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恪颇为赞许的看了她一眼,“一方面官府管辖严格,另一方面船厂人员一旦外逃,根本没有别的造船厂可以收留。所以他们不敢也不能外逃。一旦外逃不是被官府抓住就是没了生计被饿死。所以只要我们愿意高价挖人,必定会有人前来。”
沈游笑了起来,“这样一来,你我的任务就明确了。我负责开设养济院和主管灾民一事,你负责挖掘船厂人员和开设盐场。等到船厂建成,港口也就建起来了”。
周恪迅速跟上,“港口一旦建立成功,私盐、椰油等便能货通两京十三省。人员运送也更为便利。”
两人相视一笑,异口同声。
“合作愉快!”
作者有话要说:以下全是科普,不想看的小可爱可以跳过去。
1.明朝的疆域管理是军事和行政并重的体系。两者合二为一才算完整的明朝。
行政系统即六部即六部—布政使司(直隶府、州)—府(直隶布政司的州)—县(府属州);军事系统即五军都督府—都指挥使司(行都指挥使司、直隶都督府的卫)一一卫(直隶都司的守御千户所)—千户所。
而都察院及其派出的巡按御史—提刑按察司则负责对行政、军事两大系统进行监督。——《明帝国的疆土管理体制》(顾城)
也就是说,行政系统与军事系统各管各的事务。行政体系很好理解。军事系统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自己管理一部分的疆土,有自己的辖区。但是出自于保密原则,军事系统的许多东西包括人口、舆图、赋税什么的都是保密的。
行政与军事辖区相互之间有交叉联系,也能够相互转换,甚至会出现府衙迁入卫所、或者是卫所人员渐渐失去了军事意义,慢慢的平民百姓化这种情况。
而明朝出现了巡抚,既能管理辖区内的军事、也能管理辖区内的行政事务。算作一种管理上的演变。
2.文中提到的卫籍不同于军户。卫籍就是军事体系下的卫所人员,而军户却是行政体系下的。一旦这一家的卫所人员缺额,就得从原籍府县下辖的军户中按照亲疏远近补充过去。
但是这是理论上,因为很多时候卫籍和军户是混用的,所以看上去就会很有歧义。
3.事实上,卫所正军人数可能在减少,但卫所卫籍人员在不断的增多。因为一般长子承袭父亲的官位、军位进去当了正官军,官的长子之外的统称为舍余,军的长子之外统称为军余。正官军们可能因为买卖、逃跑有损耗。但舍余、军余们却在不断的繁衍生息。结果就造成了正军缺额、卫籍人数增多。
4.卫籍人员是可以科举应考的。李东阳祖上就是卫籍人员。而且卫所也有自己的卫学、所学,类似于府学、县学。
5.料是古代船只的计量单位,宋代就有了。但这个单位很奇怪,可以指容积、吨位等等各类现代单位。而且计算也非常复杂,所以本文没有详述。
最后,以上一切纯属我本人查资料后的理解。如果有谬误之处,欢迎指正。
第71章
沈游与周恪商量完毕后参加了琼州本地的贵妇名媛聚餐。这才发现,琼州本地根本没有什么世家大族,有的是士绅地主和各类族老。乃至于还有一些嫁给了汉人的熟黎。
果然,这些人个个都是人精子,她根本无法说服这些人赈济灾民。一提这话,绝大部分人笑着岔开了话题,有几个想巴结周恪的意思意思出了点粮食。
沈游反倒松了一口气,没人插手最好。
忙碌的日子总是过得极快,港口尚未建成,运送灾民还比较麻烦,目前还只有小额灾民进入琼州境内。
相对于灾民,沈游反倒找到了一种新的人力来源——疍民。
这些世代以捕鱼采珠为业的人,常年漂泊于海上,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年年要缴纳高昂的渔业税和朝廷索要的珍珠,是贱籍中的一种。
最开始的时候,沈游是收到了一个前来参与老师选拔考试的疍民,对方多半是被逼得活不下去了,隐姓埋名前来拼死一试。
疍民常年居于船上,自然有点船只的基础知识,顺利的通过了沈游的选拔考试。
沈游这才意识到,疍民在整个琼州至少也有几千余人口。
她当即与这位甘多鱼签下了契约。果不其然,不过短短三个月的时间,沈游靠着良好的福利政策和扎实的口碑,活生生让对方变成了自来水。甘多鱼一力带来了许多疍民的子弟。
沈游庄园学生来源开始变得极为复杂。有当地活不下去的隐户、疍民、琼州本地乃至于四周收拢来的灾民,还有本地的熟黎。
与此同时,沈游终于从疍民口中知道了卫所的情况。
卫所就在儋州内的昌化县,根据这位甘多鱼的说法。他们时常会徘徊于昌化县外的海上捕鱼,一到雨季,无法外出捕鱼就得靠岸。可那里因为卫所驻扎,他们根本无法上岸。无可奈何,只能够停靠去别的地方。
有了具体的地理位置,再想探听消息就好办了。
沈游的养济院事业步入了正途,金陵的匠科也要迁移过来。整个金陵最好只剩下油坊、糖坊等生意作坊,其余的机构都得迁移过来。
沈游忙的不行,周恪也在忙活着盐田。这琼州本地的盐全是小打小闹,民众们私煮出来的盐类。就算有官盐,产量也不高。乃至于年年都有盐工逃亡。
--
沈游笑了起来,“这样一来,你我的任务就明确了。我负责开设养济院和主管灾民一事,你负责挖掘船厂人员和开设盐场。等到船厂建成,港口也就建起来了”。
周恪迅速跟上,“港口一旦建立成功,私盐、椰油等便能货通两京十三省。人员运送也更为便利。”
两人相视一笑,异口同声。
“合作愉快!”
