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画行不通,白新见又自荐去做旁人的幕僚,给人出谋划策,相信凭着他的才智,主家升官发财指日可待,到时随手给他安排一个小官,也就省了他的事儿。
在他的指导下,主家接连搞砸了好几个任务,最后愤愤把他赶出去。
白新见还在郁闷,这些人怎么不识货?!能请到他这种高官到幕僚是荣幸好吗?
白新见全然忘记了,时移世易.,他当初的情势跟现在截然不同,再说了,他当初有几分真料?大部分都是雪芊芊费力请来的名师教的,利用雪父的人脉关系捧的,才把他拱托到那个位置,还花家产疏通关系,不然他早就跌下来了。
单看自从雪芊芊过世后,他的官位毫无寸进就能知道。
这一生,白新见都在穷困潦倒中挣扎,抱着怀才不遇的心态,混了一辈子。
第35章 胡同里的王子(一)……
炎热的夏天, 刺眼的阳光斜着照进玻璃窗,一点树荫根本带不来丝毫的凉意,头顶上的三叶风扇慢悠悠的转动, 吹拂着学生们的作业本。
学生们各个热的受不了,卷起书册自己给自己扇风。
这节课是语文课, 班主任杨老师刚刚布置下一个作文题目, 未来的理想, 让所有学生写好了交上来,经过他批改后,再把其中写的最优秀的范文拿出来朗读。
学生们写的行业七七八八, 有想要工人的,有想要当领导的,还有想要去当警察的,更多人是写了一个常见的题目,他们想要当科学家。
当科学家多好啊!能够发明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然后赚到一大笔的钱。学生的想法很是简单。
但要说杨老师最欣赏的,还是自己的得意门生写的,想要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他在作文里说,任何人才的成长都离不来老师的培养和细心的教育, 也是一切成就的基石,他愿意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在学校里迎来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再送走一波又一波的人才。
这话简直说到了杨老师的心坎里, 当然挑出来让全班朗读。
“蔺洵, 你来念念你的作文。”
清俊的少年站了起来,声音就像低低的钢琴,清晰的在耳边响起, 那件普通的校服白衬衣,在他身上就跟高端定制一样,合体合身,是每个少女在情窦初开时,幻想中最完美的样子。
作文念完,蔺洵重新坐下来,其他的学生拼命鼓掌。
“写的真好啊!”
“我听着也好。”
“还不是拍杨老师的马屁?”当然也有人嘀咕。
“你没拍?你写的还不是当老师?怎么杨老师没有念你的作文?”众人哄堂大笑,这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呐,说酸话的那个人立刻红了脸。
这些都是属于校园生活的小插曲,大家念叨过一回就算了,等到下节课收拾好,又开始继续学习别的知识。
这是属于九十年代的夏天,人人都知道读书考大学的重要性,虽然现在不包分配了,但有个好学历依旧重要,就像杨老师天天在耳边念叨的,他们已经是高一,高三眨眼就到,一刻都不能松懈。
下午的课程上完,高中生们能够获得两个小时的休息回家吃顿晚饭,然后继续回校上晚自习,当然也有人选择在学校附近随便糊弄一顿,省下时间看书。
蔺洵也是如此,他听到下课铃后不紧不慢的收拾好书,.然后才从教室里出去。
他走远了,其他班级的女生才互相推了推彼此,“刚才怎么不敢去递信啊?”
“我们不是说好,今天一定要递出去吗?”
“我,我不敢啊,只要看校草一眼,我都觉得自惭形秽......”最中间的那个女生低下头,“算了,还是不递了,反正递了信,校草也只会让我好好学习,考个好学校的。”
“你傻啊!你不会顺坡上驴吗?他让你好好学习,你就拿着不会的题目去问他啊!这一来二去的不就熟悉了吗?近水楼台懂不懂?”
几个女生互相嘻嘻哈哈的出主意,而真正近水楼台的故事女主,蒋玉萍神情复杂的低下头。
是啊,当初她跟蔺洵的故事不就是这么开始的吗?
蒋玉萍住在小南胡同,跟蔺家一前一后,虽然不怎么熟悉,但总能混个眼熟。上高中后,蒋玉萍逐渐跟不上教学进度,想要在外面找补习班又贵,所以蒋母就打上了蔺洵的主意,蔺洵不光是成绩好,补习费都是邻里街坊的他家好意思收吗?肯定不好意思啊!那不就省下一大笔?
蒋母带着老母鸡上门,蔺父又哪里会拒绝?于是两个人逐渐就熟悉起来,一起上课下课。高考之后,蔺洵成功考上师范大学,而蒋玉萍没有考中,也没有复读,反而选择了南下打工。
那时候的南边,工厂如同雨后春笋冒了出来,缺人,还舍得给钱,很多姑娘都选择趁婚前赚一笔钱,然后回老家结婚。
蒋玉萍也是如此,到了婚龄蒋母就张罗着给她订婚,选来选去就选中蔺家,一是两家人住的近知根知底,二是蔺洵本人出色还有个当老师的铁饭碗,两家很快就商量好结婚的日子,两人结婚。
蒋玉萍也不能说过的不快乐,只是心有不甘。那个年代,贫富极其不均衡,造原子弹的不如买茶叶蛋的,别家挥金如土几千块买件大衣穿,而老师只有七八百工资,还要精打细算省着过一个月。
--
在他的指导下,主家接连搞砸了好几个任务,最后愤愤把他赶出去。
白新见还在郁闷,这些人怎么不识货?!能请到他这种高官到幕僚是荣幸好吗?
