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之内,虎牢关下烽火连天,战火不休,尸横遍野。
好容易挺过十天,曹操终于接到夏侯渊的报告,偃师的防御工作准备的差不多了,曹操这才拔营而起,回转虎牢。
当然了,这一路上也不太平,李重不会放过追击曹操的机会,这也是能在野战中消灭曹操有生力量的最后机会了。李重也顾不上兵卒损耗了,几乎将最精锐的兵卒都投入到追杀之中,和曹操的断后部队杀的火星撞地球,惨烈无比。
路过偃师,李重留下二万人给魏延,魏延的任务很简单也很艰巨,就是和完全压制夏侯渊,不求能打下偃师,但绝对不能给夏侯渊威胁自己粮道的机会。
建安十年三月,李重终于赶到虎牢关下,将这座千古雄城三面合围。
洛阳城算得上是汉朝第一大城了,城周达三十余里,城墙巍峨耸立,高达五丈,俱是青石所砌,十分宽阔,上可行车马。在加上城南还有洛水环绕,形成一个天然的防御带,所以想要打下这种坚城,实在是难上加难。
但不管攻打洛阳如何简单,既然来了,李重也不会无功而返,先是在阳渠(洛水东侧支流)上修建宽大的浮桥,以便转运粮草。再派人将洛阳周围的树木砍伐一空,建造攻城所用的投石机等机械,与此同时,李重还命令兵卒在洛阳城外昼夜不停的忙碌,挖出一道道交错综纵横的沟壑,这是防止城内兵卒出城骚扰所用的。
此外李重还要掉派兵卒等等,光是这些攻打洛阳的准备工作,李重就忙了十余天,这才开始第一次试探性的攻城。
第一次进攻,郭淮带领五千兵卒攻打洛阳的东门,和收成的军队展开一场试探性战斗。
虽然是试探性战斗,但双方也投入了近万兵卒,杀的十分惨烈,战场上巨石呼啸,箭矢如雨,喊杀之声直冲云霄。
自清晨一直杀到巳时,李重见到兵卒伤亡过大,于是下令收兵回营,召集众将商议攻城之策。
第三百八十七章筹谋天下的布局
那有什么攻城之策,攻打洛阳这种坚城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消耗。消耗物资,消耗粮食,消耗生命,一直耗到洛阳油尽灯枯为止。
这一点李重别谁都清楚,但他也没有办法,就像曹操硬着头皮偷袭虎牢一样,他也是硬着头皮攻打洛阳,话又说回来了,战争哪有不冒险的,你不冒险,就没有胜利,在出战之前就能确定胜利的战争根本没有。
无奈之下,李重只能硬着头皮发起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期待曹操能脑残一次,给自己一次机会。
但是很可惜,曹操至今为止,智商还算正常……
一名河北兵卒顶着盾牌,奋力攀爬这云梯,头上箭石横飞,一颗人头大小的石块忽然在头滚落,河北兵卒急忙支起手臂,让盾牌倾斜一些。
“轰……”的一声,石块砸在盾牌上,巨大的力量压得河北兵卒闷吭一声,差点没在云梯上摔下来。稳了一下脚步,河北兵卒再次向上攀爬,可紧接着,第二个石块又翻滚着砸了下来,这一次他没避开,被沉重的石块砸在肩膀上,惨叫一声,在云梯上跌落下来。
近十米的高度,就是砸不死人,也要摔个半死了。
河北兵卒在地上艰难的蠕动两下,意识就迷离起来,就在这时,他陡然间觉得身子一凉,口鼻之间飘过一股刺鼻的味道。
还没等他做出人生中最后一次判断,眼前就升起一片红光,耳边响起“呼呼……”的烈焰腾飞之声。
这个场景只是千万个兵卒之中的一个缩影,惨烈的厮杀在城墙上下无处不在的上演,河北兵卒用自己的生命换取那一点点取胜的希望。
李重再也看不下去了,下令收兵回营,兵卒不拼命是兵卒胆小懦弱,但一个统帅,在没有一大半的可能之下,让兵卒去拼命,也创造不出取胜的机会,就是统帅无能了,最起码,李重应该拿出一个相对可行的计策来,然后再努力去拼搏。
三月下旬,夜风如水,李重枯坐在大帐之内,死死的盯着眼前的地图。自从上次撤兵位置,李重已经枯坐了一天一夜了,他在逼迫自己想出一个主意了,在这个时候,李重只能靠自己了。
眼光在地图上划过,虎牢,陈留,祏县,庐江,下邳,一连串地名出现在李重的脑海之中。如果将这些地方的兵卒抽调到洛阳会怎么样呢?这样一来,攻打洛阳的兵力是足够了,但刘备应该已经修养的差不多了,会不会趁虚而入……
