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页
这条信息链查到这。
基本也断了。
因为最开始承包这个任务的那家杀手组织,对顾客的信息保密程度很高,高到对方交完钱后,他们就会立刻抹除掉对方的所有信息。
只保留暗杀任务信息。
最关键的是他们除了暗杀任务会在网上交流之外,其他所有信息都不会在网上进行交流,都是私底下通过暗号,直接通过邮局交流。
没错,他们还保留写信传统。
但还别说,在这信息时代,他们这传统比在网上交流还要安全。
乔木对此也是无可奈何。
不过,虽然乔木目前只调查到这些信息,但她却始终觉得,那个货车司机背后的直接雇佣者和张鹤聪背后的直接雇佣者是不一样的。
张鹤聪背后的雇佣者。
那明显是国内的人。
而且还是很直接的一线交流。
那个货车司机背后的雇佣者如果也是国内的人的话,那他是吃饱了撑的才会绕那么多弯子,跑到国外去雇佣啊,而且还被层层转包转了两三下子,这明显是脑子不好。
估计他也是第一次干这事,不然也不会不明白这些个弯弯绕绕。
但是,即便乔木她已经查到了这么多线索,并且作出了这么多猜测,她却依旧没有直接证据能够指向沐氏集团,所以最后她也只能长叹了口气,先把这两件事暂时放到一边去,开始仔细的观看另一部分资料,也就是人工智能收集到的沐氏集团的所有财务以及违法记录。
这部分内容就相当的多了。
信息化时代不可避免的一点就是很多事情,乃至于账目都需要通过互联网进行操作,即便他们已经相对谨慎了,但是却依旧没有办法将所有痕迹全部清除的干干净净。
不过,因为他们公司的电脑曾经在四年前更新换代过一次,所以人工智能收集到的相关证据也就停留在了四年前,再早的信息在没有电脑的情况下,它也是查不到的。
第1746章 破产的恶毒女配(24)
但是即便只有这四年的数据,人工智能也从这四年的数据中查到了整整二十三个G的违法行为证据。
这些证据单一几条不致命,可能也就罚款了事,但乔木相信,一起爆料出去的威力还是很恐怖的。
不过为了确定这些证据是不是都能用,以及是不是都适合放到网上,乔木还是逐一的翻看了一下。
然后越看,她的嘴角越上扬。
她原本以为,以沐氏集团的谨慎程度而言,人工智能收集到的证据最多让他们伤筋动骨,很难彻底覆灭,可却没想到,他家最近几年竟然埋下了整整三颗大雷,随便一颗爆出去都能让他们家伤筋动骨。
三颗一起,呵,不死都难。
首先一条就是财务造假,当中包括了很多方面的造假,其一是税务造假,其二是利润造假,其三是伪造虚拟利好数据,其四是隐瞒企业贷款率,其五是企业坏账造假。
这五条,单一哪一条拎出来那都能引起企业动荡,更不用说五条造假信息合起来,一起爆出去了。
而且这还只是第一个雷。
第二个雷是库存积压,以及他们企业的贷款率已经超过了警戒线很多倍,这两方面内容虽然宽松点讲并不犯法,但是他们家不是私人企业,他们家是上市公司,上市公司隐瞒这些消息,无疑是对所有持有他们家股份的小股民的不公平。
而且这两条也足以证明沐氏集团现在只是表面光亮,实际上他们本身已经处在相当危险的境地了。
他们家远远没有乔木原先想象的那么强大,现在的沐氏集团估计也就是看着是个大胖子,实际虚的不得了,指不定一捅就漏气炸了。
要知道,沐氏集团从八年前就已经开始逐渐的将重点转移到了房地产项目上,而如今他们家积压最多的那些东西,自然也就是房产。
如果房产兴荣的话。
那他们家库存自然不成问题。
甚至还能算是抢手货。
可是五年过去了,房产终究没能一直维持欣欣向荣的景象,从两年前开始,全国除了一二线城市之外,其他各地房产项目都在萎缩。
沐家集团虽然底蕴不少,但是五年前只有区区百亿身家的他们是压根挤不进一线城市地皮竞争的。
就连二线城市,他们家最多也只能竞争一些偏远地区的小地皮。
核心地区想都别想。
就算是贷款他们也买不起。
这就使得他们家的房产项目发展只能在三线,乃至于四五线城市那边徘徊着扩张,这些地方的人有实力的,基本都是更愿意去二线甚至于一线城市买房,没实力的那基本是刚需,很难买第二套第三套。
再加上很多人北漂啥的。
往一线城市挤。
这就使得三四线城市的房产很尴尬,上上不去,降降不下来,很难***一二线城市和十七八线城市都难卖,房企自然也好不起来。
一二线城市房价即便已经相当的高了,那依旧还有人愿意往里面挤,不能说完全不愁卖,但是真的不至于卖不出去,只要有房,质量不是很差,同时价格也还算合理。
那肯定是有人接盘的。
因此即便是炒房的,那人家也更乐意持有一二线城市的房产,因为那边的房产不但涨价快,而且价格也稳定,世道不乱很难跌下来。
