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古代有名懒汉, 到了腊月初八这日,实在没吃的了, 搜寻米缸面袋, 家里的坛坛罐罐,把所有能吃的东西扫在一起,熬了一锅粥。
还以为吃了这顿, 就只能躺着等饿死。十分后悔以前的懒惰行径。岂料在村里人的接济之下, 渡过了这个年。
从此以后,勤劳肯干, 渐渐过上了好日子, 成了远近闻名的富户, 儿孙还做了大官。
为了感恩接济他的乡亲, 也为了铭记不可懒惰。每逢腊月初八这日, 把家里能吃的东西每一样拿出来一点, 熬成一锅粥,自己吃,也分给别人吃。
腊八熬粥, 渐渐在当地形成了风俗, 这个风俗又扩展到了各地。
这年的腊八节, 风和日丽。
白塔寺门前的空地上一字排开了六口大铜锅, 身着灰色僧服的佛家子弟, 手握大铜勺在锅内轻搅着。
锅里浓稠的八宝粥, 咕嘟咕嘟冒着欢快的泡泡, 白烟缭绕,香味四溢。
身后不远处是高高的白塔,白塔顶上悬挂的三十六个小铜钟, 在微风里, 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合着塔内嗡嗡轰轰的诵经声,让人心中油然升腾起一种说不出的安宁和欢愉。
这种国泰民安的情景,让纳兰性德想找个安静的地方,作一首诗送给宫里的朋友。
可是不行啊!他是侍卫,他今天的任务是混在人群里,观察可疑人员,保护大阿哥和太子。
皇上安排的很妙,把城内的安全交给了佟佳氏、赫舍里氏和叶赫那拉氏。分别是贵妃的娘家、太子舅家和大阿哥舅家。
这三个家族将来能否更加兴旺,就指望贵妃、太子和大阿哥了。会不上心么?比自己亲生儿子的安危都上心。
惠嫔和纳兰性德同属一个曾祖父,要说关系有点远。但因为有皇长子,他阿玛明珠大人就把关系拉的很近。
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大阿哥是皇位第二继承人。
今早出门的时候,他阿玛特意叮嘱他:“万一有事,保护大阿哥为先。”末了,又补充一句:“拼上命也要护大阿哥周全。”
有事?能有什么事?
纳兰性德看看西边拿着碗排起的三排长队,从眼神站姿里分辨,里面近半是由侍卫扮的。真有七八个刺客来,踩也能把他们踩死。
纳兰性德在宫里是御前一等侍卫,出了宫是京城第一才子和明珠大人的长子,他不用穿布衣假扮老百姓,仍是寻常的装束。
因为不时有来往人认出他,停下来同他寒喧,他只得站在了门口的一棵大槐树背后。这鬼鬼祟祟的行为,让某些不认得他的侍卫们,把他当成了目标防备。
他盼着时间过得快点,早点结束这份傻呵呵的差事。然后也讨碗粥,去寺里寻间雅室,一边吃粥一边琢磨首诗。
纳兰性德掏出怀表看了看,差十分不到七点。
还有十分钟。
手压在刀柄上,转身朝向东边。不多时,一辆两匹白马拉的红木马车,沐浴着清晨微暖的阳光,远远地朝这边驰来。
车上没有四品以上官员带的开路银铃。单从外表看,是普通富贵人家的出行。
他知道,这里面坐的可是大清的半壁江山。后宫之首、储君和皇长子。
但是排队等粥的老百姓不知道,他们只知道今年皇上派人在白塔寺门前煮粥,粥是分给老百姓的。
他们来讨碗香粥吃。
俗语说:“大锅饭小锅菜。”意思是大锅煮出来的粥香。这几锅粥从昨天就开始煮了,里面不但有五谷豆子,肉丁奶油,据说还有延年益寿的药汤。
香味儿勾得口水直冒。
他们从昨天就开始早早的排队,一家人轮替班排,跟等唐僧肉差不多。终于要开锅了,十分兴奋。
红木马车渐行渐近的时候,有的人只顾盯锅里的粥呢,并没有及时发现。还是听到有人惊呼了一声:“这是谁家孩子啊?真他娘的会生,生得这么可爱伶俐。”这一声,令大家齐齐地抬头四处望,最后视线落在了红木马车跟前。
汉服蓝风氅的小男孩先是从马车里探出头,环视了一圈四周,回身对车里说了句什么话,然后转过身,踩着车夫摆好的踩踏下了马车。
马车里又探出一个戴黄红相间帽子的小脑袋,冲着刚下到地上的小男孩喊:“大哥,你等等我。”
汉服小男孩转身走到车门口,伸高了手臂,“弟弟下车要小心,踩稳了再往下走,来扶住我。”
众人这时候才发现,个子稍矮的小男孩穿的是黄色旗服。
汉服男孩扶着旗服男孩下车后,看着他,关切地问:“弟弟,你外面的衣服呢?”
