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立了麒麟双修功后,便可保持自己所有女人的青春永驻,不至于再出现每隔数年一次的劳民伤财的选秀活动,也不至于出现后宫三千的荒淫景象。对卢俊义这样一个现代思想占多数的穿越人士来说,他可不想像古代大部分帝王一样被女人给搞死在龙床上,他还有广阔的领土需要占领,他还有广大的汉民需要引导,他还有太多太多的事情,男女之事虽然销魂,但他不准备在这私欲上面浪费太多时间,后宫内保持基本编制即可。
他非常厌倦于什么嫔妃进御之事的繁琐,所以从一开始他就限制嫔妃的数量。
卢俊义为什么会厌倦嫔妃进御之事,乃是他曾读过古代宫廷史,读来烦不胜烦。
嫔妃进御是内廷的一件要务,如在外廷皇帝上朝一样重要。对于皇帝来说,后者可以免去,而前者一日不可或缺。后宫有专人负责办理、记录寝妃进御之事。
周代已有负责君主阴事的阴令。汉代的掖廷令在夜晚来到之前,记上当日谁侍御寝。东汉以后这件任务由宦官负责。各个朝代,宫中都有一本备忘录,专记皇帝御幸之事,以备日后查考。如同外廷大臣克尽职守一样,负此职的宦官也是一丝不苟。
北魏文成帝偶然登楼四望,见平城宫内有一位美人。文成帝问左右的人,“此妇人佳乎?”众人一致赞同。于是,文成帝走下白楼,向美妇人走去。二人宿于斋库。该女李氏因此怀孕。日后皇太后查问,恰有守库者在库墙上记下了当时的时间和事件,两相核对,无差错,李氏怀的这个胎得到了承认。由此可知,皇帝办事固然随心所欲,记录者也能捕捉到踪影,守库者本不负责此职,事关重大,也得及时记录。
自己跟谁上床了还要有人记录,这种事情按在卢俊义身上,他非常难以接受,是不是再跟着会画画的宦官,自己岂不是成了陈大官人第二了。这一切有一个治本的方法,就是限制妃子数量,就那十几个妃子,挨个临幸不就行了,还用记录吗。
嫔妃进御之事还有一个让卢俊义觉得很头痛的是,要选择去临幸谁。
下朝后走向后宫的皇帝,脚步有些徘徊,打不定主意去找谁,今夜宿在何处。
风流皇帝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后宫女子多至四万,不知道怎样安排她们为他服务。后来,玄宗想出了一个办法,每天将一群宫嫔集中在一起,让她们投骰子,投中者中最优胜者,当夜侍寝。私下里宦官把骰子称为锉角媒人。春秋季节,唐玄宗令后宫女子们在门前栽花,玄宗追随着一只蝴蝶走,蝴蝶落在谁的门前,当晚便宿在该处,称此法为蝶幸。由于进御的女子太多,玄宗难以一一记住她们的姓名和相貌,便又发明了一则风流办法,将已进御的宫女臂上,打上“风月常新”之印,再渍以桂红膏,使印记牢固,经水洗不褪色。自杨贵妃入宫,夺得皇帝的独宠后,锉角媒人、蝴蝶和“风月常新”印都派不上用场,后宫女子只得在七夕向牛郎织女诉幽情。 唐敬宗发明了一种风流箭,用意也是决定侍寝之事。用竹皮做弓,纸做箭,纸中间密贮龙麝末香。宫嫔聚在一起,敬宗搭箭一射,中箭者浓香触体,了无痛楚。后来宫中流传着“风流箭中的——人人愿”的话。
武帝司马炎是司马昭之子,“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说司马昭握朝中大权,想取代皇帝,但他至死也没有下定决心。他的儿子司马炎早就不耐烦了。权臣虽然有权,但色欲的满足却比不上皇帝,权力即使大过皇帝,也不能象皇帝一样享受无数的美色。司马炎三十岁那年,司马昭死,他取代了父位,立即逼魏帝禅让,自己登上了帝位。他要好好享受只有皇帝才可享受的待遇。祖父的委曲他不会再遇上了,后宫有的是美人。晋武帝开创了后宫万人的历史纪录。由於宫嫔数量太多,晋武帝最初也头痛于到何处过夜。后来,发明了羊车,用羊车载着他在后宫的小路上漫游,羊停到谁的门前,就由谁来侍寝。宫嫔们都盼望皇帝的羊车在自己的门前停下。这时,便有聪明的女子显示智 慧了,她们用竹叶插在门前,把盐汁洒在通往门口的小路上,引诱羊舐着盐汁,顺路走到门前,吃门上的竹叶,于是,车子就停了下来。从此,羊车成了后宫的传世宝物。
