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官黜职数年,甚至连每岁元旦与诸节大礼都被禁止参加,此时被授以公爵,更是连内禅之事也让乐天参与秘议,显然是将乐天当做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看到乐天进殿,未待乐天说话,赵佶从龙椅上立了起来,上前两步握住乐天的手:“朕悔当初不听卿之言,才落得引狼入室这般下场。”
    乐天躬身道:“复我幽云故地,是我朝历代先帝之遗愿,陛下又何过之有,不过是被奸人蒙蔽,准备不及行事仓促罢了!”
    紧紧的握着乐天的手,赵佶眼中闪现出希冀之色,接着问道:“若朕以卿为帅,执掌京师禁军,有多少把握将金人挡下?”
    “陛下,臣听闻汴都只有三万禁军……”乐天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将话说的模棱两可。
    听乐天这么说,赵佶眼中方才亮起的目光再次黯淡下来。
    据前世记忆,金人两次南下侵宋,若不是钦宗赵桓昏招迭出,金人实力再强也攻不下汴都。乐天之所以这么说,心中也是怕赵佶贪恋皇权,不肯禅位。
    听到乐天的回答,吴敏眼中露出赞许之色,为然吴敏明白乐天的用意。
    此时,李邦彦在内侍的带领下进得内殿,见礼的同时与乐天四目相对,皆能看到彼此间的敌意。
    “朕意己决,近日内禅皇位与太子!”赵佶见三人到齐开口道。
    “陛下三思啊!”李邦彦是太子一系,听闻陛下禅让心中自是欢喜,但依旧要做做样子。
    “朕心己决,莫要阻挡!”赵佶言道,顿了顿又言:“不要称太上皇,只称一名目,如道君之类!”
    说完,目光扫过三人,突然问道:“你三人以为,何日合适?”
    吴敏奏道:“臣觉的奏过三日之后,恐怕己经来不及。”
    金人距离汴都只有十日路程,早己做好逃走打算的赵佶在听闻乐天也没有完全把握守住汴都之后,更是打定了主意逃跑。若是传位传的迟了,恐怕连逃跑都来不及。
    如同算命的道士一般,赵佶伸出手指捏算了一番天干地支,才说道:“明日正好,卿三人明日同来。”
    至此,赵佶将内禅的时间敲定。
    敲定内禅时间之后,赵佶向三人问道:“朕内禅之后,居于禁中还是居在外面哪个方便?”
    “陛下居于禁中终有不便!”李邦彦回道。
    赵佶又问:“朕对外不一定要称疾禅位罢?”
    “陛下至诚定大策,哪里需要如此!”吴敏奏道。
    “待朕想一想……”赵佶犹豫不决,思虑片刻道:“不可不称疾,恐变生乱!”
    “陛下说的是!”吴敏忙道。
    赵佶言道:“朕内禅之后只称道君!”
    “陛下,臣请陛下称太上皇为好,历代惯制皆是如此!”吴敏坚持己见。
    “吴卿不须拘泥于古人。”赵佶摇头,又问道:“谁草诏?”
    吴敏言道:“乐公爷文采斐然,臣举荐乐公爷!”
    知道纵是乐天悖太子行事,但太子赵桓也惜乐天之才,李邦彦不想乐天居有拥立之功,更不想乐天聚在赵桓近前,忙说道:“臣觉的吴敏学士博古通今饱读诗书,非吴敏学士不可!”
    自在惯了,乐天懒的揽一身麻烦,也是言道:“臣觉的由吴敏学来草拟诏书,是为合适不过!”
    “甚好,须要诏百官诸卿,须道朕不能内修政事,外服远裔之意。”赵佶点头,继续说道:“朕此举上承天意,次安宗庙社稷,下为黎民百姓。”
    听闻天子之言,乐天虽然不语,心中难免冷笑连连,赵佶将最迫无奈退位说的这般冠冕堂皇,古往今来也只有他一人了。
    就在三人以为议事将要完成之际,赵佶又说道:“卿昨日影地中原数百年之利害,也是朕的意思。”
    不知道昨日吴敏与赵佶说了什么,但乐天可以确定的是赵佶还要往自己的脸上抹金。
    事情商议妥当,赵佶言道:“三位且先下去罢,午时用膳之后,朕再召诸位卿家议事!”
    在出殿的路上,乐天不发一语在心中理了理今日的思路,方才商议,主要是探讨了以何种理由退位,退位后的居住地,退位后的称号等一系列问题,为赵佶制定了太上皇生活制订了初步蓝图,也是对即将继位的太子赵桓一个交待。
    怕内禅产生弯矩民,所以要“称疾”退位,意在安抚民心,消去臣民疑虑;不居大内禁中,只称“道君”而不称“太上皇帝”,则表明自己不干预政事,专心清修,要彻底放权,也是让太子赵桓放心。
    ……
    十二月二十三日,北宋历史上颇为奇怪的一天,因为这一日接连举行了两次大朝会,除此外天子如见近臣无数。
    一众执宰与近臣居于保和殿之中,凝神静气,听赵佶开始交待退位之事。
    蔡攸自赵佶为端王时二人便相交甚笃,比及当初乐天与赵楷相识之时的交情还要莫逆,懊恼之际赵佶拉住蔡攸的手,说道:“朕平日性子刚烈,不意毒蜂恶虫敢侵犯……”
    说到激动之处,赵佶忽然气塞不省,昏厥跌坠于御床之下。见天子有恙,一众近臣急呼左右内侍将天子搀扶到保和殿东阁,一众近臣们在商议过来请来御医,给赵佶服过汤药。
    不久后,赵佶醒来,举着左臂示意着什么,而右臂似无力一般垂着。
    细加观察赵佶,只见赵佶面色通红,以后世对病理的知识,乐天知道显然是由于气恼过度因高血压引发血栓,得了轻度的半身不遂。
    见天子伸手示意,但一众百官皆不知道赵佶所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一个个对视却不如如何是好。
    乐天试着问道:“陛下莫非要纸?”