旗服男孩转身看向车内。
车内伸出一只雪白的小手,递出件明黄色的披风。
“谢谢佟额娘。”
汉服男孩欢喜地接下,抖开了,给旗服小男孩披上,认真系上领带之后,整理背后的帽子。
“弟弟要是冷,就把帽子戴头上。”
“嗯嗯。”
旗服小男孩点点头,接着扭脸去看冒着热气的几锅粥,又去看伸着脖子朝这边张望的众人,咧嘴一笑,像个福娃娃似的一团欢喜。
人群里有人“哎哟”了一声:“这是哥俩啊!真是祖坟冒青烟了,生出这么好的崽。十八年后,妥妥的状元郎!”
有人说:“那小的是黄衣服,不会是太子爷吧?”
有人大笑:“怎么可能。太子爷出行还不得提前净水泼街,左右清道,再来三千侍卫开路,三千侍卫跟着。你当是咱们这种小老百姓,想什么时候出门,抬抬腿就走。”
纳兰性德再次感叹皇上安排的妙,让装作是偶然路过这个法子,真是绝了。待会儿他们知道是太子爷之后,还会以为太子爷经常出宫呢。
京城内得是有多安全,贵妃和太子才会经常微服出行。
什么白莲教,红莲教,反清复明,在皇上眼里就跟小蚂蚁一样不足为惧。
纳兰性德正纳闷怎么没见贵妃娘娘呢,两个小男孩并排站在车门边,扭着头看向车内。
一位身披靛蓝风衣的男装女子,低身从马车里走了出来。他突然想到了一句诗:“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这是句和眼前的人和景物完全不搭边的诗,可就是想到了这句。因为有着同样的大气,同样的从容潇洒。出现的时候,同样的令周围的景色瞬间暗淡。
这就是天家之气!女子清雅高贵,俯视众生;小孩子兄谦弟恭,聪慧懂事。
汉服男孩提醒:“佟额娘下车小心。”
旗服男孩关心:“外面冷,佟额娘您带着暖手炉。”
女子笑道:“你们不是说要来施粥吗,怎么不过去?”
两个小男孩齐声道:“等佟额娘一起。”
僧人身后站的六名内务府官员有点懵,这六个人中有两名不认得太子爷,但都认得太子的服饰。
尤其是副总管葛禄,从马车上下来的大小三个人,他都认得。大阿哥在他家生活了将近六年呢,穿啥衣服,都能认得出来。
按着原来的约定,是车里的嬷嬷先下来,走过来跟僧人说,贵妃娘娘、太子殿下和大阿哥来了。
僧人再禀告他们。
他们把寺里的三十多名官员,都叫过来拜见,同时维持秩序,以防有人为了看娘娘和太子一拥而来。
接下来娘娘和太子,以及大阿哥下车。
太子宣布开始施粥。
等盛出来一碗,敬天地,敬佛祖,为太皇太后祈福,然后他们就登车离去。
这是他们商议多次制定的流程。既让大家知道他们的身份,知道贵妃和太子来施过粥,又能保证他们的安全。
这不按流程来是怎么回事?
六个人相互看,最后目光落在葛禄身上。他是内务府副总管,在这里他的官最大,听他的。
葛禄看不远处的纳兰性德站着没动,犹豫了一番后,决定等等看。
万一是皇上重新安排了呢?不让暴露身份呢?