既然卢俊义很厌倦这些后宫制度,但他也不能搞什么一夫一妻的现代婚姻制度,否则大臣什么“丰富内宫、巩固皇嗣”的进谏让他更烦不胜烦,而且他并不掩饰自己是好色穿越男,接近于种马一级的人物,他自然是美人多多益善。但卢俊义同时是爱美人更爱江山的枭雄,当美人多到影响他征服江山时,他就要限制自己的欲望,关闭后宫大门。
但即使只有一二十个女人,也要分个名分出来。
寻常富裕人家还搞一个所谓三妻四妾的制度,乃是“一发妻二平妻四偏妾”。发妻持家,平妻在旁辅佐,偏妾则要尽心伺候夫君与三房夫人。
何况卢俊义这个在数年后就由齐国公转为齐国大帝的人物,他的后宫更不能等闲视之,最关键的是他的后宫中将近有一半以上的女人都来自于政治婚姻,要是还按照平常人家那样就只能设置两个平妻,那如何安排剩下的政治婚姻,如何制定不好,那缔结的政治婚姻就是出力不讨好的事情。虽然卢俊义不愿在后宫设立什么等级制度,但架不住这个世界的规则,反正擢升谁贬斥谁的权力在他手里。
在后宫编制上,卢俊义吸取了前面从周代到这北宋的后宫制度,只设置最基本的位置。
民间所谓的三宫,一般是指后妃居住的中宫和东西两宫,其实这是明清以后的体制。三宫最早乃是指诸侯大人所而之处、而天子后妃所居乃曰六宫。汉代就以皇帝、太后、皇后合称为三宫,又称太皇大后、太后、皇后为三宫。唐代穆宗时又将两太后与皇后合称三宫。六院作六苑,皆以后妃所居宫院代指后妃。六宫的概念至唐代已非专指皇后,而泛指后妃了。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李贺《贝宫夫人》中的“六宫不语一生困,高悬银畔照香山”,所言“六宫”皆指后妃,而不是专指皇后。
所谓七十二嫔妃,不过是泛指皇帝后宫人数的众多,实际上皇帝后宫侍妾的数目远比七十二为多。《管子.小匡》即言:“九妃六嫔,陈妾数千”。《礼.昏仪》则言周代后妃制曰:“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可见早在诸侯时期,国君的妻妾已甚众了。秦汉之时秉承周制建立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后妃制,以皇帝为中心,皇帝之母称皇太后,祖母称太皇太后,嫡妻称皇后。由于秦的时代短暂,所以完备的后妃体制及其等级划分实际执行于汉代。自汉武帝、汉元帝始,后宫三千嫔妃又扩至十四个等级。即1.昭仪,2.婕妤,3.(女圣)娥,4.容华,5.美人,6.八子,7.充依,8.七子,9.良人,10.长使,11.少使,12.五官13.顺常,14.无涓,共和、娱灵、保林等。东汉时又化繁为简,六宫仅有皇后、贵人之称,其下只设美人、宫人、采女三等。
隋文帝时期,独孤皇后悍妒,妃嫔只是虚设。隋炀帝继位后,广置嫔妃:有三夫人贵妃、淑妃、德妃,正一品;九嫔有顺仪、顺容、顺华、修仪、修容、修华、充仪、充容、充华,为正二品;婕妤,十二员,为正三品;世妇,分美人、才人十五员,正四品; 宝林二十员,正五品;御女,二十四员,正六品;女御,采女,三十七员,正七品; 以上各等级,总计一百二十人。又有承衣刀人,皆趋侍左右,并无员数,视六品以下。又增置女官,拟尚书省,以六局管二十四司。唐建国之初,参照隋朝旧制;唐玄宗开元年间,对妃嫔称号稍作更改。
到宋朝,嫔御的名号没有准则,比较纷纭杂乱。大致地说,初入宫时,女子的名号有:侍御、红霞帔。再进一步封夫人,以后再进便是才人、美人、婕妤,然后进为昭仪、昭容、修媛、修仪、修容、充媛、婉容、婉仪、顺容、贵仪等;再进为妃一级,有贵妃、贤妃、德妃、淑妃、宸妃。宋后宫的显著特色是无定位,由初级开始,随宠遇增长,不断晋级。
卢俊义给自己后宫设定的是一后,帝级;皇妃三名,有慧妃、贤妃、德妃,亲王级;贵妃六名,有淑妃、宸妃、惠妃、文妃、武妃、容妃,一品;嫔妃九员,为正二品;婕妤十二员,为正三品;剩下的是八十名女官和一千名女侍卫,从四品往下一直排到九品,不过这些女官和女侍卫都是卢俊义不能碰的,这些女官和女侍卫如有婚嫁即可复员退出。不论元首府或是日后的皇宫,都一律用女官和女侍卫,而不用太监。
