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钰的才智,辛赞此前便有所领教,抵达渔州城之后,发觉从前对唐钰的认识只是冰山一角,单说几个月之内便让城墙合围,便是一向前无古人的创举。
对于唐钰提出的要求,辛赞虽不明其意,却还是牢记于心。
“此事需要一份设计图纸,我明日赶制出来,你照图修建便是。”唐钰顿了顿,又道:“此外我还需要两处学校,呃……也就是私塾,规模大些,包括学堂、食堂以及宿舍,对了,还有操场。”
辛赞略有迟疑,作为读书人,他自然也知道功名的重要,若是唐钰没有建立学堂的计划,那才奇怪,只是渔州城内目前只有几十户人家,即便每家有两个达到开化年纪的孩童,也不过一百多,当中还有一部分无需念书的女孩,唐钰未雨绸缪,将学堂建得大些也在情理之中,只是不管如何计算,渔州城似乎也只需要一座学堂,唐钰却要新建两座,又是什么道理?
对于辛赞的疑惑,唐钰也觉诧异:“一间学堂收男童,另一间则收女童,不正是需要两间学堂吗?”
如今的大宋男女有别,便只是半大孩童之间也不可存在过多接触,唐钰身临其境,也不敢揠苗助长,毕竟人的思维观念又岂是如此轻易便能改变的,城东城西两间学校倒是完全可以一劳永逸地避免类似的问题。
“女童也要读书?她们不能参加朝廷的应试,这书读来又有何用?”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是流传了千年的祖训,早已是受封建制度压迫之下的劳苦大众根深蒂固的思想,便是读过书的辛赞,竟然也在坚持女子读书无用论。
“考取功名?谁说我设立学堂,是为了教渔州城的孩子们考取什么功名?”唐钰淡淡一笑,笑容中却带着不容反驳的气势,“我要教授的可不是什么吟诗作对、歌古颂今,会做文章又如何?文学大儒又如何?连最基本的生活技都不能掌握,算什么读书人?”
辛赞被唐钰的一席话刺激地面红耳赤,他便是对方口中打算靠读书改变命运,除去识得几个字之外毫无生活技能的读书人,此前在滑州时,便连家中的财务也是丁香在管。
为了捍卫读书人的尊严,辛赞还是板着脸回了一句:“读书能够鱼跃龙门,是寒门子弟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怎么在唐兄的嘴里却成了如此不堪的营生了?我不服!”
“不服?”唐钰弯了弯眼角露出一个坏笑,“好,那我便出一道题,你若能在一息之内给出答案,我便认同大宋的科举制度。”
辛赞伸出手,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唐兄请出题。”
唐钰“江南第一才子”的名头,辛赞自然是服气的,但是他自问十年寒窗苦读,功夫也未曾用到了狗身上,四书五经中的典故他能信手拈来,吟诗作对也能做到对仗工整,即便出不了什么惊世名句,应付唐钰的试题他还是有些自信的。
唐钰的表情依旧似笑非笑,说出的题目既不是作诗,也不是什么典故,而是:“七十八个二十一相加,结果为何?”
辛赞瞠目结舌,这算是什么问题?
看对方惊愕的表情,唐钰微笑着摇头:“看来辛兄饱读诗书,却也未曾读过《算经十书》。”
辛赞被唐钰的一句话怼得面红耳赤,口中却极为不服:“《算经十书》在下自然听过,只是那是应天府国子监算学科的教科书,我们寻常子弟又怎会接触到此类书籍?”
辛赞的反驳有理有据,大宋的科举并不考算学一门,为官者也不必入国子监学修算学,只有专门从事算学研究的学者才会以毕生精力专研此道。寻常人不懂计算,即便想学,也根本没有门路。
“国子监?”唐钰一声冷笑,作为后世参加过宛如战场一般血腥残酷的高考,唐钰也是从枪林弹雨中挤过了独木桥,十二年浸淫于漫无边际的数学题海中也没能淹死,此刻能看得上大宋国子监那种初中水平的数学题?
还在研究“鸡兔同笼”与“勾三股四”的宋人知道何为线性代数何为微积分?
唐钰抓过桌上的炭笔,简单列了一个竖式,辛赞心中好奇,也凑过去观看,只是唐钰所写歪七扭八,看似简易图画,根本不是文字。
短短数息时间,唐钰便报上了刚才那个问题的答案,辛赞不信,又出了几道类似的题目,唐钰以阿拉伯数字竖式计算从容应对,十位数乘法可是小学三年级的知识,若非需要演示解题过程,唐钰有好几套速算的方法,完全能够将答案脱口而出。
如此迅速的计算速度,令辛赞觉得唐钰是在信口雌黄,直到他出了一道“十一乘十二”的题,唐钰无需计算便报出答案,而自己在纸上运算了小半天之后才得出结果为一百二十一时,总算对唐钰的算学深信不疑。
“唐兄便是打算教授孩童这些?”那可是国子监才会教授的知识吧,渔州城内接受教育启蒙的孩童所学的竟然是应天府国子监的学问?
每每开始构想,唐钰便会陷入自言自语的状态。
“《三字经》、《百家姓》与《千字文》是必修的,至于算学么,学会一千以内的加减乘除便足够了,若能发现几个好苗子,教授一点物理、化学的浅显知识,能不能为渔州所用,便看他们的悟性了。”
何谓“物理”“化学”?
