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胤绪满腹心事地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处,坐在椅子上好一会儿没动弹。
过了一刻,一名小吏敲了敲门,“周大人,您的香快燃尽了,小的给您添些香罢。”
周胤绪“嗯”了一声,微微点了点头。
小吏便捧着香料盒进来了,他朝周胤绪行了个礼,“打扰周大人了。”
周胤绪摆了摆手,瞥了一眼小吏手中拿的那只香料盒,那样式似曾相识,他心念一动,开口问道,“这是什么香,似乎并不是公库印香?”
小吏一边添香,一边答道,“这是‘资善堂印香’,芳香醒脑呢。”
周胤绪想了想,道,“宋大人如此关切于我,真是费心了。”
小吏道,“周大人客气,您是瑁梁少尹,关切您的人只会多不会少。”他手脚麻利地给周胤绪添完了香,恭敬笑道,“周大人,以后您要想用香,尽管开口就是,小的们任您差遣。”
周胤绪笑道,“我一向是想用就开口的,可从没有假客气呢。”
小吏道,“是,是,两位大人是怕您不惯用香,所以让小的们轮换着添,让您都试试。”
周胤绪道,“两位大人真是太照拂我了。”他顿了顿,道,“琅州的香,无论贵贱,都是好香。”
小吏附和道,“是啊,周大人是爱香的人。”
周胤绪道,“我虽能算作爱香之人,但不如两位大人懂香,燃香的功夫,说不定还不如你呢。”
小吏立刻道,“周大人,燃香是表面功夫,这最紧要的,还是放进炉子里的香料。”
周胤绪吸了一下鼻子,道,“嗯,的确醒脑。”
小吏道,“周大人若喜欢,小的就为您包上一盒,让您带回去慢慢品鉴。”
周胤绪没应,过了片刻,才道,“这香虽醒脑,但似乎烟气甚大呢。”
小吏一怔,就听周胤绪接着道,“我去宋大人的办公处时,却从未见什么烟燥气。”
小吏拿起香料盒,低头道,“宋大人燃香,似另有一番功夫呢。”
周胤绪站起了身,道,“那我这就去问问宋大人,”他跨了半步,又对小吏补充道,“莫慌,我并没有意指你燃香的功夫不好,你的‘表面功夫’,已经做得很好了。”
小吏捧着香料盒又行了一礼,“多谢周大人夸赞,小的告退。”
周胤绪待小吏退出门外后,便也出了门,向宋圣哲的办公处踱去。
宋圣哲正在看新到的邸报,见周胤绪来了,立刻放下了邸报,站起来笑道,“周大人,有事吗?”
周胤绪道,“无大事,无大事,”他一边说,一边走到椅子前坐下,“同彭大人议了一上午,现下有些累了,便来宋大人这儿坐坐。”
宋圣哲坐了下来,“府衙琐事诸多,周大人自然烦累。”
周胤绪道,“是啊,连衙中小吏也察觉出我疲累,方才还特特拿了‘资善堂印香’来我办公处添呢。”
宋圣哲道,“一样,一样,我这儿燃的也是‘资善堂印香’。”
周胤绪看了一眼宋圣哲桌边不远处的香炉,笑道,“明明燃的是一种香,用的香器也相同,怎么宋大人这儿就没有焚香的烟燥气呢?”
宋圣哲笑了起来,“啊,原来周大人是想问这个?”
周胤绪点头笑道,“是啊,明日两位大人又要下乡访查民情,因此,今儿我必得探明白了宋大人的好法子。”
宋圣哲又是一笑,道,“也不是什么新鲜法子,只是在香炉的火上设了盘形银叶与云母,以此衬香,香不及火则自然舒慢,便再无烟燥气了。”
周胤绪道,“真真妙法,宋大人燃香的功夫可谓是一等一的了。”
宋圣哲道,“不敢当周大人的这句夸,我不过是在琅州待的时日长了,终日熏香,熏出来的经验罢了。”
周胤绪道,“宋大人郢匠挥斤,想来,我在琅州的时日再久,也没有宋大人的这番体悟罢。”
宋圣哲道,“周大人谬赞了,昔年郢匠能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全因有不失容之质者,我燃香的法子再妙,也仅是管见所及,担不起周大人的‘郢匠挥斤’四字。”
周胤绪半开玩笑道,“我明白了,宋大人是觉得我不‘孚’众望罢?”
