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的权威是打出来的!
下面的人不仅怕他,而且服他!至少在打仗的问题上,没谁敢说自己比朱由检更能打。
在朱由检即位之前,奴贼多嚣张啊!哪怕打输了的宁锦大战,也不过是攻城不克,决战城下不利。真要细细数一下伤亡损失,肯定还是辽军比较多。
而在朱由检开始掌兵并且御驾亲征打奴贼后,形势就完全逆转。奴贼屡战屡败,无论是城池攻防还有野外决战,都吃了大亏,损失惨重,甚至在草原上守个营垒都被明军用火箭弹炸得落荒而逃。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形势再这样发展下去,奴贼真的是兔子尾巴——长不了啦!别说当大金第二,就是想当西夏第二都不可能了......再有个五年十年,辽东一定能铲平了。
而被朱由检这个打仗专家看好的7岁太侄......年纪虽然小了一点,但是人家之前已经监国一次国了。而且在内阁重臣们的看护下,监得也算不错,不仅也没让黄台吉打进长城口内,而且连一座城堡也没丢过......
“陛下,”首辅王在晋终于让步了,“若是黄台吉在陛下不在北京的时候,引兵解锦州之围,臣等当如何应付?”
朱由检笑道:“朕北上斡难,黄台吉必兴兵来犯......不过不一定会直接出兵锦州。锦州已经是死地了,围城之兵不仅有长壕土墙,而且还有了棱堡。黄台吉即便可以突破土墙和长壕,也不过是救走少许残兵败将。自身付出的代价,只会更大,这是黄台吉的下策。他真要这么蠢,那就太好了!
黄台吉的中策是五出燕山,攻打大宁,这才是取燕山的正路啊......黄台吉这几年用兵的水准下降得厉害,一直想憋大招。除了第一次入口打得不错,之后的三出燕山都在弄奇弄险,还自称什么诸葛亮,诸葛亮哪会像他这样打仗?
而黄台吉的上策,其实还是猛攻朝鲜!
朕北上斡难,国中的精兵大将必然不敢弄险,更不敢跨海远赴朝鲜。虽然朝鲜那边有李信的5000精兵,但终究太少,最多只能保着朝鲜国王退居江华岛......如果黄台吉出举国之兵,未必不能一举推平朝鲜八道!
得到了朝鲜,奴贼就有了高句丽的局面,迂回的余地也就大了,钱粮也更多了。”
这话好像挺有道理,但是朱由检还是没有回答王在晋的提问——黄台吉用了下策,出兵锦州,朝廷该怎么应付?
朱由检看见王在晋的眉头紧锁,知道这位元辅重臣心里没底——王在晋一直看不上袁崇焕,而且也看不大上辽军。当年他经略辽东的时候,在山海关点兵,把12万账面兵点成了6万......有了这经历,再把辽兵当精锐,那就是缺心眼了。
“朕留了两员大将,”朱由检笑道,“一位是兵部右侍郎兼殿前军总镇孙传庭,另一位是帐前军左总兵卢象升。黄台吉如果取中、下二策,让他们出兵就是了。”
卢象升终于从得罪人的八府巡抚位子上下来了,调任了帐前军左总兵。所谓的帐前军左总兵,其实就是统领少年军的总兵——少年军现在已经成了青年军,可以从老帐前军中分出了独立成军了。
所以帐前军现在就有了左右二总兵,其中卢象升是左总兵,孙遇吉是右总兵。
这次朱由检北上时,会把“老帐前军”带上,还会留下殿前军、青年帐前军将近50000精锐,交由卢象升、孙传庭二人统领。
朱由检又道:“由他们二人领兵辅佐太侄子,总坏不了大事吧?元辅,这下你总可以放心了吧?”
除了这50000精兵,八府巡抚张翼明手头还有随时可用的八府团练军近20000人,还有洪承畴指挥的燕宁军,还有洪承畴的蓟辽军,还有毛文龙的平辽军,总兵力将军20万......黄台吉来了,十有八九又得扑!
......
“诸位,如果朱由检真的去了斡难河边,咱们该往哪里打?”
沈阳,大汗宫,崇政殿。
临近年关的时候,朱由检将会率兵北上斡难河边和蒙古诸部会盟的消息,终于传到了沈阳。所以黄台吉就在大汗宫里新落成的崇政殿内召集入八分的王公们军议论。
听见黄台吉提出的问题,参加军议的王公们都有点面面相觑......这个问题真心不好回答啊!
好像往哪里打都没什么把握!现在的形势,已经是明强金弱了!
“打锦州吧!”代善第一个发话,“总要救一救阿敏吧?他都被围了几个月了……再不救他,粮尽了怎么办?难不成要吃人肉吗?”
“粮食还有的是!”豪格摇摇头,“阿敏只是被困,并没有遭到明军的猛攻,问题不大……”
“那是明军不攻吧?”莽古尔泰傻愣愣的问了一句,“可他们为什么不打?”
