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王刘宠,字居荣,为汉明帝刘庄玄孙,陈敬王刘羡曾孙,陈顷王刘崇之孙,陈孝王刘承之子。若论辈分,当今天子汉灵帝刘宏都得尊称一声“皇叔”。
刘宠勇猛过人,善使弓弩,箭法高超。“黄巾之乱”初起时,陈国境内各县官兵纷纷逃离,只有国相骆俊一人留下。刘宠于是征兵自守,以千张强弩屯驻都亭,震慑内外。陈国百姓素来知道刘宠善射,心中惧怕,因此不敢叛变,而黄巾渠帅彭脱等人慑于刘宠威名,也不敢作乱扰境。
东汉末年,天下饥荒,又逢乱世,各地诸侯王都不再享有粮食租赋,反而遭到贼匪抢掠,有的诸侯王甚至两三天才能吃上一顿饭,流离在外死于荒野者不在少数。唯有陈国在国相骆俊治理之下,很是富足,战乱起后,邻郡颍川、汝南以及兖州陈留的百姓纷纷前往依附。刘宠依照骆俊提议,拨资散粮赈济难民,一时间小小陈国境内竟有十数万人。
陈国陈县,王府大殿之中。
“大王急召于我,不知所为何事?”一位二十来岁的文士向刘宠施礼问道。
来人身长七尺,貌有威严,正是任职陈国国相的骆俊。骆俊,字孝远,扬州会稽乌伤人,十五岁时就已担任会稽郡小吏,后被太守举荐为孝廉,奉召入京担任尚书郎。因为精通经史又懂韬略,骆俊深得皇亲国戚的喜爱,在刘宠请求之下,汉灵帝刘宏将其任命为陈国国相。自上任以来,骆俊勤于治政,善以待民,又大力发展农耕,鼓励百姓生育,使得陈国人口众多,粮食富足。骆俊与刘宠二人文武协调,相王同心,可谓相得益彰,因而深得当地民众拥护。
“袁术修书与孤,言说黄巾贼寇黄粱近日纵横汝南,不止攻取了郡城平舆,又自领了太守之位。其声威之盛,竟然迫使汝阳袁门都避其锋芒,隐隐有昔日波才、彭脱之势。袁术致信邀孤讨伐此贼,孤欲亲征汝南,孝远之意如何?”刘宠出言问道。
骆俊不仅善于治政,于用兵一道,也很有见地,此前征兵自守便是他出的主意,刘宠因此对其十分器重。
“唔……汝南黄粱声名鹊起,的确不可小视。但大王也不可轻信袁术之言,贸然出兵。”骆俊微微思索,方才应道。
“此话怎讲?”刘宠疑惑道。
“我知大王素与袁门交好,又有意振兴汉室。但方今天下大乱,人心叵测,切不可轻易涉险。我闻‘虎狼黄巾’贼势浩大,黄粱此人又极善治军,绝非彭脱之流可比,何况眼下其已占据平舆坚城,大王想要速战而胜恐怕不易。眼下朝堂之上朽木为官,大王未经圣意准许,私自越境出兵,即便一战而胜,也可能无功有罪。届时若被奸奸佞小人参上一本,岂不是徒增麻烦?”骆俊冷静分析道。
“孝远言之有理。只是黄贼鹰扬虎视,近在咫尺,实在令人不安。倘若可以一战而除,也可保陈国安稳。”刘宠胸怀大志,仍旧有意出兵,只是他也确实担心此举再度惹来皇帝猜忌。
十余年前,他曾与当时的国相魏愔共同以天子之礼祭拜天神,此等行为实为大逆不道。熹平二年,刘宠因为此事被时任国相的师迁弹劾,言其有不臣之心,好在汉灵帝当时刚刚处置了渤海王刘悝,不忍心再对皇亲施以刑罚,只是将魏愔与师迁二人诛杀了事。此事过后,刘宠谨慎小心,隐忍自重,从此不敢有越礼的行为。但如今天下动乱,他又拥兵在手,心中难免会再度生出些想法。
“如今黄粱声势虽然浩大,但其新占汝南,根基未稳,短期之内,不太可能犯境侵扰。而我陈国之兵虽有八千之众,但除大王亲率的千余强弩精锐,其余人等皆为新募之卒,战力并不足以征讨汝南。为今之计,当是加固城池,挖掘壕沟,增强守御,防患于未然。
袁术怂恿大王,不过是为一己之私罢了。他连番败于黄粱,以致平舆丢失,更是连累袁门远迁,自然心中不忿。此番他蛊惑大王出兵,不过是想坐收渔利而已,不论大王取胜与否,对其而言都是有利无害。黄粱窃取汝南固然可憎,但袁术何尝又不是自占九江?大王切不可中了此人奸计。”骆俊沉着劝谏道。
