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里必须结合实际来看。
大宁朝廷已经修生养息,无为而治了近五十年啊!这五十年里,作为江南普通农户出身的木析必须解释一句——大宁的征税,包括苦役军役真的不多。
即使有地方政策的不同,但大致政策地方都是跟着朝廷走的,不可能离谱到让这么多百姓沦为隐户流民啊。
这种都是朝廷末期,乱象丛生的时候才会出现的。
所以下乡那三个月,木析是真的下功夫了解了一下这些隐户的历史由来,大致结合得来的信息总结了一下。
这些隐户有一部分,至少很大一部分原来可能是大户人家的奴隶后嗣。
这些人是名正言顺的成为隐户的,没有成为良民。
剩下的,根据那些村里老人的说法和县志来看,应该是一些没有财产,无田无家的流民,原隐户,原良民并没有吃到新朝安稳人心的福利,继续成为了隐户。
这么说吧,本来新朝刚立,万象更新,宁朝新立对于百姓是有很多隐性的福利政策的,但这些红利在过了新朝初期以后就没有了。
比如免费分田,分地,前面三年到五年免税,大赦天下,鼓励侍农,鼓励读书,不计前嫌无论原来什么出身,都是可以重新登记为良民的。
但是这些福利至少在文岭县,是没有让这里的百姓享受到的。
根据县志记载猜测,应该都被当地大户,势力大的宗族给瓜分了本来应该百姓享受的新朝福利。
那么当时的县衙跟知县在里面扮演了什么角色?
这么说吧,之前有几任的知县,由于朝廷官员不够,都是任用的前朝官员,或者从地方的官吏里面选的。
不幸的是,当时这里的知县有几位是本地大户人家出身的。
不过朝廷反应很快,毕竟傻子都知道不能让本地人担任当地父母官,所以不满三年很快换了新知县。
但还是晚了一步,因为后面的知县没有一个能应对这样的历史遗留问题。
嗯,有些有没有发现问题都还是一个未知数。
田已经分下去了,分给的也是当地平民,这能要回来吗?
田已经分完了,即使是再想安置其他隐户,你拿什么来安置?
想要处理那些宗族跟大户,你有什么底气跟底牌处理?你跟朝廷说我要弄死手底下百分之五十以上的,登记在册的良民?
朝廷说我弄死你得了。
反正为了此事跟当地宗族闹起来的知县的下场,可以参照前面几个现在应该已经在家养老的官员来看。
木析想着这些情况,皱了皱眉。
先不急,事情是急不来的,这些都是可以慢慢地,徐徐图之的。
还有其他问题等着她呢,而且迫在眉睫,比如财政赤字。
这事木析是早有预料,因为当地的官府拿这里的宗族,百姓,大户人家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官府势力不强势,对地方的掌控也不足,甚至很多事情都是藏着掩着的,官府都完全不知道。
这样的官府都有一个共性——穷。
穷到什么程度呢?穷到居然拖欠了衙役的工银。
要不是不少衙役是原来的罪民,官奴出身,加上这地方无田无地无财产的百姓,日子确实是难过,估摸着不少衙役说不定都不干了。
不过说起来,县衙虽然穷,但也不会缺了官员的好处,木析就发现这里官员的月银是超过了其他正常官员的月银的。
反正拖欠工资拖欠的是吏员的工资,绝对不会拖欠官员的,官员的工资还涨了不少。
临时工?临时工那就是克扣工资加拖欠工资喽。
反正也没多少人敢跟官府要工资的。
这问题怎么解决?
反正现在说要剪掉官员月银,那肯定是不可取的,就算她是知县也会人心不齐,导致手底下的人对她心生怨怼。
但那只是时机不到,到了她说扣就扣,她就是这么抠的上官!
……
像文岭县这样的地方,自然风貌确实是好看。
只有一点,对于科技不够发达的时代来讲,实在不是什么宜居地,因为开发人的适居环境,所需要的成本和代价实在太大。
最直观的影响就是——耕地不足。
木析来之前也很疑惑,明明是跟江南一样的山清水秀环境,既不是什么沙漠,又不是盐碱地,甚至也没有降水不足,怎么就没耕地了?
真的不是被底下的官吏给糊弄了吗?
后来走过了不少乡下,她发现真的耕地不足。
原因很简单,因为这里的地貌实在太复杂太破碎了。
很难有一块连贯的,完整的耕地,大多是连绵的小山脉,很多村子都是山村,交通不方便,取水不方便,更别说灌溉。耕地也是在山上,山是石山,这种山上的耕地懂的都懂。
土层浅,下雨就水土流失,不下雨就灌溉不足。
然后算起来,这种地方的耕地全部都是劣田。
良田呢?良田都在大姓宗族的手里,本来应该分给一整个县全部百姓的田,被几十家大姓宗族给分了,他们都富死了。
木析呢?木析都快气死了。
沈实给她处理完案子回来,面对的就是一脸愠怒的木析。
他不动声色的拾起地上的县志,扫了一眼,不明白她发什么火,就问道:“这是怎么了?”