宋圣哲忙摆了摆手,语似调侃道,“周大人是不‘负’众望才对。”
周胤绪道,“可我不知‘众’之望何,何所归也?”
宋圣哲抿了抿嘴,笑道,“周大人是在话里设了个套,待我来钻呢。”
周胤绪道,“岂敢,岂敢,”他回笑道,“上午议事的时候我就看出来了,宋大人可不是轻易会钻‘话套’的人。”
宋圣哲“扑哧”一声笑了起来,“上午议事的时候我也看出来了,周大人也不是轻易会设‘话套’的人。”
周胤绪道,“设‘话套’不难,难的是让人钻啊。”
宋圣哲笑道,“并没什么难的,周大人且瞧,我这不是来钻了么?”
周胤绪哈哈一笑,“宋大人风趣,我可不敢当真啊。”
宋圣哲微笑道,“周大人不敢轻易将我的话当真,自然就不是能作‘郢匠之质’的人。”
周胤绪一怔,接着也笑道,“我能作‘郢匠之质’,只是我不愿作‘质者’。”
宋圣哲道,“我早料到周大人会这么说了,但在我看来,周大人之所以不愿作‘质者’,是因为琅州无‘郢匠’,周大人就难叹一声‘惠子知我’了。”
周胤绪微笑道,“昔年庄子叹此言时,是经送葬惠子之途中,因此,我不敢轻易对宋大人叹一声‘知我’,是怕宋大人误了我的意呢。”
宋圣哲哈哈笑道,“周大人比我风趣呢,”他调侃道,“上午彭大人才说要把我当‘刘表牛’煮了分食,这会儿周大人就来拿这话刺我了,我可是怕了两位大人了。”
周胤绪笑道,“莫怕,莫怕,彭大人若是绑了宋大人去,范大人定会劝一句‘杀之无益,只益祸耳’。”
宋圣哲一愣,转而笑道,“我懂了,为保我性命,周大人定会劝道‘必欲煮而烹,则幸分我一杯羹’罢?”
——————
——————
1“资善堂印香”
《陈氏香谱》栈香三两、黄熟香一两、零陵香一两、藿香叶一两、沉香一两、檀香一两、白茅香花一两、丁香半两、甲香制三分、龙脑香三分、麝香三分,右杵罗细末,用新瓦罐盛之……每一日一盘篆烟不息
2《香史》焚香,必于深房曲室,用矮草置炉与人膝斗平,火上设特银叶或云母,制如盘型以之衬香,香不及火,自然舒慢,无烟燥气
3“郢匠挥斤”
《庄子》庄子送葬,过惠子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庄子送葬,去惠子墓地的路上,他回过头来对跟随的人说“郢地有一个人把白色粘土涂抹在他的鼻尖上,(粘土薄得)像苍蝇的翅膀。于是他让一个叫石的匠人砍削掉这一小白点。匠石听他的话挥动斧子,快得像一阵风,很快地砍过去,削去鼻尖上的白泥,并且没有伤到鼻子。郢地的人站在那里脸色毫无改变。宋元君知道了这件事,找来匠人对他说‘你再给我砍一下试试。’匠人石说‘我确实曾经能够砍削掉鼻尖上的小白点。尽管如此,我可以搭配的伙伴已经死去很久了。’自从惠子离开了人世,我也没有搭档了,没有与我争辩的人了。”
4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
5“杀之无益,只益祸耳”与“则幸分我一杯羹”
《史记》项王已定东海来,西,与汉俱临广武而军,相守数月。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而幸分一杯羹。”项王怒,欲杀之。项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只益祸耳。”项王从之。
项羽击退侵犯东河的汉军彭越部队,回驻东广武城,隔广武涧与汉西广武城对峙,两军相守数月。正当此时,彭越几次返回梁地,断绝了楚军的粮食供应。项羽害怕了。特地安置了高高的案板,把刘邦的父亲放在上面,对刘邦说:“现在你不赶快投降,我就烹了你的父亲。”刘邦说:“我与项羽曾经一起以臣属接受楚怀王使命。还都说:你我约定为兄弟。我的父亲便如同你的父亲了,你一定要烹煮你的父亲,到时间请分给我一杯肉羹。”项羽大怒,准备杀了太公。项伯说:“天下的事情往往未可预料,而且争夺天下的人是不顾念家庭的。你虽杀了刘邦的父亲,不会有一点好处,只能加深祸害而已。”项羽听从项伯的话,没有杀烹太公。
过了一刻,一名小吏敲了敲门,“周大人,您的香快燃尽了,小的给您添些香罢。”
周胤绪“嗯”了一声,微微点了点头。
小吏便捧着香料盒进来了,他朝周胤绪行了个礼,“打扰周大人了。”
周胤绪摆了摆手,瞥了一眼小吏手中拿的那只香料盒,那样式似曾相识,他心念一动,开口问道,“这是什么香,似乎并不是公库印香?”
