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置了明教教徒和将领后,卢俊义就开始着手制定各项限制官僚特权和整顿吏治的政策,随后又开始拟定齐国的法律法规,初步建立齐国的法制体系。齐国内部对卢俊义这一套改革措施从一开始的抗拒、反对、不解慢慢地变为接受、支持、欢迎,这些改革对于刚刚开始建国的齐国而言,如同割去表面的腐肉,痛苦的时间很短,如果再拖下等夺取了天下再做改革,便如同开膛摘心重新换一副内脏一般到时候就不得不妥协着让他烂下去了。
所以卢俊义就毅然决然从这一开始就做了深度改革,主要是官僚体制和法制的改革,这是根本,其他经济体制改革只是依附在这两点上的,根不好便妄想通过修剪枝桠让国家这颗大树变得茁壮挺拔,那是不可能的。只做经济体制改革,不做政治体制改革,舍本逐末之举。
在卢俊义痛下决心对齐国的官僚体制、法律体制作改革时,东京赵宋朝堂上也有一些变动,但那样的变动几乎全是对赵宋朝廷不利的,或者说是赵佶的昏招。
首先是,蔡京的儿子蔡攸取代他老父亲重新获得赵佶的宠信。
蔡攸字居安,蔡京长子。赵佶为端王时就与之相识。赵佶继位,即受到宠信。崇宁三年赐进士出身。二年间就官至枢密直学士。蔡京再入相,攸虽不学无术,却加龙图阁学士兼侍读,详定《九域图志》、修《六典》。初置宣和殿,命为大学士。为了取悦赵佶,蔡攸竟与王黼参与宫中秘戏,身穿短衫窄裤,涂脂抹粉,混杂于倡优侏儒之中,口说市井淫荡放浪之语,丑态百出。其妻宋氏,出入禁掖,坊间传言是蔡攸献上其妻供赵佶享用。攸尝向赵佶进言谓人主当以四海为家,太平为娱,及时行乐。赵佶深信其言,将宫中苑囿仿照江浙之地建成村居野店,聚珍禽异兽于其中,每至秋风夜静,禽兽之声响彻都城。由于蔡攸善于奉承献媚,赵佶对其恩宠无比,不时越级擢用。宣和元年九月,进攸为开府仪同三司,位同使相。
蔡攸这个位置,除了赵佶的宠信,也有一半是从他父亲那里抢来的。蔡京专横跋扈,不得人心,多次受到朝中大臣的弹劾,赵佶也不得不对他降职处理。但蔡京善于审时度势,玩弄权术,当他第四次被赵佶起用为相时,已两目昏目毛,不能视事,一切决断全交给季子蔡绦处理。蔡绦擅权用事,肆行无忌,连白时中、李邦彦等人也畏他如虎。在朝中权势日益倾轧、大臣从中挑拨离间下,蔡攸与蔡京的父子感情发生了裂缝。他对蔡京夙爱季弟怨恨在心,更不满季弟的所作所为。他屡讦蔡绦之罪,甚至劝赵佶诛去蔡绦,赵佶不忍,只令蔡绦停职待养,不得干预朝政。蔡攸仍不解恨,必欲加罪于季弟,且对父亲积怨愈深。父既不忠,子自不孝。当蔡攸受封少师,权力与蔡京不相上下时,便与蔡京各立门户,别居赐第,父子几乎成了仇敌。有一次蔡攸到蔡京府第探视父亲,见父亲正与客人说话,蔡京就让客人回避。蔡攸上前握着父亲的手为其诊脉,假惺惺地说:“父亲大人的脉势舒缓,身体是否感觉不适?”蔡京回答说:“没有。”之后蔡攸借口禁中有公事,匆匆辞去。客人窥见,不解蔡攸此举动,便问蔡京,蔡京回答说:“我这个长子是想用我有疾为由逼我罢官。”果然没过多久,赵佶接连下诏,撤去蔡绦官职,复勒蔡京致仕,而把蔡攸擢升为开封仪同三司、镇海节度使少保。
蔡京虽然奸猾贪婪,至少尚有几分治政才能,蔡攸此人不学无术、不孝若此,居然深得赵佶宠信,可见赵佶之昏庸。卢俊义对推翻赵宋朝廷更有几分信心。
与此同时,赵佶又大兴土木,兴建了万岁山。
