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她翻阅过的史书越来越多,她也会下笔对一些错误做出批注。
木析这边的动静确实大,一开始翰林院的官员们都不愿意来史书阁,都是叫手底下的属官过来找书,等木析她们把史书阁整个整理了一下后,她们也愿意亲自过来了。
有一回翰林院学士大人过来找书,看到焕然一新的史书阁,也是有些震惊,在她们的带领下找到书才离开,离开前还特意问了下木析的名字。
翰林院学士是翰林院的一把手,那些缩在院里的修撰,编修,检讨,实际上都是希望被这些大人看入眼里的,毕竟三年后从翰林院外放,她们是什么品级的外放,除了吏部那边的安排外,翰林院这些长官对她们的看法同样,甚至是同等重要的。
就算是主人事调动的吏部官员,也不能轻易忽视了这些翰林院主官们的评价跟意见。
能被学士大人记住,显然是那些翰林官们求之不得的事情。
木析每天忙得都快忘了其他的事情了,刚刚好最近因为锦衣卫的大动作,京中不少官员都因此风声鹤唳,一些宴席,聚会都少了很多,木析简直是难得落了个清净。
她一向是能静得下心来做事的人。
翰林院十日一休,而且还正好赶上了冬至节,大宁冬至休沐三日,加上前头做十休一,加起来就是放假四天。
等木析把一整个书架的校勘工作做完,才发现放长假了,放长假之前,她除了拿到那点微薄的俸禄之外,还收到了来自地方官员,来自宫里的“碳敬”。
不止是她,几乎所有翰林院的翰林官都收到了,夏天的冰敬,冬天的碳敬几乎都是常例了,碳敬不是真的送碳,都是银票跟银子,明面上是关心她们的冷暖,送点钱让她们买碳,实际上就是众所周知的贿赂。(查自百度)
也算是清水衙门的翰林院那为数不多的油水跟福利吧。
得知这已经是惯例,收了也无事后,木析也默默收下了。
她没必要做那个“鹤立鸡群”的鹤,在这方面与众不同没什么好处。
朝廷和君主会在冬至例行祭天祀祖,不过这些跟她们这些小官没什么关系,她都不需要轮值,只需要窝在家里躲寒凉。
反而忙的是木父木母和木家族人。
他们忙着做馄饨和汤圆年糕,还有和街坊邻居互通后一起做的饺子,木家的族人则忙着祭祀祖先,哪怕他们不在家乡,一整套祭祀的流程办的也像模像样。
木析穿着厚厚的冬衣,站在一旁看着她们祭祖,有时候也会跟着一起做。
哪怕她不信这些,也不会多说什么。
入乡随俗就是如此,而且非要说所有人都信这些倒也不一定,有些人更多是对亲人的惦念和对祖先的敬重而已。
晚上则是所有人窝在堂前吃馄饨和饺子,应木析的要求,在堂前放了一口热锅,做了个鸳鸯锅准备尝试吃火锅。
火锅的吃法在古代尤其是北方早就有了,古称“古董羹”,这个世界的古代也有,但吃法不算兴盛,起码木析在京城没见过专卖火锅的食铺。
这玩意儿除了吃法,最重要的就是底料,木析把族里做菜的调料改动了些,放了些辣椒酱进去,做火锅底料吃,味道竟也不错。
尤其是这么冷的天,一家人团在火锅前刷汤吃,是真的舒服。
木母:“这热汤不错,幺儿怎么知道这么做吃食的?”
木析:“北方人家早就有的,我听同僚说起才知道些的,这也是第一次尝试着做。”
原来当过木析一段时间书童的族姐木秋,这次也跟着木析来京城了,她算是木析院子里的人,帮着木析管她的内务,财产,还有一些妍墨,纸笔的清洗等俗务都是交给她来做。
木秋也坐在堂前,尝了尝辣锅后道:“析姐儿,这味道若是再放些香料,汤可以更鲜美。”
木析的味觉算不上多灵敏,她尝了尝感觉还行:“你要不试试看,放些香料?”