作者有话要说:以下全是科普,不想看的小可爱可以跳过去。
1.明朝的疆域管理是军事和行政并重的体系。两者合二为一才算完整的明朝。
行政系统即六部即六部—布政使司(直隶府、州)—府(直隶布政司的州)—县(府属州);军事系统即五军都督府—都指挥使司(行都指挥使司、直隶都督府的卫)一一卫(直隶都司的守御千户所)—千户所。
而都察院及其派出的巡按御史—提刑按察司则负责对行政、军事两大系统进行监督。——《明帝国的疆土管理体制》(顾城)
也就是说,行政系统与军事系统各管各的事务。行政体系很好理解。军事系统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自己管理一部分的疆土,有自己的辖区。但是出自于保密原则,军事系统的许多东西包括人口、舆图、赋税什么的都是保密的。
行政与军事辖区相互之间有交叉联系,也能够相互转换,甚至会出现府衙迁入卫所、或者是卫所人员渐渐失去了军事意义,慢慢的平民百姓化这种情况。
而明朝出现了巡抚,既能管理辖区内的军事、也能管理辖区内的行政事务。算作一种管理上的演变。
2.文中提到的卫籍不同于军户。卫籍就是军事体系下的卫所人员,而军户却是行政体系下的。一旦这一家的卫所人员缺额,就得从原籍府县下辖的军户中按照亲疏远近补充过去。
但是这是理论上,因为很多时候卫籍和军户是混用的,所以看上去就会很有歧义。
3.事实上,卫所正军人数可能在减少,但卫所卫籍人员在不断的增多。因为一般长子承袭父亲的官位、军位进去当了正官军,官的长子之外的统称为舍余,军的长子之外统称为军余。正官军们可能因为买卖、逃跑有损耗。但舍余、军余们却在不断的繁衍生息。结果就造成了正军缺额、卫籍人数增多。
4.卫籍人员是可以科举应考的。李东阳祖上就是卫籍人员。而且卫所也有自己的卫学、所学,类似于府学、县学。
5.料是古代船只的计量单位,宋代就有了。但这个单位很奇怪,可以指容积、吨位等等各类现代单位。而且计算也非常复杂,所以本文没有详述。
最后,以上一切纯属我本人查资料后的理解。如果有谬误之处,欢迎指正。
第71章
沈游与周恪商量完毕后参加了琼州本地的贵妇名媛聚餐。这才发现,琼州本地根本没有什么世家大族,有的是士绅地主和各类族老。乃至于还有一些嫁给了汉人的熟黎。
果然,这些人个个都是人精子,她根本无法说服这些人赈济灾民。一提这话,绝大部分人笑着岔开了话题,有几个想巴结周恪的意思意思出了点粮食。
沈游反倒松了一口气,没人插手最好。
忙碌的日子总是过得极快,港口尚未建成,运送灾民还比较麻烦,目前还只有小额灾民进入琼州境内。
相对于灾民,沈游反倒找到了一种新的人力来源——疍民。
这些世代以捕鱼采珠为业的人,常年漂泊于海上,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年年要缴纳高昂的渔业税和朝廷索要的珍珠,是贱籍中的一种。
最开始的时候,沈游是收到了一个前来参与老师选拔考试的疍民,对方多半是被逼得活不下去了,隐姓埋名前来拼死一试。
疍民常年居于船上,自然有点船只的基础知识,顺利的通过了沈游的选拔考试。
沈游这才意识到,疍民在整个琼州至少也有几千余人口。
她当即与这位甘多鱼签下了契约。果不其然,不过短短三个月的时间,沈游靠着良好的福利政策和扎实的口碑,活生生让对方变成了自来水。甘多鱼一力带来了许多疍民的子弟。
沈游庄园学生来源开始变得极为复杂。有当地活不下去的隐户、疍民、琼州本地乃至于四周收拢来的灾民,还有本地的熟黎。
与此同时,沈游终于从疍民口中知道了卫所的情况。
卫所就在儋州内的昌化县,根据这位甘多鱼的说法。他们时常会徘徊于昌化县外的海上捕鱼,一到雨季,无法外出捕鱼就得靠岸。可那里因为卫所驻扎,他们根本无法上岸。无可奈何,只能够停靠去别的地方。
有了具体的地理位置,再想探听消息就好办了。
沈游的养济院事业步入了正途,金陵的匠科也要迁移过来。整个金陵最好只剩下油坊、糖坊等生意作坊,其余的机构都得迁移过来。
沈游忙的不行,周恪也在忙活着盐田。这琼州本地的盐全是小打小闹,民众们私煮出来的盐类。就算有官盐,产量也不高。乃至于年年都有盐工逃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