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都是食物和钱最重要,嗯,他还得存点布匹之类的....
    吴有为关了粮仓,去找了林素管家:粮仓里还有不少陈粮。
    是的,老爷可要卖掉?林素管家道:虽然说是陈粮,不值钱,可也能有个一二百两。
    吴有为刚俩人卖了一万两,还真不缺那点钱:那就别卖了,直接送给养济院一半,送给育婴堂一半!
    送出去?林素管家没想到,老爷会这么做:都送?
    都送!吴有为一挥小细胳膊:除了粮食,再一家送十匹细棉布,百匹粗棉布。
    第144章 捐献,进城,买粮
    那.. 安济坊呢?林素管家想了想,提了个建议:不如送一批药材过去?山下吴家药房进来的药材可不少。
    那么大个药房,病人没多少,药材不少。
    药材这个东西,最多保持三年,药效就会流失,最佳使用的时间就是两年内。行,采购一批药材,送安济坊去。吴有为道:既然送了,那就再送十只光猪,以及新收回来的粮食的四分之一,送去给居养院;咱家盖房子不是有一些好木料么?送去漏泽园,再各家送上一百两银子。
    这也... 太多了吧?林素管家觉得做好事不用这么拼吧?
    不多,我这一年福气多多的,分一些出去,求个善缘。吴有为道:听我的吧。
    好吧,我这就去安排。林素管家点了点头,他也觉得老爷的福气不小,自从出孝之后,他来了家里,老爷这运道杠杠的。
    吴有为摸着下巴看树荫下已经打苞要开了的菊花。
    古代的统治者为了标榜自己施行的是仁政,大都会对社会上的流浪乞讨人员进行照顾,而且出台了相应的救济政策和具体措施。
    时代不同,措施有别,可谓五花八门,但是这些做法,的确给那时的流浪乞讨人员极大的帮助,帮助他们当中不少人度过了饥饿和寒冬。
    这种行为一直到唐朝才形成专【门的机构。
    后来经过北宋、南宋和元朝的完善,到了明朝,已经有了很细的分化。
    一直到明朝,这种机构已经成熟,英宗天顺元年间就下诏,要每县设养济院一所,支米煮饭,日给两餐,器皿、柴薪、蔬菜等均由政府设法措办。
    有病的拨医调治,死者给予棺木安葬。
    天顺六年五月,责成户部在顺天府大兴、宛平县设养济院各一 一所。
    于是就形成了一定的区分细化,场所都是有名字和规制的...。
    养济院就是收留孤寡老人的地方;
    育婴堂相当于现代的孤儿院;
    安济坊是免费看病、收留病患的地方;
    居养院收留的都是穷苦的流民、灾民;
    福田院则是各地寺庙所设,收留般老幼贫疾之人;
    漏泽园,创始于宋元丰间,立为埋葬之所,取泽及枯骨,不是有遗漏之义也。
    明初,朝廷令民间立义冢,收敛四野骸骨孤魂。
    到了天顺四年,英宗令郡县皆置漏泽园,使人入土为安。
    这相当于国立的慈善机构,他要捐钱捐物,自然是给这些地方最合适。
    而且它们直属朝廷,有人捐款捐物,都是有记录的,又是个清水衙【门,基本上杜绝了贪污腐化。
    且古代人迷信,这种做善事的地方,他们不敢使坏,最起码,管理它们的官员们都是心地善良之辈,不是心地善良之辈也不可能在那里干长久啊。
    所以吴有为才会这么大方,送东西,就要送给需要帮助的人。
    吴有为以为很快会有消息,结果过去了五天了,还没人送来消息,也没人来找他。
    倒是吴家村的人,打了粮食之后,就给莫灵山庄送来了。
    今年因为有大牲口,又吃得好穿得好,干活也有力气,粮食更是收了之后直接送去了新房的粮仓,给老爷的租子,可不能耽误。
    于是在九月初七就给送来了。
    今年粮食丰收,一亩上等田打了三百多斤粮食,吴有为的租子是每亩三分,也就是一亩地一百多斤粮食,吴有为开口就一亩地一百斤,多了的零头不要了。
    又因为吴有为在开春的时候,给了不少家禽的崽儿,现在长成了,这些人就打算给山庄送点儿。
    你家五只大鹅、他家十只鸭子的,凑一凑,好大一堆。
    吴有为都让林素管家记好,谁家送了什么,到时候分出一半捐出去。
    剩下的一半养着,或者宰杀之后炖了,请大家吃一 一顿,也好啊。
    交租子的时候,吴有为特意去看了看,众人见到他还打招呼,一个个笑容满面的样子,丝毫没有吴有为以为的悲苦。
    好,都好哈!吴有为也跟他们说话,点头致意。
    印象里,不是应该愁眉苦脸?甚至是哭天抢地么?
    记得以前去参观旧社会遗址的时候,看到那么大的斗.... 他立刻看向了自家的斗。
    竟然是制式的官斗,标准的计量用具。
    吴有为这才想起来,大明对这种东西都有一定的规制,谁敢违制,就是犯法。
    当然,也有人家偷偷地做大,如果官不举民不纠,就没事,一旦被人发现察觉上告,全家家产都得充公。
    --

章节目录


白云深处有为家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初吻江湖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初吻江湖并收藏白云深处有为家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