会的,刘备一定不会放过自己和曹操决战的机会,扩大一些地盘,那么抽调兵卒一事肯定是极其冒险的。
李重又拿出逆向思维来推断,自己如果站在刘备的立场上会怎么做,刘备会不会对自己薄弱的地带下手?想到这里,李重忽然发觉一个自己一直忽略的问题,脸上露出一丝难得的笑容来。
有了初步打算,李重又细细的演算着,生怕自己的推断会出现一丝一毫的纰漏。这一次李重算是筹谋天下了,要将曹操和刘备都玩弄到股掌之上,不免有些心惊肉跳。不过李重经过长时间的思考,觉得自己的筹划不会有太大的失误,就算失败了,也不会是灭顶之灾,顶多是拉长战争的时间而已,这才定下心来。
打了第二天,李重下达了一个令人震惊不已的军令:赵云和张辽将祏县和下邳交给周仓和曹性二人驻守,各自带领一万精兵赶赴洛阳助战。
这个消息传出来,不但李重手下的将领表示不妥,就连曹操和刘备都感觉李重太过激进了。
…………
“李子悔疯了!”洛阳之内的曹操是这样说的,身边的贾诩、司马懿、荀攸等人也不住的点头。确实,无论站在什么角度上,李重这种做法都不合适,诚然,赵云和张辽一旦到了洛阳,会给曹操造成极大的压力,攻下洛阳也是有可能的。
但是,就算再来三个赵云和张辽,洛阳也不是能一击而破的,那么这段时间李重的南部防线怎么办?刘备会坐失良机吗?很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大耳贼做梦都想入主中原呢。
难道刘备和李重签订了什么盟约?这个不可能了,李重又不是三岁孩子,怎么会相信盟约这种东西,谁要是相信哪张废纸,谁就是天字第一号大傻……逼。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之际,许褚忽然插言道:“这会不会是李重放出的假消息,就算是我,也不会做出这么白痴的举动。”
“不会,斥候早就反复探查过了……不对……不对……我好想有点明白李子悔的意思了。”曹操摇头一笑,忽然慢慢说道。
但等到到众人问起曹操到底想明白了什么,曹操却不说话了,也和李重当初一样,陷入苦苦思索之中。
什么用好奇心强一些,刚想追问,却见到老奸巨猾的贾诩陷入痴呆之中,心中一动,知道贾诩肯定是顾忌什么,也牢牢的闭上嘴巴。
贾诩确实心有顾忌,大事独谋,这个道理很简单,曹操既然不说,肯定有自己的理由。胡乱追问反而不美,贾诩甚至努力的魂飞天外,不去想这件事,万一真的猜出来曹操的心思,不一定是好事。
曹操这里的反应极为迟缓,过了好几天,曹操才派人给凉州的闫行下令,命其带兵一万,来洛阳助战。
再看看襄阳的刘备有什么反应,刘备听到李重将赵云和张辽系数调往洛阳,高兴的差点没在椅子上蹦起来。多少年了,刘备一直都想入主中原,但自从被曹操撵到新野之后,刘备就再没见过中原的土地,这一次李重和曹操终于拼出火气来了,机会难得啊!
想到这里,刘备甚至有种幸灾乐祸的感觉,曹孟德,你也有今天,哈哈,要不是你犯浑攻打虎牢,我还没有这个机会呢。
但刘备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对,曹操和李重都不傻啊,甚至刘备一直有点自卑心理,他觉得二人都比他聪明一点,不应该犯这种低级错误啊!犹豫了一下,刘备决定,还是找诸葛亮商议一下为妙,诸葛亮这人虽说打仗不是那么出色,但大局观还是可以的。
一想起打仗,刘备就觉得窝火,自己手下也有人才啊,徐庶和庞统都精通兵书战阵,可是……哎!
不多时,诸葛亮来到刘备的房间之内,见礼之后,刘备将李重调兵的事情讲述一遍,随机沉默下来,给诸葛亮留下思考的时间。
大约过了一炷香时间,诸葛亮才慢慢说道:“主公,亮认为,主公不应该出兵北上,还是暂且观望,坐山观虎斗为妙。”
刘备眉头一皱,问道:“孔明为何如此之说,如今曹操和李重激战正酣,这是我军北上中原的大好时机,如要按兵不动,一旦曹操和李重分出胜负,我军何时才能再觅得如此良机?”
