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芳手忙脚乱要拦,拦都拦不住,老天哦,她哪里见过人一顿饭吃这么多肉。
    赵秀云把她按椅子上说:“你可是姑奶奶,吃再多也是应该的。”
    乡下都是这样的,姑亲舅大。
    禾儿看准时机,举手问:“妈妈,可以喝汽水吗?”
    像这种时候,孩子的请求多半不会被拒绝。
    赵秀云冬天里都嫌汽水凉,今天是例外,说:“喝吧,带弟弟妹妹去拿。”
    方芳很是不安,她这些年也算攒下来四百块钱,还以为不老少,这会看这一顿饭就要十来块钱,对沪市生活陡然惶恐起来。
    要说枕边人最知道她,陈辉明微微摇头,这顿饭对他们来说昂贵,对人家来说是正常的待客之道。
    坦然接受,有时候比唯唯诺诺更好。
    大人能装镇定,孩子却不行,陈惟眼睛放光还算忍耐,陈悦已经嚷嚷着说:“吃肉肉。”
    方芳觉得心酸又丢人,拍了女儿一下。
    禾儿眼睛动动,喊:“妈妈,我要吃最大块的红烧肉。”
    她也叫,倒显得正常了。
    赵秀云摸摸孩子的头说:“馋丫头。”
    又说方芳道:“孩子嘛,都这样。”
    方芳屁股下针扎的样子果然好一些,陈辉明心知肚明,说:“别说孩子,就是我都馋了。”
    确实过得不容易,没什么好装的,他相信自己以后也能过上好日子,等主人动筷后,给女儿夹肉说:“吃吧。”
    方海一看这样,也给孩子夹。
    禾儿觉得爸爸今天怪怪的,眼珠子转来转去。
    赵秀云却是知道为什么,无奈地想,自己就不该夸陈辉明夸得太多,方海最近本来就没少听谁考上大学闹离婚的事,现在是铆足劲想把所有人比下去。
    她眼神示意他收敛点。
    方海其实不是因为几句夸奖意难平,而是大学生太金贵,大家难免觉得文化人该配文化人,他这些日子挺紧张的,对文化人这三个字很是警惕,想证明自己也不算差,更别说他本来就不喜欢这个妹夫。
    当然,后面这个最重要。
    但再怎么不喜欢,也要盼着他过得好。
    吃着饭方海就说:“你不是读师范吗,我有个老领导的儿子想找人辅导功课,回头你看看有没有时间。”
    这事本来是找他媳妇的,不过赵秀云不想去,就打算介绍陈辉明去。他的文化成绩其实可以上更好的学校,不过各学校都很缺老师,师范大学这届招生都是两年半毕业。
    早毕业意味着早工作,对这个家庭才是最重要的。
    还没开学,也不知道上课情况怎么样,陈辉明也不敢一口应下来,但对他来说肯定是好事,哪怕每个月有三五块钱也行。
    因此说:“等看看课程表吧。”
    这么话赶话全说的是要开学的事。
    只方海一个人没书念,讪讪不说话,专心照顾几个孩子。
    第162章 报道   第三更
    赵秀云心心念念的大学生活在一个阴天开始。
    孩子比妈妈开学得早, 苗苗虽然是转学,但又和白若云、福子一个班, 没有什么好让人担心的,就是还得接送几天。
    报道之前,夫妻俩先把小女儿送到校门口,才去震旦大学。
    二月的最后几天,还有一些凉意,风一吹,行人就加快脚步。赵秀云居然还觉得挺惬意的, 刻意慢悠悠地走。
    方海背着挎包,说:“你怎么不着急啊?”
    别人都是收到录取通知书, 恨不得去学校转百八十圈,她是收到之后还刻意绕路走,好像得选个良辰吉日才能去似的。
    赵秀云也不知道, 耸耸肩说:“大概是快慢学校也不会长腿跑。”
    没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可不是这样,一天问三遍邮递员来了吗?
    方海好笑道:“行,慢慢走吧。”
    他今天是特意请假,有一整天的时间可以慢慢走。
    再慢, 也有走完的的时候。
    报道时间有三天,今天是第二天,人还是多得不得了。
    新生们要在各自所在的系办公室报道,赵秀云一路问找到新闻系, 是在西南角的小红楼二楼, 不断有人上上下下,大包小包的都是外地来的,轻装从简估计都是本地人。
    这一届学生年纪差异大,小的十来岁, 大的三十岁,乍站在一起好像划出两个世界,却又诡异地汇集在一起。
    赵秀云排着队觉得新鲜,说:“以后要跟小孩子们做同学了,我要是结婚再早一点,就可以把他们生出来。”
    这句不知怎么听着好笑,方海乐起来,说:“还真有父子一起来上学的,一个战友他弟弟家就是。”
    赵秀云说:“我只知道有叔侄一起的。”
    夫妻俩说着话往前挪,今天就是办入学手续,不用交学费,只要盖两个章就行,一个是盖在录取通知书上,一个是学生证上,上面要贴一张自带的证件照。
    赵秀云把两样东西收回来放好,她本来以为通知书要上交,心里还有点可惜,这会高兴得很,决定回去给它加个塑封,不管怎么说是家里第一个大学生,留给子孙后代看也行。
    盖完章,住宿的学生就可以去宿舍,走读的学生明天晚上来参加迎新会就行。
    学校很欢迎走读的学生,各校都很缺宿舍,有的学校甚至会因为学生是否接受走读而决定要不要录取。
    夫妻俩也不急着回家,两个人在校园里闲逛,经过宿舍楼的时候赵秀云探头看,说:”比禾儿她原来住的还差一点。“
    毕竟校舍都建于世纪初,已经有一定年头。
    方海考不上,觉得学校里的一切都好,连花草都比别处鲜艳,四处打量问:“后天开始上课吗?”