“孝远审时度势,不愧孤之大才!好。孤便依你之言,回绝袁术。”刘宠闻言大赞道。
却说袁术两封书信都未见效,心中自然不悦,当下又按照韩胤后计,派人分别向张超刘宠二人借取兵资粮草。
那张超驻守颍川的兵马不多,粮草消耗较少,倒是存积了蛮多,推诿不过之下,只得同意拨借粮草五百石。
而另一边的刘宠就不太乐意了。世人只知陈国富足,但却不知大量流民涌入之后,仓禀府库内的粮草因为赈济之用,已经消耗得七七八八,剩下的粮食还要用于供养麾下八千士卒,根本没有多余之米可以支取。
刘宠经上次骆俊指点之后,便对袁术颇为反感,此刻又见其派人上门索要粮食,心中更是不悦,索性一口回绝。
出使陈国借粮的乃是谋士李业。李业,字伯功,扬州丹阳句容人,原是九江太守刘邈手下功曹,后与弟弟李丰背主求荣,共迎袁术为新主。他两番奔赴陈国,都无收获,又得知韩胤已在张超处借得粮草,心中不由忐忑:韩胤虽然投靠主公较晚,但他献计有功,此次又成功借得粮草,而我却双手空空,只怕回去不好交待。我兄弟二人好歹也是帮助主公夺取九江的功臣,若因此事失了主公宠信,岂不吃亏?
李业思前想后,心下已经有了主意,回到九江之后便向袁术进言道:“刘宠仗着自己是皇亲身份,对主公心怀蔑视,更是出言不逊,说主公私自驱逐皇室宗亲刘邈,窃取九江,实为汉贼!至于粮草之事,自然……”
“好大胆!”袁术尚未听完,便已勃然大怒,拍案而起。
他却不知李业为了推卸出使之责,添油加醋将刘宠说得半点不留情面。
“主公息怒。”李业见到袁术大怒,知道自己手段得逞,心中暗喜。
“小小一个诸侯王,竟然也敢小瞧于我!他算个什么东西?!”袁术狂怒不已,此刻心中对刘宠的恨意甚至远超黄粱。
“主公息怒,此人不值主公大动肝火。属下有一计,可消主公之恨。”李业又出言道。
他心中早有计策,此番设计并不只是推脱自己的责任,更要借此建立奇功,以巩固自己在主公心中的地位。
刘宠勇猛过人,善使弓弩,箭法高超。“黄巾之乱”初起时,陈国境内各县官兵纷纷逃离,只有国相骆俊一人留下。刘宠于是征兵自守,以千张强弩屯驻都亭,震慑内外。陈国百姓素来知道刘宠善射,心中惧怕,因此不敢叛变,而黄巾渠帅彭脱等人慑于刘宠威名,也不敢作乱扰境。
东汉末年,天下饥荒,又逢乱世,各地诸侯王都不再享有粮食租赋,反而遭到贼匪抢掠,有的诸侯王甚至两三天才能吃上一顿饭,流离在外死于荒野者不在少数。唯有陈国在国相骆俊治理之下,很是富足,战乱起后,邻郡颍川、汝南以及兖州陈留的百姓纷纷前往依附。刘宠依照骆俊提议,拨资散粮赈济难民,一时间小小陈国境内竟有十数万人。
陈国陈县,王府大殿之中。
“大王急召于我,不知所为何事?”一位二十来岁的文士向刘宠施礼问道。
来人身长七尺,貌有威严,正是任职陈国国相的骆俊。骆俊,字孝远,扬州会稽乌伤人,十五岁时就已担任会稽郡小吏,后被太守举荐为孝廉,奉召入京担任尚书郎。因为精通经史又懂韬略,骆俊深得皇亲国戚的喜爱,在刘宠请求之下,汉灵帝刘宏将其任命为陈国国相。自上任以来,骆俊勤于治政,善以待民,又大力发展农耕,鼓励百姓生育,使得陈国人口众多,粮食富足。骆俊与刘宠二人文武协调,相王同心,可谓相得益彰,因而深得当地民众拥护。
“袁术修书与孤,言说黄巾贼寇黄粱近日纵横汝南,不止攻取了郡城平舆,又自领了太守之位。其声威之盛,竟然迫使汝阳袁门都避其锋芒,隐隐有昔日波才、彭脱之势。袁术致信邀孤讨伐此贼,孤欲亲征汝南,孝远之意如何?”刘宠出言问道。
骆俊不仅善于治政,于用兵一道,也很有见地,此前征兵自守便是他出的主意,刘宠因此对其十分器重。
“唔……汝南黄粱声名鹊起,的确不可小视。但大王也不可轻信袁术之言,贸然出兵。”骆俊微微思索,方才应道。
