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由于黄汉的出现,“红旗军”的逐渐壮大,从崇祯八年朝鲜遭遇攻击清军无力争夺开始,伪满清走向了衰落。
所谓的“穷吵架,富烧香。”就是如此。
可供分配的资源不够了,特权阶层就会多吃多占,跟着老奴起家的人马当然要得到最好的待遇。
海西女真乌拉部、挥发部、哈达部、叶赫部都是被建州女真征服,血腥的战斗打了十几年,双方当然存在着仇恨。
阮大铖这个学霸成为宣传队主官之一后,刻意研究了野猪皮发家史,培训了几百知识青年宣传员,做了许多针对性的宣传计划。
这一年内,每天都有宣传员带领蒙古、女真降卒在跟清军对峙的前线喊话。
拨动海西女真的心弦,挑动他们对建州女真的仇恨,是主要目的。
宣传员大谈万历年海西各部首领得到大明都督、都督签事、都指挥、千户、百户、镇抚等官职,忠于大明。
然而反贼努尔哈赤挑起了战争,至今辽东大地战火纷飞五十年,多少海西女真家破人亡部落消失?苟延残喘的海西旧部能够吃得饱肚子吗?
阮大铖杜撰的叶赫部首领叶赫那拉·布扬古临死前曾对天发誓“我叶赫那拉氏就算只剩下一个女人,也要灭建州女真。”被传得家喻户晓。
宣传战要把握时机,要是伪满清国女真人还如同历史上那般拥有大量汉人阿哈伺候、劳作,过着人上人的生活,这样的宣传就会是个笑话。
由于被黄汉重新封锁,现在的伪满清国爆发粮食危机,太多生活必需品严重短缺,通货膨胀率令人咂舌,十两白银都买不着一石杂粮。
连建州女真的日子都变得艰难,在满清这个等级森严的半奴隶制社会,海西女真的日子可见一斑。
随着“红旗军”宣传力度不断加大,经济封锁更加周密,满清方面的情况愈来愈遭。
原本只有汉人逃亡的现象被改变,不少蒙古人开始脱离建奴控制,主动投奔锦州的已经有了好几百。
对于这些人的优待更加多,不仅仅给饱饭吃,每个月还给一块银币五斗麦子让他们得以养家糊口。
接下来居然发展到有女真人主动投奔“红旗军”,这些人大多数来自于满清八旗中的正蓝旗、镶蓝旗、镶白旗。
莽古尔泰死后,他的几个儿子备受排挤,正蓝旗一直都是小娘养的。
前一段时间,莽古尔泰的几个儿子、同胞兄弟德格类和妹妹莽古济被冠以莫须有都罪名夺爵圈禁,正蓝旗人马被分别编入正、镶两黄旗,导致人心惶惶。
跟原旗主莽古尔泰过从甚密的将领绝大多数选择洗心革面另择高枝,也有少量将佐抱不着红歹是的大腿混不下去了。
将佐的日子不好过,麾下士卒当然没有了前途,于是乎,出现了不少原海西女真主动投奔“红旗军”,其中原叶赫部最积极。
镶蓝旗旗主是阿敏,在被红歹是囚禁期间死于天花,镶白旗旗主多铎被崇祯千刀万剐了,这两旗当然被兼并得厉害,出现许多心怀叵测的基层佐领和披甲人不足为奇。
招降纳叛那是必须的,蒙古人、女真人成为“红旗军”辅兵、正兵都能够得到好待遇,他们的家眷同样会享受军属待遇,摆脱饥饿得到温饱毋庸置疑。
但是所有的异民族骑兵都没有得到自生短铳装备,镇抚官给出的理由很充足,蒙古人、女真人以骑射见长,犯不着扬短避长。
