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菊花除了让六喜好好照顾五爷的身体,也没法说别的——鸡蛋没上炕之前,她还能制止五爷如此玩命,都上炕五天了,再说于事无补。
既然平安庄扩大养鸡的事儿已经有人拿来做文章了,夏菊花就绕着村子转了一圈,家里有人的还进去看看,观察一下各家的鸡养齐了没有。
不看不知道,一看就能看出各家主人的性格来:有的人家胆小,说让养三十只,就真的只养三十只,连以前家里的老母鸡都算在内,一只也不敢多养。
有的人家胆子就大一点儿,小鸡就有三十只,以前家里养的成鸡一只没舍得处理。见夏菊花上门看养鸡情况,人家还有说词:“小鸡这玩意,谁知道哪天会被耗子或是黄皮子给惦记上,多养两只保险点儿。”
说的可真有道理,夏菊花听了也只是一笑,并没因多养几只鸡就觉得人家不听招呼——她自己要是没点儿胆子,平安庄现在还得靠天吃饭,水渠通不了、编席组和漏粉房也都不可能存在。
现在平安庄家家户户的小鸡都养齐了,夏菊花还是很满意的。不过这也让她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平安庄的鸡都养齐了,五爷咋又孵起第二批小鸡来?
估计六喜几个也说不明白,只能等五爷再次打开院门才能清楚,夏菊花也就没再去敲门,而是来到了猪圈。一进院子,一股猪粪味直呛鼻子,夏菊花很是适应了一会儿,才往里走。
陈路生一开始没在意谁进了院子,孙氏使劲咳嗽了两声,陈路生才抬头,一见是夏菊花,嘴角便向两边翘起:“队长回来啦,志全他们都安顿好啦?”
夏菊花跟着大儿子去省城的事儿,平安庄人人都知道,孙氏更是羡慕的眼睛都红了。有时候她也想,要是自己当初没把夏菊花母子逼得离开老院,这一次跟去省城的会不会也有自己?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以她前些年的性格不可能不偏心刘四壮一家,也就不可能让夏菊花娘三个留在老院。就算他们留在老院了,夏菊花还能跟现在一样能干,让全大队的人都心服口服吗?
孙氏自己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听到陈路生跟夏菊花打招呼,脸上的表情就有些僵硬:做为一个婆婆,她觉得自己不应该主动跟夏菊花打招呼。可做为一个普通社员,见一大队干部不打招呼,是一件非常容易让人穿小鞋的事儿。
夏菊花的余光看到孙氏的表情,有些理解她的做法,不过只向她点了点头,便被陈路生引到猪圈边上,看生产队猪的长势:
理解孙氏是一回事,原谅她又是另一回事:孙氏与刘志亮和刘红娟两人不一样,那两个当年都是孩子,自己没有什么是非观念,全看大人如何引导。可孙氏却已经是个成年人了,她得对自己做出的事儿负责。
并不是一句老糊涂了,就能把所有的恶都掀过重来。
第143章
陈路生对夏菊花与孙氏之间的恩怨不说一清二楚,至少也看懂八九分。他没有和稀泥的打算——别看孙氏来养猪场好几年了,可干活还跟刚来时一样,一点忙也帮不上,凭啥想让他和稀泥?
他能做的就是指着圈里的猪转移话题:“今年一共养了十五头,一头是给农机站代养的、一头是给农技站代养的,还有一头是公社让代养的,剩下的十二头才是咱们生产队的。”
“公社还让咱们代养了?”夏菊花发现,自己对平安庄生产队的事儿,还真是有些不了解了。
陈路生便告诉夏菊花,平安庄生产队连续几年来养出超过二百斤的肥猪,引起了公社的注意,于是公社便找到陈秋生,让平安庄生产队今年也替公社养一头猪,用于过年给公社的工作人员发福利。倒不是让平安庄白养,直接给平安庄减免了一点提留款。
一年养十五头猪的工作量并不小,夏菊花关心的问陈路生身体能不能吃得消,把陈路生给问笑了:“老农民干活吃饭,有啥吃不消的?”
“现在队里虽然种的红薯少,可红薯藤也够这些猪吃的。掺上你买来的麦麸和糠醛搭着喂,都不用我去割猪草,就噌噌长膘。我一天给猪煮三次食就够了。起猪圈生产队另安排人,累不着我。”
对于陈路生的乐观,夏菊花十分高兴:“你能这么想更好。不过现在养的猪比任务量多了一倍,秋生也该每天多给你记两个工分。”
别听一天只多记两个工分,这可是平安庄生产队的工分,一个工两毛六,两个就是五毛二。这几年因为陈路生猪养的好,生产队早给他按干部标准记出工天数,一年记足三百六十天。一天再多两个工的话,能多一百多块钱呢。
陈路生有些激动也有些不知所措:“不用了吧,去年队里单独给了我一个猪头,就够我们家过一个肥年了。”
对于老老实实干活,却不居功摆好的人,夏菊花觉得不能让他们吃亏,说出的话斩钉截铁:“我回头跟秋生商量一下,就这么定下来。你一个人把全生产队人过年的肉都供应上了,多吃一个猪头也是应该的。”
见她如此说,陈路生也不再推辞,不停的向夏菊花表决心,说自己一定要好好养猪,争取今年的猪比去年的更肥,让平安庄的社员每人多分几斤肉。
孙氏一直注意着夏菊花与陈路生的谈话,听到夏菊花张口就给陈路生一天加两个工分,只觉得一口气快上不来了:从她来养猪开始,每天只记五个工,哪天不来连这五个工都记不上。这个夏菊花咋就敢当着她的面,给本就比她一天多一个工的陈路生,又加两个工呢?