“此话怎讲?”刘宠疑惑道。
“我知大王素与袁门交好,又有意振兴汉室。但方今天下大乱,人心叵测,切不可轻易涉险。我闻‘虎狼黄巾’贼势浩大,黄粱此人又极善治军,绝非彭脱之流可比,何况眼下其已占据平舆坚城,大王想要速战而胜恐怕不易。眼下朝堂之上朽木为官,大王未经圣意准许,私自越境出兵,即便一战而胜,也可能无功有罪。届时若被奸奸佞小人参上一本,岂不是徒增麻烦?”骆俊冷静分析道。
“孝远言之有理。只是黄贼鹰扬虎视,近在咫尺,实在令人不安。倘若可以一战而除,也可保陈国安稳。”刘宠胸怀大志,仍旧有意出兵,只是他也确实担心此举再度惹来皇帝猜忌。
十余年前,他曾与当时的国相魏愔共同以天子之礼祭拜天神,此等行为实为大逆不道。熹平二年,刘宠因为此事被时任国相的师迁弹劾,言其有不臣之心,好在汉灵帝当时刚刚处置了渤海王刘悝,不忍心再对皇亲施以刑罚,只是将魏愔与师迁二人诛杀了事。此事过后,刘宠谨慎小心,隐忍自重,从此不敢有越礼的行为。但如今天下动乱,他又拥兵在手,心中难免会再度生出些想法。
“如今黄粱声势虽然浩大,但其新占汝南,根基未稳,短期之内,不太可能犯境侵扰。而我陈国之兵虽有八千之众,但除大王亲率的千余强弩精锐,其余人等皆为新募之卒,战力并不足以征讨汝南。为今之计,当是加固城池,挖掘壕沟,增强守御,防患于未然。
袁术怂恿大王,不过是为一己之私罢了。他连番败于黄粱,以致平舆丢失,更是连累袁门远迁,自然心中不忿。此番他蛊惑大王出兵,不过是想坐收渔利而已,不论大王取胜与否,对其而言都是有利无害。黄粱窃取汝南固然可憎,但袁术何尝又不是自占九江?大王切不可中了此人奸计。”骆俊沉着劝谏道。
“孝远审时度势,不愧孤之大才!好。孤便依你之言,回绝袁术。”刘宠闻言大赞道。
却说袁术两封书信都未见效,心中自然不悦,当下又按照韩胤后计,派人分别向张超刘宠二人借取兵资粮草。
那张超驻守颍川的兵马不多,粮草消耗较少,倒是存积了蛮多,推诿不过之下,只得同意拨借粮草五百石。
而另一边的刘宠就不太乐意了。世人只知陈国富足,但却不知大量流民涌入之后,仓禀府库内的粮草因为赈济之用,已经消耗得七七八八,剩下的粮食还要用于供养麾下八千士卒,根本没有多余之米可以支取。
刘宠经上次骆俊指点之后,便对袁术颇为反感,此刻又见其派人上门索要粮食,心中更是不悦,索性一口回绝。
出使陈国借粮的乃是谋士李业。李业,字伯功,扬州丹阳句容人,原是九江太守刘邈手下功曹,后与弟弟李丰背主求荣,共迎袁术为新主。他两番奔赴陈国,都无收获,又得知韩胤已在张超处借得粮草,心中不由忐忑:韩胤虽然投靠主公较晚,但他献计有功,此次又成功借得粮草,而我却双手空空,只怕回去不好交待。我兄弟二人好歹也是帮助主公夺取九江的功臣,若因此事失了主公宠信,岂不吃亏?
李业思前想后,心下已经有了主意,回到九江之后便向袁术进言道:“刘宠仗着自己是皇亲身份,对主公心怀蔑视,更是出言不逊,说主公私自驱逐皇室宗亲刘邈,窃取九江,实为汉贼!至于粮草之事,自然……”
“好大胆!”袁术尚未听完,便已勃然大怒,拍案而起。
他却不知李业为了推卸出使之责,添油加醋将刘宠说得半点不留情面。
“主公息怒。”李业见到袁术大怒,知道自己手段得逞,心中暗喜。
“小小一个诸侯王,竟然也敢小瞧于我!他算个什么东西?!”袁术狂怒不已,此刻心中对刘宠的恨意甚至远超黄粱。
“主公息怒,此人不值主公大动肝火。属下有一计,可消主公之恨。”李业又出言道。
他心中早有计策,此番设计并不只是推脱自己的责任,更要借此建立奇功,以巩固自己在主公心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