小吏一边添香,一边答道,“这是‘资善堂印香’,芳香醒脑呢。”
周胤绪想了想,道,“宋大人如此关切于我,真是费心了。”
小吏道,“周大人客气,您是瑁梁少尹,关切您的人只会多不会少。”他手脚麻利地给周胤绪添完了香,恭敬笑道,“周大人,以后您要想用香,尽管开口就是,小的们任您差遣。”
周胤绪笑道,“我一向是想用就开口的,可从没有假客气呢。”
小吏道,“是,是,两位大人是怕您不惯用香,所以让小的们轮换着添,让您都试试。”
周胤绪道,“两位大人真是太照拂我了。”他顿了顿,道,“琅州的香,无论贵贱,都是好香。”
小吏附和道,“是啊,周大人是爱香的人。”
周胤绪道,“我虽能算作爱香之人,但不如两位大人懂香,燃香的功夫,说不定还不如你呢。”
小吏立刻道,“周大人,燃香是表面功夫,这最紧要的,还是放进炉子里的香料。”
周胤绪吸了一下鼻子,道,“嗯,的确醒脑。”
小吏道,“周大人若喜欢,小的就为您包上一盒,让您带回去慢慢品鉴。”
周胤绪没应,过了片刻,才道,“这香虽醒脑,但似乎烟气甚大呢。”
小吏一怔,就听周胤绪接着道,“我去宋大人的办公处时,却从未见什么烟燥气。”
小吏拿起香料盒,低头道,“宋大人燃香,似另有一番功夫呢。”
周胤绪站起了身,道,“那我这就去问问宋大人,”他跨了半步,又对小吏补充道,“莫慌,我并没有意指你燃香的功夫不好,你的‘表面功夫’,已经做得很好了。”
小吏捧着香料盒又行了一礼,“多谢周大人夸赞,小的告退。”
周胤绪待小吏退出门外后,便也出了门,向宋圣哲的办公处踱去。
宋圣哲正在看新到的邸报,见周胤绪来了,立刻放下了邸报,站起来笑道,“周大人,有事吗?”
周胤绪道,“无大事,无大事,”他一边说,一边走到椅子前坐下,“同彭大人议了一上午,现下有些累了,便来宋大人这儿坐坐。”
宋圣哲坐了下来,“府衙琐事诸多,周大人自然烦累。”
周胤绪道,“是啊,连衙中小吏也察觉出我疲累,方才还特特拿了‘资善堂印香’来我办公处添呢。”
宋圣哲道,“一样,一样,我这儿燃的也是‘资善堂印香’。”
周胤绪看了一眼宋圣哲桌边不远处的香炉,笑道,“明明燃的是一种香,用的香器也相同,怎么宋大人这儿就没有焚香的烟燥气呢?”
宋圣哲笑了起来,“啊,原来周大人是想问这个?”
周胤绪点头笑道,“是啊,明日两位大人又要下乡访查民情,因此,今儿我必得探明白了宋大人的好法子。”
宋圣哲又是一笑,道,“也不是什么新鲜法子,只是在香炉的火上设了盘形银叶与云母,以此衬香,香不及火则自然舒慢,便再无烟燥气了。”
周胤绪道,“真真妙法,宋大人燃香的功夫可谓是一等一的了。”
宋圣哲道,“不敢当周大人的这句夸,我不过是在琅州待的时日长了,终日熏香,熏出来的经验罢了。”
周胤绪道,“宋大人郢匠挥斤,想来,我在琅州的时日再久,也没有宋大人的这番体悟罢。”
宋圣哲道,“周大人谬赞了,昔年郢匠能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全因有不失容之质者,我燃香的法子再妙,也仅是管见所及,担不起周大人的‘郢匠挥斤’四字。”
周胤绪半开玩笑道,“我明白了,宋大人是觉得我不‘孚’众望罢?”
