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的风儿有些喧嚣,先是埃及烧了一把火,紧接着波兰又闹腾起来了。一度的整个中东欧都有动荡的可能,甚至一度兰德公司做出了东欧变天的预测,但是这一切随着红军强势的进入华沙和波兹南而告一段落。
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就像它快速膨胀起来一样的快速变成肥皂泡泡破裂了。苏联红军强硬的平息了事态,震慑了那些蠢蠢欲动的家伙。反正之前大有跟进想法的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是瞬间就偃旗息鼓了。因为俄国人出手实在是太狠了。
因为苏联红军不仅仅是平息动乱,连带着给波兰共.产党也换了一遍血。波兰总统以及波共的第一书记贝鲁特宣布“病退”,返回莫斯科“修养”。但实际上贝鲁特一点儿病都没有,他的所谓病退实际上是苏联逼迫的,当时李晓峰就跟他摆明了:“你是想活呢?还是想死?想活就老实的打报告辞去一切职务病退,然后去莫斯科养病。想死明天我们就宣布你参加和鼓动了这次波兹南****阴谋事件,枪毙你。”
贝鲁特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犀利的某仙人,某仙人几乎没有给他选择,根本就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当时贝鲁特看了看周边荷枪实弹的kgb特种部队,咽了口涂抹,用颤抖的手在辞职报告上签了名。做完这一切之后,他仿佛被抽调了全身的力气,瘫坐在了椅子上久久的发呆。
贝鲁特就这么退出了历史舞台,他和他的一干党羽被带到了莫斯科,关进了kgb莫斯科高级干休所。这个所谓的干休所里修养的基本上都是类似于贝鲁特之类的人,这其实就是一个高级监狱而已。
李晓峰用雷霆手段解决掉波兹南事件之后,并没有立刻收手。对他来说波兹南事件也是一个好机会,之前跟斯维尔德洛夫纠缠不清让他不好对苏联的经济进行改革。但是今天在波兹南问题上双方已经撕破了脸,李晓峰也不用给斯维尔德洛夫留面子了,而且拿波兰当试验田也可以回避国内的阻力。所以他干脆放开手脚对波兰的经济进行一番改革。
之前波兰的经济体制完全照抄苏联,几乎就是苏联模式的翻版,事实证明这种模式确实不适合波兰的实际情况。农民们的积极性被集体农场消耗得一干二净,再加上无情的天灾,波兰的农业几乎被摧毁的干干净净。至于工业,贝鲁特也是全盘照抄苏联,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几乎将百分之七十的资源都投入到这个方面了。
而结果证明这并不理想,波兰本来就在重工业上基础薄弱,生产出的产品技术落后而且成本高昂,根本就没有国际市场。而轻工业因为没有足够的投入又举步维艰,而且产能严重不足,根本就不能满足波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需求。长期这么下去老百姓怎么会没有意见?
所以李晓峰插手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全面废除了贝鲁特在台上时制定的发展计划,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从重工业这个无底洞里掏出来,优先发展轻工业。至于在农业方面则取消了集体农场,并免除了农业税,以增加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当然,最重要的是李晓峰直接废除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将相当部分的不应该有国家把持的行业重新交给市场。而这场改革也被称之为安德烈的新经济政策。
之所以叫新经济政策,李晓峰也是为了堵住国内反对派的嘴,当年导师大人也搞过新经济政策,而某仙人的新经济政策的某些方面也跟导师大人的政策很类似。这就从根本上堵住了那些攻击他搞资本主义的顽固派的嘴。你总不能说列宁也是走资.派吧?
