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十月份就开始下雪,在即墨训练军队的刘布,也感到了大不妥,下雨就可以意味着冬天的来临,也就意味着这个冬天可能会很久,至少会延续四个月之久。
如果是丰收之年,仓满谷足,自然可以说是瑞雪兆丰年,或者有人会感叹什么: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在即墨练兵的刘布同样有刘福气的感受,那就是天气冷了,意味着人们无法出去干活,消耗却进一步的增加,比如说衣服和被子就不能省了,还有就是柴火也燃烧的更多,因为人们需要烧火来烤暖,而且他们还必须为这么多的灾民们提供足够的住房,在这样的天气之下,在野外的话就会饿死或者冷死在那里。
自从赈灾计划有他的父亲刘远桥接手以后,效率大大的提高了,他可以统统筹莱州两州五县之地的官府力量,进行全力以赴的赈灾,他们设立了大量的安置点,这些安置点都是围绕着城墙临时搭建的,但是他们都看见还有源源不断的流民开始涌入,很多人都走不到安置点去。
刘布他新招来的新兵全部都部署在了即墨这里,进行集中的训练。
因为他们上次的大练兵手上有了许多经验丰富的老兵,他们就可以挑选出许多优秀的教官来代劳了。
比如说上次他们进行练兵的话,所有的工作都离不开刘忠勇他来负责,但是现在,他们因为拥有了大量的优秀老兵和教官以后,他们就可以提拔许多的老兵出来做教官,就可以为他们带新兵和训练新兵了。
这可以说就在某一种程度上减轻了刘布他们的压力,他们现在练兵已经不像当初一样,直接的就是练长枪手和刀盾手,还是分为了多个兵种,主要的还是他们的刀盾刀、弓箭手、火枪手、骑兵。
他们分别由不同的教官进行培训基本的作战技能,等他们的第一次训练完毕以后,就会把他们组成一个兵阵进行协同作战训练。
这是为了对付强大的敌人而准备的。
刘布他们他不用负责训练新兵以后,他就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来掌管后勤这里,他一直都为训练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而努力,但是训练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首先的还是装备的问题和军队福利的问题,刘布他清楚这两点。
比如说当年威震天下的戚家军,他们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同时他们的福利和待遇、装备也是最好的。
比如说他们的车营,一个营就有128辆大车,每辆大车就有一门佛朗基炮,全营2800多人,近3000人,不过这3000人拥有强大的野战能力。
车营所有火器,一次齐射,共有768发炮弹和枪弹,弹丸投射量能达到近200公斤,这在80米的距离上,将造成极为可怕的杀伤效果。
以上这种火力密度,如运用得当,能给进入有效射程内的敌人带来极其惨重的损失,足以瓦解一次万人级别的大规模骑兵冲锋,可以说,面对这样的火力,即使是最精锐的蒙古铁器也会崩溃。
刘布他的计划就是,首先把他们的军队先训练好基本的作战技能,然后就组建车营、进行步车协调。
步车协调的话,他就要考虑使用车营了,因为如果没有这些大车营的话,他们根本就没法拉着几百斤的大炮在野外快速作战。
车营主防御,以车阵为根本,时机合适时,出车做主动型防御,力有不逮时依车防守转为被动型防御,为了防御两侧,同时设立了偏厢车。每辆战车配备士兵二十人,十正十奇,一营有战车128辆,移动起来就像一面大墙。
刘布他一直就在为他车营的装备和设计而忙。
但是戚家军现在都已经消亡了,已经烟消云散了,曾经威风一时的车营也都不复存在的,只存在于一些文献之中,而且现在也很少有这些擅长于组建车营和有车营实战经验的人才,没法通过发掘的方式获得,只能够自己和刘忠勇他们研究,寻找这方面的技术人才了。