刘备还有句话没说出来,刘备心里认为,还是李重的胜算大些,不是说曹操不如李重,而是李重是属于进攻一方,进退皆由己。曹操困守孤城,也没有什么援兵可以调动,守得一时简单,守得一世难上加难啊。
一旦李重攻下洛阳,立即就会把赵云和张辽再次调回南线,到时候自己可就失去一个天赐良机了。
诸葛亮慢慢说道:“如今李重虽说露出破绽来,但谁知道是不是李重故意为之,引诱主公北上,如果赵云等人杀个回马枪,主公如何处之?依诸葛亮之见,主公还是趁着曹操和李重拼斗之际,加紧训练兵卒,待到国力大增,再徐徐图之为上。”
刘备暗暗叹息一声,没有答话,此时此刻刘备对诸葛亮很是失望。诸葛亮说的对不对?对!这是毫无疑问的,在没弄清李重意图之前就大局进攻肯定非常冒险。
但是你不能因为冒险就不打仗了,打仗哪有不冒险的,诸葛亮这样的世家子弟有一个很大的毛病就是冲劲不够,甚至有些光说不练的架势。
不是刘备喜欢冒险,刘备也想安安稳稳的取得胜利,可是他没有机会,无论是曹操还是李重,实力都强过刘备,安安稳稳取胜,徐徐图之,那是强者才能做的事情,弱者只能冒险,去博取一线生机。
如果按照诸葛亮的说法,徐徐图之,你是想等到曹操2死于马上风呢,还是想等到李重死于花柳病呢。
不是蜘蛛贬低诸葛亮,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真不怎么样,被吹嘘好几千年的三分天下之计也就是一个样子货而已。
诸葛亮的天分天下是占据荆州和益州,这没有错,刘备根本打不过北方的曹操和扬州的孙权,但是,三分天下之计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你怎么对付曹操?
真正的三分天下之计应该是这样的,在曹操大兵压境之际,我们联系孙权,共同对抗曹操,然后我们怎么怎么办,才能击败曹操。
你得拿出一个具体击败曹操的办法来,才能真正实施你的三分天下之计,否则一切都是好高骛远。事实就是这样的,当时刘备在新野被曹操揍得屁滚尿流,差点没把小命搭上,这时候你说神马三分天下都是虚的,击败曹操才是正理。
后来的赤壁之战大家都知道了,周瑜力挽狂澜,在运气的帮助下击败了曹操,但那和你诸葛亮没什么关系,难道你诸葛亮的三分天下之计都能把周瑜怎么击败曹操算到里面,这话说出来谁也不信吧。
三国旌旗388_三国旌旗全文免费阅读_第三百八十八章明知是坑还要跳来自()
战略是要和战术放在一看的,战略就是有无数的战术组合而成,诸葛亮是一个很出色的战略家,但他不是一个出色的指挥官,只有将战略和战术融合在一起,才能算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
刘备在诸葛亮这里得不到支持,转而把心思放在另一个人身上,但结果依旧是失败的,那个人也不同意刘备的激进做法。
一直等回到家中,刘备才反应过来,自己真傻,这天底下对自己能以姓名相托的也就是关羽、张飞等老兄弟了,诸葛亮和那个人本质是一样的。自己就算输了这场战争,他们依旧是高高在上的世家子弟,只要对胜利者不露出特别明显的敌意,是没有生命危险的。
所以他们更愿意用稳妥的一些的办法图取天下,就算失败,也绝对不会有性命之忧,而不是像自己一样,激进冒险。
心中嗤笑一声,刘备决心冒险和李重、曹操二人决战一次。
在李重的出击路线中,许昌的关羽是不需要动的,许昌就像插入中原腹地的一根钉子,留在那里就好了,根本不需要变化。
扬州的张飞要独自领军北上,和孙权、陆逊等人合兵一处,攻打徐州。没有张辽坐镇,胜利的希望还是很大的。
中路室友刘备亲自领军,心腹大将陈到镇守荆州,其余众将悉数出征。这一路军队在襄阳出兵,直取祏县,进取中原,这一路上并没有什么坚城要塞,如果李重不派大军阻拦的话,取胜的希望的也不小。
当然了,刘备也指望李重眼见着国土沦陷还不救援,他还没天真到那种地步。在刘备的心目之中,中路军队肯定是要和李重僵持的,刘备没打算赢,甚至还有吃点亏的准备,但是东路的张飞时一定要赢的,最起码也要将战线推进到淮河附近。
经过十余天的准备,李重的两路大军浩浩荡荡的出发了,江面上船队遮天蔽日,运送兵员,如同过江之鲫。
也就在刘备大军渡江的同时,赵云和张辽也先后赶到洛阳,参与到惨烈的攻防战中,几乎在同一时间,曹操从凉州调来的闫行也带着援军抵达,洛阳之战越演愈烈。