--
既然平安庄扩大养鸡的事儿已经有人拿来做文章了,夏菊花就绕着村子转了一圈,家里有人的还进去看看,观察一下各家的鸡养齐了没有。
不看不知道,一看就能看出各家主人的性格来:有的人家胆小,说让养三十只,就真的只养三十只,连以前家里的老母鸡都算在内,一只也不敢多养。
有的人家胆子就大一点儿,小鸡就有三十只,以前家里养的成鸡一只没舍得处理。见夏菊花上门看养鸡情况,人家还有说词:“小鸡这玩意,谁知道哪天会被耗子或是黄皮子给惦记上,多养两只保险点儿。”
说的可真有道理,夏菊花听了也只是一笑,并没因多养几只鸡就觉得人家不听招呼——她自己要是没点儿胆子,平安庄现在还得靠天吃饭,水渠通不了、编席组和漏粉房也都不可能存在。
现在平安庄家家户户的小鸡都养齐了,夏菊花还是很满意的。不过这也让她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平安庄的鸡都养齐了,五爷咋又孵起第二批小鸡来?
估计六喜几个也说不明白,只能等五爷再次打开院门才能清楚,夏菊花也就没再去敲门,而是来到了猪圈。一进院子,一股猪粪味直呛鼻子,夏菊花很是适应了一会儿,才往里走。
陈路生一开始没在意谁进了院子,孙氏使劲咳嗽了两声,陈路生才抬头,一见是夏菊花,嘴角便向两边翘起:“队长回来啦,志全他们都安顿好啦?”
夏菊花跟着大儿子去省城的事儿,平安庄人人都知道,孙氏更是羡慕的眼睛都红了。有时候她也想,要是自己当初没把夏菊花母子逼得离开老院,这一次跟去省城的会不会也有自己?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以她前些年的性格不可能不偏心刘四壮一家,也就不可能让夏菊花娘三个留在老院。就算他们留在老院了,夏菊花还能跟现在一样能干,让全大队的人都心服口服吗?
孙氏自己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听到陈路生跟夏菊花打招呼,脸上的表情就有些僵硬:做为一个婆婆,她觉得自己不应该主动跟夏菊花打招呼。可做为一个普通社员,见一大队干部不打招呼,是一件非常容易让人穿小鞋的事儿。
夏菊花的余光看到孙氏的表情,有些理解她的做法,不过只向她点了点头,便被陈路生引到猪圈边上,看生产队猪的长势:
理解孙氏是一回事,原谅她又是另一回事:孙氏与刘志亮和刘红娟两人不一样,那两个当年都是孩子,自己没有什么是非观念,全看大人如何引导。可孙氏却已经是个成年人了,她得对自己做出的事儿负责。
并不是一句老糊涂了,就能把所有的恶都掀过重来。
第143章
陈路生对夏菊花与孙氏之间的恩怨不说一清二楚,至少也看懂八九分。他没有和稀泥的打算——别看孙氏来养猪场好几年了,可干活还跟刚来时一样,一点忙也帮不上,凭啥想让他和稀泥?
他能做的就是指着圈里的猪转移话题:“今年一共养了十五头,一头是给农机站代养的、一头是给农技站代养的,还有一头是公社让代养的,剩下的十二头才是咱们生产队的。”
“公社还让咱们代养了?”夏菊花发现,自己对平安庄生产队的事儿,还真是有些不了解了。
陈路生便告诉夏菊花,平安庄生产队连续几年来养出超过二百斤的肥猪,引起了公社的注意,于是公社便找到陈秋生,让平安庄生产队今年也替公社养一头猪,用于过年给公社的工作人员发福利。倒不是让平安庄白养,直接给平安庄减免了一点提留款。
一年养十五头猪的工作量并不小,夏菊花关心的问陈路生身体能不能吃得消,把陈路生给问笑了:“老农民干活吃饭,有啥吃不消的?”
“现在队里虽然种的红薯少,可红薯藤也够这些猪吃的。掺上你买来的麦麸和糠醛搭着喂,都不用我去割猪草,就噌噌长膘。我一天给猪煮三次食就够了。起猪圈生产队另安排人,累不着我。”
对于陈路生的乐观,夏菊花十分高兴:“你能这么想更好。不过现在养的猪比任务量多了一倍,秋生也该每天多给你记两个工分。”
别听一天只多记两个工分,这可是平安庄生产队的工分,一个工两毛六,两个就是五毛二。这几年因为陈路生猪养的好,生产队早给他按干部标准记出工天数,一年记足三百六十天。一天再多两个工的话,能多一百多块钱呢。
陈路生有些激动也有些不知所措:“不用了吧,去年队里单独给了我一个猪头,就够我们家过一个肥年了。”
对于老老实实干活,却不居功摆好的人,夏菊花觉得不能让他们吃亏,说出的话斩钉截铁:“我回头跟秋生商量一下,就这么定下来。你一个人把全生产队人过年的肉都供应上了,多吃一个猪头也是应该的。”
见她如此说,陈路生也不再推辞,不停的向夏菊花表决心,说自己一定要好好养猪,争取今年的猪比去年的更肥,让平安庄的社员每人多分几斤肉。
孙氏一直注意着夏菊花与陈路生的谈话,听到夏菊花张口就给陈路生一天加两个工分,只觉得一口气快上不来了:从她来养猪开始,每天只记五个工,哪天不来连这五个工都记不上。这个夏菊花咋就敢当着她的面,给本就比她一天多一个工的陈路生,又加两个工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