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急,所有的事情都有动机,要找到目的。
现在的状态是什么——灾害扩大了,灾民人数变多了,□□产生了。
灾难升级对于心学而言有什么好处吗?
可以借此机会扩大心学人数?不,不对,齐桓不可能做这样的事情,一旦被敌人揭出来,他怕是要遗臭万年。
那还有什么?
沈游像是被锤了一个闷棍——他们要借助灾民□□一事要挟皇帝进行赋税改革。
“百姓被赋税和灾害逼得家破人亡,为了减轻百姓的赋税负担就要让皇帝同意进行赋税改革,可皇帝不干,所以你们就放任灾民四处流动,逼得皇帝为百姓减税”
沈游冷笑道:“这算什么?牺牲一个灾民,幸福千万家?”
她干着嗓子问道,“为什么?”
赵案大抵是被揭穿了,不必再遭遇良心的折磨,整个人反倒是平静下来了。
“你还记得当时《金陵日报》上报道过的赋税问题吗?”
沈游试图回忆当时赋税的内容。具体的措施已经记不清了,但是隐约记得百姓的农税至今还停留在十税一上,看上去很好,可惜层层加码之后几乎到了二税一乃至于三税二的地步。
赋税太重了,于是兴起了所谓的投献之风,就是把自己的地挂在举人老爷的名下。大齐格外优待读书人,举人及以上就有了免税几亩的资格。
于是许多农民不再交税,那些剩下的农民要交的税就更多了。
除此之外,世家大族们一心一意的囤积土地,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大量失地农民投身于商业。
大齐的商业迅速的繁荣了起来。
是啊,沈游这段时间已经隐隐约约的注意到,书籍出版行业其实是一种自由竞争的状态,绝大部分都是坊刻,官刻的除了官方四书五经之外几乎都没落了。
如果出版行业如此的话,那么别的行业自然也是如火如荼了。
可偏偏商业税交的是三十税一,加上商人有钱,打通官府后交的税就越发少了。
商税交的越少,农民要交的税就越多。于是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当中。
“所以你们要让暴动愈演愈烈,就为了揭开这个大家都捂着的烂摊子?逼着皇帝改革赋税。”
赵案僵着脸,点了点头,“不是没有人提到过这件事情,可一句祖宗之法不可变,就把人压得死死的。”
他的脸上浮现出一点点悲凉,“再不变,大齐只怕……国将不国啊!”
第48章
沈游毫不留情,直接讥讽道:“大齐有了你们才叫国将不国吧。”
赵案下意识的为自己开脱,他试图辩解:“我等并不曾做什么”。
“是啊”,沈游点点头以示赞同,“你们不过是控制了一下报纸罢了,至于其余的,自然是什么都没做”。
心学的确没做什么。事实上,他们只需要什么都不做,单单靠着官府这种辣鸡行政和乌龟执行力,拖都能把灾情拖大了。
大齐官场本身就乌漆嘛黑的,谁都不想趟这趟浑水。毕竟灾民这种事情是安置不好就要闹出事情来。
况且过多的灾民涌入城内,直接对于正常的百姓生活产生了影响。官员的吏治考评里“救灾”这一条救得是自己治下的灾害,又不是别人那里的。
所以外来的灾民最遭人烦。时常会被官吏赶来赶去。其结果就是你推我我推你,谁也不想接纳灾民,吃力不讨好,况且若是干不好反倒官位被撸了。
但偏偏不肯接纳灾民在情理上是说不过去的,于是官员们到了晚上偷偷摸摸的吩咐兵丁驱赶灾民。
“哦,对了,就连控制报纸都是官府出了大力气的,他们生怕灾民入城,救治不力这事儿被捅出来,况且一旦有了灾害,官府通常会减税。不收农税就得收商税,届时皇帝为了缓解灾情还真要加起商税来”。
沈游冷笑道,“看起来金陵城内的官儿收了商人们不少钱啊!”
怪不得刘府尹一心一意只求名不求利,感情是因为人家根本不缺雪花银啊。
把灾情拖大之后,心学也只需要跟在官府屁股后头控制住那些个小报纸,保不准刘府尹这个憨比还以为心学又乖又听话,跟着他一块儿捂盖子呢。
届时盖子捂住了,灾民被驱赶走了,反正只要不在金陵,在哪儿都行。
又是美好的一天呢!
直到现在,心学就干了控制小型报纸这一件事,这还是默契的积极响应官府号召呢!
“如今灾情可是拖不下去了?”
沈游没有再讥讽下去了,过度的情绪是没有用的。
她唯一不能明白的是为什么赵案要选在今天告诉她,明明如今一切风平浪静。
等等,院试!
今天是院试的日子!
“你们只需要在考生全部入场之后让一家小报纸报道一下此事,甚至不需要报道,满大街的撒撒小纸片就行了”。
沈游都要感叹这个日子选的真好啊!
“院试的时候金陵城内绝大部分人手都积聚在学宫,负责维持秩序、搜身学子防止作弊,乃至于城内的驻守兵丁都被抽去了学宫。整座城内,所有的治安力量都被抽走了。”
赵案眼神颇为惊异,“齐桓夸赞你巾帼不让须眉,果真是不错啊!”