但别看洛阳是战争的漩涡中心,众人的注意力却没放在这里,洛阳之战看似激烈,但发展的却中规中矩,不会有什么不确定因素出现了,结果是很明显的:时间短、曹操赢,时间长、李重赢。
大家的注意力都在刘备这里,刘备的战局及其顺利,曹性根本就不是张飞等人的对手,还没等和张飞交战,就先让出广陵,退守下邳去了。甘宁在江都的水军也跑得飞快,刘备刚一动手,就在人沿着海岸线北上,逃之夭夭了。
中路也是一样,文聘套的同样跟兔子一样快,刘备刚一到达陈国,文聘就和周仓退守梁国的雎阳了,在陈留以东,这也是他们所能站脚的最大一座城池。
陈留的太史慈刚要出兵抵挡刘备,许昌的关羽就做出出兵的姿态,两个人在扶沟县打了一个照面,都心有戚戚,便各自收兵回城了。
关羽怕的是曹仁趁机偷袭许昌,太史慈怕的也是曹仁趁机偷袭陈留,可以这么说,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关羽和太史慈只能起到威慑作用,都不会离开自己的防线的。
但战况顺利并不代表刘备就高兴了,恰恰相反,战况越顺利,刘备心里就越没底。有时候,没打出来的拳头才是最可怕的,至少刘备已经看出一些倪端来了。
刘备也看出来了,李重并不是一点准备没有,最起码,沿途攻克的各县都是空壳子,粮食等物资早就被搬运一空了。
什么?你问有没有给老百姓留下糊口的粮食,当然没有了,那不是变相资敌吗,李重又不是烂好人,只给抛弃的各县百姓留下一个月的粮食。一个月之后他们该怎么活下去,那就是刘备所选要考虑的问题了。
于是仁义无双的刘皇叔只能接管这些悲催的老百姓,用有限的军粮供养他们,这让大耳贼觉得非常吃亏,好吗?我这是做慈善来了,还是打仗来了。
可是不管怎么说,刘备这个黑锅是背定了,如果刘备对这些百姓稍微差一点,肯会会流言四起,什么大耳贼抢夺百姓粮草了,大耳贼冷酷无情了之类的,绝对能把刘备多年以来积攒的名声毁于一旦。
张飞打下广陵之后,刘备就严令张飞不得冒进,宁可坐失战机,也不能出现任何纰漏。这事是表面意思,张飞和刘备多少年的交情了,怎么会不知道刘备的心意。这个军令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翼德,慢点走,先看看情况再说。
不光张飞行军跟蜗牛一样,刘备自己也是一步三停,斥候撒出上百里,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如果不是斥候每天都回报洛阳战事激烈,刘备都不怎么敢往前走了。
这很正常,李重这个空城计太吓人了,刘备总觉的身边全是李重的伏兵。
当然,这只是刘备的错觉的而已,一直打到祏县,刘备也没见到伏兵的影子。刘备无奈之余也只能一咬牙拼了,大军一改慢吞吞的节奏,疾风骤雨一般扑向雎阳。
巍峨的古城如今已经变成人间地狱了,三面城墙血肉模糊,腥气扑鼻,地上一堆堆血肉模糊的很近,烧毁的云梯冲车随处可见。
双方的兵卒也没有交战之前意气风发的精神状态了,都无精打采的站在城墙上下,用略带仇恨的目光看着对方。
由于李重的攻势十分猛烈,荀攸等人曾经无数次进言,希望曹操从各地抽调兵卒到洛阳驻防,比如在益州,完全可以调动三万兵卒出来,但曹操手下的谋士将领每次这么说,曹操都用一句话打发回来:“时机未到……”
谁也不知道曹操口中的时机是什么?谁都想知道曹操口中的时机是什么,却没人敢问。
建安十年四月初五,曹操正和手下文武在正堂之中商议军情,亲兵忽然来报,赵王李子悔请曹操会话。
曹操展颜一笑,点头答应下来。
厚重的城门再一次打开,发出吱吱呀呀的声响,曹操带着一众文武,在五百骑兵的护卫下,出了洛阳城门,直奔对面的李重走去。让荀攸等人奇怪的是李重身边也有数百骑兵拱卫,但脸上却没什么杀意,一副奸计得逞的样子。
一见到曹操,李重就大笑道:“孟德兄不厚道啊,突袭虎牢,差点打了我一个措手不及,好厉害,好厉害……不知道如今孟德兄还有这样的本事吗?”
曹操仿佛早就预料到李重会这么问,信心满满地答道:“有啊,莫非子悔你还想见识一下吗?”
李重点头道:“想啊,希望孟德兄宝刀不老,锋利如初。”
说完这句话,曹操和李重都沉默下来,默默地看着对方,两人所带的文武对两人所说话语也觉得云山雾绕,高深莫测,都在心里暗暗的思索着,更不敢出言打扰二人,一时间战场上变得十分寂静,只有战马偶尔打个鼻响的声音。
过了好一会儿,曹操忽然抱拳道:“不送……”
李重闻言默默地调转马头,走了几步,这才沉声道:“子桓在洛阳么,在的话,让他与我叙叙旧,如何?”
