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沟到刘家村的田野路上。
“咦?他二嫂,那骡子上的人,好像是你家阿达啊。”早上一起去唐人街赶集的老嬷嬷指着身后一骡一人叫道。
那个小媳妇闻言一愣,也是回头去看。
“还真是,是我阿达没错。”小媳妇也是刘家村人,那骡子上的人她从小就认识,如今虽然换了个身份,但并不妨碍她大大咧咧的性格。
眼看着那骡子上汉子渐渐靠近,小媳妇大声喊道“阿达,做工回来啦?”
那骡子上的汉子正是刘能。
今天做完工后,便闻讯去粮行买米,二石白米外加一石白面,够一家人吃到粮食收获了。
此时正哼着小曲儿,没想到竟然听到喊声,急忙抬头看去“呦,小娘和王寡妇。”
刘能见是自己家小媳妇和本村的王寡妇,也是高兴,心里还想着等会儿,那粮行的米面送到了,自己一定要在村里人面前显摆一下,没想到这眼前就有一个。
“呵呵,小娘和王嫂啊。”刘能赶着骡子追上她们。
“阿达,今日倒是挺早,码头没活儿了吗?”小媳妇一脸担忧的问道。
小媳妇这样可能有点失礼,不过如今刘能一家子全靠他一个人养活,而刘能的儿子是个书生,如今还在县学读书等着乡试考举人。
古代的读书人都有一股子倔驴脾气,轻易是不肯干活的,无奈这刘能便成了支撑全家的顶梁柱。
“有啊,那码头天天都有搬不完的货儿,我今日是有事,提早回来了。”刘能面带得色的应道。
“什么?家里出事儿了?”小媳妇闻言一惊,急忙问道。
刘能一愣“你个瓜娃子,家里没事,就是我买了点东西。”
小媳妇挠了挠头,朝刘能身后的骡子看了看,一脸委屈的说道“阿达,你是不是又把买的羊肉丢路上了?”
刘能“······”
看着自家儿媳妇和老嬷嬷一脸无语的看着自己,刘能心中一千头草泥马奔腾而过。
这时,还不待刘能解释什么。
老嬷嬷一脸惊奇的看向刘能背后。
“那是什么?官府的人吗?”老嬷嬷朝张家沟的方向指去。
刘能闻言一愣,诧异的回头看去“咦,那不是大唐商会的旗帜嘛。”
三人身后的道路上,一队二十几辆马车的大型车队正缓缓驶来。
车队两旁跟着十几个穿戴‘奇装异服’的护卫,主要是他们手里都拿着未出鞘的刀。
而每一辆马车都插着一面旗帜,上面是一个用隶书撰写的印章图案大唐商会。
这旗帜刘能天天看,虽然他不识字,但是一看到这面旗,他就本能的想起大唐商会来。
马队慢慢靠近,为首的汉子是个苏毗勇士。
此时看到三人挡着道路,却是态度恭敬的喊道“劳驾,麻烦三位让让路,我们这是去刘家村送粮的车队。”
“送粮?”小媳妇和老嬷嬷闻言一愣。
倒是刘能心中喜不自禁,高傲的抬起头来,朝那为首的苏毗勇士喊道“小伙子随我来,我们就是刘家村的,我也买了米面,大约就在你们这一趟车里。”
这时,那车队已经走到他们身旁,那苏毗勇士听到刘能竟然是刘家村的人,而且还买了米面,便下了马来。
“老丈,在下阿鲁克,还请老丈帮忙带个路吧,这刘家村我还是第一次来。”阿鲁克谦逊的说道。
“呵呵,好说好说,后生生得好魁梧啊,来,随我们走便是。”刘能拍了拍阿鲁克的肩膀。
一个一米六出头,一个一米九近两米,最萌身高差啊喂。
······
泾阳县,郑氏粮行。
如今的泾阳县,因为王也建立的大唐商会吸引了五湖四海的商贾入住,城里的地皮不断涨价,一些原本就在泾阳拥有产业的世家和贵族自然是爽了。
不过与王也的唐人街相比,泾阳的人流量还是相形见绌许多。
整个泾阳县的商贾最怕一件事情。
都说同行是冤家,可是这些商贾不认可,因为只要跟王也同行,那便是死,让人兴不起半点斗争的心思。
之前崔氏的柜房要不是跟王也的大唐农业银行合作,如今估计都不知道被吞噬成什么样子了。
而现在,王也又把手伸向了粮行。
“郑掌柜,赶紧把这米给我退了,我赶时间。”
