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曼的辉煌胜利!》
    《英军打开胜利之门!》
    《伟大的转折——猎狐成功!》
    当阿拉曼战役胜利的消息传回英国本土的时候,英国媒体沸腾了,憋屈了两年多的他们终于找到了gaochao的感觉,瞬间就喷发了。
    反正在英国媒体的大力鼓吹下,阿拉曼战役大有变成第二个滑铁卢的意思。似乎这场战役的胜利宣告了德国的失败,似乎在此之后日不落帝国又要重振辉煌了。
    尤其是在差不多同一时间,从苏联还传来了一个“好消息”——苏联红军放弃了基辅,伟大的基辅罗斯被德国纳粹占领了。这对于爱国的英国民众来说简直是太畅快了,他们纷纷认为:“这个世界终于恢复了正常!”
    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很简单,在自我感觉良好的英国人看来,大英帝国才是世界的老大,才是中流砥柱。什么俄国人不过是一群野蛮的土鳖,在正常状态下他们应该被德国人打得屁股尿流才对。
    只不过过去的两年里,让爱国的英国民众十分失望的是,大英帝国一点儿都没有表现出中流砥柱和民.主之光的意思,被德意日一通猛削,那叫一个狼狈。真心是落毛的凤凰不如鸡啊!
    相反,俄国人的表现却是相当不错,不光顶住了德国人的猛攻,还连续打了打胜仗,那真心是亮瞎狗眼。反正俄国的优异表现让英国民众很不是滋味,那股子酸味比老陈醋还要浓烈。
    而现在,一切终于恢复了正常,大英帝国的勇士们拿出了正常的表现,而狼狈的俄国人却被迫丢掉了基辅罗斯。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大英帝国还是世界上最棒的,而俄国人很快就会崩溃!
    说实话,英国民众太喜欢这个调调了。尤其是报纸上不断地分析苏联将会再次发生雪崩似的大坍塌,德军很快将攻到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城下,如果没有英国的帮助,俄国人马上就药丸。
    “继续加强宣传,现在是争夺舆论制高点的最重要时刻,必须让全世界都认为大英帝国才是民.主自.由世界的唯一领导者!必须沉重地打击布尔什维克的气焰,为将来同他们的战斗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丘吉尔也有些兴奋,他也是苦逼了两年多,如今总算能吐尽胸中的浊气了。而且阿拉曼的胜利也确实有代表意义,这意味着帝国重新在北非站住了脚,而随着美国加入战争,形势只会越来越好!
    “火炬行动准备得怎么样了?”老烟鬼有些急迫地问道。
    “问题颇多,海军方面对进行一次如此大规模的两栖登陆作战并没有多少信心。”
    英国人确实对美国人挺没信心的,他们始终认为这个小表弟战斗力太有限。一次如此大规模的横渡大西洋的两栖登陆作战,说实话,太不可想象了。如果不是两国元首强烈地坚持,不管是皇家海军还是美国海军都想撂挑子。
    这么说吧,当时对火炬行动有信心有兴趣的恐怕只有巴顿一个人,这位一心只想打仗的老骑兵恨不得一个人划着木筏子去北非找德国佬干仗。
    当然,和历史上相比,火炬行动的准备周期被大大缩短了,主要原因是美国虽然晚参战一年,但是战争准备工作依然是按部就班的进行,当火炬行动的方案出炉之后,土豪美帝分分钟就搞定了行动需要的一切。
    只不过罗斯福当时最关心的并不是火炬行动的成败,这次行动更多的是测试和试探,仅仅是检测美军的战斗力而已。罗斯福很清楚,欧洲战场上的关键不在北非,甚至也不在英吉利海峡或者法国和意大利。现在欧洲战场的关键是东线的苏联,如果没有苏联牵制数百万德军,不管是英国还是美国都会被德军用潮水般的攻势碾成渣渣。
    这么说吧,罗斯福很清楚,以当前英军和美军的实力,完全不可能同德军主力交手,看看英国人在北非战场打一群半吊子的非洲军团和意大利面条人都那么费劲,换到欧洲大陆分分钟又是一场惨败。
    所以罗斯福的想法很简单,在当前的形势下,俄国人的存在是有重要意义的,要想打赢这场战争,就不能犯一战中的错误。
    一战中的什么错误呢?自然是让俄国和德国议和。布尔什维克可是有“前科”的,一旦他们对德国妥协,或者德国对他们妥协,导致德国人掉过头猛抽英美,那真心是吃不消。
    所以,哪怕罗斯福并不喜欢苏联,也认为苏联是自.由世界的最大敌人。但依然认为,将苏联拉进联盟是有重大意义的。用他本人的话说:“缺少了苏联的反法西斯同盟是不完整的。”
    对此,丘吉尔也不反对,实际上他一直也想拉苏联入伙,只不过苏联对此一直没兴趣而已。而现在,基辅被放弃在他看来是个很好的接触的时机。因为在丘胖子看来,苏联人肯定是不情愿放弃基辅的,这说明他们的压力很大,如果此时英美伸出援手,苏联没道理不上钩。
    在红军放弃基辅的第二天,丘胖子就联合罗斯福一起致电托洛茨基,再次倡导成立反法西斯同盟。甚至罗斯福还直接放风:“是时候将苏联纳入租借法案了!”