宋赵佶即位后,子嗣不广。茅山道士刘混康为了迎合赵佶穷奢极欲、荒淫无耻生活的需要,谎说只要将京城东北隅地势加高,就可多得子嗣。这正合赵佶心意。政和六年,赵佶命户部侍郎孟揆仿照杭州凤凰山修筑万岁山,历时五年,至宣和三年,才初步修成。万岁山始名凤皇山后改名艮岳。赵佶亲自撰《艮岳记》记艮岳之美。艮岳周围连绵十余里,高八十一九十丈,峰峦起伏,千岩万壑。人工开凿修造的池、沼、洲、渚密布其间,殿台楼阁无法计算,山上山下到处是从各地运来的奇花怪石,珍禽异兽。此工程劳民伤财不亚于商纣之鹿台。
赵宋朝廷烟解决财政困难,设置“西城括田所”,宣布将整个梁山泊八百里水域全部收为“公有”,规定百姓凡入湖捕鱼、采藕、割蒲,都要依船只大小课以重税,若有违规犯禁者,则以盗贼论处,贫苦的农民与渔民交不起重税,长期积压在胸中的对社会现实的不满终于像火山一样爆发了。他们铤而走险,武装聚险,凭借梁山泊易守难攻的地形,阻杀前来镇压的官兵。这就是白衣秀士王伦之所以起事而卢俊义之所以能在梁山发展壮大的原因。而赵宋不吸取教训,还变本加厉地扩大括田之事,苛刻害民愈演愈烈。
宦官杨戬善于迎合皇帝心意,自崇宁后,渐得赵佶宠信。宣和初,杨戬据胥吏杜公才所献之策括公田,收取百姓田契,反复核实,根据土地面积增立租赋。先实行于汝州,后推广到今山东、淮北地区,后卢俊义占据山东、淮北之地,杨戬便将括田之事更改推广到湖南、陕西等地(湖北王庆、山西田虎)。杨戬还逼民佃种废堤弃堰,荒山退滩与湖河淤流处,租额一定,不可更减。即使遇到水旱灾害,也不能减免。每年增收的租税一个县就要比往年多十多万贯。宣和三年杨戬死后,由宦官李彦主持括公田一事。李彦勾结梁师成,手段更为狠毒。他见到民间良田,就派人到衙门送上一纸,指说是荒地,该良田就由他支配,田主虽有田契,也投诉无门。他甚至将鲁山全县的土地都括为公田,谁不申报,就严刑拷打,死的人成千上万。又置局汝州,如同南方的朱勔那样,无休止地发运贡奉物品至京师,以至农民无时间耕种,牛全被用来运送贡奉物品,百姓多劳命伤财,饿死累死,有的不堪忍受自缢而死。
卢俊义很是感谢赵佶和他三个亲信宦官杨戬、李彦、梁师成,如果不是他们,山东、两淮的百姓怎么会对他的军队接受度那么高,如果不是他们,陕西、河南、湖南的百姓怎肯离乡背井逃亡到卢俊义的齐国之地增加耕地人口。
与此同时,赵佶又重开苏杭应奉局及花石纲,这又为卢俊义争得了江南百姓的投奔。
为了平息东南人民的怨恨和反抗情绪,镇压方腊起义,政和七年正月,童贯以宋赵佶的名义下罪己诏,罢苏杭应奉局及花石纲。当时,赵佶就很不高兴,但也没有办法。方腊起义被镇压后,赵佶一伙认为天下太平,可以继续恣意享乐。而王黼乘机向赵佶进谗言,说方腊起义是茶盐法引起的,童贯却把它归之于应奉局。赵佶经王黼煽动,于本年闰五月,下诏恢复应奉局,命王黼、梁师成主管其事。应奉局的恢复,朱勔父子重新被重用,他们更加猖狂地敲诈勒索,东南百姓重新遭殃。连童贯也摇头叹息,说是东南百姓的饭锅子还未放稳,怎么又要搞花石纲了。