这场改革的意义是深远的,不仅仅为之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提供了现实依据,还带动了周边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奥地利等国也进行了新的尝试。
比如之前德共内部就为之后走什么路而爆发过争论,因为在不少德国共.产党看来,学习苏联的经验应该是不会错的,而且以德国当前沉重的债务负担也适合苏联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经济政策。但是李扑克内西和卢森堡却不完全同意这种意见,在苏联生活过多年的他们深知苏联模式的弊端,如果完全照搬,恐怕会在德国水土不服。而且之前德国的经济模式也不适合苏联那一套,但是让李扑克内西和卢森堡郁闷的是,他们深知苏联模式有问题,但是却不能正大光明的去反对,反对苏联模式等同于反对苏联,现在中东欧的秩序就是苏联建立的,你跟秩序建立者叫板,能有好结果?
所以李扑克内西和卢森堡只能小心谨慎的学习苏联模式,尽量维护市场经济的前提下向苏联靠拢。实话实说这三年可是给他们折腾惨了,直到某仙人宣布在波兰搞新经济政策,他们俩的压力才减轻,才能抵制那些要求全盘国有化的声音。
李晓峰在波兰的试验可以说拉开了中东欧国家选择新的发展道路的方向,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这样的改变并没有伴随着社会动荡更没有降低苏联在中东欧的势力范围。总而言之这是一种有益的试验,只不过在当时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这种试验,比如说斯维尔德洛夫,他就是相当反感这种试验。
这种反感不仅仅是因为斯维尔德洛夫认为苏联当前的经济模式就是最理想也是最好的经济模式,更是因为之前某仙人实在太不给他面子了。双重影响之下,他自然是怒气更甚。
而且要注意的是1948年离1950年已经非常近了,按照常规的经验,在1949年其实就要决定1950年大会的大部分内容了,也就是说留给斯维尔德洛夫的时间已经真的不多了。所以他真的要采取一些实际行动了。
所谓的实际行动,第一是攻击李晓峰的经济政策是离经叛道,第二由此上升到政治的高度,全面否定李晓峰的政治路线。所以斯维尔德洛夫是仔细的研究了某仙人的经济政策,试图抓到一切可以作为攻击的把柄。
老话说得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对于有心人来说钻空子和鸡蛋里挑骨头绝对是可以做到的。比如对斯维尔德洛夫来说,李晓峰的新经济政策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所以他立刻就给李晓峰扣了一个走资.派的帽子。
说实话,这个帽子的名号让他是非常得意的,因为这个名号一目了然的就可以看出政治属性,对于共.产党员来说资本主义属性就是最大的否定了。如果帽子被扣得严严实实,那哪怕你是孙猴子也没有办法翻身的!
所以在接下来的政.治局全体会议上,斯维尔德洛夫是疯狂的攻击了李晓峰,按照他的说法某仙人就是打入我党的特务间谍和叛徒,是上到头顶下到脚底板都坏得流油的坏胚子。必须立刻打翻在地再踏上一万只脚。
只不过很有意思的是,对于斯维尔德洛夫的恶毒攻击,李晓峰却显得不以为然,他好整以暇的坐在那里,根本就没有把斯维尔德洛夫的攻击当做一回事。
这让斯维尔德洛夫很是疑惑,他不禁有些自我怀疑,难道这种攻击还不够有力不够狠吗?还是说某人已经被吓傻了?
斯维尔德洛夫倒是希望某人傻了,但是他知道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以某人的尿性,被吓傻简直是不可能的。难道是……
斯维尔德洛夫猜的很对,李晓峰对斯维尔德洛夫的攻击确实有些不以为然,因为事情很明显,在政.治局里他占有了一定的优势,而在军.委他拥有较大的优势,手握军权的他根本就不怕小斯的这种攻击。历史告诉我们拳头大的才是爷,而现在李晓峰就是那个拳头大的人。
更何况斯维尔德洛夫关于走资.派的论述以及扣帽子的行为也是很可笑的,如果他李晓峰是走资.派,那么在政.治局中走资.派恐怕要占据一大半,甚至在常委中还有一个比他李晓峰更坚定的走资.派,谁呢?布哈林。
要知道布哈林之前的沉寂可不是睡大觉,在那几年里他详细的考察了苏联的各种经济数据,也研究了大量的经济理论。然后老布得出了一个结论——苏联当前的经济存在严重的问题。或者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存在严重的问题,苏联实在是太看重计划的“量”,也就是说只要数量达标了一切都ok了。至于生产出的产品是不是质量过硬,是不是符合用户的要求,以及究竟能不能卖出去,那都不是生产厂家关心的问题。
如果以来,产品同民众的需求是严重的脱节,如今连苏联的老百姓都知道德国货比本土货好用。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更糟糕的是计划的制定者制定计划指标的时候就是拍脑袋做决定,只为了满足几个少数领导对世界第一指标的追求,至于生产出的这些煤炭、钢铁或者电力是不是真的有用,他们漠不关心。反正一切以量为纲,一切都是为了追求那个第一,至于社会实际的需求?那是什么?能升官发财吗?