他这一打乱,不是等着受罚嘛。
何况大阿哥今日表现得这么懂事,皇上知道了,一定非常高兴。这都是他六年以来,没日没夜精心照顾的功劳啊!回头肯定得重赏。
太子牵着佟宝珠的左手,大阿哥牵着太子的左手。大小三人一起来到大铜锅前。太子问:“大师父,什么时候开始施粥呀?”
僧人们看向六位穿官服的人。
葛禄慌忙站出来,弓着腰,笑吟吟道:“小爷,咱现在就开始。”
佟宝珠也懵,怎么没人认出他们?这葛禄还装着不认识的样子是怎么回事?难道规矩改了?不让暴露身份了?
周围都是人,也没法问。
葛禄这一声“小爷”把大阿哥拉回了在宫外生活的那段自由时间,立马趾高气扬地说:“那就赶紧开始吧,还等什么啊?大伙儿都等着吃呢。”
人群里本来有人怀疑旗服男孩是太子的,此时也打消了这个念头。内务府的人,都不认得他们。那肯定就不是。
有人低笑道:“官府的人都是势利眼!看到好人家,也是点头哈腰的拍马屁。”
有人问:“他们会是什么人家?”
有人接话:“看这做派,肯定是累世出高官的书香门第。没有三五世的熏陶,不会有这种长在骨子里的文雅高贵。没看到嘛,那个大的,穿的是汉服。”
有人问:“是不是王家人?王大人是内阁大臣,他祖父是前朝首辅,父亲是前朝状元。祖孙三代都是大官。”
有人说:“不是。王家的孩子都大了,没这么小的。没听到他们说话嘛,称呼的额娘,这是满人的叫法。”
有人小声道:“除了王家,京城里没这么气派的人家了。满人粗野的很,就知道骑马射箭拉大弓,生不出来这样懂事乖巧的孩子。至于叫额娘,说不准是汉人娶了满人的媳妇。”
有人说:“你说的对!叫的是佟额娘,应该是嫡母,不是亲儿子。小娘子最多不过二十,那个大的,最少有六岁了吧。”
有人接话:“我给你赌三个肉包子,绝对是亲生。你没瞪大眼睛看看,三个人长的多像。”
有人问:“刚叫的是佟额娘,不会是佟佳氏吧?你们知道佟佳氏这么大的姑娘都嫁到谁家了?”
纳兰性德看着被热烈议论的三个人,心想,还别说,真的很像。说不出来哪像,就是觉得像。
琢磨了片刻后,想到了,可能是衣服的原因。街上来往的人,大部分都是灰扑扑的,他们的衣服鲜亮。还有颜色问题,贵妃的衣服与大阿哥的下摆同色;大阿哥的上衫与太子的下摆同色。
搭眼一看,可不就是很像。
此时,人群里议论到了佟佳氏的嫡长女是宫里的贵妃娘娘。
有人惊呼:“难怪是贵妃和太子爷?”
有人小声说:“不可能。小的要是太子爷,大的应该是大阿哥。皇家人为了争权夺利,都是勾心斗角,相互算计,贵妃、太子和大阿哥不可能如此亲密。这明明就是一家人。”
这帮不怕死的草民,周围可都是皇上的耳目,这么私议皇家的事,是杀头的罪。
纳兰性德凑过去,打了岔:“他们是王大人的学生。”
方才提到王家人的那名中年人,笑道:“我就说嘛,也就是有着一千多年传承的江南王氏能教出这么懂事的学生。”
有人看纳兰性德仪容不凡,又认得母子三人,不敢再多说话。赶紧转移了话题:“别胡叭叭了,粥已经盛出来了。”
粥锅后面,已经换上了六名官员。
小太子双手捧着粥碗,举到额头位置,朝着白塔的方向,奶声奶气道:“一敬天地;二敬佛祖;三祝太皇太后长命百岁,寿比南山;四祝大清皇帝心想事成,诸事顺遂;五祝国泰民安,百姓安宁;六祝五谷丰登,六牲兴旺。”
人群里忽然有人说:“没错,这就咱们的太子爷!一般人不会想到为老百姓祈福,还说牲畜兴旺,五谷丰登的话。”随着他这一声,后面的人都想离近些,瞅瞅太子爷长得什么模样。哪里还有心思排队,朝着粥锅的位置一拥而上。紧接着各种叫喊混成了一团。
“太子爷,赶快施粥啦!”
