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夕没想到顺手一为,倒是阴差阳错助攻她从铲屎中脱身,要不然按照大队长的考虑考虑,估计还要一段时间的考察期吧。
这算不算一种做好事有好报?
能脱离铲屎的行列,算是一件好事,林夕晚上回了知青院,她说了一下队里对自己的新安排:“明天开始我就不和大家一起上工了,我要到队上的卫生所里做事。”
大家都祝贺她。“恭喜你啊,以后不用下地干活了。”
“卫生员,以后可紧着照顾我们知青院的诸位啊。”
林夕被揶揄得不行,不过对大家的祝福她都一一收下,并承诺:“好说好说,只要以后打针吃药你们不要看到我就想跑就行。”
“又不是那小孩子还怕什么打针吃药啊。”安国萍笑话林夕。
林夕笑而不语,那是因为这里的卫生所的老张头不喜欢应该说不爱接受西医治疗方式,真要等她接手了卫生所,搞不好院子里的人打过一次针,嗷嗷叫她林阎王的都会有。
因为,她不擅长找脉啊,扎针也容易扎不准。
这就是她选择去药房工作的原因了。
打趣了林夕一番,大家该做什么还是照常做什么,只有个别人心里不舒坦,觉得林夕是靠着手段的。
有人悄悄的出了门,在队上号称滚刀肉的李婶子家门口路过,嘴里念叨着:“这新来的林知青啊,刚扯布做了新新的口罩,买了新的胶鞋,这要当卫生员了,那些东西白放着太糟蹋了,也不知道谁是下一个喂猪的,既然都是喂猪,肯定可以要那些东西来用吧。”
李婶子在茅坑里拉屎呢,听到声音差点屎尿都憋回去了,赶紧穿了裤子出来,却不见人影,想起刚才听到话,李婶子一个激灵,高兴的咧着嘴。
她就是下一个喂猪的啊,没想到还能白得那口罩和胶鞋,哎呦喂,大好事。
这口罩她不知道干啥的,但是胶鞋她知道的,供销社一双好几块,还需要工业券才能买到的,谁不稀罕谁傻子!
林夕起了个大早,准备到队里卫生所先看看环境,临出门的时候,就被个婶子堵住了院门口,说以后林夕之前铲屎的活儿是她接手了,过来讨要口罩的。
“林知青林大夫是吧。”来人对着林夕先是笑笑,随后也不让开路就站在门边。“我姓李,大家都叫我李婶。”
林夕不认识这个人,就问她找谁。
“我找你啊林大夫,东西在哪儿呢,该给我了吧。”
林夕狐疑的看着她:“李婶你是不是认错人了,我没拿你家的东西。”
“我也听说了,这不戴口罩铲猪屎容易得病,你可是个卫生员我愿意听你的,那口罩胶鞋手套啥的,借我使使呗。”来人暴露了真实的目的。
这李婶子一脸的理所当然,让林夕皱眉,真好笑,她戴的口罩只是用布料缝制的,做过针线活儿的妇人看一眼应该都能做的出来,如果真干嘛来讨要自己做一个不就行了。
还有胶鞋和手套,不会自己买去吗?又不是用她林夕的东西就能百病不侵。
林夕不耐烦,但是还是跟这李婶子解释:“口罩是用布做的,你回去可以自己缝一个,并不难,就是一块布用小布条捆着套在脸上的,家里要是有松紧带就更方便了,至于胶鞋和手套供销社有,还是新的,我不习惯那把用过的东西借别人。”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那李婶子还是不肯走开,磨磨唧唧的说自己家里没有布头没有工业券。“我不介意你用过的胶鞋和手套,这样,我用了之后给你洗好行吧,要是你以后需要了,可以找我要,再还给你。”
林夕听完,觉得这个可能性,也许比较地。
要真是这么讲理的一个人,就不会莫名其妙的上门来堵人了。
“卫生员都救死扶伤的,林夕你觉悟怎么可以这么低,不帮衬一下乡亲们。”江百合见状也不出发割草了,将割猪草的筐子和镰刀放在地上,显然是想看林夕的笑话。
那李婶子见有人帮腔,感激的看了江百合一眼。
林夕都气笑了,敢情她又要被索取又不被感激的,凭什么啊。
林夕道:“啊李婶子,我告诉您一件事,我这两天有点咳嗽了,病菌黏在口罩上您再用,岂不是害了您?”