为什么不打?等着打援呗!
在场的入八分王公当然垂头丧气了。
曾几何时,围点打援还是后金军的专利!
现在好了,要被别人用同样的办法打了。
“那就打大宁吧!”阿敏的弟弟济尔哈郎说:“这是围魏救赵的办法!只要把南军打疼了,二贝勒就有救了。”
他当然是想救出兄弟的,倒不是因为兄弟情深,而是因为镶蓝旗的主力都在锦州,要是没了,他这个本旗二哥
济尔哈朗说:“大宁总比辽西好对付......只要大宁告急,围困锦州的明军就会撤退了!”
“要是不撤呢?”在场的多尔衮没好气的问,“难道要一直耗下去?锦州又能坚持多久?等到锦州粮食耗尽,二贝勒怎么办?”
怎么办?投降呗!黄台吉心说:当年就不该保他!
“那你说该怎么办?”代善反问。
“打朝鲜!”多尔衮说,“打下朝鲜,咱们就多了条退路……”
在场的王公们就又是一片沉默以对。
多尔衮的意思很清楚——不要阿敏了。
虽然大家都知道阿敏很难救出来,但是就这样放弃,也太让人心寒了……
“阿敏怎么办?”黄台吉问。
“可以求和,”多尔衮说,“先取朝鲜,然后求和……大不了当个高句丽。”
当个高句丽也不错啊!
“求和?”黄台吉眯着眼睛,“南朝会同意吗?”
“这个……”多尔衮心里也没什么底,“总要试试看吧!”
没有人附和多尔衮,连他的跟屁虫多铎都不言语。
其实大家伙儿都觉得高句丽挺好……可是求和却不甘心啊!
因为大家都知道求和不会无代价的,现在的形势不妙,少不得要交还明朝土地。
所以人人都把目光投向了天聪大汗。
现在的黄台吉可不敢背这样的黑锅!
黄台吉吐了口气,“咱们的阿玛以七大恨起兵伐明……历经苦战,才有了现在的局面,难道咱们又要去当明朝的臣子吗?”
他又用期待的目光看着多尔衮。
多尔衮低声道:“我们或许可以诈和……”
黄台吉问:“诈和……诸位以为如何?”
诈和可以啊!哪怕是诈降也没什么,反正是“假”的。
看到大家伙儿都在点头,黄台吉又沉默了一下,“既然大家都同意诈和,那就派人去试试看吧……也不必先平朝鲜,现在就可以去和南朝谈判。”
下面的人不仅怕他,而且服他!至少在打仗的问题上,没谁敢说自己比朱由检更能打。
在朱由检即位之前,奴贼多嚣张啊!哪怕打输了的宁锦大战,也不过是攻城不克,决战城下不利。真要细细数一下伤亡损失,肯定还是辽军比较多。
而在朱由检开始掌兵并且御驾亲征打奴贼后,形势就完全逆转。奴贼屡战屡败,无论是城池攻防还有野外决战,都吃了大亏,损失惨重,甚至在草原上守个营垒都被明军用火箭弹炸得落荒而逃。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形势再这样发展下去,奴贼真的是兔子尾巴——长不了啦!别说当大金第二,就是想当西夏第二都不可能了......再有个五年十年,辽东一定能铲平了。
而被朱由检这个打仗专家看好的7岁太侄......年纪虽然小了一点,但是人家之前已经监国一次国了。而且在内阁重臣们的看护下,监得也算不错,不仅也没让黄台吉打进长城口内,而且连一座城堡也没丢过......
“陛下,”首辅王在晋终于让步了,“若是黄台吉在陛下不在北京的时候,引兵解锦州之围,臣等当如何应付?”
朱由检笑道:“朕北上斡难,黄台吉必兴兵来犯......不过不一定会直接出兵锦州。锦州已经是死地了,围城之兵不仅有长壕土墙,而且还有了棱堡。黄台吉即便可以突破土墙和长壕,也不过是救走少许残兵败将。自身付出的代价,只会更大,这是黄台吉的下策。他真要这么蠢,那就太好了!
黄台吉的中策是五出燕山,攻打大宁,这才是取燕山的正路啊......黄台吉这几年用兵的水准下降得厉害,一直想憋大招。除了第一次入口打得不错,之后的三出燕山都在弄奇弄险,还自称什么诸葛亮,诸葛亮哪会像他这样打仗?
而黄台吉的上策,其实还是猛攻朝鲜!
朕北上斡难,国中的精兵大将必然不敢弄险,更不敢跨海远赴朝鲜。虽然朝鲜那边有李信的5000精兵,但终究太少,最多只能保着朝鲜国王退居江华岛......如果黄台吉出举国之兵,未必不能一举推平朝鲜八道!
得到了朝鲜,奴贼就有了高句丽的局面,迂回的余地也就大了,钱粮也更多了。”
这话好像挺有道理,但是朱由检还是没有回答王在晋的提问——黄台吉用了下策,出兵锦州,朝廷该怎么应付?