“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还以为吃了这顿, 就只能躺着等饿死。十分后悔以前的懒惰行径。岂料在村里人的接济之下, 渡过了这个年。
从此以后,勤劳肯干, 渐渐过上了好日子, 成了远近闻名的富户, 儿孙还做了大官。
为了感恩接济他的乡亲, 也为了铭记不可懒惰。每逢腊月初八这日, 把家里能吃的东西每一样拿出来一点, 熬成一锅粥,自己吃,也分给别人吃。
腊八熬粥, 渐渐在当地形成了风俗, 这个风俗又扩展到了各地。
这年的腊八节, 风和日丽。
白塔寺门前的空地上一字排开了六口大铜锅, 身着灰色僧服的佛家子弟, 手握大铜勺在锅内轻搅着。
锅里浓稠的八宝粥, 咕嘟咕嘟冒着欢快的泡泡, 白烟缭绕,香味四溢。
身后不远处是高高的白塔,白塔顶上悬挂的三十六个小铜钟, 在微风里, 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合着塔内嗡嗡轰轰的诵经声,让人心中油然升腾起一种说不出的安宁和欢愉。
这种国泰民安的情景,让纳兰性德想找个安静的地方,作一首诗送给宫里的朋友。
可是不行啊!他是侍卫,他今天的任务是混在人群里,观察可疑人员,保护大阿哥和太子。
皇上安排的很妙,把城内的安全交给了佟佳氏、赫舍里氏和叶赫那拉氏。分别是贵妃的娘家、太子舅家和大阿哥舅家。
这三个家族将来能否更加兴旺,就指望贵妃、太子和大阿哥了。会不上心么?比自己亲生儿子的安危都上心。
惠嫔和纳兰性德同属一个曾祖父,要说关系有点远。但因为有皇长子,他阿玛明珠大人就把关系拉的很近。
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大阿哥是皇位第二继承人。
今早出门的时候,他阿玛特意叮嘱他:“万一有事,保护大阿哥为先。”末了,又补充一句:“拼上命也要护大阿哥周全。”
有事?能有什么事?
纳兰性德看看西边拿着碗排起的三排长队,从眼神站姿里分辨,里面近半是由侍卫扮的。真有七八个刺客来,踩也能把他们踩死。
纳兰性德在宫里是御前一等侍卫,出了宫是京城第一才子和明珠大人的长子,他不用穿布衣假扮老百姓,仍是寻常的装束。
因为不时有来往人认出他,停下来同他寒喧,他只得站在了门口的一棵大槐树背后。这鬼鬼祟祟的行为,让某些不认得他的侍卫们,把他当成了目标防备。
他盼着时间过得快点,早点结束这份傻呵呵的差事。然后也讨碗粥,去寺里寻间雅室,一边吃粥一边琢磨首诗。
纳兰性德掏出怀表看了看,差十分不到七点。
还有十分钟。
手压在刀柄上,转身朝向东边。不多时,一辆两匹白马拉的红木马车,沐浴着清晨微暖的阳光,远远地朝这边驰来。
车上没有四品以上官员带的开路银铃。单从外表看,是普通富贵人家的出行。
他知道,这里面坐的可是大清的半壁江山。后宫之首、储君和皇长子。
但是排队等粥的老百姓不知道,他们只知道今年皇上派人在白塔寺门前煮粥,粥是分给老百姓的。
他们来讨碗香粥吃。
俗语说:“大锅饭小锅菜。”意思是大锅煮出来的粥香。这几锅粥从昨天就开始煮了,里面不但有五谷豆子,肉丁奶油,据说还有延年益寿的药汤。
香味儿勾得口水直冒。
他们从昨天就开始早早的排队,一家人轮替班排,跟等唐僧肉差不多。终于要开锅了,十分兴奋。
红木马车渐行渐近的时候,有的人只顾盯锅里的粥呢,并没有及时发现。还是听到有人惊呼了一声:“这是谁家孩子啊?真他娘的会生,生得这么可爱伶俐。”这一声,令大家齐齐地抬头四处望,最后视线落在了红木马车跟前。
汉服蓝风氅的小男孩先是从马车里探出头,环视了一圈四周,回身对车里说了句什么话,然后转过身,踩着车夫摆好的踩踏下了马车。
马车里又探出一个戴黄红相间帽子的小脑袋,冲着刚下到地上的小男孩喊:“大哥,你等等我。”
汉服小男孩转身走到车门口,伸高了手臂,“弟弟下车要小心,踩稳了再往下走,来扶住我。”
众人这时候才发现,个子稍矮的小男孩穿的是黄色旗服。
汉服男孩扶着旗服男孩下车后,看着他,关切地问:“弟弟,你外面的衣服呢?”