--
基本也断了。
因为最开始承包这个任务的那家杀手组织,对顾客的信息保密程度很高,高到对方交完钱后,他们就会立刻抹除掉对方的所有信息。
只保留暗杀任务信息。
最关键的是他们除了暗杀任务会在网上交流之外,其他所有信息都不会在网上进行交流,都是私底下通过暗号,直接通过邮局交流。
没错,他们还保留写信传统。
但还别说,在这信息时代,他们这传统比在网上交流还要安全。
乔木对此也是无可奈何。
不过,虽然乔木目前只调查到这些信息,但她却始终觉得,那个货车司机背后的直接雇佣者和张鹤聪背后的直接雇佣者是不一样的。
张鹤聪背后的雇佣者。
那明显是国内的人。
而且还是很直接的一线交流。
那个货车司机背后的雇佣者如果也是国内的人的话,那他是吃饱了撑的才会绕那么多弯子,跑到国外去雇佣啊,而且还被层层转包转了两三下子,这明显是脑子不好。
估计他也是第一次干这事,不然也不会不明白这些个弯弯绕绕。
但是,即便乔木她已经查到了这么多线索,并且作出了这么多猜测,她却依旧没有直接证据能够指向沐氏集团,所以最后她也只能长叹了口气,先把这两件事暂时放到一边去,开始仔细的观看另一部分资料,也就是人工智能收集到的沐氏集团的所有财务以及违法记录。
这部分内容就相当的多了。
信息化时代不可避免的一点就是很多事情,乃至于账目都需要通过互联网进行操作,即便他们已经相对谨慎了,但是却依旧没有办法将所有痕迹全部清除的干干净净。
不过,因为他们公司的电脑曾经在四年前更新换代过一次,所以人工智能收集到的相关证据也就停留在了四年前,再早的信息在没有电脑的情况下,它也是查不到的。
第1746章 破产的恶毒女配(24)
但是即便只有这四年的数据,人工智能也从这四年的数据中查到了整整二十三个G的违法行为证据。
这些证据单一几条不致命,可能也就罚款了事,但乔木相信,一起爆料出去的威力还是很恐怖的。
不过为了确定这些证据是不是都能用,以及是不是都适合放到网上,乔木还是逐一的翻看了一下。
然后越看,她的嘴角越上扬。
她原本以为,以沐氏集团的谨慎程度而言,人工智能收集到的证据最多让他们伤筋动骨,很难彻底覆灭,可却没想到,他家最近几年竟然埋下了整整三颗大雷,随便一颗爆出去都能让他们家伤筋动骨。
三颗一起,呵,不死都难。
首先一条就是财务造假,当中包括了很多方面的造假,其一是税务造假,其二是利润造假,其三是伪造虚拟利好数据,其四是隐瞒企业贷款率,其五是企业坏账造假。
这五条,单一哪一条拎出来那都能引起企业动荡,更不用说五条造假信息合起来,一起爆出去了。
而且这还只是第一个雷。
第二个雷是库存积压,以及他们企业的贷款率已经超过了警戒线很多倍,这两方面内容虽然宽松点讲并不犯法,但是他们家不是私人企业,他们家是上市公司,上市公司隐瞒这些消息,无疑是对所有持有他们家股份的小股民的不公平。
而且这两条也足以证明沐氏集团现在只是表面光亮,实际上他们本身已经处在相当危险的境地了。
他们家远远没有乔木原先想象的那么强大,现在的沐氏集团估计也就是看着是个大胖子,实际虚的不得了,指不定一捅就漏气炸了。
要知道,沐氏集团从八年前就已经开始逐渐的将重点转移到了房地产项目上,而如今他们家积压最多的那些东西,自然也就是房产。
如果房产兴荣的话。
那他们家库存自然不成问题。
甚至还能算是抢手货。
可是五年过去了,房产终究没能一直维持欣欣向荣的景象,从两年前开始,全国除了一二线城市之外,其他各地房产项目都在萎缩。
沐家集团虽然底蕴不少,但是五年前只有区区百亿身家的他们是压根挤不进一线城市地皮竞争的。
就连二线城市,他们家最多也只能竞争一些偏远地区的小地皮。
核心地区想都别想。
就算是贷款他们也买不起。
这就使得他们家的房产项目发展只能在三线,乃至于四五线城市那边徘徊着扩张,这些地方的人有实力的,基本都是更愿意去二线甚至于一线城市买房,没实力的那基本是刚需,很难买第二套第三套。
再加上很多人北漂啥的。
往一线城市挤。
这就使得三四线城市的房产很尴尬,上上不去,降降不下来,很难***一二线城市和十七八线城市都难卖,房企自然也好不起来。
一二线城市房价即便已经相当的高了,那依旧还有人愿意往里面挤,不能说完全不愁卖,但是真的不至于卖不出去,只要有房,质量不是很差,同时价格也还算合理。
那肯定是有人接盘的。
因此即便是炒房的,那人家也更乐意持有一二线城市的房产,因为那边的房产不但涨价快,而且价格也稳定,世道不乱很难跌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