挨了一记板栗的朱允炆,抬起了惶然的眼睛,此时有了斯内克站在其身旁,尤其是斯内克的眼神,丝毫没有变化,就像是过往一样,严厉之中带着一丝慈爱,这种眼神最让他感到温暖,舒心。
还好,他身边还有人,还有这个一直毫无理由支持着他的张叔。
虽然二人没有任何的血脉关系,可是这斯内克比起他的这群亲叔叔,给予他的关爱更多,二人的感情也更深。
“看我干什么,傻孩子一个,放心,哪怕这十方妖魔一起攻过来想要吃了你,也有我在你面前替你挡着。”
朱允炆哭了,方才自己感觉到的那些寂寥,无助,还有这压在他肩膀上的这份比山还要重的责任,以及正悄悄离他而去叫做过往的快乐,这些在这一刻通通都消失不见了。
这一刻,朱允炆也从哭泣之中,慢慢的转为微笑了。
他从斯内克的身上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全感,他终于发现了,原来自己并不是孤单的一个人。
是啊,张叔是绝对不会放着自己一个人的,虽然整个朝堂很多臣子都看不起出身卑微的张叔,可是朱允炆知道,自己的这位张叔虽然偶尔会作出些胡闹,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来,也经常拉着他去干一些非常不着调的事情,也没少让自己在其与皇爷爷之间,处于一种提心吊胆的状态。
可是,如今有了张叔在身边,他内心却是感到无比的窝心和舒坦。
原来,他过往的那些快乐并不曾远离。
我,朱允炆,绝不做皇爷爷所说的那种无情冷酷的帝王,我朱允炆,即便是位临九五,也并不孤单!
这一刻,朱允炆的心中阴霾散尽,仿佛从斯内克那边照射过来的阳光,驱散了他心中的乌云,使得他的内心的天空顿时变得晴朗了起来。
“傻愣着干什么,就准备这么一直他们这群文武百官在这里跪着?赶紧说两句什么豪言壮举,然后赶紧结束吧。”
朱允炆被斯内克这么一催,顿时有些大窘,急忙地要说什么,却是想起自己现在是一国之君了,便摆出了一副志向高远的明君模样来,大呼道:“我大明朝生生不息,众卿家,我朱允炆一定会做个好皇帝的,你们相信我!”
而跪在下方的黄子澄闻言,却是皱了皱眉,提醒道:“陛下,此时您该称呼自己位‘朕’,而非我了。”
朱允炆立即改口道:“朕大明朝生生不息,众卿家,朕一定会做个好皇帝的,众卿家要相信朕!”
群臣皆是被朱允炆这番志向高远的话给感动了,纷纷伏地再拜,高呼道:“吾皇圣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大明朝洪武三十一年,五月二十四,原皇长孙朱允炆,被拥立为大明朝的第二任皇帝,正式登上了这个历史的舞台。
然后,所有人便是为老皇帝治丧,朱允炆以新君的身份,发下了他的第一道圣旨,宣布了国丧,举国上下乐舞皆免,挂丧三月,期间这皇宫和民间不得举乐,不得嫁娶,不得兴兵。
洪武三十一年,五月二十六。
老皇帝盛大又隆重的葬仪在京师道录司组织的僧道法事之下,在一群不计前嫌的和尚跟道士们的齐声诵念的经文声中,新君朱允炆率领这满朝文武大臣,将老皇帝的棺柩给送进了陵墓之内。
这陵墓早在老皇帝刚刚打下江山的时候,就开始修建的,一直修建了十四年才给修好,就位于京城外的钟山南麓。
这老皇帝的发妻,也就是这当年对‘不干所’也有恩情的马皇后,其死后也是葬于此处的。
由于这马皇后是第一个葬在这地方的,其谥号乃是‘孝慈’,于是这陵墓被后人称之为‘孝陵’,毕竟这大明朝是以孝治天下的,被称作‘孝陵’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老皇帝这一生都过得挺简朴的,不想过去的那些君王那般奢侈,他本人是不愿因身后之事而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关于他死后的事情,其在临终之时有提及到,愿与发妻马皇后合葬一处。
