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地冻的季节绝大多数升斗小民无所事事。
“红旗军”以工代赈,组织了五十万青壮年采矿、采石、垒石修补关隘的同时,把意图通关报信的都扣下进行审问。
打击晋商、贪官讹诈钱粮已经接近尾声之时,朝廷都处在云里雾里,只感觉到山西不寻常,不知道哪里不对劲。
一直到腊月二十七,山西的打土豪行动已经进行了半个月后,不少文官武将才恍然大悟。
因为他们得知三天前锦衣卫出手上万校尉和帮闲同时抄没通敌晋商在京城和京畿之地的资产,抓捕疑犯。
就在这一天,被黄汉软禁了二十几天的杨嗣昌获得了自由,黄昂拿来几十份口供给这位宣大总督过目。
才看了三份,杨嗣昌就开始冒汗,清军从他防区逃了,他理应承担责任,但是他能够找到理由开脱。
毕竟出逃的清兵几万,数量远远多于他能够调动的兵马,去跟清军死磕约等于是让明军去送死,他的决定是明智的,想来信任他的皇帝不一定深究。
可是他看到的口供写得明明白白,他和家丁以及幕僚这些年收受了多少家晋商多少好处,连他刚刚死去不久的老子杨鹤最后的十几年收取了多少贿赂都清清楚楚。
大明的封疆大吏不贪腐者凤毛麟角,杨家屁股本来就不干净。
晋商为了疏通关系简直是无孔不入,刚刚获知杨嗣昌担任宣大总督的消息就下大本钱,因此杨嗣昌虽然没有赴任在丁忧期间也没耽误收礼。
绝大多数商人都很精明,懂得放长线钓大鱼,跟朝廷大员打交道未必是为了眼前利益。
黄汉没有对付杨嗣昌的意图,把他软禁起来只不过是为了方便搜刮晋商的财产,方便“红旗军”少年收集晋商通敌、贿赂大明文官武将的罪证,经过三天摸排就掌握了太多证据。
全面开花的行动已经过去了半个月时间,在全天候满负荷审讯下,没有一个晋商能够吃得消,如今可谓铁证如山。
吴襄本来就是个贪官外加商人,被黄汉点名收集山西正四品以上文官的罪证后简直是无所不用其极。
他聪明着呢,知道要加深感情,跟着领导干一百件好事都不如合伙干一件坏事。
范永斗父子在吴襄手上吃了不少苦头后,发现吴襄乃是如假包换的内行,最后竹筒倒豆子全部交代了,只求能够留下一条命。
摊牌时刻,黄汉见杨嗣昌已经不是刚刚见面之时的满脸傲慢,不仅仅不敢端着,额头还开始冒汗,笑道:
“杨大人,本爵向天子承诺五年平辽谈何容易,缺额的粮饷何其多也,初步计算少于三千万两白银根本不够开销。
因此决定在山西打击卖国晋商,惩治跟晋商勾结的文官武将,这些商人、官员联手做了不知多少不法之事,杨大人乃是聪明人,难道心里没数?”
铁证如山,杨嗣昌也不申辩,小声问道:“辽国公,不知您准备如何处置下官?”
黄汉道:“杨大人误会了,大明官场几乎无官不贪,阁下收入囊中的黄白之物还不算太多,本爵为了养兵,要钱粮不要性命,没想着把山西的官员赶尽杀绝,也包括杨大人。”
杨嗣昌听见了黄汉的表态,眼睛亮了起来,顺着话音道:“公爷肩负五年平辽的重任,无论在山西做什么都不过分。
您如果事先通知下官,下官一定会竭尽全力协助公爷拿下那些卖国商人和跟他们沆瀣一气的官员、吏员。”
杨嗣昌果然是俊杰,因为他如此识时务,黄汉问道:“杨大人言下之意认为本爵这件事做得对?”