刘布他在想这方面的事情的时候,那可是非常的头痛的,主要就是没有这方面实战经验的人了。
但是刘布他知道,在目前诸多的军事体系之中,车营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因为他对他的军队那是有要求的,那就是一支拥有火炮和快速投放和快速移动能力的部队,这就意味着他们必须使用车营才可以迅速的运动这些大炮,否则的话,他们让士兵一天到晚抬着大炮跑来跑去,根本就没法打仗。
在土木堡之战以后,明军对于蒙古的态势由进攻转变为防守,修葺边军防务迅速被提上日程,到俺答汗破古北口大掠京畿,隆庆年间封贡为止,蒙古人的战术其实没有太大的改变,大抵就是集中优势兵力从大明朝千里边境中寻求薄弱点突破,顺利则抄掠一番离去,不顺利则迅速奔离。
这时代的蒙古军,并没不像百姓想的那般简陋,蒙古军中实际上装备差距很大,区别于漠北、漠西简陋的蒙古军,像察哈尔部等靠近汉地的漠南蒙古军,清一色的具装骑兵,铁甲具装骑兵在漠南蒙古实际上已经大规模列装。
具装骑兵对上明军带来一个问题,即是可以用快速冲击战术来抵消明军火力,同时大手笔的以具装骑兵当炮灰和明军前军交换,只要在野战中明军前军崩溃,剩下的对于蒙古骑兵无异于切瓜砍菜。
为了对抗蒙古人的战法,明军需要一种战术,能依托防御工事以少量兵力抵挡住蒙古人的进攻。于是,明军引入了轻便的小型车营结阵。这种车营并非胡斯大车,而是一种重不过一百千克的轻型车辆,是在土木堡之战后由朱冕提议大举制造的。
俺答封贡以后,戚继光和俞大猷的基础上对于车营战术开始了改革。俞大猷认为:“车必籍火器以败贼,火器必籍车以拒马。”
换成欧洲那边的说法:长矛手必籍火枪手以破敌,火枪手必籍长矛手以拒马。
戚继光车营首先确立了制式和所用兵额装备。俞大猷之前的正厢车在戚继光这里得到延用。所谓正厢车,就是直接面对敌人屏障于前的战车,俞大猷的战车不同于前人,除了改用双轮外,原本难以经久的松木、柳木被取代,改换成了楠木、桦木榆木等耐用木材。此外,前方的大木板画上老虎这种威武的动物用来吓敌军的战马,而前置的五支长矛则用来拒马。
戚继光手下的明军,通过堆积火炮上车同时配合鸟铳的战术,发挥出了战车鸳鸯阵的效果。
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说的大抵就是戚继光这种,万历元年,蒙古酋长董狐狸蒙古骑兵入寇,在戚继光的主导下,蓟镇车营连败蒙古军,连酋长董狐狸也被生擒。
万历三年,朵颜卫部蒙古再次入侵,戚继光率军自榆木、董关出塞一百五十余里追击,再次生擒其首领长秃……连连的胜利给明廷带来了莫大的信心,戚继光的车营战术也开始普及,自此大明北境日宁,在叶梦熊的改造后,车营威力更加显现,明军也借此取得了万历三大征的胜利。
而在万历后期,东北的建奴全面崛起。此时勃兴的建奴其实与大明印象中有很大差别。
区别于蒙古人,建奴军并不是以骑射作为主要战术。建州女真临近汉地,又长期在明朝政府的约束下,此时已有相当程度的农业化,平时也兼事渔猎,战争也讲究多兵种配合作战。
早年的建奴在浑河之战中吃过明朝战车的亏,为此他们也研究了一套反车营的战术,这个战术的最重要一点在于盾车。
努尔哈赤下令,要与明军作战,必须有盾车,有人还曾因不带盾车而获罪。建奴军盾车的战术,就是以第一层用盾车,板约五六寸,形制类似于战车,专门用于躲避战车的枪炮,以重骑兵居于前,弓箭手在后面为其掩护,在之后是用小车装载泥土填平明军挖的壕沟,最后才是马军压阵。
这样的所谓反车营战术,是利用辽东明军军备废弛,火力不足的特点,用盾车抵挡最开始的火力以后,用重装步兵硬冲开防线,之后填平壕沟,最后只剩下骑兵收割了。
崇祯继位,随之而来的是明朝内部混乱的开始,明军的战斗力也在不断下滑,而建奴那边,新上位的皇太极则对火器空前重视,双方力量在己巳之变后此消彼长。
大凌河之战中,得到孔有德等人以后火力不断提高的皇太极利用盾车推进,步骑兵合击的多兵种配合彻底击垮了明军援军。