蒙古人没有意见,女真人更加理解,因为满清方面一直强调弓马无敌,从来没有训练女真人使用火铳,连打炮都是以汉军为主。
介于分化瓦解建奴的需要,哈达、叶赫、乌拉、辉发四部女真的旗帜重新竖起,人马虽然只有象征性的五百余人,但是影响力不小。
不少清军斥候曾经遭遇“红旗军”海西四部独立营阻截,这些人只要瞧见清军两黄旗就不死不休,发现其余六旗往往是动嘴不动手。
眼看着投降“红旗军”的女真人不仅仅过得好还得到自由,还身穿坚甲骑着骏马耀武扬威,清军更加相信了投降能够活命的承诺。
大量招募异名族骑兵打满蒙骑兵善莫大焉,为此冒些风险也值,用不着担心平辽后尾大不掉,北海道、南美洲、北美洲、澳洲的地方大着呢,十万异名族骑兵都不够用。
著名戏曲作家、进士出身的阮大铖人品或许有待商榷,但是水平确实比刘在旗、姜新等等宣传队主官高了一大截。
这段时间他竭尽所能做事,在宣传战中发挥了大作用,黄汉特意召见他并且留下他共进晚餐给予鼓励。
出席晚宴的阮大铖诚惶诚恐,因为他发现“汉江郡王”除了他,只宴请了第一猛将杨大郎、第一赞画孙传庭、旗卫头子黄四方以及及宋鹏飞、郑孝文、高有谋、杨大年、王展鹏八人而已。
眼看着军事上节节胜利,接下来必须加强政治攻势,宣传工作尤其重要,形成统一战线团结大多数将要成为主流。
在轻松的氛围中,黄汉跟孙传庭、阮大铖、憨子等等把酒言欢,酒酣耳热之时黄汉跟心情放松下来显得不那么拘谨的阮大铖谈论戏剧创作。
这个时代的戏剧都是舞台剧,当然比不上后世电影、电视剧的观赏性,黄汉根本看不下去,但是他知道能够如何让舞台剧更加具备观赏性。
话剧、音乐剧的模式,再加上苦尽甘来,最后来一个大团圆式的结局肯定能够令人赏心悦目。
黄汉提了一个大纲,无非是一对苦命鸳鸯由于遭遇建奴祸害家破人亡,然后男主角投笔从戎加入“红旗军”,最后为家人报仇雪恨重新见到了女主角……
新的表演方式,不再是咿咿呀呀唱戏,而是通过话剧形势展现故事情节,其间穿插一首主题歌五六首插曲。
被点拨后的阮大铖眼睛发亮,文思泉涌,当天晚上回去后就熬夜创作,没几天就送来了剧本,黄汉给予修改和指示后,阮大铖继续修改。
半个月后得到了大量经费支持的新戏“收复辽东”就开始了紧张的排练……
。
所谓的“穷吵架,富烧香。”就是如此。
可供分配的资源不够了,特权阶层就会多吃多占,跟着老奴起家的人马当然要得到最好的待遇。
海西女真乌拉部、挥发部、哈达部、叶赫部都是被建州女真征服,血腥的战斗打了十几年,双方当然存在着仇恨。
阮大铖这个学霸成为宣传队主官之一后,刻意研究了野猪皮发家史,培训了几百知识青年宣传员,做了许多针对性的宣传计划。
这一年内,每天都有宣传员带领蒙古、女真降卒在跟清军对峙的前线喊话。
拨动海西女真的心弦,挑动他们对建州女真的仇恨,是主要目的。
宣传员大谈万历年海西各部首领得到大明都督、都督签事、都指挥、千户、百户、镇抚等官职,忠于大明。
然而反贼努尔哈赤挑起了战争,至今辽东大地战火纷飞五十年,多少海西女真家破人亡部落消失?苟延残喘的海西旧部能够吃得饱肚子吗?