“对啊,赶紧的,我们买了多少就退多少,没有吃过用过,也没有发霉浸水。”
“就是就是,快点吧,当初你们粮行自己说的,七天之内都可以退换货物。”
“不错,说话要算话,我们都是前天才买的,三天都不到呢。”
“······”
从早上开始,便一直有人拿着从郑氏粮行买的稻米来退货。
这稻米都是郑氏从江南采购的陈米,当时郑掌柜推算出长安可能会陷入粮食危机。
便鼓动族中长老从江南采购去年的陈米来销售。
陈米便宜,可是到了长安却可以按照新米的价格来卖,这一来一去便是暴利。
只是让郑掌柜无语的是,前几天在唐人街竟然开了一家粮行。
而且那粮行卖的还是从安南国采购而来的新米。
据说米粒比大唐的白米更饱满,吃过的人都说好。
本来这些老客户就算知道唐人街在卖新米也不会来闹事退货。
可无奈何今日那唐人街的粮行又开始售卖去壳的白米,而且是原价出售。
这郑氏粮行也卖去壳的白米,但是价格搞了一倍不止。
虽然粮行用的是骡子拉磨,但是却比不上人家用水力舒坦,再说骡子还要吃饭呢。
黑着脸又处理了一波来退货的客户,郑掌柜实在是没了力气。
悠悠的爬上阁楼,瘫坐在茶座上。
此时一旁的座位上,已经有人在此等候。
要是王也在此,那一定会一眼就认出这人来。
“老郑,你这是棋差一着啊,怪就怪你没算准王城主的套路,呵呵,不过连我都没想到,他竟然会不远万里从安南国买米。”那人喝了杯茶,笑眯眯的调侃道。
郑掌柜闻言一怒,瞪了他一眼“王世贵,你如果是来消遣我的,就不要再来了,回你的翠玉轩呆着去。”
“哈哈哈,你个老小子,我这是来给你支招的,你倒是不爽了,那我走了便是。”这人正是太原王氏旁支,在商业上建树颇丰的王世贵。
“哦?你不是来看我笑话的?”郑掌柜明显不信,阴阳怪气的讥讽道。
“你···”王世贵气急,从怀中抽出一张宣纸来,扔在桌子便走。
郑掌柜如今还在气头上,一想起自己那几万贯投资打了水漂,整个人都不好了。
不过看到王世贵丢下的那张宣纸,却还是本能的拿起来,他和王世贵都是旁支,两人从十几岁还在当学徒的时候便认识,二十几年过去,如今两人都混得风生水起,他本能的感觉,王世贵不会坑自己。
张开宣纸,郑掌柜念道“大唐商会,家畜饲料代理火热招聘中,投资小、门槛低······”
“咦?他二嫂,那骡子上的人,好像是你家阿达啊。”早上一起去唐人街赶集的老嬷嬷指着身后一骡一人叫道。
那个小媳妇闻言一愣,也是回头去看。
“还真是,是我阿达没错。”小媳妇也是刘家村人,那骡子上的人她从小就认识,如今虽然换了个身份,但并不妨碍她大大咧咧的性格。
眼看着那骡子上汉子渐渐靠近,小媳妇大声喊道“阿达,做工回来啦?”
那骡子上的汉子正是刘能。
今天做完工后,便闻讯去粮行买米,二石白米外加一石白面,够一家人吃到粮食收获了。
此时正哼着小曲儿,没想到竟然听到喊声,急忙抬头看去“呦,小娘和王寡妇。”
刘能见是自己家小媳妇和本村的王寡妇,也是高兴,心里还想着等会儿,那粮行的米面送到了,自己一定要在村里人面前显摆一下,没想到这眼前就有一个。
“呵呵,小娘和王嫂啊。”刘能赶着骡子追上她们。
“阿达,今日倒是挺早,码头没活儿了吗?”小媳妇一脸担忧的问道。
小媳妇这样可能有点失礼,不过如今刘能一家子全靠他一个人养活,而刘能的儿子是个书生,如今还在县学读书等着乡试考举人。
古代的读书人都有一股子倔驴脾气,轻易是不肯干活的,无奈这刘能便成了支撑全家的顶梁柱。
“有啊,那码头天天都有搬不完的货儿,我今日是有事,提早回来了。”刘能面带得色的应道。
“什么?家里出事儿了?”小媳妇闻言一惊,急忙问道。
刘能一愣“你个瓜娃子,家里没事,就是我买了点东西。”
小媳妇挠了挠头,朝刘能身后的骡子看了看,一脸委屈的说道“阿达,你是不是又把买的羊肉丢路上了?”