反正这种拍脑袋的计划是层出不穷,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最要命的就是计划一旦不科学,那么社会就会出现问题。一年两年甚至十年八载都还没什么,但是更长的时间呢?二十年三十年后,这些问题就会集中爆发了。按照布哈林得到的数字,按照这种搞法苏联最多坚持四十年,四十年后问题就会集中爆发,然后崩盘!
得出了这个可怕的结论之后,布哈林自然是夜不能寐,一开始他还怀疑自己的计算有错误,但是随着着他一遍遍的反复检查,他发现自己的结论是站得住脚的,苏联如果继续按照这种模式运转下去,结果就是死路一条。
然后布哈林就抑郁了,作为十月革命的元老,虽然在后来的布列斯特问题上他同列宁有巨大的争议,而在后来的经济建设上他同老朋友托洛茨基也有巨大的矛盾,但是这始终改变不了布哈林对于自己一手参与缔造的国家的热爱。从发现问题开始,他就开始狂热的想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为此他不知道牺牲了多少脑细胞,以至于早早的就谢顶了。
通过大量的研究,布哈林认为究竟高度集中计划经济唯一的办法就是引入调节机制,不能完全依靠计划,因为计划总是不那么完美无法有效的应付意外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的调节还是有重大意义的。
当然,布哈林当年刚刚得出这个结论的时候,自己也吓了一跳。因为这是典型的资本主义言论,社会主义可是理想大同社会,搞资本主义这一套不是违背了革命的初衷么?
布哈林为了这个问题纠结了好几年,直到他重新回到中央重新当选为政.治局常委时,他都在心里默默的思考着这个问题。不过他并不敢吐露出来,因为这还是太惊世骇俗了一点。布哈林是默默地等待着时机,希望有朝一日能够自己的研究结论公之于众。
布哈林并没有想到这一天会来得这么早也这么突然,波兹南事件之后,李晓峰就断然宣布在波兰搞新经济政策。而这个所谓的新经济政策其实在布哈林看来也就是恢复市场的调节作用,也就是在这一点上他同某人是完全一致的。
请注意,发现这个节骨的时候,布哈林是有惊讶有振奋,因为这意味着并不止有他一个人发现了苏联存在的经济问题,也不止有一个人觉得恢复市场的调节作用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这让布哈林有一种自己不再是孤单一个人在漆黑的道路上探索的感觉,你可以想象他是多么的高兴啊!
很快,布哈林就拿着自己的相关研究报告同李晓峰进行了交流,之前关系很一般的两个人这一次是一拍即合,颇有点今天才认识对方的感觉。
好吧,今天斯维尔德洛夫给李晓峰扣上了一顶走资.派的帽子,对于布哈林来说,他觉得如果没有李晓峰的大胆尝试,这顶帽子恐怕是首先戴在他的头上,这让他更加的佩服某仙人的决断能力。自然的立刻站起来反驳斯维尔德洛夫:
“走资.派?什么叫走资.派?列宁同志当年也实施过新经济政策,难道列宁同志也是走资.派?”布哈林的语气里流露出激动,他挥舞着胳膊大声说道:“社会主义道路从来就不止只有一条,不断地试验和探索正是我们这些共.产党员的职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是可以帮助我们走过十月革命之后的艰难时期,但是渡过这个时期之后,完成了最初的积累之后,还能继续一成不变的走老路吗?同志们,我们必须要看到我们的敌人还在不断快速地发展壮大,如果我们不能用更快的速度迎头赶上,那将会被敌人甩得越来越远。当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将是敌人掀起另一股反对我们高潮的时候,那时候我们要付出多么惨烈的代价来维护我们的独立自主和社会主义火苗呢?”