说完话,李重带着一众骑兵头也不回的回转大营了。
好容易挺过十天,曹操终于接到夏侯渊的报告,偃师的防御工作准备的差不多了,曹操这才拔营而起,回转虎牢。
当然了,这一路上也不太平,李重不会放过追击曹操的机会,这也是能在野战中消灭曹操有生力量的最后机会了。李重也顾不上兵卒损耗了,几乎将最精锐的兵卒都投入到追杀之中,和曹操的断后部队杀的火星撞地球,惨烈无比。
路过偃师,李重留下二万人给魏延,魏延的任务很简单也很艰巨,就是和完全压制夏侯渊,不求能打下偃师,但绝对不能给夏侯渊威胁自己粮道的机会。
建安十年三月,李重终于赶到虎牢关下,将这座千古雄城三面合围。
洛阳城算得上是汉朝第一大城了,城周达三十余里,城墙巍峨耸立,高达五丈,俱是青石所砌,十分宽阔,上可行车马。在加上城南还有洛水环绕,形成一个天然的防御带,所以想要打下这种坚城,实在是难上加难。
但不管攻打洛阳如何简单,既然来了,李重也不会无功而返,先是在阳渠(洛水东侧支流)上修建宽大的浮桥,以便转运粮草。再派人将洛阳周围的树木砍伐一空,建造攻城所用的投石机等机械,与此同时,李重还命令兵卒在洛阳城外昼夜不停的忙碌,挖出一道道交错综纵横的沟壑,这是防止城内兵卒出城骚扰所用的。
此外李重还要掉派兵卒等等,光是这些攻打洛阳的准备工作,李重就忙了十余天,这才开始第一次试探性的攻城。
第一次进攻,郭淮带领五千兵卒攻打洛阳的东门,和收成的军队展开一场试探性战斗。
虽然是试探性战斗,但双方也投入了近万兵卒,杀的十分惨烈,战场上巨石呼啸,箭矢如雨,喊杀之声直冲云霄。
自清晨一直杀到巳时,李重见到兵卒伤亡过大,于是下令收兵回营,召集众将商议攻城之策。
第三百八十七章筹谋天下的布局
那有什么攻城之策,攻打洛阳这种坚城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消耗。消耗物资,消耗粮食,消耗生命,一直耗到洛阳油尽灯枯为止。
这一点李重别谁都清楚,但他也没有办法,就像曹操硬着头皮偷袭虎牢一样,他也是硬着头皮攻打洛阳,话又说回来了,战争哪有不冒险的,你不冒险,就没有胜利,在出战之前就能确定胜利的战争根本没有。
无奈之下,李重只能硬着头皮发起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期待曹操能脑残一次,给自己一次机会。
但是很可惜,曹操至今为止,智商还算正常……
一名河北兵卒顶着盾牌,奋力攀爬这云梯,头上箭石横飞,一颗人头大小的石块忽然在头滚落,河北兵卒急忙支起手臂,让盾牌倾斜一些。
“轰……”的一声,石块砸在盾牌上,巨大的力量压得河北兵卒闷吭一声,差点没在云梯上摔下来。稳了一下脚步,河北兵卒再次向上攀爬,可紧接着,第二个石块又翻滚着砸了下来,这一次他没避开,被沉重的石块砸在肩膀上,惨叫一声,在云梯上跌落下来。
近十米的高度,就是砸不死人,也要摔个半死了。
河北兵卒在地上艰难的蠕动两下,意识就迷离起来,就在这时,他陡然间觉得身子一凉,口鼻之间飘过一股刺鼻的味道。
还没等他做出人生中最后一次判断,眼前就升起一片红光,耳边响起“呼呼……”的烈焰腾飞之声。
这个场景只是千万个兵卒之中的一个缩影,惨烈的厮杀在城墙上下无处不在的上演,河北兵卒用自己的生命换取那一点点取胜的希望。
李重再也看不下去了,下令收兵回营,兵卒不拼命是兵卒胆小懦弱,但一个统帅,在没有一大半的可能之下,让兵卒去拼命,也创造不出取胜的机会,就是统帅无能了,最起码,李重应该拿出一个相对可行的计策来,然后再努力去拼搏。
三月下旬,夜风如水,李重枯坐在大帐之内,死死的盯着眼前的地图。自从上次撤兵位置,李重已经枯坐了一天一夜了,他在逼迫自己想出一个主意了,在这个时候,李重只能靠自己了。
眼光在地图上划过,虎牢,陈留,祏县,庐江,下邳,一连串地名出现在李重的脑海之中。如果将这些地方的兵卒抽调到洛阳会怎么样呢?这样一来,攻打洛阳的兵力是足够了,但刘备应该已经修养的差不多了,会不会趁虚而入……