阮大铖杜撰的叶赫部首领叶赫那拉·布扬古临死前曾对天发誓“我叶赫那拉氏就算只剩下一个女人,也要灭建州女真。”被传得家喻户晓。
宣传战要把握时机,要是伪满清国女真人还如同历史上那般拥有大量汉人阿哈伺候、劳作,过着人上人的生活,这样的宣传就会是个笑话。
由于被黄汉重新封锁,现在的伪满清国爆发粮食危机,太多生活必需品严重短缺,通货膨胀率令人咂舌,十两白银都买不着一石杂粮。
连建州女真的日子都变得艰难,在满清这个等级森严的半奴隶制社会,海西女真的日子可见一斑。
随着“红旗军”宣传力度不断加大,经济封锁更加周密,满清方面的情况愈来愈遭。
原本只有汉人逃亡的现象被改变,不少蒙古人开始脱离建奴控制,主动投奔锦州的已经有了好几百。
对于这些人的优待更加多,不仅仅给饱饭吃,每个月还给一块银币五斗麦子让他们得以养家糊口。
接下来居然发展到有女真人主动投奔“红旗军”,这些人大多数来自于满清八旗中的正蓝旗、镶蓝旗、镶白旗。
莽古尔泰死后,他的几个儿子备受排挤,正蓝旗一直都是小娘养的。
前一段时间,莽古尔泰的几个儿子、同胞兄弟德格类和妹妹莽古济被冠以莫须有都罪名夺爵圈禁,正蓝旗人马被分别编入正、镶两黄旗,导致人心惶惶。
跟原旗主莽古尔泰过从甚密的将领绝大多数选择洗心革面另择高枝,也有少量将佐抱不着红歹是的大腿混不下去了。
将佐的日子不好过,麾下士卒当然没有了前途,于是乎,出现了不少原海西女真主动投奔“红旗军”,其中原叶赫部最积极。
镶蓝旗旗主是阿敏,在被红歹是囚禁期间死于天花,镶白旗旗主多铎被崇祯千刀万剐了,这两旗当然被兼并得厉害,出现许多心怀叵测的基层佐领和披甲人不足为奇。
招降纳叛那是必须的,蒙古人、女真人成为“红旗军”辅兵、正兵都能够得到好待遇,他们的家眷同样会享受军属待遇,摆脱饥饿得到温饱毋庸置疑。
但是所有的异民族骑兵都没有得到自生短铳装备,镇抚官给出的理由很充足,蒙古人、女真人以骑射见长,犯不着扬短避长。
蒙古人没有意见,女真人更加理解,因为满清方面一直强调弓马无敌,从来没有训练女真人使用火铳,连打炮都是以汉军为主。
介于分化瓦解建奴的需要,哈达、叶赫、乌拉、辉发四部女真的旗帜重新竖起,人马虽然只有象征性的五百余人,但是影响力不小。
不少清军斥候曾经遭遇“红旗军”海西四部独立营阻截,这些人只要瞧见清军两黄旗就不死不休,发现其余六旗往往是动嘴不动手。
眼看着投降“红旗军”的女真人不仅仅过得好还得到自由,还身穿坚甲骑着骏马耀武扬威,清军更加相信了投降能够活命的承诺。
大量招募异名族骑兵打满蒙骑兵善莫大焉,为此冒些风险也值,用不着担心平辽后尾大不掉,北海道、南美洲、北美洲、澳洲的地方大着呢,十万异名族骑兵都不够用。
著名戏曲作家、进士出身的阮大铖人品或许有待商榷,但是水平确实比刘在旗、姜新等等宣传队主官高了一大截。
这段时间他竭尽所能做事,在宣传战中发挥了大作用,黄汉特意召见他并且留下他共进晚餐给予鼓励。
出席晚宴的阮大铖诚惶诚恐,因为他发现“汉江郡王”除了他,只宴请了第一猛将杨大郎、第一赞画孙传庭、旗卫头子黄四方以及及宋鹏飞、郑孝文、高有谋、杨大年、王展鹏八人而已。
眼看着军事上节节胜利,接下来必须加强政治攻势,宣传工作尤其重要,形成统一战线团结大多数将要成为主流。
在轻松的氛围中,黄汉跟孙传庭、阮大铖、憨子等等把酒言欢,酒酣耳热之时黄汉跟心情放松下来显得不那么拘谨的阮大铖谈论戏剧创作。
这个时代的戏剧都是舞台剧,当然比不上后世电影、电视剧的观赏性,黄汉根本看不下去,但是他知道能够如何让舞台剧更加具备观赏性。
话剧、音乐剧的模式,再加上苦尽甘来,最后来一个大团圆式的结局肯定能够令人赏心悦目。
黄汉提了一个大纲,无非是一对苦命鸳鸯由于遭遇建奴祸害家破人亡,然后男主角投笔从戎加入“红旗军”,最后为家人报仇雪恨重新见到了女主角……
新的表演方式,不再是咿咿呀呀唱戏,而是通过话剧形势展现故事情节,其间穿插一首主题歌五六首插曲。
被点拨后的阮大铖眼睛发亮,文思泉涌,当天晚上回去后就熬夜创作,没几天就送来了剧本,黄汉给予修改和指示后,阮大铖继续修改。
半个月后得到了大量经费支持的新戏“收复辽东”就开始了紧张的排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