旗服男孩转身看向车内。
车内伸出一只雪白的小手,递出件明黄色的披风。
“谢谢佟额娘。”
汉服男孩欢喜地接下,抖开了,给旗服小男孩披上,认真系上领带之后,整理背后的帽子。
“弟弟要是冷,就把帽子戴头上。”
“嗯嗯。”
旗服小男孩点点头,接着扭脸去看冒着热气的几锅粥,又去看伸着脖子朝这边张望的众人,咧嘴一笑,像个福娃娃似的一团欢喜。
人群里有人“哎哟”了一声:“这是哥俩啊!真是祖坟冒青烟了,生出这么好的崽。十八年后,妥妥的状元郎!”
有人说:“那小的是黄衣服,不会是太子爷吧?”
有人大笑:“怎么可能。太子爷出行还不得提前净水泼街,左右清道,再来三千侍卫开路,三千侍卫跟着。你当是咱们这种小老百姓,想什么时候出门,抬抬腿就走。”
纳兰性德再次感叹皇上安排的妙,让装作是偶然路过这个法子,真是绝了。待会儿他们知道是太子爷之后,还会以为太子爷经常出宫呢。
京城内得是有多安全,贵妃和太子才会经常微服出行。
什么白莲教,红莲教,反清复明,在皇上眼里就跟小蚂蚁一样不足为惧。
纳兰性德正纳闷怎么没见贵妃娘娘呢,两个小男孩并排站在车门边,扭着头看向车内。
一位身披靛蓝风衣的男装女子,低身从马车里走了出来。他突然想到了一句诗:“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这是句和眼前的人和景物完全不搭边的诗,可就是想到了这句。因为有着同样的大气,同样的从容潇洒。出现的时候,同样的令周围的景色瞬间暗淡。
这就是天家之气!女子清雅高贵,俯视众生;小孩子兄谦弟恭,聪慧懂事。
汉服男孩提醒:“佟额娘下车小心。”
旗服男孩关心:“外面冷,佟额娘您带着暖手炉。”
女子笑道:“你们不是说要来施粥吗,怎么不过去?”
两个小男孩齐声道:“等佟额娘一起。”
僧人身后站的六名内务府官员有点懵,这六个人中有两名不认得太子爷,但都认得太子的服饰。
尤其是副总管葛禄,从马车上下来的大小三个人,他都认得。大阿哥在他家生活了将近六年呢,穿啥衣服,都能认得出来。
按着原来的约定,是车里的嬷嬷先下来,走过来跟僧人说,贵妃娘娘、太子殿下和大阿哥来了。
僧人再禀告他们。
他们把寺里的三十多名官员,都叫过来拜见,同时维持秩序,以防有人为了看娘娘和太子一拥而来。
接下来娘娘和太子,以及大阿哥下车。
太子宣布开始施粥。
等盛出来一碗,敬天地,敬佛祖,为太皇太后祈福,然后他们就登车离去。
这是他们商议多次制定的流程。既让大家知道他们的身份,知道贵妃和太子来施过粥,又能保证他们的安全。
这不按流程来是怎么回事?
六个人相互看,最后目光落在葛禄身上。他是内务府副总管,在这里他的官最大,听他的。
葛禄看不远处的纳兰性德站着没动,犹豫了一番后,决定等等看。
万一是皇上重新安排了呢?不让暴露身份呢?
他这一打乱,不是等着受罚嘛。
何况大阿哥今日表现得这么懂事,皇上知道了,一定非常高兴。这都是他六年以来,没日没夜精心照顾的功劳啊!回头肯定得重赏。
太子牵着佟宝珠的左手,大阿哥牵着太子的左手。大小三人一起来到大铜锅前。太子问:“大师父,什么时候开始施粥呀?”