目前卢俊义后宫里暂设嫔妃、婕妤这两类,然后再按照卢俊义自封的爵位再做擢升,原则跟宋朝一样,无定位,由初级开始,随宠遇和每个美人的功绩增长,不断晋级。
他非常厌倦于什么嫔妃进御之事的繁琐,所以从一开始他就限制嫔妃的数量。
卢俊义为什么会厌倦嫔妃进御之事,乃是他曾读过古代宫廷史,读来烦不胜烦。
嫔妃进御是内廷的一件要务,如在外廷皇帝上朝一样重要。对于皇帝来说,后者可以免去,而前者一日不可或缺。后宫有专人负责办理、记录寝妃进御之事。
周代已有负责君主阴事的阴令。汉代的掖廷令在夜晚来到之前,记上当日谁侍御寝。东汉以后这件任务由宦官负责。各个朝代,宫中都有一本备忘录,专记皇帝御幸之事,以备日后查考。如同外廷大臣克尽职守一样,负此职的宦官也是一丝不苟。
北魏文成帝偶然登楼四望,见平城宫内有一位美人。文成帝问左右的人,“此妇人佳乎?”众人一致赞同。于是,文成帝走下白楼,向美妇人走去。二人宿于斋库。该女李氏因此怀孕。日后皇太后查问,恰有守库者在库墙上记下了当时的时间和事件,两相核对,无差错,李氏怀的这个胎得到了承认。由此可知,皇帝办事固然随心所欲,记录者也能捕捉到踪影,守库者本不负责此职,事关重大,也得及时记录。
自己跟谁上床了还要有人记录,这种事情按在卢俊义身上,他非常难以接受,是不是再跟着会画画的宦官,自己岂不是成了陈大官人第二了。这一切有一个治本的方法,就是限制妃子数量,就那十几个妃子,挨个临幸不就行了,还用记录吗。
嫔妃进御之事还有一个让卢俊义觉得很头痛的是,要选择去临幸谁。
下朝后走向后宫的皇帝,脚步有些徘徊,打不定主意去找谁,今夜宿在何处。
风流皇帝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后宫女子多至四万,不知道怎样安排她们为他服务。后来,玄宗想出了一个办法,每天将一群宫嫔集中在一起,让她们投骰子,投中者中最优胜者,当夜侍寝。私下里宦官把骰子称为锉角媒人。春秋季节,唐玄宗令后宫女子们在门前栽花,玄宗追随着一只蝴蝶走,蝴蝶落在谁的门前,当晚便宿在该处,称此法为蝶幸。由于进御的女子太多,玄宗难以一一记住她们的姓名和相貌,便又发明了一则风流办法,将已进御的宫女臂上,打上“风月常新”之印,再渍以桂红膏,使印记牢固,经水洗不褪色。自杨贵妃入宫,夺得皇帝的独宠后,锉角媒人、蝴蝶和“风月常新”印都派不上用场,后宫女子只得在七夕向牛郎织女诉幽情。 唐敬宗发明了一种风流箭,用意也是决定侍寝之事。用竹皮做弓,纸做箭,纸中间密贮龙麝末香。宫嫔聚在一起,敬宗搭箭一射,中箭者浓香触体,了无痛楚。后来宫中流传着“风流箭中的——人人愿”的话。
武帝司马炎是司马昭之子,“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说司马昭握朝中大权,想取代皇帝,但他至死也没有下定决心。他的儿子司马炎早就不耐烦了。权臣虽然有权,但色欲的满足却比不上皇帝,权力即使大过皇帝,也不能象皇帝一样享受无数的美色。司马炎三十岁那年,司马昭死,他取代了父位,立即逼魏帝禅让,自己登上了帝位。他要好好享受只有皇帝才可享受的待遇。祖父的委曲他不会再遇上了,后宫有的是美人。晋武帝开创了后宫万人的历史纪录。由於宫嫔数量太多,晋武帝最初也头痛于到何处过夜。后来,发明了羊车,用羊车载着他在后宫的小路上漫游,羊停到谁的门前,就由谁来侍寝。宫嫔们都盼望皇帝的羊车在自己的门前停下。这时,便有聪明的女子显示智 慧了,她们用竹叶插在门前,把盐汁洒在通往门口的小路上,引诱羊舐着盐汁,顺路走到门前,吃门上的竹叶,于是,车子就停了下来。从此,羊车成了后宫的传世宝物。
既然卢俊义很厌倦这些后宫制度,但他也不能搞什么一夫一妻的现代婚姻制度,否则大臣什么“丰富内宫、巩固皇嗣”的进谏让他更烦不胜烦,而且他并不掩饰自己是好色穿越男,接近于种马一级的人物,他自然是美人多多益善。但卢俊义同时是爱美人更爱江山的枭雄,当美人多到影响他征服江山时,他就要限制自己的欲望,关闭后宫大门。