说着他猛地一挥手慷慨激昂地说道:“所以在危机还没有到来之前我们就必须开始探索,必须找到一条更快的发展之道。而我认为安德烈同志在波兰所做的探索就是一次很有益的尝试,鞋合不合脚必须试过才知道,如果波兰的试验能够取得成功,汲取其中的先进经验难道不好吗?我非常赞同安德烈同志的探索和试验,所以如果硬要给这种探索和试验扣上一顶走资.派的帽子,那算我一个!”
布哈林几乎是喷了斯维尔德洛夫一脸,说心里话此时小斯还有点蒙圈,因为他之前的矛头是对准的某仙人,按道理来说首先开始反击的也应该是某人。但是布哈林怎么像被踩了尾巴一样跳了出来,看他那个手舞足蹈的样子,似乎比某个当事人还要愤怒还要气愤,简直要冲上来拼命,这是闹哪样啊?
斯维尔德洛夫想不通,但是更让他想不通还在后面,布哈林的发言结束之后,鲁祖塔克、古比雪夫等铁杆的仙人派也跳出来摇旗呐喊,对他进行全方位的反击。而且随着他们的带动,什么雾风耶维奇之类的政.治局新秀也跳出支援。
一瞬间,斯维尔德洛夫反倒成了众矢之的,他反而变成了人人喊打的少数派,那个被动和尴尬就别提了。这就让斯维尔德洛夫想不通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明明维护制度的他反而不讨好,制度的破坏者某人却赢得了一片拥护呢?尼玛,你们这是搞错了,你们这是吃错了药好不好!
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就像它快速膨胀起来一样的快速变成肥皂泡泡破裂了。苏联红军强硬的平息了事态,震慑了那些蠢蠢欲动的家伙。反正之前大有跟进想法的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是瞬间就偃旗息鼓了。因为俄国人出手实在是太狠了。
因为苏联红军不仅仅是平息动乱,连带着给波兰共.产党也换了一遍血。波兰总统以及波共的第一书记贝鲁特宣布“病退”,返回莫斯科“修养”。但实际上贝鲁特一点儿病都没有,他的所谓病退实际上是苏联逼迫的,当时李晓峰就跟他摆明了:“你是想活呢?还是想死?想活就老实的打报告辞去一切职务病退,然后去莫斯科养病。想死明天我们就宣布你参加和鼓动了这次波兹南****阴谋事件,枪毙你。”
贝鲁特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犀利的某仙人,某仙人几乎没有给他选择,根本就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当时贝鲁特看了看周边荷枪实弹的kgb特种部队,咽了口涂抹,用颤抖的手在辞职报告上签了名。做完这一切之后,他仿佛被抽调了全身的力气,瘫坐在了椅子上久久的发呆。
贝鲁特就这么退出了历史舞台,他和他的一干党羽被带到了莫斯科,关进了kgb莫斯科高级干休所。这个所谓的干休所里修养的基本上都是类似于贝鲁特之类的人,这其实就是一个高级监狱而已。
李晓峰用雷霆手段解决掉波兹南事件之后,并没有立刻收手。对他来说波兹南事件也是一个好机会,之前跟斯维尔德洛夫纠缠不清让他不好对苏联的经济进行改革。但是今天在波兹南问题上双方已经撕破了脸,李晓峰也不用给斯维尔德洛夫留面子了,而且拿波兰当试验田也可以回避国内的阻力。所以他干脆放开手脚对波兰的经济进行一番改革。
之前波兰的经济体制完全照抄苏联,几乎就是苏联模式的翻版,事实证明这种模式确实不适合波兰的实际情况。农民们的积极性被集体农场消耗得一干二净,再加上无情的天灾,波兰的农业几乎被摧毁的干干净净。至于工业,贝鲁特也是全盘照抄苏联,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几乎将百分之七十的资源都投入到这个方面了。
而结果证明这并不理想,波兰本来就在重工业上基础薄弱,生产出的产品技术落后而且成本高昂,根本就没有国际市场。而轻工业因为没有足够的投入又举步维艰,而且产能严重不足,根本就不能满足波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需求。长期这么下去老百姓怎么会没有意见?