    很显然,这种诱惑还是很大的。不过众所周知,苏联并不是托洛茨基一个人当家,集体领导制下,老托也必须广泛的听取其他不同意见不是吗?
    “英国和美国的诚意还是很足的,而且组成同盟也有助于团结全世界反法西斯的朋友,这对于更早地击败轴心国是有利的。”托洛茨基说话很小心,他知道,这个事儿不是那么好通过的,讨厌的李晓峰会抓住一切机会搅局。
    只不过让托洛茨基意外的是,李晓峰并没有搅局的意思,他很平静地看着托洛茨基不断地重复结成同盟有多少好处多大的意义,平静得就像路人一样。
    但某仙人越是平静,托洛茨基心里就越是没底,说话自然也是愈发的小心,直到最后他建议:“我们是不是派一个特别代表去同英美讨论这个事项呢?具体地接触一下并不是什么坏事!”
    终于,沉默已久的李晓峰开口了,他直截了当地说道:“那我愿意去一趟,这个方面的工作我比较擅长!”
    托洛茨基的脸直接就变黑了,他还就是怕这个,让一个一直反对同英美结盟的反对派充当特别代表讨论结盟的事儿,这怎么看都不靠谱哈!
    反正托洛茨基明确想表示拒绝,只不过没等他说话,李晓峰又一次强调道:“这次接触的主要目的是摸清英美的诚意,以及他们的底牌,这就决定了只有搞情报工作的同志适合这个工作。摸清了英美的实际态度之后,我们才好按部就班的进入下一步实质性的谈判。在政.治局的所有同志当中,恐怕也只有我适合这项任何了!”
    好嘛,托洛茨基这是明白某仙人的意思了,某仙人无非是向看看英美能给出多少好处,如果好处足够多,那他也不反对入盟。反之,没多少实质性的好处,那咱们苏联还是单刷吧。
    这个理由足够强大,强大到连托洛茨基也不能说什么,只能点头同意,不过他还是告诫了李晓峰一句:“安德烈同志,你此行的意义非凡,请千万要顾全大局!”
    李晓峰有顾全过大局吗?自然是有的,只不过他所顾全的大局是苏联的大局,而不是英美的大局。指望他对英美做出较大的让步,那真心是不可能的。
    实际上当丘吉尔得知苏联派出的特别代表是某人时,也有些不是滋味。他更希望同托洛茨基、斯维尔德洛夫或者其他职业外交官打交道,而不是跟一个阴险的情报头子扯皮。尤其是这个家伙还一贯以反英著称。
    不过跟谁谈判不是他所能决定的,所以他还算是积极的响应了苏联的提议,表示了对某仙人的欢迎。至于美国方面自然也没什么意见,甚至希望这次会面越快越好。
    不过还真心是快不了,因为有几个很麻烦的问题需要解决。第一,就是在哪里会面,第二就是跟谁会面。丘吉尔希望在伦敦举行这次会面,而李晓峰希望会面的地点放在冰岛,至于罗斯福则希望华盛顿能成为主会场。
    不要小看了这个地点问题,这里面的说道很大。这其实是关系到未来联盟的领导权问题,谁是东道主自然谁离带头大哥的位置就近一点。而显而易见的是,哪怕是丘吉尔和罗斯福这种哥两好的关系都不会在这个问题上让步,更何况是一向很要面子的某仙人了。
    谁当东道主还仅仅是其一,另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是,李晓峰跟谁进行会谈。请注意,不管是罗斯福还是丘吉尔都是一国元首,而某仙人虽然是政.治局大长老,但毕竟不是苏联的国家元首,按照外交上的对等原则,罗斯福和丘吉尔是不方便直接同他进行会谈的。
    而让美国国务卿或者是英国外交大臣跟李晓峰碰头,李晓峰又不乐意了,他虽然比托洛茨基低半头,但也绝不是一个国务卿和外交大臣就能打发的。不客气地说,他对结盟问题有重大发言权,甚至这个结盟能不能搞得成,得看他的脸色。而国务卿和外交大臣有这种发言权?
    反正这个地位问题是弄得挺尴尬的,似乎不管怎么弄,大家都觉得尴尬。眼瞧着这个问题变成了拦路虎,李晓峰提出了一个关键性地建议:“既然作为正式的会面有众多问题无法解决,那么进行一次非正式的会面如何呢?”