赵佶自幼养尊处优,逐渐养成了轻佻浪荡的性格。随着年龄的增长,赵佶迷恋声色犬。他以亲王之尊,经常微服游幸青楼歌馆,寻花问柳,凡是京城中有名的妓女,几乎都与他有染。有时他还将喜欢的妓女乔装打扮带入王府中,长期据为己有。 当上皇帝以后,赵佶禀性难移,无心于政务,继续过着糜烂生活。赵佶17岁成婚,娶德州刺史王藻之女,即位后,册王氏为皇后。王皇后相貌平平,生性俭约,不会取悦赵佶,虽为正宫,但并不得宠。此时,赵佶宠幸的是郑、王二贵妃,二人本是向太后宫中的宫女,生得眉清目秀,又善言辞。赵佶为藩王时,每到慈德宫请安,向太后总是命郑、王二人陪侍。二人小心谨慎,又善于奉承,颇得赵佶好感。时间一长,向太后有所觉察,等到赵佶即位,便把二人赐给他。赵佶如愿以偿,甚为欢喜。除了郑、王二氏之外,受宠爱的还有刘贵妃、慕容贵妃、韦贵妃等人。刘贵妃出身寒微,却花容月貌,入宫即得到赵佶宠幸,由才人连升七级而至贵妃。然而,好景不长,刘贵妃不久后去世了。正当赵佶为此伤感时,内侍杨戬在赵佶面前夸耀另一位刘氏有倾国倾城之貌,不亚于王昭君,赵佶当即将其召入宫中。刘氏本是酒家之女,出身卑贱,但长得光艳风流。赵佶一见,魂不守舍,瞬间便将丧妃之痛遗忘殆尽。赵佶对刘氏大加宠爱,与她形影不离,否则竟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在赵佶看来,刘氏回眸一笑,六宫粉黛尽无颜色。尽管后宫粉黛三千,佳丽如云,但赵佶对她们刻意造作之态感到索然无味,便微服出宫,寻找刺激。为了寻欢作乐,赵佶特设立行幸局专门负责出行事宜。荒唐的是,行幸局的官员还帮助赵佶撒谎,如当日不上朝,就说赵佶有排档(宫中宴饮);次日未归,就传旨称有疮痍(染病)。天子不惜九五之尊,游幸于青楼妓馆,并非光彩之事,所以赵佶总是小心翼翼,生怕被他人发现。其实多数朝臣对此都心知肚明,但却不敢过问,致使赵佶更加放荡。(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a href=<a href="http://" target="_blank">http://</a> target=_blank></a>,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所以卢俊义就毅然决然从这一开始就做了深度改革,主要是官僚体制和法制的改革,这是根本,其他经济体制改革只是依附在这两点上的,根不好便妄想通过修剪枝桠让国家这颗大树变得茁壮挺拔,那是不可能的。只做经济体制改革,不做政治体制改革,舍本逐末之举。
在卢俊义痛下决心对齐国的官僚体制、法律体制作改革时,东京赵宋朝堂上也有一些变动,但那样的变动几乎全是对赵宋朝廷不利的,或者说是赵佶的昏招。
首先是,蔡京的儿子蔡攸取代他老父亲重新获得赵佶的宠信。
蔡攸字居安,蔡京长子。赵佶为端王时就与之相识。赵佶继位,即受到宠信。崇宁三年赐进士出身。二年间就官至枢密直学士。蔡京再入相,攸虽不学无术,却加龙图阁学士兼侍读,详定《九域图志》、修《六典》。初置宣和殿,命为大学士。为了取悦赵佶,蔡攸竟与王黼参与宫中秘戏,身穿短衫窄裤,涂脂抹粉,混杂于倡优侏儒之中,口说市井淫荡放浪之语,丑态百出。其妻宋氏,出入禁掖,坊间传言是蔡攸献上其妻供赵佶享用。攸尝向赵佶进言谓人主当以四海为家,太平为娱,及时行乐。赵佶深信其言,将宫中苑囿仿照江浙之地建成村居野店,聚珍禽异兽于其中,每至秋风夜静,禽兽之声响彻都城。由于蔡攸善于奉承献媚,赵佶对其恩宠无比,不时越级擢用。宣和元年九月,进攸为开府仪同三司,位同使相。