刘能“······”
看着自家儿媳妇和老嬷嬷一脸无语的看着自己,刘能心中一千头草泥马奔腾而过。
这时,还不待刘能解释什么。
老嬷嬷一脸惊奇的看向刘能背后。
“那是什么?官府的人吗?”老嬷嬷朝张家沟的方向指去。
刘能闻言一愣,诧异的回头看去“咦,那不是大唐商会的旗帜嘛。”
三人身后的道路上,一队二十几辆马车的大型车队正缓缓驶来。
车队两旁跟着十几个穿戴‘奇装异服’的护卫,主要是他们手里都拿着未出鞘的刀。
而每一辆马车都插着一面旗帜,上面是一个用隶书撰写的印章图案大唐商会。
这旗帜刘能天天看,虽然他不识字,但是一看到这面旗,他就本能的想起大唐商会来。
马队慢慢靠近,为首的汉子是个苏毗勇士。
此时看到三人挡着道路,却是态度恭敬的喊道“劳驾,麻烦三位让让路,我们这是去刘家村送粮的车队。”
“送粮?”小媳妇和老嬷嬷闻言一愣。
倒是刘能心中喜不自禁,高傲的抬起头来,朝那为首的苏毗勇士喊道“小伙子随我来,我们就是刘家村的,我也买了米面,大约就在你们这一趟车里。”
这时,那车队已经走到他们身旁,那苏毗勇士听到刘能竟然是刘家村的人,而且还买了米面,便下了马来。
“老丈,在下阿鲁克,还请老丈帮忙带个路吧,这刘家村我还是第一次来。”阿鲁克谦逊的说道。
“呵呵,好说好说,后生生得好魁梧啊,来,随我们走便是。”刘能拍了拍阿鲁克的肩膀。
一个一米六出头,一个一米九近两米,最萌身高差啊喂。
······
泾阳县,郑氏粮行。
如今的泾阳县,因为王也建立的大唐商会吸引了五湖四海的商贾入住,城里的地皮不断涨价,一些原本就在泾阳拥有产业的世家和贵族自然是爽了。
不过与王也的唐人街相比,泾阳的人流量还是相形见绌许多。
整个泾阳县的商贾最怕一件事情。
都说同行是冤家,可是这些商贾不认可,因为只要跟王也同行,那便是死,让人兴不起半点斗争的心思。
之前崔氏的柜房要不是跟王也的大唐农业银行合作,如今估计都不知道被吞噬成什么样子了。
而现在,王也又把手伸向了粮行。
“郑掌柜,赶紧把这米给我退了,我赶时间。”
“对啊,赶紧的,我们买了多少就退多少,没有吃过用过,也没有发霉浸水。”
“就是就是,快点吧,当初你们粮行自己说的,七天之内都可以退换货物。”
“不错,说话要算话,我们都是前天才买的,三天都不到呢。”
“······”
从早上开始,便一直有人拿着从郑氏粮行买的稻米来退货。
这稻米都是郑氏从江南采购的陈米,当时郑掌柜推算出长安可能会陷入粮食危机。
便鼓动族中长老从江南采购去年的陈米来销售。
陈米便宜,可是到了长安却可以按照新米的价格来卖,这一来一去便是暴利。
只是让郑掌柜无语的是,前几天在唐人街竟然开了一家粮行。
而且那粮行卖的还是从安南国采购而来的新米。
据说米粒比大唐的白米更饱满,吃过的人都说好。
本来这些老客户就算知道唐人街在卖新米也不会来闹事退货。
可无奈何今日那唐人街的粮行又开始售卖去壳的白米,而且是原价出售。
这郑氏粮行也卖去壳的白米,但是价格搞了一倍不止。
虽然粮行用的是骡子拉磨,但是却比不上人家用水力舒坦,再说骡子还要吃饭呢。
黑着脸又处理了一波来退货的客户,郑掌柜实在是没了力气。
悠悠的爬上阁楼,瘫坐在茶座上。
此时一旁的座位上,已经有人在此等候。
要是王也在此,那一定会一眼就认出这人来。
“老郑,你这是棋差一着啊,怪就怪你没算准王城主的套路,呵呵,不过连我都没想到,他竟然会不远万里从安南国买米。”那人喝了杯茶,笑眯眯的调侃道。
郑掌柜闻言一怒,瞪了他一眼“王世贵,你如果是来消遣我的,就不要再来了,回你的翠玉轩呆着去。”
“哈哈哈,你个老小子,我这是来给你支招的,你倒是不爽了,那我走了便是。”这人正是太原王氏旁支,在商业上建树颇丰的王世贵。
“哦?你不是来看我笑话的?”郑掌柜明显不信,阴阳怪气的讥讽道。
“你···”王世贵气急,从怀中抽出一张宣纸来,扔在桌子便走。
郑掌柜如今还在气头上,一想起自己那几万贯投资打了水漂,整个人都不好了。
不过看到王世贵丢下的那张宣纸,却还是本能的拿起来,他和王世贵都是旁支,两人从十几岁还在当学徒的时候便认识,二十几年过去,如今两人都混得风生水起,他本能的感觉,王世贵不会坑自己。
张开宣纸,郑掌柜念道“大唐商会,家畜饲料代理火热招聘中,投资小、门槛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