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说鞑子就没有其他条件了?”陈子龙眉头一皱继续问道。辽东一战对满清使团的影响他自然是早就料到的。但他还是不信范文程等伪清幕僚们事先会没有一点儿交代和准备。
“这个嘛。据我所知那多尔衮在使团出发前曾给过詹霸一份密令。要他在迫不得已时同天朝讲和,允许满人撤回关外。可如今盛京已陷就不知他们能撤到哪儿去了。当然若是詹霸真有魄力的话。提出将北京与盛京像交换亦不失为一个权宜之计。”沈惟炳想了一下补充道。关于“换都”这点他在得知明军登陆辽东后就想出了这计策。然而詹霸和奇库两人既不信任沈惟炳,又缺少必要的应变能力。因此这二人也只能整日待在房中惶惶不可终日。
“哦,还有这种事。”陈子龙抚着胡须若有所思道。从沈惟炳提供的情况来看多尔衮事先已经打算退出关外。再联想到前几日孙露在大堂之上介绍的战局。陈子龙不禁在心中暗自揣测,清军向辽东派出的大批援军,是否就是为了他们退出关外做的准备。看来此事也要通知首相大人才行啊。莫要到时候大批人马兵临北京城了却让那鞑子又跑了。
眼见陈子龙一副低头思考的模样,沈惟炳还以为他是担心和谈的事呢。于是他轻描淡写地向陈子龙说道:“陈大人放心。其实这次的和谈已无悬念。无论他们耍什么花招天朝都可以从容应对。要不就象当年鞑子对待弘光使团那般,干脆就将他们晾在那儿。等天朝的大军攻破北京后那就什么都不用谈了。”
“不,和谈的事首相大人已有指示,估计沈兄用不了多久就能回北方去了。”陈子龙一摆手道。
“陈大人的意思是。朝廷很快就会赶使团回去?如今北方各省乱民四起,朝廷与鞑子又交战在即。现在放使团回去也没多大意义了啊。”沈惟炳焦虑的说道。原本他还以为自己这次能留在南京不用再受战乱之苦了呢。没想到竟然马上就要他回去。如今的北方大战在即,到处都是兵荒马乱的。搞不好使团还未到达北京就已经被沿路的义军给灭了。
“朝廷不是赶走使团。而是同使团洽谈后,恭送你们回北方。至于使团沿途的安全问题,沈兄大可以放心。既然你们能毫发无损的到南京。那在下同样可以保证沈兄能毫发无损的回到北京。”陈子龙优雅的挥了挥手道。
陈子龙自信的话语和表情让沈惟炳心中又是一颤。难道自己这一路走来均未在对方的掌控之中吗?在与陈子龙的一番交谈后沈惟炳越发觉得隆武朝不简单起来。于是他连忙起身,向陈子龙叩首恳求道:“陈大人,看在大家昔日同僚一场的情面下。就为在下说说情,让朝廷收下在下吧。在下刚才已将清庭使团的信息告之大人啊。”
“沈兄,这可使不得,使不得啊。”陈子龙见状立刻扶起沈惟炳道:“在下当然相信沈兄投效朝廷的决心。刚才沈兄不是已经言明,说是要为朝廷赴汤蹈火再所不辞的吗。眼前可正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啊。”
“陈大人的意思是让在下回北方为朝廷效力?”沈惟炳试探着问道。
“正是。沈兄先前也说了如今北方不少士人都巴望着朝廷挥师北上。在鞑子的清庭中还有不少象沈兄你这样的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人。这就需要沈兄回到北方之后向他们讲清朝廷的态度啊。”陈子龙凑上前在沈惟炳耳边鼓动道。
搞了半天是想让自己回去策反啊。果然这世上没有白占的便宜。沈惟炳心中虽怕回北京却也不想白白放弃了这次的机会。于是思量再三的他一咬牙向陈子龙保证说:“这点请陈大人放心。在下这些年供职于清庭结交了不少汉官。鞑子在北方虽耀武扬威,可北方不少地方的父母官还是原来崇祯朝的人。象是天津总督骆养性就是以前崇祯朝的锦衣卫都督。再加上鞑子对汉臣向来提防得很。只要稍稍鼓动一下定能水到渠成。”