会的,刘备一定不会放过自己和曹操决战的机会,扩大一些地盘,那么抽调兵卒一事肯定是极其冒险的。
李重又拿出逆向思维来推断,自己如果站在刘备的立场上会怎么做,刘备会不会对自己薄弱的地带下手?想到这里,李重忽然发觉一个自己一直忽略的问题,脸上露出一丝难得的笑容来。
有了初步打算,李重又细细的演算着,生怕自己的推断会出现一丝一毫的纰漏。这一次李重算是筹谋天下了,要将曹操和刘备都玩弄到股掌之上,不免有些心惊肉跳。不过李重经过长时间的思考,觉得自己的筹划不会有太大的失误,就算失败了,也不会是灭顶之灾,顶多是拉长战争的时间而已,这才定下心来。
打了第二天,李重下达了一个令人震惊不已的军令:赵云和张辽将祏县和下邳交给周仓和曹性二人驻守,各自带领一万精兵赶赴洛阳助战。
这个消息传出来,不但李重手下的将领表示不妥,就连曹操和刘备都感觉李重太过激进了。
…………
“李子悔疯了!”洛阳之内的曹操是这样说的,身边的贾诩、司马懿、荀攸等人也不住的点头。确实,无论站在什么角度上,李重这种做法都不合适,诚然,赵云和张辽一旦到了洛阳,会给曹操造成极大的压力,攻下洛阳也是有可能的。
但是,就算再来三个赵云和张辽,洛阳也不是能一击而破的,那么这段时间李重的南部防线怎么办?刘备会坐失良机吗?很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大耳贼做梦都想入主中原呢。
难道刘备和李重签订了什么盟约?这个不可能了,李重又不是三岁孩子,怎么会相信盟约这种东西,谁要是相信哪张废纸,谁就是天字第一号大傻……逼。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之际,许褚忽然插言道:“这会不会是李重放出的假消息,就算是我,也不会做出这么白痴的举动。”
“不会,斥候早就反复探查过了……不对……不对……我好想有点明白李子悔的意思了。”曹操摇头一笑,忽然慢慢说道。
但等到到众人问起曹操到底想明白了什么,曹操却不说话了,也和李重当初一样,陷入苦苦思索之中。
什么用好奇心强一些,刚想追问,却见到老奸巨猾的贾诩陷入痴呆之中,心中一动,知道贾诩肯定是顾忌什么,也牢牢的闭上嘴巴。
贾诩确实心有顾忌,大事独谋,这个道理很简单,曹操既然不说,肯定有自己的理由。胡乱追问反而不美,贾诩甚至努力的魂飞天外,不去想这件事,万一真的猜出来曹操的心思,不一定是好事。
曹操这里的反应极为迟缓,过了好几天,曹操才派人给凉州的闫行下令,命其带兵一万,来洛阳助战。
再看看襄阳的刘备有什么反应,刘备听到李重将赵云和张辽系数调往洛阳,高兴的差点没在椅子上蹦起来。多少年了,刘备一直都想入主中原,但自从被曹操撵到新野之后,刘备就再没见过中原的土地,这一次李重和曹操终于拼出火气来了,机会难得啊!
想到这里,刘备甚至有种幸灾乐祸的感觉,曹孟德,你也有今天,哈哈,要不是你犯浑攻打虎牢,我还没有这个机会呢。
但刘备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对,曹操和李重都不傻啊,甚至刘备一直有点自卑心理,他觉得二人都比他聪明一点,不应该犯这种低级错误啊!犹豫了一下,刘备决定,还是找诸葛亮商议一下为妙,诸葛亮这人虽说打仗不是那么出色,但大局观还是可以的。
一想起打仗,刘备就觉得窝火,自己手下也有人才啊,徐庶和庞统都精通兵书战阵,可是……哎!
不多时,诸葛亮来到刘备的房间之内,见礼之后,刘备将李重调兵的事情讲述一遍,随机沉默下来,给诸葛亮留下思考的时间。
大约过了一炷香时间,诸葛亮才慢慢说道:“主公,亮认为,主公不应该出兵北上,还是暂且观望,坐山观虎斗为妙。”
刘备眉头一皱,问道:“孔明为何如此之说,如今曹操和李重激战正酣,这是我军北上中原的大好时机,如要按兵不动,一旦曹操和李重分出胜负,我军何时才能再觅得如此良机?”