白新见全然忘记了,时移世易.,他当初的情势跟现在截然不同,再说了,他当初有几分真料?大部分都是雪芊芊费力请来的名师教的,利用雪父的人脉关系捧的,才把他拱托到那个位置,还花家产疏通关系,不然他早就跌下来了。
单看自从雪芊芊过世后,他的官位毫无寸进就能知道。
这一生,白新见都在穷困潦倒中挣扎,抱着怀才不遇的心态,混了一辈子。
第35章 胡同里的王子(一)……
炎热的夏天, 刺眼的阳光斜着照进玻璃窗,一点树荫根本带不来丝毫的凉意,头顶上的三叶风扇慢悠悠的转动, 吹拂着学生们的作业本。
学生们各个热的受不了,卷起书册自己给自己扇风。
这节课是语文课, 班主任杨老师刚刚布置下一个作文题目, 未来的理想, 让所有学生写好了交上来,经过他批改后,再把其中写的最优秀的范文拿出来朗读。
学生们写的行业七七八八, 有想要工人的,有想要当领导的,还有想要去当警察的,更多人是写了一个常见的题目,他们想要当科学家。
当科学家多好啊!能够发明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然后赚到一大笔的钱。学生的想法很是简单。
但要说杨老师最欣赏的,还是自己的得意门生写的,想要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他在作文里说,任何人才的成长都离不来老师的培养和细心的教育, 也是一切成就的基石,他愿意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在学校里迎来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再送走一波又一波的人才。
这话简直说到了杨老师的心坎里, 当然挑出来让全班朗读。
“蔺洵, 你来念念你的作文。”
清俊的少年站了起来,声音就像低低的钢琴,清晰的在耳边响起, 那件普通的校服白衬衣,在他身上就跟高端定制一样,合体合身,是每个少女在情窦初开时,幻想中最完美的样子。
作文念完,蔺洵重新坐下来,其他的学生拼命鼓掌。
“写的真好啊!”
“我听着也好。”
“还不是拍杨老师的马屁?”当然也有人嘀咕。
“你没拍?你写的还不是当老师?怎么杨老师没有念你的作文?”众人哄堂大笑,这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呐,说酸话的那个人立刻红了脸。
这些都是属于校园生活的小插曲,大家念叨过一回就算了,等到下节课收拾好,又开始继续学习别的知识。
这是属于九十年代的夏天,人人都知道读书考大学的重要性,虽然现在不包分配了,但有个好学历依旧重要,就像杨老师天天在耳边念叨的,他们已经是高一,高三眨眼就到,一刻都不能松懈。
下午的课程上完,高中生们能够获得两个小时的休息回家吃顿晚饭,然后继续回校上晚自习,当然也有人选择在学校附近随便糊弄一顿,省下时间看书。
蔺洵也是如此,他听到下课铃后不紧不慢的收拾好书,.然后才从教室里出去。
他走远了,其他班级的女生才互相推了推彼此,“刚才怎么不敢去递信啊?”
“我们不是说好,今天一定要递出去吗?”
“我,我不敢啊,只要看校草一眼,我都觉得自惭形秽......”最中间的那个女生低下头,“算了,还是不递了,反正递了信,校草也只会让我好好学习,考个好学校的。”
“你傻啊!你不会顺坡上驴吗?他让你好好学习,你就拿着不会的题目去问他啊!这一来二去的不就熟悉了吗?近水楼台懂不懂?”
几个女生互相嘻嘻哈哈的出主意,而真正近水楼台的故事女主,蒋玉萍神情复杂的低下头。
是啊,当初她跟蔺洵的故事不就是这么开始的吗?
蒋玉萍住在小南胡同,跟蔺家一前一后,虽然不怎么熟悉,但总能混个眼熟。上高中后,蒋玉萍逐渐跟不上教学进度,想要在外面找补习班又贵,所以蒋母就打上了蔺洵的主意,蔺洵不光是成绩好,补习费都是邻里街坊的他家好意思收吗?肯定不好意思啊!那不就省下一大笔?
蒋母带着老母鸡上门,蔺父又哪里会拒绝?于是两个人逐渐就熟悉起来,一起上课下课。高考之后,蔺洵成功考上师范大学,而蒋玉萍没有考中,也没有复读,反而选择了南下打工。
那时候的南边,工厂如同雨后春笋冒了出来,缺人,还舍得给钱,很多姑娘都选择趁婚前赚一笔钱,然后回老家结婚。
蒋玉萍也是如此,到了婚龄蒋母就张罗着给她订婚,选来选去就选中蔺家,一是两家人住的近知根知底,二是蔺洵本人出色还有个当老师的铁饭碗,两家很快就商量好结婚的日子,两人结婚。
蒋玉萍也不能说过的不快乐,只是心有不甘。那个年代,贫富极其不均衡,造原子弹的不如买茶叶蛋的,别家挥金如土几千块买件大衣穿,而老师只有七八百工资,还要精打细算省着过一个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