    赵佶点了点头。
    待内侍拿来纸笔,赵佶以左手写道:“朕己无半边了,如何了得大事?”
    一众臣子们,见状无言以对。
    白日说自己因恙退位,下午便来这么一出,赵佶是真得了病还是装的,乐天也猜不透了。
    见一众臣子不语,赵佶写道:“诸公如何又不语耶?”
    见过字迹,左右无人敢答。
    赵佶又写道:“皇太子桓可即皇帝位,予(我)以教主道君退处龙德宫。”
    一众官员见状,皆知天子内禅之意己决。
    写完,赵佶在左右内侍的搀扶下起身,颤抖着开口道:“给事中吴敏,乃朕亲自提擢,今日不负朕,可呼来人作诏禅位。”
    宣吴敏近前作退们下禅让诏书。
    在吴敏作好之后,赵佶又稍做修改,便诏皇太子赵桓以“视疾”的名义入居禁中,随即诏百官入垂拱殿,宣示诏旨,给太子御袍加身。
    ……
    “朕以不德,获奉宗庙,赖天地之灵,方内乂(音同“义”,为治理安定,天下太平之意)安,二十有六年……断处朕心,以决大计,皇太子桓,聪明之质,日就月将,孝友温文,闻于天下。主o十载,练达政经,宜从春|宫,付以社稷,天人之望,非朕敢私。皇太子桓可即皇位,凡军国庶务一听裁决。予当以道君号退居旧宫。予体道为心,释此重负,大器有托,o所欣然。尚赖忠良,同德协心,永底于治。”
    垂拱殿,小黄门扯着嗓子讲赵佶的退位诏书,足足读了近一刻钟方才读完。
    太子赵桓硊在地上仰头哭泣,坚决不肯接受,口中说道:“儿臣受便是不孝矣!”
    徽宗赵佶无奈,吩咐内侍道:“去将皇后请来,劝谕太子。”
    不多时,郑皇后被请到垂拱殿,待太子拜过之后,才敦谕道:“官家己经老矣,我夫妇二人欲将身事托负与你也!”
    便是郑皇后前来,太子赵桓依旧是力辞不就。
    “朕说了,朕今日将这皇位传于你!”赵佶方道,又对着一众内侍吩咐道:“你几人拥太子殿下去福宁殿即位。”
    “父亲不可呐,儿臣受便是不孝……”听赵佶吩咐,太子赵桓不肯,口中连连叫道。
    一直冷眼做壁上观的乐天不禁连连摇头,谁都知道现下金人南侵,登基继位面临的就是一个烂摊子,一不小心就成了亡国之君。
    得了赵佶吩咐,一众内侍用力强拥太子赵桓,太子赵桓以身体扑地,口中连连请辞,急躁之下生疾一时昏厥过去。
    趁着太子赵桓昏厥过去之际,一众内侍将太子赵桓簇拥到福宁殿,可是太子还是不肯继位,见太子生疾又不肯继位,赵佶只好召东宫原本的旧属臣耿南仲,耿南仲来到之后,一番劝说之下,太子赵桓方才肯服药。
    直到半夜,太子赵桓的病情才见好转。在一番劝说之下,太子才同意即位,是为北宋的第九位皇帝,也是北宋的最后一位皇帝宋钦宗。
    散朝之后,乐天等一众大臣没有立即出宫,因为赵佶如今成了太上皇,是要出居龙德宫的,执宰率一众百官需要问候成为太上皇的赵佶。
    “公爷,方才太上皇传位于当今圣上之时,宫中出事了!”
    离开朝堂数年,又因为乐天皇亲国戚的身份,没有几人愿意随在乐天近前,就在走向向赵佶问候的路上,把守大内的许将轻轻来到乐天身边说道,故意与乐天保持着一段距离,看上去是在护卫一般。。
    “发生了何事?”乐天挑眉,心中清楚,在天子内禅这个敏感时刻,出了任何事都决不能算做小事。
    许将随在乐天身边,一前一后行走,低声言道:“太上皇召见陛下进宫传位时,郓王蓼下也得以了消息,在数十位内侍的簇拥下意欲闯入宫中,其用意不言自明,意欲与当今陛下争夺皇位。”
    “后来呢?”乐天小声问道。
    许将小声的回道:“奉命守卫宫禁的是步军都虞侯何灌何将军,见郓王殿下在众人簇拥下欲进宫,拨出佩剑挡下郓王殿下一众人,郓王前行说:‘太尉岂不识楷么?’何将军指剑示曰:‘臣虽识的王爷,但此物不识!’
    随后何将军又向郓王蓼下指责道:‘大事己定,王爷又是所受何命而来?’郓王殿下及众人无言以对,惶恐而退。”
    没想到禅位之前还发生了这么一段小故事,乐天连连摇头,目光投向吕将,眯眼笑了起来:“你为郓王殿下亲信,为何关键之时不助王爷一臂之力?”
    许将回道:“何灌何将军乃熙河第一猛将,当初卑职与公爷在刘帅军中可是亲眼见过何将军几进几出杀入西夏军中的英资,纵是何将军年过半百,威风却不减当年,卑职自愧不是对手,再者说大局早定,卑职又何必逆天而行以身犯险。”

章节目录


擎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月如弓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月如弓并收藏擎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