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子哥家里有两个孩子,年龄和小芃还有小蓝差不多,相信这样的稀罕物他们也会爱吃。
今天的猫耳朵,苏荞是用杂面做的。里面有高粱面,玉米面,还有一点点白面。送给人家,别人最多说她一句手巧,别的也挑不出毛病。
帮忙是相互的。
梁子哥之前为了让她能一次性把钱取走,专门跑了一趟镇上的事儿苏荞没有忘。
现在人家又特意来跟她说豆腐的事儿。
苏荞知道这是因为自家被大伯娘一家子欺负,梁子哥看不惯,所以在尽可能的帮助他们。
但这样的善意也是需要维护的。
不然一次两次,人家凭什么次次帮助你?
做人得有良心,此时他们也拿不出什么好东西,一碗面权当一点心意吧。
吃完饭,苏蔚跟着梁子哥一起进了城。
苏芃背着背篓接替了哥哥的工作,出去捡柴。
其实之前因为修栅栏,家里还剩下一些零碎的干竹子,完全够烧一阵子了。可小家伙非要去捡,苏荞也没拦着。
反正村里这么大的孩子,出去捡柴的也多了去了,一堆人在一起,也不怕弟弟出什么事。
苏荞带着小妹先去后院给菜地浇了浇水,然后回来把中午要蒸馒头的面给发上。
其实她挺想吃米饭的,可家里的粮食就那些,连白面都不剩多少了,这样的念头简直就是妄想。
将面发好,她带着妹妹再次回了堂屋。
让妹妹在一边玩儿,苏荞重新将席子铺在了地上,席地而坐自己整理起了那些布头。
她在布头里面巴拉了一遍,从中挑出了一些看上去比较有感觉的布料放在一边。拿出铅笔在布的反面随意的画出草稿,然后按照自己琢磨出的样子,剪出形状,接着就缝了起来。
她所谓的缝,并非将那些布样缝在衣服上,而是将它们做成后世比较流行的贴布。
有卡通动植物的,有各种形状的,当然也有一些看不出是什么东西,就是配色比较鲜亮,让人看着就喜欢的。
至于为什么这么拼?全是按照布本身的纹路做的决定。
苏荞本意是想去化工厂那边,从帮人缝补衣服开始创业。因为找不到合适的住处,这个想法只能暂时搁置。
昨天看到这些布头她就决定将替青工缝补衣服,改为为小孩儿们缝补衣服,这也是她为什么把创业的地点改到县一小旁边的原因。
只是,这样做其实是有风险的。
青工们自己挣钱,年轻轻的又爱俏。所以他们衣服破了需要修补会舍得花钱,
可小孩子通常家里有长辈,妈妈,奶奶们谁还打不了一个补丁,缝不了一条裤子?
想要从她们手里赚钱,就必然要有自己独特的地方。
于是苏荞就想到了做这种贴布。
打补丁容易,可打的好看又讨人喜欢这就需要技术了。
她做的贴布效果怎么样?
单看几个弟妹的表现就能看出来,这一点苏荞还是有底气的。
用了一上午的时间,她一共做出了二十多个大一点的贴布,还做了十来个小的。到最后没法做是因为家里彩色的线不够了。
不够光这些应该也够卖一阵子了。
苏蔚是下午回来的。
他带回来了十捆橡皮筋,一包黑卡子,还有足足十米的松紧带。
看到那些东西,苏荞简直被震住了,这完全超过了她的预期!
“你从哪儿弄到的这么些?”苏荞激动的伸手在弟弟的脑袋上使劲揉了揉。
苏蔚不好意思的躲开了她的手,这才说道:“自由市场。姐,你不知道,就在镇卫生所后面现在有一个自由市场,啥都有卖的。梁子哥带我去的,他还在里面买了点鸡蛋挂面。
我在那儿碰到了那天咱们去吃豆花面的胡叔,他还认识我呢!就是他给我指的地方,人家认识他,知道我要买松紧带和卡子,就直接拿出来一大包!”
苏蔚的声音里带着炫耀。
这真的是苏荞没有想到的事情。
她原本想着弟弟应该是去供销社,却没想到他去了自由市场。
镇子上的自由市场上辈子苏荞没去过,也不知道地方,现在看来发展的应该也不错。
她琢磨着找空得去看看,要是能行也可以考虑先去那里摆摊儿。只不过镇上的消费能力和县里比,肯定还要再差一截。
拿到了卡子和皮筋后,苏荞下午的精力全部用在了做各种头花儿上。
这时候小孩子的发饰少的可怜,能有个缠了红毛线的皮筋用就不错了,并没有谁会有蝴蝶结之类的。
苏荞先找出了一些颜色相对活泼的布块儿。
其实这时候大家穿的衣服大部分是灰蓝黑,想找个跳一点的颜色也不容易。
好在这批布里面有一些大圆点的布,红底白点,蓝底白点,还有墨绿底白色大波点的。
一块块掺杂在布堆儿里也不显眼,可经过苏荞的巧手变成了一个个带着皮筋的蝴蝶结后,顿时就变得娇俏了起来。
苏荞将小妹叫过来,把她的小揪揪拆掉,帮她扎了一个高高的马尾,然后在马尾上绑上蓝底白色波点的蝴蝶结。
小蓝如苏家姊妹们一样,都是细白皮,只不过因为营养不良,头发有点少,还有点微微发黄。
--
今天的猫耳朵,苏荞是用杂面做的。里面有高粱面,玉米面,还有一点点白面。送给人家,别人最多说她一句手巧,别的也挑不出毛病。
帮忙是相互的。
梁子哥之前为了让她能一次性把钱取走,专门跑了一趟镇上的事儿苏荞没有忘。
现在人家又特意来跟她说豆腐的事儿。
苏荞知道这是因为自家被大伯娘一家子欺负,梁子哥看不惯,所以在尽可能的帮助他们。
但这样的善意也是需要维护的。
不然一次两次,人家凭什么次次帮助你?