木析院内的小厨房也是木秋管着的,木秋的厨艺就是老师的夫郎来尝过都赞不绝口,木析对木秋的能力还是认可的。
木秋去小厨房调好了香料后,放进锅底,木父木母尝过后果然称好。
木析默默喝了一口,没尝出差别来,便默不作声。然后看着木秋若有所思。
……感觉她这位族姐在她身边当大管家,好像是屈才了啊。
她最近想要新开的铺子,准备招募的伙计跟账务管理人员,好像有着落了。
这位族姐是跟着她一起读过书的,识字也会算数,后来她跟着老师学习的那段时日,这位族姐还当过一段时日的账房先生。
可以说,简直是再适合不过了。
次日冬至节,她早早起身,带着木秋到了许府。
许老早上跟着圣人去郊外祭天完,中午便放假休息。而冬至这日作为学生,木析是需要着常服,递交拜帖正式拜访老师的。
木析穿的一身天青色的留仙抹.胸.长裙,作为官员用的常服朝裙,上面用银线跟五彩线交织,绣制了暗色花纹跟明色花纹,裙上还束着几条七品官员制式的禁步,显得华美又大气。
她又在腰侧束上玉石宫绦,梳好发髻,最后慢悠悠的把妆画完,披上墨绿色的加绒斗篷,才冒着风雪赶往许府。
许府今日才是热闹的。
--
木析这边的动静确实大,一开始翰林院的官员们都不愿意来史书阁,都是叫手底下的属官过来找书,等木析她们把史书阁整个整理了一下后,她们也愿意亲自过来了。
有一回翰林院学士大人过来找书,看到焕然一新的史书阁,也是有些震惊,在她们的带领下找到书才离开,离开前还特意问了下木析的名字。
翰林院学士是翰林院的一把手,那些缩在院里的修撰,编修,检讨,实际上都是希望被这些大人看入眼里的,毕竟三年后从翰林院外放,她们是什么品级的外放,除了吏部那边的安排外,翰林院这些长官对她们的看法同样,甚至是同等重要的。
就算是主人事调动的吏部官员,也不能轻易忽视了这些翰林院主官们的评价跟意见。
能被学士大人记住,显然是那些翰林官们求之不得的事情。
木析每天忙得都快忘了其他的事情了,刚刚好最近因为锦衣卫的大动作,京中不少官员都因此风声鹤唳,一些宴席,聚会都少了很多,木析简直是难得落了个清净。
她一向是能静得下心来做事的人。
翰林院十日一休,而且还正好赶上了冬至节,大宁冬至休沐三日,加上前头做十休一,加起来就是放假四天。
等木析把一整个书架的校勘工作做完,才发现放长假了,放长假之前,她除了拿到那点微薄的俸禄之外,还收到了来自地方官员,来自宫里的“碳敬”。
不止是她,几乎所有翰林院的翰林官都收到了,夏天的冰敬,冬天的碳敬几乎都是常例了,碳敬不是真的送碳,都是银票跟银子,明面上是关心她们的冷暖,送点钱让她们买碳,实际上就是众所周知的贿赂。(查自百度)
也算是清水衙门的翰林院那为数不多的油水跟福利吧。
得知这已经是惯例,收了也无事后,木析也默默收下了。
她没必要做那个“鹤立鸡群”的鹤,在这方面与众不同没什么好处。
朝廷和君主会在冬至例行祭天祀祖,不过这些跟她们这些小官没什么关系,她都不需要轮值,只需要窝在家里躲寒凉。
反而忙的是木父木母和木家族人。
他们忙着做馄饨和汤圆年糕,还有和街坊邻居互通后一起做的饺子,木家的族人则忙着祭祀祖先,哪怕他们不在家乡,一整套祭祀的流程办的也像模像样。
木析穿着厚厚的冬衣,站在一旁看着她们祭祖,有时候也会跟着一起做。
哪怕她不信这些,也不会多说什么。
入乡随俗就是如此,而且非要说所有人都信这些倒也不一定,有些人更多是对亲人的惦念和对祖先的敬重而已。
晚上则是所有人窝在堂前吃馄饨和饺子,应木析的要求,在堂前放了一口热锅,做了个鸳鸯锅准备尝试吃火锅。
火锅的吃法在古代尤其是北方早就有了,古称“古董羹”,这个世界的古代也有,但吃法不算兴盛,起码木析在京城没见过专卖火锅的食铺。
这玩意儿除了吃法,最重要的就是底料,木析把族里做菜的调料改动了些,放了些辣椒酱进去,做火锅底料吃,味道竟也不错。
尤其是这么冷的天,一家人团在火锅前刷汤吃,是真的舒服。
木母:“这热汤不错,幺儿怎么知道这么做吃食的?”
木析:“北方人家早就有的,我听同僚说起才知道些的,这也是第一次尝试着做。”
原来当过木析一段时间书童的族姐木秋,这次也跟着木析来京城了,她算是木析院子里的人,帮着木析管她的内务,财产,还有一些妍墨,纸笔的清洗等俗务都是交给她来做。
木秋也坐在堂前,尝了尝辣锅后道:“析姐儿,这味道若是再放些香料,汤可以更鲜美。”
木析的味觉算不上多灵敏,她尝了尝感觉还行:“你要不试试看,放些香料?”
木析院内的小厨房也是木秋管着的,木秋的厨艺就是老师的夫郎来尝过都赞不绝口,木析对木秋的能力还是认可的。
木秋去小厨房调好了香料后,放进锅底,木父木母尝过后果然称好。
木析默默喝了一口,没尝出差别来,便默不作声。然后看着木秋若有所思。
……感觉她这位族姐在她身边当大管家,好像是屈才了啊。
她最近想要新开的铺子,准备招募的伙计跟账务管理人员,好像有着落了。
这位族姐是跟着她一起读过书的,识字也会算数,后来她跟着老师学习的那段时日,这位族姐还当过一段时日的账房先生。
可以说,简直是再适合不过了。
次日冬至节,她早早起身,带着木秋到了许府。
许老早上跟着圣人去郊外祭天完,中午便放假休息。而冬至这日作为学生,木析是需要着常服,递交拜帖正式拜访老师的。
木析穿的一身天青色的留仙抹.胸.长裙,作为官员用的常服朝裙,上面用银线跟五彩线交织,绣制了暗色花纹跟明色花纹,裙上还束着几条七品官员制式的禁步,显得华美又大气。
她又在腰侧束上玉石宫绦,梳好发髻,最后慢悠悠的把妆画完,披上墨绿色的加绒斗篷,才冒着风雪赶往许府。
许府今日才是热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