是以,安葬老皇帝就只需开启‘孝陵’地宫,将其棺柩置于马皇后旁边即可,这丧葬仪式也是一切从简而行。
孝陵的地宫石门缓缓的开启,新君朱允炆依旧是泪流满面,与文武百官齐齐跪于陵前,看着老皇帝的棺柩被抬了进去,在和尚和老道盛大的超度安魂法事后,这地宫的石门也被缓缓地关闭了。
这位开创了大明王朝的伟大老人,也从此刻起正式告别这历史的舞台,与其妻子永远地沉寂于这地宫之下,再也见不到这外面的世界了。
见不到也好,眼不见为净。
而这大明朝的历史的,也即将被这位正跪在地宫前,哭得稀里哗啦的新君给缓缓翻开来新的一页了。
老皇帝的丧事一办完,朱允炆便正式在皇宫的奉天殿接受了六部九卿,以及功勋公侯、伯爵们的参拜,在礼部尚书郑沂郑大人的主持下,进行属于他的新皇登基大典。
经黄子澄等翰林院的学士,以及各部的大臣们的一同商议,且奏请新皇朱允炆的同意之后,决定了从明年开始,大明朝的年号从过去的‘洪武’改为“建文”。
关于这个年号的更改,其实是朱允炆自己考虑到,在开国时期,老皇帝对他手下的的大臣们进行过一番血腥恐怖的杀戮行动,且当时民间的无辜株连者甚多,觉得老皇帝过去的举动有违天和。
个性温纯的新皇朱允炆为了扭转且改变这‘洪武’时期给众人所带来的嗜杀氛围,于是特意提出了要更改年号这件事情,并采用了一个与‘洪武’截然相反的‘建文’年号来代替掉过去。
建文,是取其意为建文止武。
对于这种事情,斯内克一般都不会去管,也没那个心思去关注。
只是改个年号而已,犯不着留心的。
然而,对于‘建文’这个年号的更改确定,这朝堂的大臣们皆是感到欣慰又高兴。
因为,他们终于不用看到一位新皇帝登基所带来的异常政治上的杀戮。
且这‘建文’二字,已经可以看得出来,一个文治昌盛的文明王朝正在逐渐的现出了它的雏形来。
他们仿佛可以预见到,一个堪比汉唐的盛世皇朝正在开始萌芽成长了。
还好,他身边还有人,还有这个一直毫无理由支持着他的张叔。
虽然二人没有任何的血脉关系,可是这斯内克比起他的这群亲叔叔,给予他的关爱更多,二人的感情也更深。
“看我干什么,傻孩子一个,放心,哪怕这十方妖魔一起攻过来想要吃了你,也有我在你面前替你挡着。”
朱允炆哭了,方才自己感觉到的那些寂寥,无助,还有这压在他肩膀上的这份比山还要重的责任,以及正悄悄离他而去叫做过往的快乐,这些在这一刻通通都消失不见了。
这一刻,朱允炆也从哭泣之中,慢慢的转为微笑了。
他从斯内克的身上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全感,他终于发现了,原来自己并不是孤单的一个人。
是啊,张叔是绝对不会放着自己一个人的,虽然整个朝堂很多臣子都看不起出身卑微的张叔,可是朱允炆知道,自己的这位张叔虽然偶尔会作出些胡闹,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来,也经常拉着他去干一些非常不着调的事情,也没少让自己在其与皇爷爷之间,处于一种提心吊胆的状态。
可是,如今有了张叔在身边,他内心却是感到无比的窝心和舒坦。
原来,他过往的那些快乐并不曾远离。
我,朱允炆,绝不做皇爷爷所说的那种无情冷酷的帝王,我朱允炆,即便是位临九五,也并不孤单!
这一刻,朱允炆的心中阴霾散尽,仿佛从斯内克那边照射过来的阳光,驱散了他心中的乌云,使得他的内心的天空顿时变得晴朗了起来。
“傻愣着干什么,就准备这么一直他们这群文武百官在这里跪着?赶紧说两句什么豪言壮举,然后赶紧结束吧。”
朱允炆被斯内克这么一催,顿时有些大窘,急忙地要说什么,却是想起自己现在是一国之君了,便摆出了一副志向高远的明君模样来,大呼道:“我大明朝生生不息,众卿家,我朱允炆一定会做个好皇帝的,你们相信我!”