蔡攸这个位置,除了赵佶的宠信,也有一半是从他父亲那里抢来的。蔡京专横跋扈,不得人心,多次受到朝中大臣的弹劾,赵佶也不得不对他降职处理。但蔡京善于审时度势,玩弄权术,当他第四次被赵佶起用为相时,已两目昏目毛,不能视事,一切决断全交给季子蔡绦处理。蔡绦擅权用事,肆行无忌,连白时中、李邦彦等人也畏他如虎。在朝中权势日益倾轧、大臣从中挑拨离间下,蔡攸与蔡京的父子感情发生了裂缝。他对蔡京夙爱季弟怨恨在心,更不满季弟的所作所为。他屡讦蔡绦之罪,甚至劝赵佶诛去蔡绦,赵佶不忍,只令蔡绦停职待养,不得干预朝政。蔡攸仍不解恨,必欲加罪于季弟,且对父亲积怨愈深。父既不忠,子自不孝。当蔡攸受封少师,权力与蔡京不相上下时,便与蔡京各立门户,别居赐第,父子几乎成了仇敌。有一次蔡攸到蔡京府第探视父亲,见父亲正与客人说话,蔡京就让客人回避。蔡攸上前握着父亲的手为其诊脉,假惺惺地说:“父亲大人的脉势舒缓,身体是否感觉不适?”蔡京回答说:“没有。”之后蔡攸借口禁中有公事,匆匆辞去。客人窥见,不解蔡攸此举动,便问蔡京,蔡京回答说:“我这个长子是想用我有疾为由逼我罢官。”果然没过多久,赵佶接连下诏,撤去蔡绦官职,复勒蔡京致仕,而把蔡攸擢升为开封仪同三司、镇海节度使少保。
蔡京虽然奸猾贪婪,至少尚有几分治政才能,蔡攸此人不学无术、不孝若此,居然深得赵佶宠信,可见赵佶之昏庸。卢俊义对推翻赵宋朝廷更有几分信心。
与此同时,赵佶又大兴土木,兴建了万岁山。
宋赵佶即位后,子嗣不广。茅山道士刘混康为了迎合赵佶穷奢极欲、荒淫无耻生活的需要,谎说只要将京城东北隅地势加高,就可多得子嗣。这正合赵佶心意。政和六年,赵佶命户部侍郎孟揆仿照杭州凤凰山修筑万岁山,历时五年,至宣和三年,才初步修成。万岁山始名凤皇山后改名艮岳。赵佶亲自撰《艮岳记》记艮岳之美。艮岳周围连绵十余里,高八十一九十丈,峰峦起伏,千岩万壑。人工开凿修造的池、沼、洲、渚密布其间,殿台楼阁无法计算,山上山下到处是从各地运来的奇花怪石,珍禽异兽。此工程劳民伤财不亚于商纣之鹿台。
赵宋朝廷烟解决财政困难,设置“西城括田所”,宣布将整个梁山泊八百里水域全部收为“公有”,规定百姓凡入湖捕鱼、采藕、割蒲,都要依船只大小课以重税,若有违规犯禁者,则以盗贼论处,贫苦的农民与渔民交不起重税,长期积压在胸中的对社会现实的不满终于像火山一样爆发了。他们铤而走险,武装聚险,凭借梁山泊易守难攻的地形,阻杀前来镇压的官兵。这就是白衣秀士王伦之所以起事而卢俊义之所以能在梁山发展壮大的原因。而赵宋不吸取教训,还变本加厉地扩大括田之事,苛刻害民愈演愈烈。
宦官杨戬善于迎合皇帝心意,自崇宁后,渐得赵佶宠信。宣和初,杨戬据胥吏杜公才所献之策括公田,收取百姓田契,反复核实,根据土地面积增立租赋。先实行于汝州,后推广到今山东、淮北地区,后卢俊义占据山东、淮北之地,杨戬便将括田之事更改推广到湖南、陕西等地(湖北王庆、山西田虎)。杨戬还逼民佃种废堤弃堰,荒山退滩与湖河淤流处,租额一定,不可更减。即使遇到水旱灾害,也不能减免。每年增收的租税一个县就要比往年多十多万贯。宣和三年杨戬死后,由宦官李彦主持括公田一事。李彦勾结梁师成,手段更为狠毒。他见到民间良田,就派人到衙门送上一纸,指说是荒地,该良田就由他支配,田主虽有田契,也投诉无门。他甚至将鲁山全县的土地都括为公田,谁不申报,就严刑拷打,死的人成千上万。又置局汝州,如同南方的朱勔那样,无休止地发运贡奉物品至京师,以至农民无时间耕种,牛全被用来运送贡奉物品,百姓多劳命伤财,饿死累死,有的不堪忍受自缢而死。