“不必恭维我”,沈游冷笑道,“我像个傻子似的,被你们耍了这么久,哪儿配得上齐老狐狸的夸奖。”
--
现在的状态是什么——灾害扩大了,灾民人数变多了,□□产生了。
灾难升级对于心学而言有什么好处吗?
可以借此机会扩大心学人数?不,不对,齐桓不可能做这样的事情,一旦被敌人揭出来,他怕是要遗臭万年。
那还有什么?
沈游像是被锤了一个闷棍——他们要借助灾民□□一事要挟皇帝进行赋税改革。
“百姓被赋税和灾害逼得家破人亡,为了减轻百姓的赋税负担就要让皇帝同意进行赋税改革,可皇帝不干,所以你们就放任灾民四处流动,逼得皇帝为百姓减税”
沈游冷笑道:“这算什么?牺牲一个灾民,幸福千万家?”
她干着嗓子问道,“为什么?”
赵案大抵是被揭穿了,不必再遭遇良心的折磨,整个人反倒是平静下来了。
“你还记得当时《金陵日报》上报道过的赋税问题吗?”
沈游试图回忆当时赋税的内容。具体的措施已经记不清了,但是隐约记得百姓的农税至今还停留在十税一上,看上去很好,可惜层层加码之后几乎到了二税一乃至于三税二的地步。
赋税太重了,于是兴起了所谓的投献之风,就是把自己的地挂在举人老爷的名下。大齐格外优待读书人,举人及以上就有了免税几亩的资格。
于是许多农民不再交税,那些剩下的农民要交的税就更多了。
除此之外,世家大族们一心一意的囤积土地,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大量失地农民投身于商业。
大齐的商业迅速的繁荣了起来。
是啊,沈游这段时间已经隐隐约约的注意到,书籍出版行业其实是一种自由竞争的状态,绝大部分都是坊刻,官刻的除了官方四书五经之外几乎都没落了。
如果出版行业如此的话,那么别的行业自然也是如火如荼了。
可偏偏商业税交的是三十税一,加上商人有钱,打通官府后交的税就越发少了。
商税交的越少,农民要交的税就越多。于是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当中。
“所以你们要让暴动愈演愈烈,就为了揭开这个大家都捂着的烂摊子?逼着皇帝改革赋税。”
赵案僵着脸,点了点头,“不是没有人提到过这件事情,可一句祖宗之法不可变,就把人压得死死的。”
他的脸上浮现出一点点悲凉,“再不变,大齐只怕……国将不国啊!”
第48章
沈游毫不留情,直接讥讽道:“大齐有了你们才叫国将不国吧。”
赵案下意识的为自己开脱,他试图辩解:“我等并不曾做什么”。
“是啊”,沈游点点头以示赞同,“你们不过是控制了一下报纸罢了,至于其余的,自然是什么都没做”。
心学的确没做什么。事实上,他们只需要什么都不做,单单靠着官府这种辣鸡行政和乌龟执行力,拖都能把灾情拖大了。
大齐官场本身就乌漆嘛黑的,谁都不想趟这趟浑水。毕竟灾民这种事情是安置不好就要闹出事情来。
况且过多的灾民涌入城内,直接对于正常的百姓生活产生了影响。官员的吏治考评里“救灾”这一条救得是自己治下的灾害,又不是别人那里的。
所以外来的灾民最遭人烦。时常会被官吏赶来赶去。其结果就是你推我我推你,谁也不想接纳灾民,吃力不讨好,况且若是干不好反倒官位被撸了。
但偏偏不肯接纳灾民在情理上是说不过去的,于是官员们到了晚上偷偷摸摸的吩咐兵丁驱赶灾民。
“哦,对了,就连控制报纸都是官府出了大力气的,他们生怕灾民入城,救治不力这事儿被捅出来,况且一旦有了灾害,官府通常会减税。不收农税就得收商税,届时皇帝为了缓解灾情还真要加起商税来”。
沈游冷笑道,“看起来金陵城内的官儿收了商人们不少钱啊!”
怪不得刘府尹一心一意只求名不求利,感情是因为人家根本不缺雪花银啊。
把灾情拖大之后,心学也只需要跟在官府屁股后头控制住那些个小报纸,保不准刘府尹这个憨比还以为心学又乖又听话,跟着他一块儿捂盖子呢。
届时盖子捂住了,灾民被驱赶走了,反正只要不在金陵,在哪儿都行。
又是美好的一天呢!
直到现在,心学就干了控制小型报纸这一件事,这还是默契的积极响应官府号召呢!
“如今灾情可是拖不下去了?”
沈游没有再讥讽下去了,过度的情绪是没有用的。
她唯一不能明白的是为什么赵案要选在今天告诉她,明明如今一切风平浪静。
等等,院试!
今天是院试的日子!
“你们只需要在考生全部入场之后让一家小报纸报道一下此事,甚至不需要报道,满大街的撒撒小纸片就行了”。
沈游都要感叹这个日子选的真好啊!
“院试的时候金陵城内绝大部分人手都积聚在学宫,负责维持秩序、搜身学子防止作弊,乃至于城内的驻守兵丁都被抽去了学宫。整座城内,所有的治安力量都被抽走了。”
赵案眼神颇为惊异,“齐桓夸赞你巾帼不让须眉,果真是不错啊!”
“不必恭维我”,沈游冷笑道,“我像个傻子似的,被你们耍了这么久,哪儿配得上齐老狐狸的夸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