刘备还有句话没说出来,刘备心里认为,还是李重的胜算大些,不是说曹操不如李重,而是李重是属于进攻一方,进退皆由己。曹操困守孤城,也没有什么援兵可以调动,守得一时简单,守得一世难上加难啊。
一旦李重攻下洛阳,立即就会把赵云和张辽再次调回南线,到时候自己可就失去一个天赐良机了。
诸葛亮慢慢说道:“如今李重虽说露出破绽来,但谁知道是不是李重故意为之,引诱主公北上,如果赵云等人杀个回马枪,主公如何处之?依诸葛亮之见,主公还是趁着曹操和李重拼斗之际,加紧训练兵卒,待到国力大增,再徐徐图之为上。”
刘备暗暗叹息一声,没有答话,此时此刻刘备对诸葛亮很是失望。诸葛亮说的对不对?对!这是毫无疑问的,在没弄清李重意图之前就大局进攻肯定非常冒险。
但是你不能因为冒险就不打仗了,打仗哪有不冒险的,诸葛亮这样的世家子弟有一个很大的毛病就是冲劲不够,甚至有些光说不练的架势。
不是刘备喜欢冒险,刘备也想安安稳稳的取得胜利,可是他没有机会,无论是曹操还是李重,实力都强过刘备,安安稳稳取胜,徐徐图之,那是强者才能做的事情,弱者只能冒险,去博取一线生机。
如果按照诸葛亮的说法,徐徐图之,你是想等到曹操2死于马上风呢,还是想等到李重死于花柳病呢。
不是蜘蛛贬低诸葛亮,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真不怎么样,被吹嘘好几千年的三分天下之计也就是一个样子货而已。
诸葛亮的天分天下是占据荆州和益州,这没有错,刘备根本打不过北方的曹操和扬州的孙权,但是,三分天下之计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你怎么对付曹操?
真正的三分天下之计应该是这样的,在曹操大兵压境之际,我们联系孙权,共同对抗曹操,然后我们怎么怎么办,才能击败曹操。
你得拿出一个具体击败曹操的办法来,才能真正实施你的三分天下之计,否则一切都是好高骛远。事实就是这样的,当时刘备在新野被曹操揍得屁滚尿流,差点没把小命搭上,这时候你说神马三分天下都是虚的,击败曹操才是正理。
后来的赤壁之战大家都知道了,周瑜力挽狂澜,在运气的帮助下击败了曹操,但那和你诸葛亮没什么关系,难道你诸葛亮的三分天下之计都能把周瑜怎么击败曹操算到里面,这话说出来谁也不信吧。
三国旌旗388_三国旌旗全文免费阅读_第三百八十八章明知是坑还要跳来自()
战略是要和战术放在一看的,战略就是有无数的战术组合而成,诸葛亮是一个很出色的战略家,但他不是一个出色的指挥官,只有将战略和战术融合在一起,才能算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
刘备在诸葛亮这里得不到支持,转而把心思放在另一个人身上,但结果依旧是失败的,那个人也不同意刘备的激进做法。
一直等回到家中,刘备才反应过来,自己真傻,这天底下对自己能以姓名相托的也就是关羽、张飞等老兄弟了,诸葛亮和那个人本质是一样的。自己就算输了这场战争,他们依旧是高高在上的世家子弟,只要对胜利者不露出特别明显的敌意,是没有生命危险的。
所以他们更愿意用稳妥的一些的办法图取天下,就算失败,也绝对不会有性命之忧,而不是像自己一样,激进冒险。
心中嗤笑一声,刘备决心冒险和李重、曹操二人决战一次。
在李重的出击路线中,许昌的关羽是不需要动的,许昌就像插入中原腹地的一根钉子,留在那里就好了,根本不需要变化。
扬州的张飞要独自领军北上,和孙权、陆逊等人合兵一处,攻打徐州。没有张辽坐镇,胜利的希望还是很大的。
中路室友刘备亲自领军,心腹大将陈到镇守荆州,其余众将悉数出征。这一路军队在襄阳出兵,直取祏县,进取中原,这一路上并没有什么坚城要塞,如果李重不派大军阻拦的话,取胜的希望的也不小。
当然了,刘备也指望李重眼见着国土沦陷还不救援,他还没天真到那种地步。在刘备的心目之中,中路军队肯定是要和李重僵持的,刘备没打算赢,甚至还有吃点亏的准备,但是东路的张飞时一定要赢的,最起码也要将战线推进到淮河附近。
经过十余天的准备,李重的两路大军浩浩荡荡的出发了,江面上船队遮天蔽日,运送兵员,如同过江之鲫。
也就在刘备大军渡江的同时,赵云和张辽也先后赶到洛阳,参与到惨烈的攻防战中,几乎在同一时间,曹操从凉州调来的闫行也带着援军抵达,洛阳之战越演愈烈。
但别看洛阳是战争的漩涡中心,众人的注意力却没放在这里,洛阳之战看似激烈,但发展的却中规中矩,不会有什么不确定因素出现了,结果是很明显的:时间短、曹操赢,时间长、李重赢。