卢俊义很是感谢赵佶和他三个亲信宦官杨戬、李彦、梁师成,如果不是他们,山东、两淮的百姓怎么会对他的军队接受度那么高,如果不是他们,陕西、河南、湖南的百姓怎肯离乡背井逃亡到卢俊义的齐国之地增加耕地人口。
与此同时,赵佶又重开苏杭应奉局及花石纲,这又为卢俊义争得了江南百姓的投奔。
为了平息东南人民的怨恨和反抗情绪,镇压方腊起义,政和七年正月,童贯以宋赵佶的名义下罪己诏,罢苏杭应奉局及花石纲。当时,赵佶就很不高兴,但也没有办法。方腊起义被镇压后,赵佶一伙认为天下太平,可以继续恣意享乐。而王黼乘机向赵佶进谗言,说方腊起义是茶盐法引起的,童贯却把它归之于应奉局。赵佶经王黼煽动,于本年闰五月,下诏恢复应奉局,命王黼、梁师成主管其事。应奉局的恢复,朱勔父子重新被重用,他们更加猖狂地敲诈勒索,东南百姓重新遭殃。连童贯也摇头叹息,说是东南百姓的饭锅子还未放稳,怎么又要搞花石纲了。
赵佶自幼养尊处优,逐渐养成了轻佻浪荡的性格。随着年龄的增长,赵佶迷恋声色犬。他以亲王之尊,经常微服游幸青楼歌馆,寻花问柳,凡是京城中有名的妓女,几乎都与他有染。有时他还将喜欢的妓女乔装打扮带入王府中,长期据为己有。 当上皇帝以后,赵佶禀性难移,无心于政务,继续过着糜烂生活。赵佶17岁成婚,娶德州刺史王藻之女,即位后,册王氏为皇后。王皇后相貌平平,生性俭约,不会取悦赵佶,虽为正宫,但并不得宠。此时,赵佶宠幸的是郑、王二贵妃,二人本是向太后宫中的宫女,生得眉清目秀,又善言辞。赵佶为藩王时,每到慈德宫请安,向太后总是命郑、王二人陪侍。二人小心谨慎,又善于奉承,颇得赵佶好感。时间一长,向太后有所觉察,等到赵佶即位,便把二人赐给他。赵佶如愿以偿,甚为欢喜。除了郑、王二氏之外,受宠爱的还有刘贵妃、慕容贵妃、韦贵妃等人。刘贵妃出身寒微,却花容月貌,入宫即得到赵佶宠幸,由才人连升七级而至贵妃。然而,好景不长,刘贵妃不久后去世了。正当赵佶为此伤感时,内侍杨戬在赵佶面前夸耀另一位刘氏有倾国倾城之貌,不亚于王昭君,赵佶当即将其召入宫中。刘氏本是酒家之女,出身卑贱,但长得光艳风流。赵佶一见,魂不守舍,瞬间便将丧妃之痛遗忘殆尽。赵佶对刘氏大加宠爱,与她形影不离,否则竟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在赵佶看来,刘氏回眸一笑,六宫粉黛尽无颜色。尽管后宫粉黛三千,佳丽如云,但赵佶对她们刻意造作之态感到索然无味,便微服出宫,寻找刺激。为了寻欢作乐,赵佶特设立行幸局专门负责出行事宜。荒唐的是,行幸局的官员还帮助赵佶撒谎,如当日不上朝,就说赵佶有排档(宫中宴饮);次日未归,就传旨称有疮痍(染病)。天子不惜九五之尊,游幸于青楼妓馆,并非光彩之事,所以赵佶总是小心翼翼,生怕被他人发现。其实多数朝臣对此都心知肚明,但却不敢过问,致使赵佶更加放荡。(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a href=<a href="http://" target="_blank">http://</a> target=_blank></a>,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