此事落进崔稚耳朵里,让她两眼放光。
木子,咱的机会来了!rdquo;
崔稚站起身来,魏铭立时问她,你要去十香楼?rdquo;
咦?rdquo;温传睁大眼睛瞧他,你怎么知道有粮商?不对,你怎么知道我知道?rdquo;
魏铭简直要笑了,看来兄弟是知道有江南的粮商来了。rdquo;
温传眨巴眨巴眼,我说了吗?rdquo;
原来十二岁的温传还有这样一面,委实让人想不到他后来的人生际遇,和现在南辕北辙。
上一世温传同他一起中了秀才,他十八岁,温传二十岁,都到了要成亲的年纪。他家中贫寒,年岁也不太急。倒是温传家中父兄得力,经营颇善,看中他的人家不少。
他父母为他看中一家,相看过那家姑娘,谁知温传知道了,在家中大闹,阻止定亲。他爹将他打了一顿,这事也传到了女方家中。
本来闹得不愉快,亲事也就作罢了。正当时,温传的长兄得了急症,没多久人便没了,确实不适合议亲。只是过了一年,那女家又去温传家中提及结亲一事,温家犹豫,那女家便两次三番找上门去,温传出面表态坚决,谁知那家说他不允亲,实则是与寡嫂不明不白!扭头就直接告到了教谕处,必要教谕革除温传功名!
桂教谕最是惜才,不能就凭着一家之言断定此事,便去到温家问明情况,然而他只是提了一句,还没上门,温传的寡嫂便吞了耗子药,自尽了。
温传大受打击,葬了寡嫂,便离家出走,再没回来。
魏铭记得,还是后来他收复兴朝失地,打仗途中见到了出走温传。温传没再读书,也不肯再做学问,隐姓埋名在一山脚务了一辈子农hellip;hellip;
魏铭想起前世之事,兀自感慨,不知何时崔稚已经走上前来,仰着头问他,我仿佛听见江南的粮商?rdquo;
她耳朵真尖,魏铭颔首,正是。rdquo;
崔稚立时跟打了鸡血似得,问温传,小兄弟,江南的粮商在哪呀?rdquo;
说完才想起来自己这个小孩样,叫人家小兄弟好像不对。
额,大兄嘚hellip;hellip;?rdquo;
第13章 奇怪的木子
敢问阁下,江南的粮商在哪呀?rdquo;
崔稚又换了个问话方式,魏铭已经忍不住笑了,她能叫对人吗?
果然温传起了疑,你们两个是什么人啊?rdquo;
hellip;hellip;好人。rdquo;崔稚赶忙解释,我们家三叔被江南的粮商带走了,我两个是来寻人的!小哥哥,你要是知道,快点说说!rdquo;
魏铭不置可否,温传倒是信了,哦!我就知道一个粮商,隔壁陶老爷请来的,好像是扬州来的!rdquo;
住哪呀?rdquo;
温传伸手一指,那条巷子走到底是陶老爷的旧居,就住那!好像说是要走了,走没走,我不知道!你俩快去看看!rdquo;
魏铭和崔稚听了这话,赶忙给温传道了谢,转身往那粮商的下处去了。
到了门口,正见着一个管事打扮的人,揪着小厮的耳朵,俚个小子办事不妥贴,下次不要来了呀!rdquo;
魏铭见崔稚脸上立时露出了有戏的表情,刚要问她如何打算,就被她拉了手腕。
咱们坐到那管事和小厮后边的树下,先听他二人都说什么,你可别乱说话。rdquo;
魏铭当然不会乱说话,问她,你听得懂那两人说的扬州话?rdquo;
半听半猜呀!rdquo;崔稚这边应了一句,脚步一顿,你怎么知道他们两个说得扬州话?rdquo;
魏铭见自己不经意露了馅,也不急,方才不说是扬州的粮商吗?rdquo;
是哦。rdquo;崔稚摇摇头,不再理会。
两人过路人一样走了过去,往树下一坐。崔稚还从怀里掏出半张煎饼,一片片揪了吃。
不揪着吃不行,这煎饼韧性太强,她嚼得两腮生疼才勉强咽下去。
她可算是明白,为啥山东人脸盘大了!
她慢慢吃吃,时不时揪点给魏铭,那管事果然没理会两人,只揪着小厮耳朵,骂了半盏茶的工夫,最后骂回到院子里,崔稚也听了个大差不离十。
原来那管事嫌弃这小厮办事不妥,是因为小厮量米的时候弄错了。
这扬州来的粮商姓盛,来的是兄弟两人,确实是陶老爷请来交易粮食的。不过只陶家要米,不够人家千里迢迢的路费,便邀了县里几家相好的富户一起买。
县里一户姓郝的书商要了六斗新米,三石五斗隔年米。结果这小厮称量新米的时候,记错了数,多量了两斗隔年米给人家送去。
幸而这郝家实在不欺诈,特特打发人退了回来。要知道两斗隔年米在安丘,是什么价钱!
东家登门亲自感谢,小厮自然要挨管事的骂。
这盛家,在扬州算不得什么大户,本不是做粮食生意的,家里开酒楼、酱坊,因为同县里富户陶氏有些交情,才应了陶氏邀约北上。
听管事那意思,盛家兄弟此番带的粮食,并无料想一般出手顺利,若不能顺利出手,再带粮食折返扬州,这一趟就白折腾了。
盛家管事替主家忧虑,是以打骂小厮,只是此事落进崔稚耳朵里,让她两眼放光。
木子,咱的机会来了!rdquo;
崔稚站起身来,魏铭立时问她,你要去十香楼?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