此时的后金军即便是火器对上明军也不算太大的劣势,因此明军车营战术已然难以发挥出原有的威力,明军边军的崩溃也在所难免,风光一时的车营风光不再了。
如果是丰收之年,仓满谷足,自然可以说是瑞雪兆丰年,或者有人会感叹什么: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在即墨练兵的刘布同样有刘福气的感受,那就是天气冷了,意味着人们无法出去干活,消耗却进一步的增加,比如说衣服和被子就不能省了,还有就是柴火也燃烧的更多,因为人们需要烧火来烤暖,而且他们还必须为这么多的灾民们提供足够的住房,在这样的天气之下,在野外的话就会饿死或者冷死在那里。
自从赈灾计划有他的父亲刘远桥接手以后,效率大大的提高了,他可以统统筹莱州两州五县之地的官府力量,进行全力以赴的赈灾,他们设立了大量的安置点,这些安置点都是围绕着城墙临时搭建的,但是他们都看见还有源源不断的流民开始涌入,很多人都走不到安置点去。
刘布他新招来的新兵全部都部署在了即墨这里,进行集中的训练。
因为他们上次的大练兵手上有了许多经验丰富的老兵,他们就可以挑选出许多优秀的教官来代劳了。
比如说上次他们进行练兵的话,所有的工作都离不开刘忠勇他来负责,但是现在,他们因为拥有了大量的优秀老兵和教官以后,他们就可以提拔许多的老兵出来做教官,就可以为他们带新兵和训练新兵了。
这可以说就在某一种程度上减轻了刘布他们的压力,他们现在练兵已经不像当初一样,直接的就是练长枪手和刀盾手,还是分为了多个兵种,主要的还是他们的刀盾刀、弓箭手、火枪手、骑兵。
他们分别由不同的教官进行培训基本的作战技能,等他们的第一次训练完毕以后,就会把他们组成一个兵阵进行协同作战训练。
这是为了对付强大的敌人而准备的。
刘布他们他不用负责训练新兵以后,他就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来掌管后勤这里,他一直都为训练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而努力,但是训练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首先的还是装备的问题和军队福利的问题,刘布他清楚这两点。
比如说当年威震天下的戚家军,他们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同时他们的福利和待遇、装备也是最好的。
比如说他们的车营,一个营就有128辆大车,每辆大车就有一门佛朗基炮,全营2800多人,近3000人,不过这3000人拥有强大的野战能力。
车营所有火器,一次齐射,共有768发炮弹和枪弹,弹丸投射量能达到近200公斤,这在80米的距离上,将造成极为可怕的杀伤效果。
以上这种火力密度,如运用得当,能给进入有效射程内的敌人带来极其惨重的损失,足以瓦解一次万人级别的大规模骑兵冲锋,可以说,面对这样的火力,即使是最精锐的蒙古铁器也会崩溃。
刘布他的计划就是,首先把他们的军队先训练好基本的作战技能,然后就组建车营、进行步车协调。
步车协调的话,他就要考虑使用车营了,因为如果没有这些大车营的话,他们根本就没法拉着几百斤的大炮在野外快速作战。
车营主防御,以车阵为根本,时机合适时,出车做主动型防御,力有不逮时依车防守转为被动型防御,为了防御两侧,同时设立了偏厢车。每辆战车配备士兵二十人,十正十奇,一营有战车128辆,移动起来就像一面大墙。
刘布他一直就在为他车营的装备和设计而忙。
但是戚家军现在都已经消亡了,已经烟消云散了,曾经威风一时的车营也都不复存在的,只存在于一些文献之中,而且现在也很少有这些擅长于组建车营和有车营实战经验的人才,没法通过发掘的方式获得,只能够自己和刘忠勇他们研究,寻找这方面的技术人才了。
刘布他在想这方面的事情的时候,那可是非常的头痛的,主要就是没有这方面实战经验的人了。