公道自在人心,况且杨嗣昌还是个才华横溢的战略家,他何尝不知大明官商勾结贪腐成风,他无力改变现状,只能选择随波逐流。
现在得知征虏大将军居然把山西商人和文官武将一网打尽,心里其实佩服得五体投地,他真心认为钱粮被“红旗军”拿着肯定利国利民。
杨嗣昌毫不犹豫道:“回禀大将军,您当然做得对,朝廷财政触襟见肘,安民、养兵、赈灾处处需要钱粮,此时拿下这些大明蛀虫善莫大焉。”
黄汉道:“如此甚好,这段时间由于敌我难辨故而委屈了杨大人,今日你我二人开诚布公,本爵认为杨大人乃是同道中人,宣大、山西如今是满目疮痍,杨大人即日就得继续履行职责不得有误。”
杨嗣昌绝对是个聪明人,他一恭到地,表态道:“公爷放心,下官会坚定的站在您这一边,发现有晋商余孽敢混淆是非一定严惩不贷!”
目的达到,黄汉当着杨嗣昌的面把几份指认杨家贪赃枉法的口供付之一炬。
杨嗣昌开始办公的同时,山西一大半文官也恢复了工作。
被解除软禁的官员有苦难言,太多人心疼得直哆嗦,因为他们侵占的良田和囤积的粮食都被充公,家中钱财也被抄没,甚至于连别院埋下的几个坛子都被“红旗军”找到了。
人多力量大,加强教育的好处体现了,经过不间断为老兵扫盲,“红旗军”中识字率百分百,所有的少年兵都能写会算。
忠诚度无可挑剔的少年军官绝大多数来自于前几年收养的孤儿,这些人天生仇恨贪官污吏和奸商,挖出他们的财富为“红旗军”筹集军饷,这些少年军官简直是挖空心思。
威逼利诱加恐吓,在不下手拷问现任官员的情况下,对付官员的管家、小厮、书童,上床大丫鬟,用不着大费周折,贪官的财产就大白于天下。
审讯山西、宣大官员的“红旗军”少年根据他们的俸禄和当官的时间计算合法收入,减去必要性开支,最后只返还了几十、几百两银子不等。
接近于倾家荡产的文官武将心中无比怨恨,可是把柄被人家征虏大将军捏着呢,只得选择忍气吞声。
黄汉不怕这些人会翻盘,因为钱粮已经到手,最主要的目的已经达到。
“红旗军”以工代赈,组织了五十万青壮年采矿、采石、垒石修补关隘的同时,把意图通关报信的都扣下进行审问。
打击晋商、贪官讹诈钱粮已经接近尾声之时,朝廷都处在云里雾里,只感觉到山西不寻常,不知道哪里不对劲。
一直到腊月二十七,山西的打土豪行动已经进行了半个月后,不少文官武将才恍然大悟。
因为他们得知三天前锦衣卫出手上万校尉和帮闲同时抄没通敌晋商在京城和京畿之地的资产,抓捕疑犯。
就在这一天,被黄汉软禁了二十几天的杨嗣昌获得了自由,黄昂拿来几十份口供给这位宣大总督过目。
才看了三份,杨嗣昌就开始冒汗,清军从他防区逃了,他理应承担责任,但是他能够找到理由开脱。
毕竟出逃的清兵几万,数量远远多于他能够调动的兵马,去跟清军死磕约等于是让明军去送死,他的决定是明智的,想来信任他的皇帝不一定深究。
可是他看到的口供写得明明白白,他和家丁以及幕僚这些年收受了多少家晋商多少好处,连他刚刚死去不久的老子杨鹤最后的十几年收取了多少贿赂都清清楚楚。
大明的封疆大吏不贪腐者凤毛麟角,杨家屁股本来就不干净。
晋商为了疏通关系简直是无孔不入,刚刚获知杨嗣昌担任宣大总督的消息就下大本钱,因此杨嗣昌虽然没有赴任在丁忧期间也没耽误收礼。
绝大多数商人都很精明,懂得放长线钓大鱼,跟朝廷大员打交道未必是为了眼前利益。
黄汉没有对付杨嗣昌的意图,把他软禁起来只不过是为了方便搜刮晋商的财产,方便“红旗军”少年收集晋商通敌、贿赂大明文官武将的罪证,经过三天摸排就掌握了太多证据。
全面开花的行动已经过去了半个月时间,在全天候满负荷审讯下,没有一个晋商能够吃得消,如今可谓铁证如山。
吴襄本来就是个贪官外加商人,被黄汉点名收集山西正四品以上文官的罪证后简直是无所不用其极。
他聪明着呢,知道要加深感情,跟着领导干一百件好事都不如合伙干一件坏事。
范永斗父子在吴襄手上吃了不少苦头后,发现吴襄乃是如假包换的内行,最后竹筒倒豆子全部交代了,只求能够留下一条命。
摊牌时刻,黄汉见杨嗣昌已经不是刚刚见面之时的满脸傲慢,不仅仅不敢端着,额头还开始冒汗,笑道:
“杨大人,本爵向天子承诺五年平辽谈何容易,缺额的粮饷何其多也,初步计算少于三千万两白银根本不够开销。
因此决定在山西打击卖国晋商,惩治跟晋商勾结的文官武将,这些商人、官员联手做了不知多少不法之事,杨大人乃是聪明人,难道心里没数?”