辛赞的脑中一片云山雾绕,满腹的疑问却又不知从何问起,只能等待唐钰的解释,唐钰却只是故弄玄虚地说了一句:“之后我会编出简单的算术书籍,也会选出几个悟性不错的人先行教授,算是替学堂培养出老师,辛兄若有兴趣,也可前来旁听。”
辛赞摆摆手,算学什么的还是算了吧,如今城建任务繁重,他哪里有时间去学什么看似无用的算学。
对于唐钰提出的要求,辛赞虽不明其意,却还是牢记于心。
“此事需要一份设计图纸,我明日赶制出来,你照图修建便是。”唐钰顿了顿,又道:“此外我还需要两处学校,呃……也就是私塾,规模大些,包括学堂、食堂以及宿舍,对了,还有操场。”
辛赞略有迟疑,作为读书人,他自然也知道功名的重要,若是唐钰没有建立学堂的计划,那才奇怪,只是渔州城内目前只有几十户人家,即便每家有两个达到开化年纪的孩童,也不过一百多,当中还有一部分无需念书的女孩,唐钰未雨绸缪,将学堂建得大些也在情理之中,只是不管如何计算,渔州城似乎也只需要一座学堂,唐钰却要新建两座,又是什么道理?
对于辛赞的疑惑,唐钰也觉诧异:“一间学堂收男童,另一间则收女童,不正是需要两间学堂吗?”
如今的大宋男女有别,便只是半大孩童之间也不可存在过多接触,唐钰身临其境,也不敢揠苗助长,毕竟人的思维观念又岂是如此轻易便能改变的,城东城西两间学校倒是完全可以一劳永逸地避免类似的问题。
“女童也要读书?她们不能参加朝廷的应试,这书读来又有何用?”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是流传了千年的祖训,早已是受封建制度压迫之下的劳苦大众根深蒂固的思想,便是读过书的辛赞,竟然也在坚持女子读书无用论。
“考取功名?谁说我设立学堂,是为了教渔州城的孩子们考取什么功名?”唐钰淡淡一笑,笑容中却带着不容反驳的气势,“我要教授的可不是什么吟诗作对、歌古颂今,会做文章又如何?文学大儒又如何?连最基本的生活技都不能掌握,算什么读书人?”
辛赞被唐钰的一席话刺激地面红耳赤,他便是对方口中打算靠读书改变命运,除去识得几个字之外毫无生活技能的读书人,此前在滑州时,便连家中的财务也是丁香在管。
为了捍卫读书人的尊严,辛赞还是板着脸回了一句:“读书能够鱼跃龙门,是寒门子弟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怎么在唐兄的嘴里却成了如此不堪的营生了?我不服!”
“不服?”唐钰弯了弯眼角露出一个坏笑,“好,那我便出一道题,你若能在一息之内给出答案,我便认同大宋的科举制度。”
辛赞伸出手,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唐兄请出题。”
唐钰“江南第一才子”的名头,辛赞自然是服气的,但是他自问十年寒窗苦读,功夫也未曾用到了狗身上,四书五经中的典故他能信手拈来,吟诗作对也能做到对仗工整,即便出不了什么惊世名句,应付唐钰的试题他还是有些自信的。
唐钰的表情依旧似笑非笑,说出的题目既不是作诗,也不是什么典故,而是:“七十八个二十一相加,结果为何?”
辛赞瞠目结舌,这算是什么问题?
看对方惊愕的表情,唐钰微笑着摇头:“看来辛兄饱读诗书,却也未曾读过《算经十书》。”
辛赞被唐钰的一句话怼得面红耳赤,口中却极为不服:“《算经十书》在下自然听过,只是那是应天府国子监算学科的教科书,我们寻常子弟又怎会接触到此类书籍?”
辛赞的反驳有理有据,大宋的科举并不考算学一门,为官者也不必入国子监学修算学,只有专门从事算学研究的学者才会以毕生精力专研此道。寻常人不懂计算,即便想学,也根本没有门路。
“国子监?”唐钰一声冷笑,作为后世参加过宛如战场一般血腥残酷的高考,唐钰也是从枪林弹雨中挤过了独木桥,十二年浸淫于漫无边际的数学题海中也没能淹死,此刻能看得上大宋国子监那种初中水平的数学题?
还在研究“鸡兔同笼”与“勾三股四”的宋人知道何为线性代数何为微积分?
唐钰抓过桌上的炭笔,简单列了一个竖式,辛赞心中好奇,也凑过去观看,只是唐钰所写歪七扭八,看似简易图画,根本不是文字。
短短数息时间,唐钰便报上了刚才那个问题的答案,辛赞不信,又出了几道类似的题目,唐钰以阿拉伯数字竖式计算从容应对,十位数乘法可是小学三年级的知识,若非需要演示解题过程,唐钰有好几套速算的方法,完全能够将答案脱口而出。
如此迅速的计算速度,令辛赞觉得唐钰是在信口雌黄,直到他出了一道“十一乘十二”的题,唐钰无需计算便报出答案,而自己在纸上运算了小半天之后才得出结果为一百二十一时,总算对唐钰的算学深信不疑。
“唐兄便是打算教授孩童这些?”那可是国子监才会教授的知识吧,渔州城内接受教育启蒙的孩童所学的竟然是应天府国子监的学问?
每每开始构想,唐钰便会陷入自言自语的状态。
“《三字经》、《百家姓》与《千字文》是必修的,至于算学么,学会一千以内的加减乘除便足够了,若能发现几个好苗子,教授一点物理、化学的浅显知识,能不能为渔州所用,便看他们的悟性了。”
何谓“物理”“化学”?
辛赞的脑中一片云山雾绕,满腹的疑问却又不知从何问起,只能等待唐钰的解释,唐钰却只是故弄玄虚地说了一句:“之后我会编出简单的算术书籍,也会选出几个悟性不错的人先行教授,算是替学堂培养出老师,辛兄若有兴趣,也可前来旁听。”
辛赞摆摆手,算学什么的还是算了吧,如今城建任务繁重,他哪里有时间去学什么看似无用的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