而跪在下方的黄子澄闻言,却是皱了皱眉,提醒道:“陛下,此时您该称呼自己位‘朕’,而非我了。”
朱允炆立即改口道:“朕大明朝生生不息,众卿家,朕一定会做个好皇帝的,众卿家要相信朕!”
群臣皆是被朱允炆这番志向高远的话给感动了,纷纷伏地再拜,高呼道:“吾皇圣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大明朝洪武三十一年,五月二十四,原皇长孙朱允炆,被拥立为大明朝的第二任皇帝,正式登上了这个历史的舞台。
然后,所有人便是为老皇帝治丧,朱允炆以新君的身份,发下了他的第一道圣旨,宣布了国丧,举国上下乐舞皆免,挂丧三月,期间这皇宫和民间不得举乐,不得嫁娶,不得兴兵。
洪武三十一年,五月二十六。
老皇帝盛大又隆重的葬仪在京师道录司组织的僧道法事之下,在一群不计前嫌的和尚跟道士们的齐声诵念的经文声中,新君朱允炆率领这满朝文武大臣,将老皇帝的棺柩给送进了陵墓之内。
这陵墓早在老皇帝刚刚打下江山的时候,就开始修建的,一直修建了十四年才给修好,就位于京城外的钟山南麓。
这老皇帝的发妻,也就是这当年对‘不干所’也有恩情的马皇后,其死后也是葬于此处的。
由于这马皇后是第一个葬在这地方的,其谥号乃是‘孝慈’,于是这陵墓被后人称之为‘孝陵’,毕竟这大明朝是以孝治天下的,被称作‘孝陵’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老皇帝这一生都过得挺简朴的,不想过去的那些君王那般奢侈,他本人是不愿因身后之事而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关于他死后的事情,其在临终之时有提及到,愿与发妻马皇后合葬一处。
是以,安葬老皇帝就只需开启‘孝陵’地宫,将其棺柩置于马皇后旁边即可,这丧葬仪式也是一切从简而行。
孝陵的地宫石门缓缓的开启,新君朱允炆依旧是泪流满面,与文武百官齐齐跪于陵前,看着老皇帝的棺柩被抬了进去,在和尚和老道盛大的超度安魂法事后,这地宫的石门也被缓缓地关闭了。
这位开创了大明王朝的伟大老人,也从此刻起正式告别这历史的舞台,与其妻子永远地沉寂于这地宫之下,再也见不到这外面的世界了。
见不到也好,眼不见为净。
而这大明朝的历史的,也即将被这位正跪在地宫前,哭得稀里哗啦的新君给缓缓翻开来新的一页了。
老皇帝的丧事一办完,朱允炆便正式在皇宫的奉天殿接受了六部九卿,以及功勋公侯、伯爵们的参拜,在礼部尚书郑沂郑大人的主持下,进行属于他的新皇登基大典。
经黄子澄等翰林院的学士,以及各部的大臣们的一同商议,且奏请新皇朱允炆的同意之后,决定了从明年开始,大明朝的年号从过去的‘洪武’改为“建文”。
关于这个年号的更改,其实是朱允炆自己考虑到,在开国时期,老皇帝对他手下的的大臣们进行过一番血腥恐怖的杀戮行动,且当时民间的无辜株连者甚多,觉得老皇帝过去的举动有违天和。
个性温纯的新皇朱允炆为了扭转且改变这‘洪武’时期给众人所带来的嗜杀氛围,于是特意提出了要更改年号这件事情,并采用了一个与‘洪武’截然相反的‘建文’年号来代替掉过去。
建文,是取其意为建文止武。
对于这种事情,斯内克一般都不会去管,也没那个心思去关注。
只是改个年号而已,犯不着留心的。
然而,对于‘建文’这个年号的更改确定,这朝堂的大臣们皆是感到欣慰又高兴。
因为,他们终于不用看到一位新皇帝登基所带来的异常政治上的杀戮。
且这‘建文’二字,已经可以看得出来,一个文治昌盛的文明王朝正在逐渐的现出了它的雏形来。
他们仿佛可以预见到,一个堪比汉唐的盛世皇朝正在开始萌芽成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