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她是改完错别字决计不再看,直接交上去,自己看也心虚。
    写, 是写得夸张一些, 但领导确实觉得不错,李师长还挺欣赏她的,主要是欣赏文化人,他自己娶媳妇就是, 索性帮着交上去,张主任又有些关系,找来报社的人,给家属工程队的妇女们拍照,文章也是赵秀云操刀。
    这么一宣传,这就是件典型的大好事。
    其实各地的家属院都像是营地的附庸,一来能随军的级别都不低,工资也不会低,养活一家老小不成问题,二来女人是大后方,默认以照顾男人为主,哪怕给解决工作,也只有那么一两个。
    这么思路打开,其实妇女们也是顶好的劳力。
    上头一定性,全国的家属院养猪场、农场都轰轰烈烈办起来。
    集体性质的,和大队一样。
    赵秀云趁此把修路这件事大包大揽下来,给妇女们排的活排一整年,还给争取更高的工资。
    没有人会嫌累,谁也不会跟钱过不去。
    她一忙,用禾儿就更多,方海天天带着苗苗玩,父女两个落单,好不可怜。
    苗苗平常是不叫屈的孩子,这会戳着树干子说:“我要找姐姐,我要找妈妈。”
    方海难得休假,陪她看一下午的蚂蚁,看得都快打哈欠,站起来动一动说:“不找她们,爸爸带你去玩吧。”
    苗苗勉强被压下去,跟着爸爸去公社买东西。
    去年的过年是赵秀云一手操持的,今年没时间,把要买的东西写了满满三页纸,托给丈夫。
    方海捏着纸办事,把小女儿架在脖子上,一有空就去供销社碰运气——什么时候有供应都说不准的,得见天盯着看。
    他现在就盼着哪天能不凭供应,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当然,很多事不能光指望他一个人,赵秀云百忙之中还是抽出时间给家里添置东西,小陀螺似的转出来转出去,一直到腊月二十八才停下。
    今年下过两次雪,都很小,风一吹就化,腊月二十八这场是大雪,下在夜里,第二天早上起来看,白茫茫的一片。
    一到这样的天气,孩子们最疯,禾儿吃完早饭就带着妹妹到楼下打雪仗。
    赵秀云对这样的天气是不屑一顾的,常说,这也能叫雪?
    老家的那才叫大。
    但那都是老家的事,沪市就只有这么大。
    禾儿嗓门大,家里烧炉子开一点窗通风,她的声音顺着缝隙钻进来,夫妻俩在厨房剁馅准备包饺子,相视而笑,都有些无奈。
    赵秀云说:“就再没见过这么闹腾的。”
    方海指着小的说:“不闹腾也心烦。”
    就盼着她能动得再多些,大家都跑来跑去,就她蹲在地上捏雪玩。
    赵秀云给孩子都戴着皮手套,防水又保温,但也不是这么用的,心疼地说:“好好的兔皮啊。”
    可要是连雪都不让苗苗捏,她是真没什么可玩的。
    方海说出不算安慰的安慰来,道:“反正明年也太小,不好用。”
    “不好用我可以拆开做别的啊。”
    什么东西都是拆的,她毛线不够还是拆劳保手套和袜子,自己染的颜色用。
    反正在勤俭持家上,她是很有说头,但这个家至今没能攒下什么大钱,方海提起件好事来,说:”正月就能买自行车了吧。“
    要说这辆自行车,那可是说了有一年多,回回刚攒下点钱,就有花钱的大地方,赵秀云都忍不住钻出些封建迷信的话,去捂他的嘴说:“当心灶王爷听见。”
    这也是很老的说法,说是怕什么来什么,尤其别在灶王爷和财神爷面前念叨,现在是不兴拜财神,灶家家户户还是有的。
    方海被她顺带拍一脸粉,“呸呸”两下说:“蜂窝煤也算灶啊?”
    “烧着火能做饭,不叫灶叫什么?”
    得,那就叫灶吧。
    方海说:“灶王爷请勿见怪啊。”
    夫妻俩说说笑笑是在厨房,走廊上经过的人都能看见,不过这一层也就三户,打隔壁孙建民调到云南以后,又搬来一位新邻居,打的交道少,就不提。
    另一边的张姐是常来往的。
    张姐在菜站上班,偶尔有点好菜都会给赵秀云留点,今天是冬天里少见的嫩大葱,赶紧给她送过来。
    也没进门,隔着窗递进来的。
    赵秀云说:“姐进来喝杯茶再走吧。”
    ”不用不用,你们这不忙着呢嘛。”
    “这算什么忙,坐坐坐,咱俩唠唠。”
    到底把人请进门,方海关上厨房门咚咚咚剁。
    赵秀云把手洗干净,泡茶上瓜子,问:“今儿怎么这么早?”