    “对,说新闻系明晚在文科楼二楼的教室集合,咱们找找文科楼在哪吧。”
    前后绕,把学校的每一块砖都踩过,两个人才心满意足去接孩子。
    他们到校门口的时候求老太也到了,还没下课,就站在边上瞎聊。
    求老太最近看着还硬朗不少,问:“学校怎么样?”
    赵秀云也是考上大学才知道,老太太年轻的时候上过教会大学,是差点出国留学的人物。
    她说:“挺好的。”
    样样都好,连厕所都感觉是香的。
    两个人说着话,放学铃响,几个孩子看到大人都围上来。
    赵秀云看女儿小脸红红,摸她的背说:“怎么流这么多汗?”
    苗苗还没来得及答,白若云已经说:“上体育课了。”
    体育课,也是孩子最不喜欢的,在公社的时候老师不大会勉强,都是让学生们自己。二小的活动多,跳操、踢球、跳绳,什么都有。
    苗苗在学校一向乖巧,老师说东不往西,因为可能会挨打。
    老师打孩子这会是很正常的事,家长还会让打得更重些。
    苗苗每次看小棍子挥舞就害怕,在学校从不闯祸,当然,没有孩子是不害怕的,只是有的这次打完下次再犯,她是从不敢犯,规矩得很。
    有时候赵秀云还盼着她能不规矩点,掏手帕给她擦擦,没说什么,各自回家。
    才到巷子口,苗苗的脚步快起来。
    二小不让孩子带狗上学,这是肯定的,苗苗可以重新和白若云一起玩的喜悦被冲淡,每天出门的时候都要试探性问:“妈妈,我可以带小黄去吗?”
    又每天都被拒绝,可怜巴巴得很,到家第一件事就是要趴在小黄的狗窝边看。
    不知道的以为是什么生离死别。
    赵秀云无奈洗手做饭。
    方海把刚买回来的二手桌子敲敲打打收拾出来,院子里听不见说话声,不过消停没一会,禾儿就冲进来。
    有她一个,院子里就够叽叽喳喳的了。
    赵秀云打开窗听着,时不时应两句,过会拍拍手说:“吃饭了。”
    吃着午饭,禾儿对妈妈去读书这件事尤为好奇,因为在她的印象里,只有小孩子才要读书,大学又是件特别遥远的事。
    赵秀云对孩子总是有耐心,一一解答,又说:“再过三年,你就可以上大学了。”
    禾儿说:“没那么快,大家都说以后高中、初中都要读三年。”
    小孩子都有自己的渠道,连晚上小麦姐弟来家里吃饭都这么说,本来他们是不想来的,怕添麻烦,不过今天是高明的生日,属于特殊。
    高明还是住宿,下课的时候跟着禾儿回家。
    赵秀云既做饭,也到外头买了不少,满满当当摆一桌,连求老太他们都请了,也算个乔迁宴。
    她乍闻这个消息有点吃惊,算一算说:“那也还好,禾儿上大学的时候才十六。”
    小麦却是有点哭丧着脸,她今年九月份就该上高中,本来再熬两年就要到头,这要是再多读两年,又得攒学费,加上她年纪又不小,高中毕业就得十九岁。
    十九岁,在乡下都快是老姑娘了。
    赵秀云拍拍她的肩膀说:“这有什么,我今年都三十了。”
    虽然不是一种情况,但小麦还是觉得安慰,捏拳头说:“我一定会读完的。”
    又不想打扰大家的兴致,转而说起别的来。
    第163章 新朋友   第四更
    大学生活比赵秀云想象的忙碌, 课实在是太多了,缺失的那些日子大家好像想补回来, 每间宿舍的人都挑灯学习。
    她每天早出晚归,中午都没时间回家。
    苗苗中午的时候跟着求老太回家吃饭,禾儿在学校吃,只有晚上是一家三口团聚的时间,毕竟孩子爸爸自己在家属院。

章节目录


七十年代真夫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东边月亮圆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东边月亮圆并收藏七十年代真夫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