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的多了,木析也就有了自己的喜好,她最能引起共鸣的就是描写山水自然的诗句,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杂文游记,她都会喜欢且收集起来,这可能跟她前世的经历有点关系,木析前世虽然没有亲身游遍全国,但现代有的是方法留住美景,木析也经常出门旅游,对于山水自然之美的喜爱和见识丝毫不会比这些古人少,所以这也是最能引起她共鸣的一类诗词。
如果说她最喜欢的是山水诗的话,那咏史诗便是木析最难产生共鸣的诗了,一来她对这个时代的历史了解的并不深,二来,有前世的记忆,对这个世界的历史她始终无法感同身受。
那些诗中的喜怒哀乐,于她来说就好像是局外人,在看一场默片一遍,她看过就忘,根本就没办法产生共情。
偏偏可能是刚刚结束战乱不久,就连读书人都非常关心历史,咏史诗在她当前的科举是考的最多的一类诗,她无论如何都避不开。
木析只好利用课外时间翻阅史书典籍。
有些史书她可以在镇子上的书馆找,而有些并不常用,也不常被人提的史书,木析就只能听得其名而不见其书了。
找都没有门路找。
徐夫子和她一样都是寒门出身,徐夫子了解的历史典籍,这些年能教的都教了,现在也不见得比木析知道的更多。
在看史书的同时,木析也顺带着翻阅了一下律书。
毕竟想要了解史书,各个朝代的律法一样是避不开要去了解的。
然后木析就感觉,虽然童生试并不考律法,但这不代表她就不需要去了解了。还是被前世的应试教育影响了思维,考什么就学什么,不考就不学,然而这么多年相对安逸的生活让她忘了……律法这种对她生命息息相关的东西,真的还是要去了解的啊,想到她居然差点都把这些给忽视了,木析整个后背都是冷汗。
哪怕以后都不考,甚至她都不科举了,一样要学,不仅要学,还要学的透彻,起码不能犯到什么忌讳,哪天就这么死的不明不白。
木析这一年忙着学做诗,看诗,史书典籍和律书,甚至正儿八经的科举考试用的经书功课也不落下的同时,次年年初就听到了顾连青中院试第二的消息。
虽然不是案首,但这毕竟是一省的童生都去考的,还不限年龄,顾连青能在九岁幼龄,在一整个省市的学子里厮杀出前二,真的只能说是天纵其才了。
顾连青的出身,学识,能力,品行样样不差,如今眼看着是前途无量,作为顾连青的好友闺蜜,木析现在只想抱闺蜜的大腿。
还没等她想好要怎么抱闺蜜的大腿,顾连青就派人给她送了整整两箱子书。
全是她现如今想要用,又买不起甚至市面上根本买不到的书。
第9章 律书
这是什么绝世好闺蜜?
顾连青顺带着给她带来一封信,信中谈及了一些考试的内容,最近几年的时政风向,以及她身边发生的一些趣事,好像这一年半的别离都不存在一般。
最后还不忘跟木析说,记得看完信烧掉。
毕竟是谈及了时政,虽然并没有说到什么忌讳的话题,但顾连青毕竟是顾家教出来的,在一些细节之处还是会谨小慎微,不肯落人把柄。
要不是把木析视为好友,她也不会违反自己的原则谈这些。
木析看完也听话的烧了信,然后开始继续看书学习。
木析这一世的记忆力远比前世好,虽然说不上过目不忘,但也相差无几,很多看过的书和诗文,只要她想记得,基本就不会忘。
她没怎么注意过的,记忆力就没那么强了。
木析挑了一本现如今最近的律法决定拿来抄写练字。
加深记忆,方便理解。
在粗浅的了解了一下古代律法之严后,木析就把学习律法书当做悬在自己头上的一柄剑了。虽然她也知道在皇权至上的古代,上位者要杀你可能真不会顾及什么律法,但人家位高权重能不在乎律法,不代表她这样的小虾米也能不把律法当一回事。
不把律法当回事,就是不把自己的小命当回事!特别是她这样在前世自由平等国度长大的人,一个不小心就会犯到什么忌讳。
等到她作诗其他各方面都差不多的时候,徐夫子就开始逐渐给她看一些时政邸报,然后开始给她布置各种策问的题目。
这方面就要感谢木析之前在为写咏史诗时学的历史书了,她甚至除了这个世界的历史,还有前世的历史在她脑海互相印证,她的历史观受到前世的历史教育意义影响,一些观念常常让徐夫子耳目一新,某些观念甚至连徐夫子都受益匪浅,更是对她做的策问赞不绝口。
但木析很快又用了之前学诗的那一套方法,她到处扒拉一些写的好的文章看,对比学习其中的技艺方法,一些典籍,甚至更深一点的,对里面的思想看法,时政观点思考。
看多了,木析就不难发现自己作的策问还是浅显了些。
木析苦笑,幸好她有自知之明,没有因为徐夫子的夸耀真以为自己写的有多好了。