“好,那我等就在南京等着沈兄的好消息了。朝廷一统江山之时少不了沈兄的功劳啊。来咱们先干了这杯吧。”陈子龙一边斟酒一边敬道。
受宠若惊的沈惟炳赶忙举起了酒杯。这一杯酒喝到嘴里就又是另一番滋味了。沈惟炳只觉得自己的腰板似乎也挺了起来。但一想起鸿胪寺中的詹霸和奇库二人沈惟炳忽然闪过了一丝残忍的目光。于是他又试探着向陈子龙提醒道:“不过陈大人,朝廷难道也要将詹霸、奇库二人放回吗?此二人已经知道我与大人会面的事。恐怕现在已对在下起了疑心了吧。”
“就算沈兄今日不与在下见面,满人也不见得会对沈兄放心。将此二人扣留反倒是对沈兄不利。沈兄今日回去之后只要装做什么都没发生过就行了。好歹他们现在还是沈兄的同僚啊。”陈子龙悠然地一笑拍了拍沈惟炳的肩膀。
“是,是。在下一定按照朝廷的指示去做。”沈惟炳尴尬着唯唯诺诺道。
却见此时的陈子龙晃了晃了杯中的水酒自信的说道:“其实沈兄不必多想,一切都在我们首相大人的掌握之中呢。”
第13节 杨绍清的心愿
如陈子龙所言中原的战局、国家的政务、隆武王朝的一切似乎都在首相孙露的一手掌控之中。虽然孙露只是一个女子;虽然她才二十八岁;虽然她没有任何的氏族背景。但毫无疑问从隆武初年起,这个来自新安的女子便成了古老封建帝国的支柱。就算是最死硬的保皇分子,或是最歧视妇女的士大夫,亦不敢抹杀她对明帝国的卓越功绩。如果没有孙露的指导力及处理能力的话,明帝国大概早已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流之中。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男人们也个个被剃光了额头,留起了猪尾巴,做起了野蛮人的奴隶。绝不可能象如今这般成为东亚的霸主。这是一条从苦难出发的光荣之路,将人们引向这条光荣之路的正是他们的首相大人。
--
“这个嘛。据我所知那多尔衮在使团出发前曾给过詹霸一份密令。要他在迫不得已时同天朝讲和,允许满人撤回关外。可如今盛京已陷就不知他们能撤到哪儿去了。当然若是詹霸真有魄力的话。提出将北京与盛京像交换亦不失为一个权宜之计。”沈惟炳想了一下补充道。关于“换都”这点他在得知明军登陆辽东后就想出了这计策。然而詹霸和奇库两人既不信任沈惟炳,又缺少必要的应变能力。因此这二人也只能整日待在房中惶惶不可终日。
“哦,还有这种事。”陈子龙抚着胡须若有所思道。从沈惟炳提供的情况来看多尔衮事先已经打算退出关外。再联想到前几日孙露在大堂之上介绍的战局。陈子龙不禁在心中暗自揣测,清军向辽东派出的大批援军,是否就是为了他们退出关外做的准备。看来此事也要通知首相大人才行啊。莫要到时候大批人马兵临北京城了却让那鞑子又跑了。
眼见陈子龙一副低头思考的模样,沈惟炳还以为他是担心和谈的事呢。于是他轻描淡写地向陈子龙说道:“陈大人放心。其实这次的和谈已无悬念。无论他们耍什么花招天朝都可以从容应对。要不就象当年鞑子对待弘光使团那般,干脆就将他们晾在那儿。等天朝的大军攻破北京后那就什么都不用谈了。”
“不,和谈的事首相大人已有指示,估计沈兄用不了多久就能回北方去了。”陈子龙一摆手道。
“陈大人的意思是。朝廷很快就会赶使团回去?如今北方各省乱民四起,朝廷与鞑子又交战在即。现在放使团回去也没多大意义了啊。”沈惟炳焦虑的说道。原本他还以为自己这次能留在南京不用再受战乱之苦了呢。没想到竟然马上就要他回去。如今的北方大战在即,到处都是兵荒马乱的。搞不好使团还未到达北京就已经被沿路的义军给灭了。