--
大宁朝廷已经修生养息,无为而治了近五十年啊!这五十年里,作为江南普通农户出身的木析必须解释一句——大宁的征税,包括苦役军役真的不多。
即使有地方政策的不同,但大致政策地方都是跟着朝廷走的,不可能离谱到让这么多百姓沦为隐户流民啊。
这种都是朝廷末期,乱象丛生的时候才会出现的。
所以下乡那三个月,木析是真的下功夫了解了一下这些隐户的历史由来,大致结合得来的信息总结了一下。
这些隐户有一部分,至少很大一部分原来可能是大户人家的奴隶后嗣。
这些人是名正言顺的成为隐户的,没有成为良民。
剩下的,根据那些村里老人的说法和县志来看,应该是一些没有财产,无田无家的流民,原隐户,原良民并没有吃到新朝安稳人心的福利,继续成为了隐户。
这么说吧,本来新朝刚立,万象更新,宁朝新立对于百姓是有很多隐性的福利政策的,但这些红利在过了新朝初期以后就没有了。
比如免费分田,分地,前面三年到五年免税,大赦天下,鼓励侍农,鼓励读书,不计前嫌无论原来什么出身,都是可以重新登记为良民的。
但是这些福利至少在文岭县,是没有让这里的百姓享受到的。
根据县志记载猜测,应该都被当地大户,势力大的宗族给瓜分了本来应该百姓享受的新朝福利。
那么当时的县衙跟知县在里面扮演了什么角色?
这么说吧,之前有几任的知县,由于朝廷官员不够,都是任用的前朝官员,或者从地方的官吏里面选的。
不幸的是,当时这里的知县有几位是本地大户人家出身的。
不过朝廷反应很快,毕竟傻子都知道不能让本地人担任当地父母官,所以不满三年很快换了新知县。
但还是晚了一步,因为后面的知县没有一个能应对这样的历史遗留问题。
嗯,有些有没有发现问题都还是一个未知数。
田已经分下去了,分给的也是当地平民,这能要回来吗?
田已经分完了,即使是再想安置其他隐户,你拿什么来安置?
想要处理那些宗族跟大户,你有什么底气跟底牌处理?你跟朝廷说我要弄死手底下百分之五十以上的,登记在册的良民?
朝廷说我弄死你得了。
反正为了此事跟当地宗族闹起来的知县的下场,可以参照前面几个现在应该已经在家养老的官员来看。
木析想着这些情况,皱了皱眉。
先不急,事情是急不来的,这些都是可以慢慢地,徐徐图之的。
还有其他问题等着她呢,而且迫在眉睫,比如财政赤字。
这事木析是早有预料,因为当地的官府拿这里的宗族,百姓,大户人家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官府势力不强势,对地方的掌控也不足,甚至很多事情都是藏着掩着的,官府都完全不知道。
这样的官府都有一个共性——穷。
穷到什么程度呢?穷到居然拖欠了衙役的工银。
要不是不少衙役是原来的罪民,官奴出身,加上这地方无田无地无财产的百姓,日子确实是难过,估摸着不少衙役说不定都不干了。
不过说起来,县衙虽然穷,但也不会缺了官员的好处,木析就发现这里官员的月银是超过了其他正常官员的月银的。
反正拖欠工资拖欠的是吏员的工资,绝对不会拖欠官员的,官员的工资还涨了不少。
临时工?临时工那就是克扣工资加拖欠工资喽。
反正也没多少人敢跟官府要工资的。
这问题怎么解决?
反正现在说要剪掉官员月银,那肯定是不可取的,就算她是知县也会人心不齐,导致手底下的人对她心生怨怼。
但那只是时机不到,到了她说扣就扣,她就是这么抠的上官!
……
像文岭县这样的地方,自然风貌确实是好看。
只有一点,对于科技不够发达的时代来讲,实在不是什么宜居地,因为开发人的适居环境,所需要的成本和代价实在太大。
最直观的影响就是——耕地不足。
木析来之前也很疑惑,明明是跟江南一样的山清水秀环境,既不是什么沙漠,又不是盐碱地,甚至也没有降水不足,怎么就没耕地了?
真的不是被底下的官吏给糊弄了吗?
后来走过了不少乡下,她发现真的耕地不足。
原因很简单,因为这里的地貌实在太复杂太破碎了。
很难有一块连贯的,完整的耕地,大多是连绵的小山脉,很多村子都是山村,交通不方便,取水不方便,更别说灌溉。耕地也是在山上,山是石山,这种山上的耕地懂的都懂。
土层浅,下雨就水土流失,不下雨就灌溉不足。
然后算起来,这种地方的耕地全部都是劣田。
良田呢?良田都在大姓宗族的手里,本来应该分给一整个县全部百姓的田,被几十家大姓宗族给分了,他们都富死了。
木析呢?木析都快气死了。
沈实给她处理完案子回来,面对的就是一脸愠怒的木析。
他不动声色的拾起地上的县志,扫了一眼,不明白她发什么火,就问道:“这是怎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