铁证如山,杨嗣昌也不申辩,小声问道:“辽国公,不知您准备如何处置下官?”
黄汉道:“杨大人误会了,大明官场几乎无官不贪,阁下收入囊中的黄白之物还不算太多,本爵为了养兵,要钱粮不要性命,没想着把山西的官员赶尽杀绝,也包括杨大人。”
杨嗣昌听见了黄汉的表态,眼睛亮了起来,顺着话音道:“公爷肩负五年平辽的重任,无论在山西做什么都不过分。
您如果事先通知下官,下官一定会竭尽全力协助公爷拿下那些卖国商人和跟他们沆瀣一气的官员、吏员。”
杨嗣昌果然是俊杰,因为他如此识时务,黄汉问道:“杨大人言下之意认为本爵这件事做得对?”
公道自在人心,况且杨嗣昌还是个才华横溢的战略家,他何尝不知大明官商勾结贪腐成风,他无力改变现状,只能选择随波逐流。
现在得知征虏大将军居然把山西商人和文官武将一网打尽,心里其实佩服得五体投地,他真心认为钱粮被“红旗军”拿着肯定利国利民。
杨嗣昌毫不犹豫道:“回禀大将军,您当然做得对,朝廷财政触襟见肘,安民、养兵、赈灾处处需要钱粮,此时拿下这些大明蛀虫善莫大焉。”
黄汉道:“如此甚好,这段时间由于敌我难辨故而委屈了杨大人,今日你我二人开诚布公,本爵认为杨大人乃是同道中人,宣大、山西如今是满目疮痍,杨大人即日就得继续履行职责不得有误。”
杨嗣昌绝对是个聪明人,他一恭到地,表态道:“公爷放心,下官会坚定的站在您这一边,发现有晋商余孽敢混淆是非一定严惩不贷!”
目的达到,黄汉当着杨嗣昌的面把几份指认杨家贪赃枉法的口供付之一炬。
杨嗣昌开始办公的同时,山西一大半文官也恢复了工作。
被解除软禁的官员有苦难言,太多人心疼得直哆嗦,因为他们侵占的良田和囤积的粮食都被充公,家中钱财也被抄没,甚至于连别院埋下的几个坛子都被“红旗军”找到了。
人多力量大,加强教育的好处体现了,经过不间断为老兵扫盲,“红旗军”中识字率百分百,所有的少年兵都能写会算。
忠诚度无可挑剔的少年军官绝大多数来自于前几年收养的孤儿,这些人天生仇恨贪官污吏和奸商,挖出他们的财富为“红旗军”筹集军饷,这些少年军官简直是挖空心思。
威逼利诱加恐吓,在不下手拷问现任官员的情况下,对付官员的管家、小厮、书童,上床大丫鬟,用不着大费周折,贪官的财产就大白于天下。
审讯山西、宣大官员的“红旗军”少年根据他们的俸禄和当官的时间计算合法收入,减去必要性开支,最后只返还了几十、几百两银子不等。
接近于倾家荡产的文官武将心中无比怨恨,可是把柄被人家征虏大将军捏着呢,只得选择忍气吞声。
黄汉不怕这些人会翻盘,因为钱粮已经到手,最主要的目的已经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