但是刘布他知道,在目前诸多的军事体系之中,车营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因为他对他的军队那是有要求的,那就是一支拥有火炮和快速投放和快速移动能力的部队,这就意味着他们必须使用车营才可以迅速的运动这些大炮,否则的话,他们让士兵一天到晚抬着大炮跑来跑去,根本就没法打仗。
在土木堡之战以后,明军对于蒙古的态势由进攻转变为防守,修葺边军防务迅速被提上日程,到俺答汗破古北口大掠京畿,隆庆年间封贡为止,蒙古人的战术其实没有太大的改变,大抵就是集中优势兵力从大明朝千里边境中寻求薄弱点突破,顺利则抄掠一番离去,不顺利则迅速奔离。
这时代的蒙古军,并没不像百姓想的那般简陋,蒙古军中实际上装备差距很大,区别于漠北、漠西简陋的蒙古军,像察哈尔部等靠近汉地的漠南蒙古军,清一色的具装骑兵,铁甲具装骑兵在漠南蒙古实际上已经大规模列装。
具装骑兵对上明军带来一个问题,即是可以用快速冲击战术来抵消明军火力,同时大手笔的以具装骑兵当炮灰和明军前军交换,只要在野战中明军前军崩溃,剩下的对于蒙古骑兵无异于切瓜砍菜。
为了对抗蒙古人的战法,明军需要一种战术,能依托防御工事以少量兵力抵挡住蒙古人的进攻。于是,明军引入了轻便的小型车营结阵。这种车营并非胡斯大车,而是一种重不过一百千克的轻型车辆,是在土木堡之战后由朱冕提议大举制造的。
俺答封贡以后,戚继光和俞大猷的基础上对于车营战术开始了改革。俞大猷认为:“车必籍火器以败贼,火器必籍车以拒马。”
换成欧洲那边的说法:长矛手必籍火枪手以破敌,火枪手必籍长矛手以拒马。
戚继光车营首先确立了制式和所用兵额装备。俞大猷之前的正厢车在戚继光这里得到延用。所谓正厢车,就是直接面对敌人屏障于前的战车,俞大猷的战车不同于前人,除了改用双轮外,原本难以经久的松木、柳木被取代,改换成了楠木、桦木榆木等耐用木材。此外,前方的大木板画上老虎这种威武的动物用来吓敌军的战马,而前置的五支长矛则用来拒马。
戚继光手下的明军,通过堆积火炮上车同时配合鸟铳的战术,发挥出了战车鸳鸯阵的效果。
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说的大抵就是戚继光这种,万历元年,蒙古酋长董狐狸蒙古骑兵入寇,在戚继光的主导下,蓟镇车营连败蒙古军,连酋长董狐狸也被生擒。
万历三年,朵颜卫部蒙古再次入侵,戚继光率军自榆木、董关出塞一百五十余里追击,再次生擒其首领长秃……连连的胜利给明廷带来了莫大的信心,戚继光的车营战术也开始普及,自此大明北境日宁,在叶梦熊的改造后,车营威力更加显现,明军也借此取得了万历三大征的胜利。
而在万历后期,东北的建奴全面崛起。此时勃兴的建奴其实与大明印象中有很大差别。
区别于蒙古人,建奴军并不是以骑射作为主要战术。建州女真临近汉地,又长期在明朝政府的约束下,此时已有相当程度的农业化,平时也兼事渔猎,战争也讲究多兵种配合作战。
早年的建奴在浑河之战中吃过明朝战车的亏,为此他们也研究了一套反车营的战术,这个战术的最重要一点在于盾车。
努尔哈赤下令,要与明军作战,必须有盾车,有人还曾因不带盾车而获罪。建奴军盾车的战术,就是以第一层用盾车,板约五六寸,形制类似于战车,专门用于躲避战车的枪炮,以重骑兵居于前,弓箭手在后面为其掩护,在之后是用小车装载泥土填平明军挖的壕沟,最后才是马军压阵。
这样的所谓反车营战术,是利用辽东明军军备废弛,火力不足的特点,用盾车抵挡最开始的火力以后,用重装步兵硬冲开防线,之后填平壕沟,最后只剩下骑兵收割了。
崇祯继位,随之而来的是明朝内部混乱的开始,明军的战斗力也在不断下滑,而建奴那边,新上位的皇太极则对火器空前重视,双方力量在己巳之变后此消彼长。
大凌河之战中,得到孔有德等人以后火力不断提高的皇太极利用盾车推进,步骑兵合击的多兵种配合彻底击垮了明军援军。
此时的后金军即便是火器对上明军也不算太大的劣势,因此明军车营战术已然难以发挥出原有的威力,明军边军的崩溃也在所难免,风光一时的车营风光不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