大家的注意力都在刘备这里,刘备的战局及其顺利,曹性根本就不是张飞等人的对手,还没等和张飞交战,就先让出广陵,退守下邳去了。甘宁在江都的水军也跑得飞快,刘备刚一动手,就在人沿着海岸线北上,逃之夭夭了。
中路也是一样,文聘套的同样跟兔子一样快,刘备刚一到达陈国,文聘就和周仓退守梁国的雎阳了,在陈留以东,这也是他们所能站脚的最大一座城池。
陈留的太史慈刚要出兵抵挡刘备,许昌的关羽就做出出兵的姿态,两个人在扶沟县打了一个照面,都心有戚戚,便各自收兵回城了。
关羽怕的是曹仁趁机偷袭许昌,太史慈怕的也是曹仁趁机偷袭陈留,可以这么说,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关羽和太史慈只能起到威慑作用,都不会离开自己的防线的。
但战况顺利并不代表刘备就高兴了,恰恰相反,战况越顺利,刘备心里就越没底。有时候,没打出来的拳头才是最可怕的,至少刘备已经看出一些倪端来了。
刘备也看出来了,李重并不是一点准备没有,最起码,沿途攻克的各县都是空壳子,粮食等物资早就被搬运一空了。
什么?你问有没有给老百姓留下糊口的粮食,当然没有了,那不是变相资敌吗,李重又不是烂好人,只给抛弃的各县百姓留下一个月的粮食。一个月之后他们该怎么活下去,那就是刘备所选要考虑的问题了。
于是仁义无双的刘皇叔只能接管这些悲催的老百姓,用有限的军粮供养他们,这让大耳贼觉得非常吃亏,好吗?我这是做慈善来了,还是打仗来了。
可是不管怎么说,刘备这个黑锅是背定了,如果刘备对这些百姓稍微差一点,肯会会流言四起,什么大耳贼抢夺百姓粮草了,大耳贼冷酷无情了之类的,绝对能把刘备多年以来积攒的名声毁于一旦。
张飞打下广陵之后,刘备就严令张飞不得冒进,宁可坐失战机,也不能出现任何纰漏。这事是表面意思,张飞和刘备多少年的交情了,怎么会不知道刘备的心意。这个军令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翼德,慢点走,先看看情况再说。
不光张飞行军跟蜗牛一样,刘备自己也是一步三停,斥候撒出上百里,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如果不是斥候每天都回报洛阳战事激烈,刘备都不怎么敢往前走了。
这很正常,李重这个空城计太吓人了,刘备总觉的身边全是李重的伏兵。
当然,这只是刘备的错觉的而已,一直打到祏县,刘备也没见到伏兵的影子。刘备无奈之余也只能一咬牙拼了,大军一改慢吞吞的节奏,疾风骤雨一般扑向雎阳。
巍峨的古城如今已经变成人间地狱了,三面城墙血肉模糊,腥气扑鼻,地上一堆堆血肉模糊的很近,烧毁的云梯冲车随处可见。
双方的兵卒也没有交战之前意气风发的精神状态了,都无精打采的站在城墙上下,用略带仇恨的目光看着对方。
由于李重的攻势十分猛烈,荀攸等人曾经无数次进言,希望曹操从各地抽调兵卒到洛阳驻防,比如在益州,完全可以调动三万兵卒出来,但曹操手下的谋士将领每次这么说,曹操都用一句话打发回来:“时机未到……”
谁也不知道曹操口中的时机是什么?谁都想知道曹操口中的时机是什么,却没人敢问。
建安十年四月初五,曹操正和手下文武在正堂之中商议军情,亲兵忽然来报,赵王李子悔请曹操会话。
曹操展颜一笑,点头答应下来。
厚重的城门再一次打开,发出吱吱呀呀的声响,曹操带着一众文武,在五百骑兵的护卫下,出了洛阳城门,直奔对面的李重走去。让荀攸等人奇怪的是李重身边也有数百骑兵拱卫,但脸上却没什么杀意,一副奸计得逞的样子。
一见到曹操,李重就大笑道:“孟德兄不厚道啊,突袭虎牢,差点打了我一个措手不及,好厉害,好厉害……不知道如今孟德兄还有这样的本事吗?”
曹操仿佛早就预料到李重会这么问,信心满满地答道:“有啊,莫非子悔你还想见识一下吗?”
李重点头道:“想啊,希望孟德兄宝刀不老,锋利如初。”
说完这句话,曹操和李重都沉默下来,默默地看着对方,两人所带的文武对两人所说话语也觉得云山雾绕,高深莫测,都在心里暗暗的思索着,更不敢出言打扰二人,一时间战场上变得十分寂静,只有战马偶尔打个鼻响的声音。
过了好一会儿,曹操忽然抱拳道:“不送……”
李重闻言默默地调转马头,走了几步,这才沉声道:“子桓在洛阳么,在的话,让他与我叙叙旧,如何?”
说完话,李重带着一众骑兵头也不回的回转大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