林夕这么说,那李婶子果然犹豫了,但是还想着借胶鞋和手套。
“唉,队里可没要求我把胶鞋和手套给你,这东西是我自己的钱自己的票买的,不是大队上的财产,这位李婶子,我这么说您能听得懂吗?”
李婶子支支吾吾的,就是不肯这么一走了之。
江百合不愿意林夕就这么将人糊弄过去,顺势说:“林夕你是不是小气啊,算了,口罩就不说了,胶鞋和手套不会也有病菌吧,你可是天天刷胶鞋,隔两天就洗手套的,干净着呢。”
这江百合,就是不消停。
林夕心中冷笑,人家都这么说了,自己不给她表现的机会怎么行?
不是说自己小气觉悟低吗,好啊,那她就再送她一场觉悟。
“李婶子,这江知青说的没错我挺小气的,不过她不小气,胶鞋和手套她也有,而且我不是告诉您了吗那口罩啊,最好是谁用就专门用,江知青手头有不少布料,您要一块小小的,做新口罩,她那么大气,肯定愿意,不如你找她吧。”
林夕说完就走,那李婶子一时不查被林夕撞开了一点,她心里不爽但是也不想得罪以后的卫生员,谁还能没个头疼脑热的问题发生呢。
所以李婶子只能看向那个“觉悟高”的江百合。
“嘿嘿,姑娘,我知道你是个不一样的,那布料、胶鞋……”
看着这李婶子贪婪的神色,江百合一口老血梗在心头,气的要命。
她怎么舍得把自己的东西给这脏兮兮的妇女用。
但是这李婶子要是不打发走,那她之前说林夕没觉悟又小气的话,那不是全部倒回来给自己了?
那怎么可以,她江百合可是觉悟很高的女知识青年。
这算不算一种做好事有好报?
能脱离铲屎的行列,算是一件好事,林夕晚上回了知青院,她说了一下队里对自己的新安排:“明天开始我就不和大家一起上工了,我要到队上的卫生所里做事。”
大家都祝贺她。“恭喜你啊,以后不用下地干活了。”
“卫生员,以后可紧着照顾我们知青院的诸位啊。”
林夕被揶揄得不行,不过对大家的祝福她都一一收下,并承诺:“好说好说,只要以后打针吃药你们不要看到我就想跑就行。”
“又不是那小孩子还怕什么打针吃药啊。”安国萍笑话林夕。
林夕笑而不语,那是因为这里的卫生所的老张头不喜欢应该说不爱接受西医治疗方式,真要等她接手了卫生所,搞不好院子里的人打过一次针,嗷嗷叫她林阎王的都会有。
因为,她不擅长找脉啊,扎针也容易扎不准。
这就是她选择去药房工作的原因了。
打趣了林夕一番,大家该做什么还是照常做什么,只有个别人心里不舒坦,觉得林夕是靠着手段的。
有人悄悄的出了门,在队上号称滚刀肉的李婶子家门口路过,嘴里念叨着:“这新来的林知青啊,刚扯布做了新新的口罩,买了新的胶鞋,这要当卫生员了,那些东西白放着太糟蹋了,也不知道谁是下一个喂猪的,既然都是喂猪,肯定可以要那些东西来用吧。”
李婶子在茅坑里拉屎呢,听到声音差点屎尿都憋回去了,赶紧穿了裤子出来,却不见人影,想起刚才听到话,李婶子一个激灵,高兴的咧着嘴。
她就是下一个喂猪的啊,没想到还能白得那口罩和胶鞋,哎呦喂,大好事。
这口罩她不知道干啥的,但是胶鞋她知道的,供销社一双好几块,还需要工业券才能买到的,谁不稀罕谁傻子!