    不到菜站下班的点才对。
    “嗐,都去得早,生怕买不到,一开门就卖个干净。”
    这年头,到哪买东西都是这样,赶上夏天还好些,冬天里头,半夜三点就能看见什么供销社、副食品店前头人影绰绰,要不都说售货员是最好的工作。
    拉闲话、说新闻,甭管男女老少,坐下来就是这样。
    张姐唠着唠着说:“隔壁王娟你还记得吧?”
    赵秀云其实有时候都忘了,孙副师说到做到,去年没出正月就去云南,都说是放不下两个在那插队的孩子,情愿级别降一些都要去,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是怎么回事。
    王娟和家属院人不大来往,大多顶多说两句,过一阵子,就像这个人没出现过。
    但提起来,肯定是都还记得的。
    她应道:“记得。”
    张姐先铺垫说:“我家二小子,不也在云南插队嘛,和她家的正义、倩倩一个农场,但不是一个队,那边的农场都老大我跟你说,种的也……”
    要说张姐说新闻,有一个缺点,爱跑题,满家属院论会说,还数陈秀英。
    赵秀云耐着性子听一会云南有啥特别的,又听她儿子的艰苦奋斗故事,眼看这瓜子磕下去半袋,水都加二回,才说:“姐,您还是先说王娟吧。”
    张姐回过神来,说:“哎呦,你看这嘴啊,老拐。”
    她说:“王娟离婚了。”
    离婚?
    赵秀云坐直了问:“她提的?”
    按说这种事,也该没人知道,但张姐随军辗转过好几个地方,前几年正是在云南,她也是个好奇心重的,正好给一位故交寄些只有沪市买得到的东西,顺便打听一下。
    那位故交,好巧不巧正住在王娟他们云南的家的对门。
    世界就是这么小,张姐一拍大腿说:“哪能啊,老孙,你也知道,这离婚要上头批报告,她愣是闹着不肯,当地妇联去调解过好几回,连两个孩子都回来劝,他硬是要离,还豁出去要打转业报告。闹到这份上,当然是离了。”
    称得上是不欢而散。
    张姐也唏嘘说:“我当时瞅着老孙这么大年纪娶她,肯定是爱得不行,现在想想,男人嘛,估计是图个新鲜。”
    爱得不行这话,用在谁身上都合适,用在他们,赵秀云心里摇摇头,没说出来,跟着附和几句。
    张姐也不愧是家属里的老人,什么都不知道,又说:“要说老孙也够痴情的,他前头那媳妇是童养媳,据说也不大好看,但他早年在外面打仗,都是这个小媳妇帮着操持家里,人难产没了,他咬着牙一直没再娶,自己把两个孩子带大的。不然他这级别,可是香饽饽,哪能到王娟啊。”
    妇女们对这种守得住的人都颇有好感,赵秀云也是头回听这段,一声叹息说:“他也不容易。”
    “可不是。”
    又唠几句,到做饭的点,张姐赶快回家。
    赵秀云进厨房跟方海一边转述,一边擀饺子皮。
    方海说:“你说我当时是不是不该去跟他说?”
    不然也不至于闹成这样。
    赵秀云不这么觉得,说:“我看他一早就想离。”
    有没有这件事,都是要离的。
    她还有一句私房话,想想还是说:“王娟还是大姑娘。”
    结了婚的大姑娘?怎么可能。
    方海猛地摇头说:“她还能跟你说这个?”
    赵秀云看得仔细,一脸笃定道:“绝对是,妇女们在一块什么话都敢说,她那样子一看就是没经过事。
    她没结婚的时候也这样,结过婚完全不一样。
    方海不关心这个,凑过来问:“都说些什么啊?”
    他咋不知道,媳妇还有这脸皮啊。
    笑笑笑,笑成这样做什么。
    赵秀云没好气地踩他一脚道:“包你的饺子。”
    方海吃痛,“嘶”一声说:“过年不打孩子,专打你男人是吧?”
    他发狠说:“晚上我倒要听听,你们都说些什么。”
    赵秀云瞪他一眼,擀面杖差点挥上去,比划一下说:“闭嘴。”
    就是脸都红到脖子根。
    第105章 送礼   家家的年各有各的过法,赵秀云这……
    家家的年各有各的过法, 赵秀云这个饺子包完,上门送东西的人流如织。
    黏米糕、炸丸子、糯米条、炸小鱼……
    八仙桌上摆出五湖四海的菜色来, 都快摆不下,连条凳都用上。
    方海目瞪口呆看着媳妇和人推脱,愣愣捧着一碗大粉条。
    赵秀云再好的嘴上功夫,今天都没能用上,回过头看他的傻样子就来气,说:“你就不能帮我说句话?”

章节目录


七十年代真夫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东边月亮圆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东边月亮圆并收藏七十年代真夫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