    这个建议立刻就打破了僵局,正式会面确实不好弄,又要争东道主,还要论地位是否对等。那干脆就别弄这么正式,大家进行一次非正式会谈吧!反正这次会面也仅仅只是碰头接触而已。
    根据李晓峰的提议,关于谁当东道主的争论也可以结束了,既然是非正式会议,那就别去正式的场合,大家找一个僻静的地方见面就成了。那么这个地点在哪里呢?大西洋上。
    三家决定开着军舰在大西洋上找个安全的海域碰头,这样既安全又可以保密还不受干扰。于是乎在1943年1月份,李晓峰就乘坐红海军的重巡洋舰莫斯科共青团员号出海了。
    五天后,三家的舰队在百慕大附近海域碰头了。罗斯福依然是乘坐的奥古斯塔号重巡洋舰,丘吉尔乘坐的则是伦敦号重巡洋舰。三家都选择了重巡洋舰,而不是战列舰等主力舰。
    当然,这也是有说道的,为什么不乘坐战列舰或者战巡呢?以这三家的海军实力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而且外交场合不就是撑场面么。之所以不这么做,英美方面的原因是为了给即将进行的火炬行动做准备,宝贵的战列舰都在进行战前最后的保养和检修,为了一个仪式性的活动而打断实在划不来。
    至于李晓峰,以他的个性当然希望讲排场,但是苏联这个排场不好讲哈。其能够前往大西洋的战列舰都是清一色的德国货,而且还都是一战的老爷舰,坐他们出海恐怕更加跌份。而出动航空母舰又太夸张,所以李晓峰也只能矮子里拔将军了选重巡了。
    当然,苏联的35型重巡洋舰线条还是很漂亮的,至少比英国风的伦敦号漂亮。而且伦敦号还是1929年服役的老爷舰,在这方面莫斯科共青团员更现代化更能显现苏联的工业能力。
    对此罗斯福都深有感触,他指着伦敦号说道:“英国就像伦敦号一样正在老去,而俄国人却生机勃勃……他们将是美国未来最危险的对手!”
    三艘重巡洋舰很快就下锚了,如果从空中望去,就能看到在三艘重巡洋舰周围围了一圈的驱逐舰和轻巡洋舰,那场面还真是壮观。
    这次非正式的会面安排也很有意思,除了李晓峰之外,竟然还有一个特殊的客人——戴高乐。这位未来的法国总统乘坐一艘驱逐舰也参加了会面,只不过和那三家的“大气上档次”相比,他这个自.由法国领导人和驱逐舰座驾真心是跌份。
    当然,让戴高乐感到愤愤不平的是罗斯福对他的态度很冷淡,几乎都不愿意同他做深入的交流。这让法国人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挫伤,如果不是丘吉尔始终在其中斡旋,法国人真心是一刻也待不下去。
    丘吉尔也挺奇怪,虽然他也不喜欢戴高乐那个过度骄傲的臭脾气,也认为法国确实很挫。但是他觉得自.由法国还是有意义的,尤其是在未来的火炬行动中,自.由法国说不定能发挥重大作用呢?
    丘吉尔所谓的重大作用,自然是瓦解北非的法国军队的抵抗意志,或者干脆就让他们倒戈,如果能不费一枪一弹搞定法属摩洛哥,给戴高乐一点面子又算什么?
    李晓峰是饶有兴趣地看着自.由世界大佬们“内讧”,他对戴高乐的态度是既不热情也不冷淡,一副就事论事公事公办的架子。只不过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戴高乐却对他印象很不错,这位未来的法国总统在日记中写道:
    “百慕大一行使我有一种紧迫感,盟国并不关心自.由法国,甚至是看低我们。美国人更像暴发户一样傲慢无礼,英国人虽然竭力地拉拢我们,但是其打的是什么盘算我是一清二楚……这次会面中,倒是俄国人给我不一般的感觉。安德烈.彼得洛维奇并没有俄国人惯有的粗鲁,对我们不卑不吭,以绝对平等的姿态展示了他对法国的尊敬。”
    说实话,后来李晓峰看到这段回忆时是莫名其妙,他也不明白戴高乐怎么就认为他对法国带有敬意。说实话,他和罗斯福的态度差不多,对高卢鸡都是比较鄙视的。只不过罗斯福完全表现出了这种鄙视,而他则更加含蓄。
    其实咱们稍微分析一下就知道戴高乐为什么对某仙人更有好感了。作为一个骄傲的法国人,一个民族荣誉感异常旺盛的人,戴高乐其实很在意外界对他的态度。
    如罗斯福一般的冷漠和鄙视,自然让他极大的不满,而丘吉尔那种照顾小兄弟一样的周到热情,无疑在法国人看来是一种怜悯和施舍,是强者对弱者的照顾。
    问题是,戴高乐什么时候认为自己需要这种怜悯和照顾了?他始终认为他代表的是法国,而法国和英国、美国是同一个档次的大国,不需要怜悯。
    而这么看来,李晓峰虽然不亲近他也不公然鄙视他,反倒是对他的味口。戴高乐有些想当然的认为,这是俄国人以正常的国与国关系对待他所领导的自.由法国运动。而他也正需要这种对等的关系,自然是对某仙人有好感了……

章节目录


天兵在1917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马口铁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马口铁并收藏天兵在1917最新章节