林夕起了个大早,准备到队里卫生所先看看环境,临出门的时候,就被个婶子堵住了院门口,说以后林夕之前铲屎的活儿是她接手了,过来讨要口罩的。
“林知青林大夫是吧。”来人对着林夕先是笑笑,随后也不让开路就站在门边。“我姓李,大家都叫我李婶。”
林夕不认识这个人,就问她找谁。
“我找你啊林大夫,东西在哪儿呢,该给我了吧。”
林夕狐疑的看着她:“李婶你是不是认错人了,我没拿你家的东西。”
“我也听说了,这不戴口罩铲猪屎容易得病,你可是个卫生员我愿意听你的,那口罩胶鞋手套啥的,借我使使呗。”来人暴露了真实的目的。
这李婶子一脸的理所当然,让林夕皱眉,真好笑,她戴的口罩只是用布料缝制的,做过针线活儿的妇人看一眼应该都能做的出来,如果真干嘛来讨要自己做一个不就行了。
还有胶鞋和手套,不会自己买去吗?又不是用她林夕的东西就能百病不侵。
林夕不耐烦,但是还是跟这李婶子解释:“口罩是用布做的,你回去可以自己缝一个,并不难,就是一块布用小布条捆着套在脸上的,家里要是有松紧带就更方便了,至于胶鞋和手套供销社有,还是新的,我不习惯那把用过的东西借别人。”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那李婶子还是不肯走开,磨磨唧唧的说自己家里没有布头没有工业券。“我不介意你用过的胶鞋和手套,这样,我用了之后给你洗好行吧,要是你以后需要了,可以找我要,再还给你。”
林夕听完,觉得这个可能性,也许比较地。
要真是这么讲理的一个人,就不会莫名其妙的上门来堵人了。
“卫生员都救死扶伤的,林夕你觉悟怎么可以这么低,不帮衬一下乡亲们。”江百合见状也不出发割草了,将割猪草的筐子和镰刀放在地上,显然是想看林夕的笑话。
那李婶子见有人帮腔,感激的看了江百合一眼。
林夕都气笑了,敢情她又要被索取又不被感激的,凭什么啊。
林夕道:“啊李婶子,我告诉您一件事,我这两天有点咳嗽了,病菌黏在口罩上您再用,岂不是害了您?”
林夕这么说,那李婶子果然犹豫了,但是还想着借胶鞋和手套。
“唉,队里可没要求我把胶鞋和手套给你,这东西是我自己的钱自己的票买的,不是大队上的财产,这位李婶子,我这么说您能听得懂吗?”
李婶子支支吾吾的,就是不肯这么一走了之。
江百合不愿意林夕就这么将人糊弄过去,顺势说:“林夕你是不是小气啊,算了,口罩就不说了,胶鞋和手套不会也有病菌吧,你可是天天刷胶鞋,隔两天就洗手套的,干净着呢。”
这江百合,就是不消停。
林夕心中冷笑,人家都这么说了,自己不给她表现的机会怎么行?
不是说自己小气觉悟低吗,好啊,那她就再送她一场觉悟。
“李婶子,这江知青说的没错我挺小气的,不过她不小气,胶鞋和手套她也有,而且我不是告诉您了吗那口罩啊,最好是谁用就专门用,江知青手头有不少布料,您要一块小小的,做新口罩,她那么大气,肯定愿意,不如你找她吧。”
林夕说完就走,那李婶子一时不查被林夕撞开了一点,她心里不爽但是也不想得罪以后的卫生员,谁还能没个头疼脑热的问题发生呢。
所以李婶子只能看向那个“觉悟高”的江百合。
“嘿嘿,姑娘,我知道你是个不一样的,那布料、胶鞋……”
看着这李婶子贪婪的神色,江百合一口老血梗在心头,气的要命。
她怎么舍得把自己的东西给这脏兮兮的妇女用。
但是这李婶子要是不打发走,那她之前说林夕没觉悟又小气的话,那不是全部倒回来给自己了?
那怎么可以,她江百合可是觉悟很高的女知识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