朱由检看见王在晋的眉头紧锁,知道这位元辅重臣心里没底——王在晋一直看不上袁崇焕,而且也看不大上辽军。当年他经略辽东的时候,在山海关点兵,把12万账面兵点成了6万......有了这经历,再把辽兵当精锐,那就是缺心眼了。
“朕留了两员大将,”朱由检笑道,“一位是兵部右侍郎兼殿前军总镇孙传庭,另一位是帐前军左总兵卢象升。黄台吉如果取中、下二策,让他们出兵就是了。”
卢象升终于从得罪人的八府巡抚位子上下来了,调任了帐前军左总兵。所谓的帐前军左总兵,其实就是统领少年军的总兵——少年军现在已经成了青年军,可以从老帐前军中分出了独立成军了。
所以帐前军现在就有了左右二总兵,其中卢象升是左总兵,孙遇吉是右总兵。
这次朱由检北上时,会把“老帐前军”带上,还会留下殿前军、青年帐前军将近50000精锐,交由卢象升、孙传庭二人统领。
朱由检又道:“由他们二人领兵辅佐太侄子,总坏不了大事吧?元辅,这下你总可以放心了吧?”
除了这50000精兵,八府巡抚张翼明手头还有随时可用的八府团练军近20000人,还有洪承畴指挥的燕宁军,还有洪承畴的蓟辽军,还有毛文龙的平辽军,总兵力将军20万......黄台吉来了,十有八九又得扑!
......
“诸位,如果朱由检真的去了斡难河边,咱们该往哪里打?”
沈阳,大汗宫,崇政殿。
临近年关的时候,朱由检将会率兵北上斡难河边和蒙古诸部会盟的消息,终于传到了沈阳。所以黄台吉就在大汗宫里新落成的崇政殿内召集入八分的王公们军议论。
听见黄台吉提出的问题,参加军议的王公们都有点面面相觑......这个问题真心不好回答啊!
好像往哪里打都没什么把握!现在的形势,已经是明强金弱了!
“打锦州吧!”代善第一个发话,“总要救一救阿敏吧?他都被围了几个月了……再不救他,粮尽了怎么办?难不成要吃人肉吗?”
“粮食还有的是!”豪格摇摇头,“阿敏只是被困,并没有遭到明军的猛攻,问题不大……”
“那是明军不攻吧?”莽古尔泰傻愣愣的问了一句,“可他们为什么不打?”
为什么不打?等着打援呗!
在场的入八分王公当然垂头丧气了。
曾几何时,围点打援还是后金军的专利!
现在好了,要被别人用同样的办法打了。
“那就打大宁吧!”阿敏的弟弟济尔哈郎说:“这是围魏救赵的办法!只要把南军打疼了,二贝勒就有救了。”
他当然是想救出兄弟的,倒不是因为兄弟情深,而是因为镶蓝旗的主力都在锦州,要是没了,他这个本旗二哥
济尔哈朗说:“大宁总比辽西好对付......只要大宁告急,围困锦州的明军就会撤退了!”
“要是不撤呢?”在场的多尔衮没好气的问,“难道要一直耗下去?锦州又能坚持多久?等到锦州粮食耗尽,二贝勒怎么办?”
怎么办?投降呗!黄台吉心说:当年就不该保他!
“那你说该怎么办?”代善反问。
“打朝鲜!”多尔衮说,“打下朝鲜,咱们就多了条退路……”
在场的王公们就又是一片沉默以对。
多尔衮的意思很清楚——不要阿敏了。
虽然大家都知道阿敏很难救出来,但是就这样放弃,也太让人心寒了……
“阿敏怎么办?”黄台吉问。
“可以求和,”多尔衮说,“先取朝鲜,然后求和……大不了当个高句丽。”
当个高句丽也不错啊!
“求和?”黄台吉眯着眼睛,“南朝会同意吗?”
“这个……”多尔衮心里也没什么底,“总要试试看吧!”
没有人附和多尔衮,连他的跟屁虫多铎都不言语。
其实大家伙儿都觉得高句丽挺好……可是求和却不甘心啊!
因为大家都知道求和不会无代价的,现在的形势不妙,少不得要交还明朝土地。
所以人人都把目光投向了天聪大汗。
现在的黄台吉可不敢背这样的黑锅!
黄台吉吐了口气,“咱们的阿玛以七大恨起兵伐明……历经苦战,才有了现在的局面,难道咱们又要去当明朝的臣子吗?”
他又用期待的目光看着多尔衮。
多尔衮低声道:“我们或许可以诈和……”
黄台吉问:“诈和……诸位以为如何?”
诈和可以啊!哪怕是诈降也没什么,反正是“假”的。
看到大家伙儿都在点头,黄台吉又沉默了一下,“既然大家都同意诈和,那就派人去试试看吧……也不必先平朝鲜,现在就可以去和南朝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