所以李晓峰插手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全面废除了贝鲁特在台上时制定的发展计划,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从重工业这个无底洞里掏出来,优先发展轻工业。至于在农业方面则取消了集体农场,并免除了农业税,以增加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当然,最重要的是李晓峰直接废除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将相当部分的不应该有国家把持的行业重新交给市场。而这场改革也被称之为安德烈的新经济政策。
之所以叫新经济政策,李晓峰也是为了堵住国内反对派的嘴,当年导师大人也搞过新经济政策,而某仙人的新经济政策的某些方面也跟导师大人的政策很类似。这就从根本上堵住了那些攻击他搞资本主义的顽固派的嘴。你总不能说列宁也是走资.派吧?
这场改革的意义是深远的,不仅仅为之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提供了现实依据,还带动了周边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奥地利等国也进行了新的尝试。
比如之前德共内部就为之后走什么路而爆发过争论,因为在不少德国共.产党看来,学习苏联的经验应该是不会错的,而且以德国当前沉重的债务负担也适合苏联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经济政策。但是李扑克内西和卢森堡却不完全同意这种意见,在苏联生活过多年的他们深知苏联模式的弊端,如果完全照搬,恐怕会在德国水土不服。而且之前德国的经济模式也不适合苏联那一套,但是让李扑克内西和卢森堡郁闷的是,他们深知苏联模式有问题,但是却不能正大光明的去反对,反对苏联模式等同于反对苏联,现在中东欧的秩序就是苏联建立的,你跟秩序建立者叫板,能有好结果?
所以李扑克内西和卢森堡只能小心谨慎的学习苏联模式,尽量维护市场经济的前提下向苏联靠拢。实话实说这三年可是给他们折腾惨了,直到某仙人宣布在波兰搞新经济政策,他们俩的压力才减轻,才能抵制那些要求全盘国有化的声音。
李晓峰在波兰的试验可以说拉开了中东欧国家选择新的发展道路的方向,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这样的改变并没有伴随着社会动荡更没有降低苏联在中东欧的势力范围。总而言之这是一种有益的试验,只不过在当时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这种试验,比如说斯维尔德洛夫,他就是相当反感这种试验。
这种反感不仅仅是因为斯维尔德洛夫认为苏联当前的经济模式就是最理想也是最好的经济模式,更是因为之前某仙人实在太不给他面子了。双重影响之下,他自然是怒气更甚。
而且要注意的是1948年离1950年已经非常近了,按照常规的经验,在1949年其实就要决定1950年大会的大部分内容了,也就是说留给斯维尔德洛夫的时间已经真的不多了。所以他真的要采取一些实际行动了。
所谓的实际行动,第一是攻击李晓峰的经济政策是离经叛道,第二由此上升到政治的高度,全面否定李晓峰的政治路线。所以斯维尔德洛夫是仔细的研究了某仙人的经济政策,试图抓到一切可以作为攻击的把柄。
老话说得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对于有心人来说钻空子和鸡蛋里挑骨头绝对是可以做到的。比如对斯维尔德洛夫来说,李晓峰的新经济政策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所以他立刻就给李晓峰扣了一个走资.派的帽子。
说实话,这个帽子的名号让他是非常得意的,因为这个名号一目了然的就可以看出政治属性,对于共.产党员来说资本主义属性就是最大的否定了。如果帽子被扣得严严实实,那哪怕你是孙猴子也没有办法翻身的!