做人得有良心,此时他们也拿不出什么好东西,一碗面权当一点心意吧。
吃完饭,苏蔚跟着梁子哥一起进了城。
苏芃背着背篓接替了哥哥的工作,出去捡柴。
其实之前因为修栅栏,家里还剩下一些零碎的干竹子,完全够烧一阵子了。可小家伙非要去捡,苏荞也没拦着。
反正村里这么大的孩子,出去捡柴的也多了去了,一堆人在一起,也不怕弟弟出什么事。
苏荞带着小妹先去后院给菜地浇了浇水,然后回来把中午要蒸馒头的面给发上。
其实她挺想吃米饭的,可家里的粮食就那些,连白面都不剩多少了,这样的念头简直就是妄想。
将面发好,她带着妹妹再次回了堂屋。
让妹妹在一边玩儿,苏荞重新将席子铺在了地上,席地而坐自己整理起了那些布头。
她在布头里面巴拉了一遍,从中挑出了一些看上去比较有感觉的布料放在一边。拿出铅笔在布的反面随意的画出草稿,然后按照自己琢磨出的样子,剪出形状,接着就缝了起来。
她所谓的缝,并非将那些布样缝在衣服上,而是将它们做成后世比较流行的贴布。
有卡通动植物的,有各种形状的,当然也有一些看不出是什么东西,就是配色比较鲜亮,让人看着就喜欢的。
至于为什么这么拼?全是按照布本身的纹路做的决定。
苏荞本意是想去化工厂那边,从帮人缝补衣服开始创业。因为找不到合适的住处,这个想法只能暂时搁置。
昨天看到这些布头她就决定将替青工缝补衣服,改为为小孩儿们缝补衣服,这也是她为什么把创业的地点改到县一小旁边的原因。
只是,这样做其实是有风险的。
青工们自己挣钱,年轻轻的又爱俏。所以他们衣服破了需要修补会舍得花钱,
可小孩子通常家里有长辈,妈妈,奶奶们谁还打不了一个补丁,缝不了一条裤子?
想要从她们手里赚钱,就必然要有自己独特的地方。
于是苏荞就想到了做这种贴布。
打补丁容易,可打的好看又讨人喜欢这就需要技术了。
她做的贴布效果怎么样?
单看几个弟妹的表现就能看出来,这一点苏荞还是有底气的。
用了一上午的时间,她一共做出了二十多个大一点的贴布,还做了十来个小的。到最后没法做是因为家里彩色的线不够了。
不够光这些应该也够卖一阵子了。
苏蔚是下午回来的。
他带回来了十捆橡皮筋,一包黑卡子,还有足足十米的松紧带。
看到那些东西,苏荞简直被震住了,这完全超过了她的预期!
“你从哪儿弄到的这么些?”苏荞激动的伸手在弟弟的脑袋上使劲揉了揉。
苏蔚不好意思的躲开了她的手,这才说道:“自由市场。姐,你不知道,就在镇卫生所后面现在有一个自由市场,啥都有卖的。梁子哥带我去的,他还在里面买了点鸡蛋挂面。
我在那儿碰到了那天咱们去吃豆花面的胡叔,他还认识我呢!就是他给我指的地方,人家认识他,知道我要买松紧带和卡子,就直接拿出来一大包!”
苏蔚的声音里带着炫耀。
这真的是苏荞没有想到的事情。
她原本想着弟弟应该是去供销社,却没想到他去了自由市场。
镇子上的自由市场上辈子苏荞没去过,也不知道地方,现在看来发展的应该也不错。
她琢磨着找空得去看看,要是能行也可以考虑先去那里摆摊儿。只不过镇上的消费能力和县里比,肯定还要再差一截。
拿到了卡子和皮筋后,苏荞下午的精力全部用在了做各种头花儿上。
这时候小孩子的发饰少的可怜,能有个缠了红毛线的皮筋用就不错了,并没有谁会有蝴蝶结之类的。
苏荞先找出了一些颜色相对活泼的布块儿。
其实这时候大家穿的衣服大部分是灰蓝黑,想找个跳一点的颜色也不容易。
好在这批布里面有一些大圆点的布,红底白点,蓝底白点,还有墨绿底白色大波点的。
一块块掺杂在布堆儿里也不显眼,可经过苏荞的巧手变成了一个个带着皮筋的蝴蝶结后,顿时就变得娇俏了起来。
苏荞将小妹叫过来,把她的小揪揪拆掉,帮她扎了一个高高的马尾,然后在马尾上绑上蓝底白色波点的蝴蝶结。
小蓝如苏家姊妹们一样,都是细白皮,只不过因为营养不良,头发有点少,还有点微微发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