策论就好像现代的作文,她前世古代科举考不考策论,策论难不难她不知道,但她现如今要做的策论可比前世要做的作文难多了,也深多了。
她现如今做的策论只能说好,但要说好到让人耳目一新,能从众多书生写的策论里脱颖而出,那是没有的。
--
如果说她最喜欢的是山水诗的话,那咏史诗便是木析最难产生共鸣的诗了,一来她对这个时代的历史了解的并不深,二来,有前世的记忆,对这个世界的历史她始终无法感同身受。
那些诗中的喜怒哀乐,于她来说就好像是局外人,在看一场默片一遍,她看过就忘,根本就没办法产生共情。
偏偏可能是刚刚结束战乱不久,就连读书人都非常关心历史,咏史诗在她当前的科举是考的最多的一类诗,她无论如何都避不开。
木析只好利用课外时间翻阅史书典籍。
有些史书她可以在镇子上的书馆找,而有些并不常用,也不常被人提的史书,木析就只能听得其名而不见其书了。
找都没有门路找。
徐夫子和她一样都是寒门出身,徐夫子了解的历史典籍,这些年能教的都教了,现在也不见得比木析知道的更多。
在看史书的同时,木析也顺带着翻阅了一下律书。
毕竟想要了解史书,各个朝代的律法一样是避不开要去了解的。
然后木析就感觉,虽然童生试并不考律法,但这不代表她就不需要去了解了。还是被前世的应试教育影响了思维,考什么就学什么,不考就不学,然而这么多年相对安逸的生活让她忘了……律法这种对她生命息息相关的东西,真的还是要去了解的啊,想到她居然差点都把这些给忽视了,木析整个后背都是冷汗。
哪怕以后都不考,甚至她都不科举了,一样要学,不仅要学,还要学的透彻,起码不能犯到什么忌讳,哪天就这么死的不明不白。
木析这一年忙着学做诗,看诗,史书典籍和律书,甚至正儿八经的科举考试用的经书功课也不落下的同时,次年年初就听到了顾连青中院试第二的消息。
虽然不是案首,但这毕竟是一省的童生都去考的,还不限年龄,顾连青能在九岁幼龄,在一整个省市的学子里厮杀出前二,真的只能说是天纵其才了。
顾连青的出身,学识,能力,品行样样不差,如今眼看着是前途无量,作为顾连青的好友闺蜜,木析现在只想抱闺蜜的大腿。
还没等她想好要怎么抱闺蜜的大腿,顾连青就派人给她送了整整两箱子书。
全是她现如今想要用,又买不起甚至市面上根本买不到的书。
第9章 律书
这是什么绝世好闺蜜?
顾连青顺带着给她带来一封信,信中谈及了一些考试的内容,最近几年的时政风向,以及她身边发生的一些趣事,好像这一年半的别离都不存在一般。
最后还不忘跟木析说,记得看完信烧掉。
毕竟是谈及了时政,虽然并没有说到什么忌讳的话题,但顾连青毕竟是顾家教出来的,在一些细节之处还是会谨小慎微,不肯落人把柄。
要不是把木析视为好友,她也不会违反自己的原则谈这些。
木析看完也听话的烧了信,然后开始继续看书学习。
木析这一世的记忆力远比前世好,虽然说不上过目不忘,但也相差无几,很多看过的书和诗文,只要她想记得,基本就不会忘。
她没怎么注意过的,记忆力就没那么强了。
木析挑了一本现如今最近的律法决定拿来抄写练字。
加深记忆,方便理解。
在粗浅的了解了一下古代律法之严后,木析就把学习律法书当做悬在自己头上的一柄剑了。虽然她也知道在皇权至上的古代,上位者要杀你可能真不会顾及什么律法,但人家位高权重能不在乎律法,不代表她这样的小虾米也能不把律法当一回事。
不把律法当回事,就是不把自己的小命当回事!特别是她这样在前世自由平等国度长大的人,一个不小心就会犯到什么忌讳。
等到她作诗其他各方面都差不多的时候,徐夫子就开始逐渐给她看一些时政邸报,然后开始给她布置各种策问的题目。
这方面就要感谢木析之前在为写咏史诗时学的历史书了,她甚至除了这个世界的历史,还有前世的历史在她脑海互相印证,她的历史观受到前世的历史教育意义影响,一些观念常常让徐夫子耳目一新,某些观念甚至连徐夫子都受益匪浅,更是对她做的策问赞不绝口。
但木析很快又用了之前学诗的那一套方法,她到处扒拉一些写的好的文章看,对比学习其中的技艺方法,一些典籍,甚至更深一点的,对里面的思想看法,时政观点思考。
看多了,木析就不难发现自己作的策问还是浅显了些。
木析苦笑,幸好她有自知之明,没有因为徐夫子的夸耀真以为自己写的有多好了。
策论就好像现代的作文,她前世古代科举考不考策论,策论难不难她不知道,但她现如今要做的策论可比前世要做的作文难多了,也深多了。
她现如今做的策论只能说好,但要说好到让人耳目一新,能从众多书生写的策论里脱颖而出,那是没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