僧人们看向六位穿官服的人。
葛禄慌忙站出来,弓着腰,笑吟吟道:“小爷,咱现在就开始。”
佟宝珠也懵,怎么没人认出他们?这葛禄还装着不认识的样子是怎么回事?难道规矩改了?不让暴露身份了?
周围都是人,也没法问。
葛禄这一声“小爷”把大阿哥拉回了在宫外生活的那段自由时间,立马趾高气扬地说:“那就赶紧开始吧,还等什么啊?大伙儿都等着吃呢。”
人群里本来有人怀疑旗服男孩是太子的,此时也打消了这个念头。内务府的人,都不认得他们。那肯定就不是。
有人低笑道:“官府的人都是势利眼!看到好人家,也是点头哈腰的拍马屁。”
有人问:“他们会是什么人家?”
有人接话:“看这做派,肯定是累世出高官的书香门第。没有三五世的熏陶,不会有这种长在骨子里的文雅高贵。没看到嘛,那个大的,穿的是汉服。”
有人问:“是不是王家人?王大人是内阁大臣,他祖父是前朝首辅,父亲是前朝状元。祖孙三代都是大官。”
有人说:“不是。王家的孩子都大了,没这么小的。没听到他们说话嘛,称呼的额娘,这是满人的叫法。”
有人小声道:“除了王家,京城里没这么气派的人家了。满人粗野的很,就知道骑马射箭拉大弓,生不出来这样懂事乖巧的孩子。至于叫额娘,说不准是汉人娶了满人的媳妇。”
有人说:“你说的对!叫的是佟额娘,应该是嫡母,不是亲儿子。小娘子最多不过二十,那个大的,最少有六岁了吧。”
有人接话:“我给你赌三个肉包子,绝对是亲生。你没瞪大眼睛看看,三个人长的多像。”
有人问:“刚叫的是佟额娘,不会是佟佳氏吧?你们知道佟佳氏这么大的姑娘都嫁到谁家了?”
纳兰性德看着被热烈议论的三个人,心想,还别说,真的很像。说不出来哪像,就是觉得像。
琢磨了片刻后,想到了,可能是衣服的原因。街上来往的人,大部分都是灰扑扑的,他们的衣服鲜亮。还有颜色问题,贵妃的衣服与大阿哥的下摆同色;大阿哥的上衫与太子的下摆同色。
搭眼一看,可不就是很像。
此时,人群里议论到了佟佳氏的嫡长女是宫里的贵妃娘娘。
有人惊呼:“难怪是贵妃和太子爷?”
有人小声说:“不可能。小的要是太子爷,大的应该是大阿哥。皇家人为了争权夺利,都是勾心斗角,相互算计,贵妃、太子和大阿哥不可能如此亲密。这明明就是一家人。”
这帮不怕死的草民,周围可都是皇上的耳目,这么私议皇家的事,是杀头的罪。
纳兰性德凑过去,打了岔:“他们是王大人的学生。”
方才提到王家人的那名中年人,笑道:“我就说嘛,也就是有着一千多年传承的江南王氏能教出这么懂事的学生。”
有人看纳兰性德仪容不凡,又认得母子三人,不敢再多说话。赶紧转移了话题:“别胡叭叭了,粥已经盛出来了。”
粥锅后面,已经换上了六名官员。
小太子双手捧着粥碗,举到额头位置,朝着白塔的方向,奶声奶气道:“一敬天地;二敬佛祖;三祝太皇太后长命百岁,寿比南山;四祝大清皇帝心想事成,诸事顺遂;五祝国泰民安,百姓安宁;六祝五谷丰登,六牲兴旺。”
人群里忽然有人说:“没错,这就咱们的太子爷!一般人不会想到为老百姓祈福,还说牲畜兴旺,五谷丰登的话。”随着他这一声,后面的人都想离近些,瞅瞅太子爷长得什么模样。哪里还有心思排队,朝着粥锅的位置一拥而上。紧接着各种叫喊混成了一团。
“太子爷,赶快施粥啦!”
“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