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会将这样的消息尽快地传遍扬州各郡。
自然会有许多百姓眼红,自发地离开世家豪族,到官府登记,恢复户籍,申请开垦属于自己的土地。
为自己耕种,耕得越卖力,属于他们的收成便越多。
他们自然会更加尽力,生产出更多的粮食。
尽管这些粮食并不属于凌寒,但起码扬州会拥有大量的存粮。
这种方式,本质上也是在从世家那里夺取利益。
只是要缓和很多,没有那么直接。
也远远达不到过河拆桥的地步。
扬州地区的世家,势力比起北方来说,要弱许多。
甚至连川蜀的世家也有所不如。
这一点,从历史上三家归晋之后,扬州世家地位最低就可以看得出来了。
势力越小,阻力就越小。
凌寒觉得,凭借自己现在的声望,采取这样的政治行动,应当不至于引起世家的反扑。
当然,为了以防万一,他决定采取一些措施,进一步消除他们的敌意。
为此,凌寒将周瑜请到自己的府上。
他并没有直接说明,而是透露道:“等到这一批的俘兵开垦完水田,本王打算进一步降低税赋,最终降至十税一。”
周瑜是何许人也。
寻常人或许短时间内根本瞧不出什么,他却一眼看出了凌寒的真实意图。
即,从世家那里咬下一大块肉,送给百姓。
或者更合适的说法是,还给百姓。
事实上,早在凌寒决定让俘兵开垦荒地的时候,周瑜就隐隐有过一次这样的猜测。
只不过,这个猜测当时便被他打消了。
因为官府和军队并不能从中直接获取好处,却要得罪于世家。
只要不将百姓压榨太过,百姓是不会起义的;反观世家,每一项不利于他们的政令都会引起他们的敌意。
若在和平时期,轻徭薄赋无可厚非,值得称道。
但在战争时期,即便体恤百姓的不易,这也并非明智之举。
于是,周瑜听完凌寒的话,沉默了片刻。
随后开口道:“瑜有一事请教。”
凌寒道:“公瑾且说无妨。”
周瑜问道:“赋税如此之低,一旦施行下去,百姓很快便会有大量的存粮。殿下是否打算将他们的存粮据为己有?”
凌寒笑道:“与其让他们的粮食放在家中发霉,当然不如用来当作打仗的粮草。只有彻底平定了天下,他们才能过上真正和平的生活。”
周瑜闻之不语。
若是如此,岂非得不偿失。
凌寒当然知道周瑜在想什么。
笑道:“公瑾放心,到那个时候,本王自然有办法让他们自愿交出积攒的粮食,决不会生出半分的抱怨。”
自己完全可以设计出各种娱乐活动,保证百姓们完全满足自身所需的情况下,再心满意足地消费粮食。
心里头早就有一堆主意了,只是一直遗憾于百姓们都太穷。
凌寒接着道:“眼下,世家也许意识不到本王的意图。然而,这样虽能有利于政策成功实施。可一旦他们意识到这一点,定会加倍怨恨。”
倒不如主动地告诉他们。
派出一位合适的人,代替自己向扬州的世家示好。
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并非是想要走他们手中夺取利益,用以强化君权,而是为了扬州长久的和平与稳定。
即使不能令他们信服,至少也能表达出态度:自己并没有不将他们放在眼里。
周瑜出身大族,理论上与各大世家处于同一立场,说话天然具有说服力。
且俊朗非凡,才华过人,在当地颇有名声。
又十分擅长与人相处。在历史上,连起初讨厌他的程普,后来都感慨“与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无论怎么看,都是最合适的人选。
凌寒没有说完全部的话。
周瑜至此却已经完全明白,长沙王今日为何召自己前来。
他并没有感到恼怒,声音听来清疏温润:“殿下是希望瑜充当殿下的说客,逐一拜访扬州的世家?”
凌寒定定地凝视着对方:“公瑾可愿助我?”
周瑜有那么一瞬间的失神。
一方是自己的家族,另一方却是天下的百姓。
这本应是个两难之选。
但此刻,周瑜并没有半分犹疑,他拱手道:“殿下有命,瑜自竭尽全力。”
凌寒听了,心中顿时轻松许多。
在周瑜临走之前,他又道:“本王那里有一箱子琉璃珠,公瑾便以琉璃珠,向世家表达本王的善意吧。”
很快,杨真便派人将盛有琉璃珠的箱子送到周瑜的府上。
这箱琉璃珠还是从常山带过来的,原本是想用来结交徐州士人的,结果并没有用得上。
如今反倒用在扬州的世家身上了。
做完事情之后,杨真又回到了凌寒身边。
因为是个粗人,对政事几乎一窍不通,所以先前凌寒与周瑜对话时,他一句话都没有说。
眼下,周瑜已经离开。
杨真在两人先前讨论的时候,心中起了很大的疑惑。
因为殿下并不反对自己询问这类的事情,反倒十分提倡,所以他没有什么心理负担地问道:“在殿下看来,究竟什么的君主才算是英明的君主呢?”