所以在接下来的政.治局全体会议上,斯维尔德洛夫是疯狂的攻击了李晓峰,按照他的说法某仙人就是打入我党的特务间谍和叛徒,是上到头顶下到脚底板都坏得流油的坏胚子。必须立刻打翻在地再踏上一万只脚。
只不过很有意思的是,对于斯维尔德洛夫的恶毒攻击,李晓峰却显得不以为然,他好整以暇的坐在那里,根本就没有把斯维尔德洛夫的攻击当做一回事。
这让斯维尔德洛夫很是疑惑,他不禁有些自我怀疑,难道这种攻击还不够有力不够狠吗?还是说某人已经被吓傻了?
斯维尔德洛夫倒是希望某人傻了,但是他知道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以某人的尿性,被吓傻简直是不可能的。难道是……
斯维尔德洛夫猜的很对,李晓峰对斯维尔德洛夫的攻击确实有些不以为然,因为事情很明显,在政.治局里他占有了一定的优势,而在军.委他拥有较大的优势,手握军权的他根本就不怕小斯的这种攻击。历史告诉我们拳头大的才是爷,而现在李晓峰就是那个拳头大的人。
更何况斯维尔德洛夫关于走资.派的论述以及扣帽子的行为也是很可笑的,如果他李晓峰是走资.派,那么在政.治局中走资.派恐怕要占据一大半,甚至在常委中还有一个比他李晓峰更坚定的走资.派,谁呢?布哈林。
要知道布哈林之前的沉寂可不是睡大觉,在那几年里他详细的考察了苏联的各种经济数据,也研究了大量的经济理论。然后老布得出了一个结论——苏联当前的经济存在严重的问题。或者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存在严重的问题,苏联实在是太看重计划的“量”,也就是说只要数量达标了一切都ok了。至于生产出的产品是不是质量过硬,是不是符合用户的要求,以及究竟能不能卖出去,那都不是生产厂家关心的问题。
如果以来,产品同民众的需求是严重的脱节,如今连苏联的老百姓都知道德国货比本土货好用。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更糟糕的是计划的制定者制定计划指标的时候就是拍脑袋做决定,只为了满足几个少数领导对世界第一指标的追求,至于生产出的这些煤炭、钢铁或者电力是不是真的有用,他们漠不关心。反正一切以量为纲,一切都是为了追求那个第一,至于社会实际的需求?那是什么?能升官发财吗?
反正这种拍脑袋的计划是层出不穷,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最要命的就是计划一旦不科学,那么社会就会出现问题。一年两年甚至十年八载都还没什么,但是更长的时间呢?二十年三十年后,这些问题就会集中爆发了。按照布哈林得到的数字,按照这种搞法苏联最多坚持四十年,四十年后问题就会集中爆发,然后崩盘!
得出了这个可怕的结论之后,布哈林自然是夜不能寐,一开始他还怀疑自己的计算有错误,但是随着着他一遍遍的反复检查,他发现自己的结论是站得住脚的,苏联如果继续按照这种模式运转下去,结果就是死路一条。
然后布哈林就抑郁了,作为十月革命的元老,虽然在后来的布列斯特问题上他同列宁有巨大的争议,而在后来的经济建设上他同老朋友托洛茨基也有巨大的矛盾,但是这始终改变不了布哈林对于自己一手参与缔造的国家的热爱。从发现问题开始,他就开始狂热的想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为此他不知道牺牲了多少脑细胞,以至于早早的就谢顶了。
通过大量的研究,布哈林认为究竟高度集中计划经济唯一的办法就是引入调节机制,不能完全依靠计划,因为计划总是不那么完美无法有效的应付意外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的调节还是有重大意义的。
当然,布哈林当年刚刚得出这个结论的时候,自己也吓了一跳。因为这是典型的资本主义言论,社会主义可是理想大同社会,搞资本主义这一套不是违背了革命的初衷么?