但即使只有一二十个女人,也要分个名分出来。
寻常富裕人家还搞一个所谓三妻四妾的制度,乃是“一发妻二平妻四偏妾”。发妻持家,平妻在旁辅佐,偏妾则要尽心伺候夫君与三房夫人。
何况卢俊义这个在数年后就由齐国公转为齐国大帝的人物,他的后宫更不能等闲视之,最关键的是他的后宫中将近有一半以上的女人都来自于政治婚姻,要是还按照平常人家那样就只能设置两个平妻,那如何安排剩下的政治婚姻,如何制定不好,那缔结的政治婚姻就是出力不讨好的事情。虽然卢俊义不愿在后宫设立什么等级制度,但架不住这个世界的规则,反正擢升谁贬斥谁的权力在他手里。
在后宫编制上,卢俊义吸取了前面从周代到这北宋的后宫制度,只设置最基本的位置。
民间所谓的三宫,一般是指后妃居住的中宫和东西两宫,其实这是明清以后的体制。三宫最早乃是指诸侯大人所而之处、而天子后妃所居乃曰六宫。汉代就以皇帝、太后、皇后合称为三宫,又称太皇大后、太后、皇后为三宫。唐代穆宗时又将两太后与皇后合称三宫。六院作六苑,皆以后妃所居宫院代指后妃。六宫的概念至唐代已非专指皇后,而泛指后妃了。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李贺《贝宫夫人》中的“六宫不语一生困,高悬银畔照香山”,所言“六宫”皆指后妃,而不是专指皇后。
所谓七十二嫔妃,不过是泛指皇帝后宫人数的众多,实际上皇帝后宫侍妾的数目远比七十二为多。《管子.小匡》即言:“九妃六嫔,陈妾数千”。《礼.昏仪》则言周代后妃制曰:“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可见早在诸侯时期,国君的妻妾已甚众了。秦汉之时秉承周制建立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后妃制,以皇帝为中心,皇帝之母称皇太后,祖母称太皇太后,嫡妻称皇后。由于秦的时代短暂,所以完备的后妃体制及其等级划分实际执行于汉代。自汉武帝、汉元帝始,后宫三千嫔妃又扩至十四个等级。即1.昭仪,2.婕妤,3.(女圣)娥,4.容华,5.美人,6.八子,7.充依,8.七子,9.良人,10.长使,11.少使,12.五官13.顺常,14.无涓,共和、娱灵、保林等。东汉时又化繁为简,六宫仅有皇后、贵人之称,其下只设美人、宫人、采女三等。
隋文帝时期,独孤皇后悍妒,妃嫔只是虚设。隋炀帝继位后,广置嫔妃:有三夫人贵妃、淑妃、德妃,正一品;九嫔有顺仪、顺容、顺华、修仪、修容、修华、充仪、充容、充华,为正二品;婕妤,十二员,为正三品;世妇,分美人、才人十五员,正四品; 宝林二十员,正五品;御女,二十四员,正六品;女御,采女,三十七员,正七品; 以上各等级,总计一百二十人。又有承衣刀人,皆趋侍左右,并无员数,视六品以下。又增置女官,拟尚书省,以六局管二十四司。唐建国之初,参照隋朝旧制;唐玄宗开元年间,对妃嫔称号稍作更改。
到宋朝,嫔御的名号没有准则,比较纷纭杂乱。大致地说,初入宫时,女子的名号有:侍御、红霞帔。再进一步封夫人,以后再进便是才人、美人、婕妤,然后进为昭仪、昭容、修媛、修仪、修容、充媛、婉容、婉仪、顺容、贵仪等;再进为妃一级,有贵妃、贤妃、德妃、淑妃、宸妃。宋后宫的显著特色是无定位,由初级开始,随宠遇增长,不断晋级。
卢俊义给自己后宫设定的是一后,帝级;皇妃三名,有慧妃、贤妃、德妃,亲王级;贵妃六名,有淑妃、宸妃、惠妃、文妃、武妃、容妃,一品;嫔妃九员,为正二品;婕妤十二员,为正三品;剩下的是八十名女官和一千名女侍卫,从四品往下一直排到九品,不过这些女官和女侍卫都是卢俊义不能碰的,这些女官和女侍卫如有婚嫁即可复员退出。不论元首府或是日后的皇宫,都一律用女官和女侍卫,而不用太监。
目前卢俊义后宫里暂设嫔妃、婕妤这两类,然后再按照卢俊义自封的爵位再做擢升,原则跟宋朝一样,无定位,由初级开始,随宠遇和每个美人的功绩增长,不断晋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