“朝廷不是赶走使团。而是同使团洽谈后,恭送你们回北方。至于使团沿途的安全问题,沈兄大可以放心。既然你们能毫发无损的到南京。那在下同样可以保证沈兄能毫发无损的回到北京。”陈子龙优雅的挥了挥手道。
陈子龙自信的话语和表情让沈惟炳心中又是一颤。难道自己这一路走来均未在对方的掌控之中吗?在与陈子龙的一番交谈后沈惟炳越发觉得隆武朝不简单起来。于是他连忙起身,向陈子龙叩首恳求道:“陈大人,看在大家昔日同僚一场的情面下。就为在下说说情,让朝廷收下在下吧。在下刚才已将清庭使团的信息告之大人啊。”
“沈兄,这可使不得,使不得啊。”陈子龙见状立刻扶起沈惟炳道:“在下当然相信沈兄投效朝廷的决心。刚才沈兄不是已经言明,说是要为朝廷赴汤蹈火再所不辞的吗。眼前可正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啊。”
“陈大人的意思是让在下回北方为朝廷效力?”沈惟炳试探着问道。
“正是。沈兄先前也说了如今北方不少士人都巴望着朝廷挥师北上。在鞑子的清庭中还有不少象沈兄你这样的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人。这就需要沈兄回到北方之后向他们讲清朝廷的态度啊。”陈子龙凑上前在沈惟炳耳边鼓动道。
搞了半天是想让自己回去策反啊。果然这世上没有白占的便宜。沈惟炳心中虽怕回北京却也不想白白放弃了这次的机会。于是思量再三的他一咬牙向陈子龙保证说:“这点请陈大人放心。在下这些年供职于清庭结交了不少汉官。鞑子在北方虽耀武扬威,可北方不少地方的父母官还是原来崇祯朝的人。象是天津总督骆养性就是以前崇祯朝的锦衣卫都督。再加上鞑子对汉臣向来提防得很。只要稍稍鼓动一下定能水到渠成。”
“好,那我等就在南京等着沈兄的好消息了。朝廷一统江山之时少不了沈兄的功劳啊。来咱们先干了这杯吧。”陈子龙一边斟酒一边敬道。
受宠若惊的沈惟炳赶忙举起了酒杯。这一杯酒喝到嘴里就又是另一番滋味了。沈惟炳只觉得自己的腰板似乎也挺了起来。但一想起鸿胪寺中的詹霸和奇库二人沈惟炳忽然闪过了一丝残忍的目光。于是他又试探着向陈子龙提醒道:“不过陈大人,朝廷难道也要将詹霸、奇库二人放回吗?此二人已经知道我与大人会面的事。恐怕现在已对在下起了疑心了吧。”
“就算沈兄今日不与在下见面,满人也不见得会对沈兄放心。将此二人扣留反倒是对沈兄不利。沈兄今日回去之后只要装做什么都没发生过就行了。好歹他们现在还是沈兄的同僚啊。”陈子龙悠然地一笑拍了拍沈惟炳的肩膀。
“是,是。在下一定按照朝廷的指示去做。”沈惟炳尴尬着唯唯诺诺道。
却见此时的陈子龙晃了晃了杯中的水酒自信的说道:“其实沈兄不必多想,一切都在我们首相大人的掌握之中呢。”
第13节 杨绍清的心愿
如陈子龙所言中原的战局、国家的政务、隆武王朝的一切似乎都在首相孙露的一手掌控之中。虽然孙露只是一个女子;虽然她才二十八岁;虽然她没有任何的氏族背景。但毫无疑问从隆武初年起,这个来自新安的女子便成了古老封建帝国的支柱。就算是最死硬的保皇分子,或是最歧视妇女的士大夫,亦不敢抹杀她对明帝国的卓越功绩。如果没有孙露的指导力及处理能力的话,明帝国大概早已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流之中。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男人们也个个被剃光了额头,留起了猪尾巴,做起了野蛮人的奴隶。绝不可能象如今这般成为东亚的霸主。这是一条从苦难出发的光荣之路,将人们引向这条光荣之路的正是他们的首相大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