布哈林为了这个问题纠结了好几年,直到他重新回到中央重新当选为政.治局常委时,他都在心里默默的思考着这个问题。不过他并不敢吐露出来,因为这还是太惊世骇俗了一点。布哈林是默默地等待着时机,希望有朝一日能够自己的研究结论公之于众。
布哈林并没有想到这一天会来得这么早也这么突然,波兹南事件之后,李晓峰就断然宣布在波兰搞新经济政策。而这个所谓的新经济政策其实在布哈林看来也就是恢复市场的调节作用,也就是在这一点上他同某人是完全一致的。
请注意,发现这个节骨的时候,布哈林是有惊讶有振奋,因为这意味着并不止有他一个人发现了苏联存在的经济问题,也不止有一个人觉得恢复市场的调节作用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这让布哈林有一种自己不再是孤单一个人在漆黑的道路上探索的感觉,你可以想象他是多么的高兴啊!
很快,布哈林就拿着自己的相关研究报告同李晓峰进行了交流,之前关系很一般的两个人这一次是一拍即合,颇有点今天才认识对方的感觉。
好吧,今天斯维尔德洛夫给李晓峰扣上了一顶走资.派的帽子,对于布哈林来说,他觉得如果没有李晓峰的大胆尝试,这顶帽子恐怕是首先戴在他的头上,这让他更加的佩服某仙人的决断能力。自然的立刻站起来反驳斯维尔德洛夫:
“走资.派?什么叫走资.派?列宁同志当年也实施过新经济政策,难道列宁同志也是走资.派?”布哈林的语气里流露出激动,他挥舞着胳膊大声说道:“社会主义道路从来就不止只有一条,不断地试验和探索正是我们这些共.产党员的职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是可以帮助我们走过十月革命之后的艰难时期,但是渡过这个时期之后,完成了最初的积累之后,还能继续一成不变的走老路吗?同志们,我们必须要看到我们的敌人还在不断快速地发展壮大,如果我们不能用更快的速度迎头赶上,那将会被敌人甩得越来越远。当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将是敌人掀起另一股反对我们高潮的时候,那时候我们要付出多么惨烈的代价来维护我们的独立自主和社会主义火苗呢?”
说着他猛地一挥手慷慨激昂地说道:“所以在危机还没有到来之前我们就必须开始探索,必须找到一条更快的发展之道。而我认为安德烈同志在波兰所做的探索就是一次很有益的尝试,鞋合不合脚必须试过才知道,如果波兰的试验能够取得成功,汲取其中的先进经验难道不好吗?我非常赞同安德烈同志的探索和试验,所以如果硬要给这种探索和试验扣上一顶走资.派的帽子,那算我一个!”
布哈林几乎是喷了斯维尔德洛夫一脸,说心里话此时小斯还有点蒙圈,因为他之前的矛头是对准的某仙人,按道理来说首先开始反击的也应该是某人。但是布哈林怎么像被踩了尾巴一样跳了出来,看他那个手舞足蹈的样子,似乎比某个当事人还要愤怒还要气愤,简直要冲上来拼命,这是闹哪样啊?
斯维尔德洛夫想不通,但是更让他想不通还在后面,布哈林的发言结束之后,鲁祖塔克、古比雪夫等铁杆的仙人派也跳出来摇旗呐喊,对他进行全方位的反击。而且随着他们的带动,什么雾风耶维奇之类的政.治局新秀也跳出支援。
一瞬间,斯维尔德洛夫反倒成了众矢之的,他反而变成了人人喊打的少数派,那个被动和尴尬就别提了。这就让斯维尔德洛夫想不通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明明维护制度的他反而不讨好,制度的破坏者某人却赢得了一片拥护呢?尼玛,你们这是搞错了,你们这是吃错了药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