--
自然会有许多百姓眼红,自发地离开世家豪族,到官府登记,恢复户籍,申请开垦属于自己的土地。
为自己耕种,耕得越卖力,属于他们的收成便越多。
他们自然会更加尽力,生产出更多的粮食。
尽管这些粮食并不属于凌寒,但起码扬州会拥有大量的存粮。
这种方式,本质上也是在从世家那里夺取利益。
只是要缓和很多,没有那么直接。
也远远达不到过河拆桥的地步。
扬州地区的世家,势力比起北方来说,要弱许多。
甚至连川蜀的世家也有所不如。
这一点,从历史上三家归晋之后,扬州世家地位最低就可以看得出来了。
势力越小,阻力就越小。
凌寒觉得,凭借自己现在的声望,采取这样的政治行动,应当不至于引起世家的反扑。
当然,为了以防万一,他决定采取一些措施,进一步消除他们的敌意。
为此,凌寒将周瑜请到自己的府上。
他并没有直接说明,而是透露道:“等到这一批的俘兵开垦完水田,本王打算进一步降低税赋,最终降至十税一。”
周瑜是何许人也。
寻常人或许短时间内根本瞧不出什么,他却一眼看出了凌寒的真实意图。
即,从世家那里咬下一大块肉,送给百姓。
或者更合适的说法是,还给百姓。
事实上,早在凌寒决定让俘兵开垦荒地的时候,周瑜就隐隐有过一次这样的猜测。
只不过,这个猜测当时便被他打消了。
因为官府和军队并不能从中直接获取好处,却要得罪于世家。
只要不将百姓压榨太过,百姓是不会起义的;反观世家,每一项不利于他们的政令都会引起他们的敌意。
若在和平时期,轻徭薄赋无可厚非,值得称道。
但在战争时期,即便体恤百姓的不易,这也并非明智之举。
于是,周瑜听完凌寒的话,沉默了片刻。
随后开口道:“瑜有一事请教。”
凌寒道:“公瑾且说无妨。”
周瑜问道:“赋税如此之低,一旦施行下去,百姓很快便会有大量的存粮。殿下是否打算将他们的存粮据为己有?”
凌寒笑道:“与其让他们的粮食放在家中发霉,当然不如用来当作打仗的粮草。只有彻底平定了天下,他们才能过上真正和平的生活。”
周瑜闻之不语。
若是如此,岂非得不偿失。
凌寒当然知道周瑜在想什么。
笑道:“公瑾放心,到那个时候,本王自然有办法让他们自愿交出积攒的粮食,决不会生出半分的抱怨。”
自己完全可以设计出各种娱乐活动,保证百姓们完全满足自身所需的情况下,再心满意足地消费粮食。
心里头早就有一堆主意了,只是一直遗憾于百姓们都太穷。
凌寒接着道:“眼下,世家也许意识不到本王的意图。然而,这样虽能有利于政策成功实施。可一旦他们意识到这一点,定会加倍怨恨。”
倒不如主动地告诉他们。
派出一位合适的人,代替自己向扬州的世家示好。
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并非是想要走他们手中夺取利益,用以强化君权,而是为了扬州长久的和平与稳定。
即使不能令他们信服,至少也能表达出态度:自己并没有不将他们放在眼里。
周瑜出身大族,理论上与各大世家处于同一立场,说话天然具有说服力。
且俊朗非凡,才华过人,在当地颇有名声。
又十分擅长与人相处。在历史上,连起初讨厌他的程普,后来都感慨“与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无论怎么看,都是最合适的人选。
凌寒没有说完全部的话。
周瑜至此却已经完全明白,长沙王今日为何召自己前来。
他并没有感到恼怒,声音听来清疏温润:“殿下是希望瑜充当殿下的说客,逐一拜访扬州的世家?”
凌寒定定地凝视着对方:“公瑾可愿助我?”
周瑜有那么一瞬间的失神。
一方是自己的家族,另一方却是天下的百姓。
这本应是个两难之选。
但此刻,周瑜并没有半分犹疑,他拱手道:“殿下有命,瑜自竭尽全力。”
凌寒听了,心中顿时轻松许多。
在周瑜临走之前,他又道:“本王那里有一箱子琉璃珠,公瑾便以琉璃珠,向世家表达本王的善意吧。”
很快,杨真便派人将盛有琉璃珠的箱子送到周瑜的府上。
这箱琉璃珠还是从常山带过来的,原本是想用来结交徐州士人的,结果并没有用得上。
如今反倒用在扬州的世家身上了。
做完事情之后,杨真又回到了凌寒身边。
因为是个粗人,对政事几乎一窍不通,所以先前凌寒与周瑜对话时,他一句话都没有说。
眼下,周瑜已经离开。
杨真在两人先前讨论的时候,心中起了很大的疑惑。
因为殿下并不反对自己询问这类的事情,反倒十分提倡,所以他没有什么心理负担地问道:“在殿下看来,究竟什么的君主才算是英明的君主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