宋圣哲忙摆了摆手,语似调侃道,“周大人是不‘负’众望才对。”
周胤绪道,“可我不知‘众’之望何,何所归也?”
宋圣哲抿了抿嘴,笑道,“周大人是在话里设了个套,待我来钻呢。”
周胤绪道,“岂敢,岂敢,”他回笑道,“上午议事的时候我就看出来了,宋大人可不是轻易会钻‘话套’的人。”
宋圣哲“扑哧”一声笑了起来,“上午议事的时候我也看出来了,周大人也不是轻易会设‘话套’的人。”
周胤绪道,“设‘话套’不难,难的是让人钻啊。”
宋圣哲笑道,“并没什么难的,周大人且瞧,我这不是来钻了么?”
周胤绪哈哈一笑,“宋大人风趣,我可不敢当真啊。”
宋圣哲微笑道,“周大人不敢轻易将我的话当真,自然就不是能作‘郢匠之质’的人。”
周胤绪一怔,接着也笑道,“我能作‘郢匠之质’,只是我不愿作‘质者’。”
宋圣哲道,“我早料到周大人会这么说了,但在我看来,周大人之所以不愿作‘质者’,是因为琅州无‘郢匠’,周大人就难叹一声‘惠子知我’了。”
周胤绪微笑道,“昔年庄子叹此言时,是经送葬惠子之途中,因此,我不敢轻易对宋大人叹一声‘知我’,是怕宋大人误了我的意呢。”
宋圣哲哈哈笑道,“周大人比我风趣呢,”他调侃道,“上午彭大人才说要把我当‘刘表牛’煮了分食,这会儿周大人就来拿这话刺我了,我可是怕了两位大人了。”
周胤绪笑道,“莫怕,莫怕,彭大人若是绑了宋大人去,范大人定会劝一句‘杀之无益,只益祸耳’。”
宋圣哲一愣,转而笑道,“我懂了,为保我性命,周大人定会劝道‘必欲煮而烹,则幸分我一杯羹’罢?”
——————
——————
1“资善堂印香”
《陈氏香谱》栈香三两、黄熟香一两、零陵香一两、藿香叶一两、沉香一两、檀香一两、白茅香花一两、丁香半两、甲香制三分、龙脑香三分、麝香三分,右杵罗细末,用新瓦罐盛之……每一日一盘篆烟不息
2《香史》焚香,必于深房曲室,用矮草置炉与人膝斗平,火上设特银叶或云母,制如盘型以之衬香,香不及火,自然舒慢,无烟燥气
3“郢匠挥斤”
《庄子》庄子送葬,过惠子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庄子送葬,去惠子墓地的路上,他回过头来对跟随的人说“郢地有一个人把白色粘土涂抹在他的鼻尖上,(粘土薄得)像苍蝇的翅膀。于是他让一个叫石的匠人砍削掉这一小白点。匠石听他的话挥动斧子,快得像一阵风,很快地砍过去,削去鼻尖上的白泥,并且没有伤到鼻子。郢地的人站在那里脸色毫无改变。宋元君知道了这件事,找来匠人对他说‘你再给我砍一下试试。’匠人石说‘我确实曾经能够砍削掉鼻尖上的小白点。尽管如此,我可以搭配的伙伴已经死去很久了。’自从惠子离开了人世,我也没有搭档了,没有与我争辩的人了。”
4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
5“杀之无益,只益祸耳”与“则幸分我一杯羹”
《史记》项王已定东海来,西,与汉俱临广武而军,相守数月。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而幸分一杯羹。”项王怒,欲杀之。项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只益祸耳。”项王从之。
项羽击退侵犯东河的汉军彭越部队,回驻东广武城,隔广武涧与汉西广武城对峙,两军相守数月。正当此时,彭越几次返回梁地,断绝了楚军的粮食供应。项羽害怕了。特地安置了高高的案板,把刘邦的父亲放在上面,对刘邦说:“现在你不赶快投降,我就烹了你的父亲。”刘邦说:“我与项羽曾经一起以臣属接受楚怀王使命。还都说:你我约定为兄弟。我的父亲便如同你的父亲了,你一定要烹煮你的父亲,到时间请分给我一杯肉羹。”项羽大怒,准备杀了太公。项伯说:“天下的事情往往未可预料,而且争夺天下的人是不顾念家庭的。你虽杀了刘邦的父亲,不会有一点好处,只能加深祸害而已。”项羽听从项伯的话,没有杀烹太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